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的土地整治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5
1
作者 路晓 王金满 +1 位作者 李新凤 冯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143-149,共7页
[目的]构建土地整治生态网络体系,强化生态涵养功能,为减轻县域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利用ArcGIS软件的Cost Path模块生成最小路径,构建"节点—廊道—基质"为一体的生态网... [目的]构建土地整治生态网络体系,强化生态涵养功能,为减轻县域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利用ArcGIS软件的Cost Path模块生成最小路径,构建"节点—廊道—基质"为一体的生态网络结构;并运用Fragstats 4.2景观格局分析和ArcGIS缓冲区分析,对生态网络景观格局指数和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1)通过选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大的节点作为关键节点进行重点建设,充分发挥了园林的绿肺功能;(2)通过加强廊道和基质建设,增加了景观连接度,实现了景观功能优化;(3)通过生态连通度优化,改善了现存生态网络斑块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生物物种多样性。[结论]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将各种景观斑块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稳定且连续的生态网络,使区域生态景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可为县域土地整治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网络 最小费用距离模型
下载PDF
综合模型法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钰茹 吴晶晶 +2 位作者 毕晓丽 栗云召 肖鲁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5-1326,共12页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分析尺度等。结果表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能够识别最优生态廊道,为景观连通性评估提供基本模式。电路理论则能扩展到潜在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点的量化识别,能确定具有生态功能的"夹点"和障碍区的空间位置。综合两种模型,可以量化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空间化三角洲湿地保护恢复的管理目标,即潜在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电路理论 景观连通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下载PDF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被引量:116
3
作者 李纪宏 刘雪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维持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功能分区的环套模式反映了生物保护的一种分级措施,而最小费用距离反映了物种的被保护程度和景观对物种的干扰程度等阻力特性,因此,功能分区阈值是联系这种阻力变化和分...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维持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功能分区的环套模式反映了生物保护的一种分级措施,而最小费用距离反映了物种的被保护程度和景观对物种的干扰程度等阻力特性,因此,功能分区阈值是联系这种阻力变化和分级保护措施的一个纽带。以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方法。阻力层的确定、阻力值的赋予、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等问题构成了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基本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进一步丰富了功能分区的研究方法;最小费用距离应用于功能分区的关键点在于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利用标准方差分类方法可以设计不同安全水平的功能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费用距离 功能分区 自然保护区 阈值
下载PDF
基于GIS的滇池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被引量:67
4
作者 刘杰 叶晶 +2 位作者 杨婉 郭怀成 于书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1-808,共8页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选择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2008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获得景观类型图,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合景观各组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选择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2008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获得景观类型图,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合景观各组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间作用,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连通性,提高景观格局稳定性,完善生态功能。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维持和增大源斑块面积。所构建城市区域廊道、森林生态廊道、农业生产廊道应采取保持廊道规模,建立缓冲区,加强植被绿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以提高整个廊道的连通性。节点位于景观生态流和连通的重要位置上,需要加强控制。该研究对流域生态规划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景观格局优化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滇池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节点—关键廊道”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53
5
作者 吴健生 马洪坤 彭建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3-1671,共9页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综合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生态资源并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在生态功能节点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根据耗费距离模型,生成...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综合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生态资源并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在生态功能节点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根据耗费距离模型,生成生态功能耗费表面,并进行最短路径网络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核心斑块、关键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的生态阻力值,林地阻力最小,且远小于其他景观类型生态阻力值;生态功能耗费梯度表面的分布呈现围绕生态功能节点向周围辐散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较西部西南部建成区低;核心斑块的大小和形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较大的斑块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对应的节点级别较高;所识别的关键廊道共有4条,空间位置大体上落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羊台山向塘朗山的廊道外缘与基本生态控制线存在冲突,需要对该区域加以管控。建议一方面适时调整生态控制线范围并将冲突部分纳入生态控制线之内,另一方面对该地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保护,防止受到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耗费距离模型 功能网络 关键生态廊道 深圳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网络评价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小飞 李正国 +3 位作者 王如松 王仰麟 李锋 熊侠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6,共9页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 景观格局 景观功能网络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常州
下载PDF
三峡库区县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功能分区——以奉节县为例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潇然 李阳兵 +1 位作者 王永艳 邵景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59-1967,共9页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纽带,其生态安全问题更是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选择奉节县为研究区域,在GIS技术支持下对2012年景观类型图进行处理,选取土地利用、地形位指数及土壤侵蚀等阻...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纽带,其生态安全问题更是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选择奉节县为研究区域,在GIS技术支持下对2012年景观类型图进行处理,选取土地利用、地形位指数及土壤侵蚀等阻力因子构建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研究区内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识别并进行功能分区。本文依据最小耗费阻力面,构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战略点等景观格局组分,加强和完善生态网络的空间连通性,以提高景观生态格局稳定性及完善生态功能分区。根据耗费阻力突变点,将研究区划分成水源涵养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敏感区、生产生活区4个功能区,各区占地百分比分别为36.74%、24.16%、15.48%和23.62%,同时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模拟建设用地的扩张,为城市扩张规划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景观安全格局识别 生态功能分区
原文传递
湖南丘陵城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翟端强 叶强 何玮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以地处湖南丘陵地区浏阳市为例,选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安全三方面要素10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浏阳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浏阳市景观格局分析... 以地处湖南丘陵地区浏阳市为例,选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安全三方面要素10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浏阳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浏阳市景观格局分析,应用最小累积耗费距离模型进行市域景观格局优化,并将优化成果应用于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结果表明:1)浏阳市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总体分布规律为城镇区域较低,市域中西部区域偏低,东北部区域相对较高,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2.99%、18.20%、18.79%和10.02%;2)浏阳市域内优势景观类型明显、异质性差,景观形状复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不利于现状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结合敏感性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构建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等景观要素,形成以林地、绿地等为主的生态斑块,河流、道路绿带为主的生态廊道,土地利用作为绿色基质的景观优化格局,并利用优化成果对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丘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湖南丘陵地区 生态敏感性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景观格局分析优化 城市绿地系统 浏阳市
下载PDF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生态可占用性分析——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平星 陈东 樊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生态可占用性是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生态系统或者生态空间可以被开发利用的程度,是生态系统本身的属性。论文提出生态可占用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并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分析了广西西江经济带景观单元的可占用性,提出分区方案。研究表明... 生态可占用性是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生态系统或者生态空间可以被开发利用的程度,是生态系统本身的属性。论文提出生态可占用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并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分析了广西西江经济带景观单元的可占用性,提出分区方案。研究表明,可占用性低值区、较低值区、中值区、较高值区和高值区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12.17%、18.75%、38.55%、28.69%和1.84%。大部分建设用地分布在较高值区内,其余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高值区,而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则主要分布在中值区。文章认为,研究能够揭示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分布规律和区域生态空间布局;虽然受到源的分布、尺度和空间范围等因素的影响,但所得结论对于引导区域开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生态可占用性 最小费用距离 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东北虎核心栖息地确定与空缺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曲艺 栾晓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66-1874,共9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近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猎物密度降低和人类的猎杀使得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在中国,野生东北虎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数量不到20只。本文以最小费用距离模型...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近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猎物密度降低和人类的猎杀使得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在中国,野生东北虎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数量不到20只。本文以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作为系统框架,综合植被类型、地形、人类影响等因素,确定了黑龙江东部山区的东北虎核心栖息地分布,并通过与现有保护区分布的比较,提出目前东北虎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东北虎潜在核心栖息地总面积9576.37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2.36%,主要分布在老爷岭东部和北部、完达山东北部、张广才岭以南、太平岭北部几个区域,然而,潜在核心栖息地完全没有被保护,就东北虎的长期生存与进化而言,在研究区域内建立合理有效的保护区网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最小费用距离模型 核心栖息地 保护空缺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方法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绪红 金晓斌 +1 位作者 郭贝贝 周寅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制定相关规划,明确重点区域与建设时序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障,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关研究,仅依靠其规定要求难以确保建设区顺利落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传统方法包括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制定相关规划,明确重点区域与建设时序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障,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关研究,仅依靠其规定要求难以确保建设区顺利落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传统方法包括图层加权叠加法、逻辑规则划分法和综合区划法,这些方法侧重考虑数据的客观性、分区的主观能动性和图层的纵向叠加性,易忽视地块之间的水平扩展效应.本文从地块单元受相邻地块的水平影响入手,采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以陕西关中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社会经济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条件三个方面构建分区阻力面指标体系,以高等级耕地作为扩散的"源",依据累积阻力值的突变性建立了关中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方案,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为重点区、限制区和禁止区.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的面积为14828km2,占区域总面积的30.22%;其限制区面积31897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5.00%;其禁止区面积2345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78%;通过与传统的综合区划法比较,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区在现状耕地延续性、分区连续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费用距离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 划定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基于河渠连接度的哈尼梯田景观水源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大琼 角媛梅 +3 位作者 何礼平 宗路平 向东福 胡志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65-2872,共8页
保持梯田水源的稳定供给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持续存在的关键。本文以地处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快鸟影像和实地调查基础上获取流域内河流-沟渠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数据,选择坡度与距河渠的... 保持梯田水源的稳定供给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持续存在的关键。本文以地处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快鸟影像和实地调查基础上获取流域内河流-沟渠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数据,选择坡度与距河渠的距离等两个阻力因素,应用ArcGIS中的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流域的河渠连接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流-沟渠廊道网络系统的线点率、连接度、环度指数值均高于河流与沟渠本身;(2)单独以河流和沟渠为源对梯田进行灌溉的阻力较河流-沟渠廊道网络系统高。以河渠廊道网络系统为源时梯田总面积的66.4%为稳定区;(3)在考虑自灌和多源灌溉梯田的情况下,大鱼塘样区水源的高度稳定区和较高稳定区的面积分别提高了3.9%和5.7%;小寨样区水源的高度稳定区和较高稳定区的面积分别提高了3.2%和5.9%,不同程度提高了梯田景观的水源稳定性;(4)据实地调查验证,基于最小费用法的河渠连接度分析能够为梯田水源的合理划分提供保障,为未来梯田景观持续稳定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渠廊道 最小费用距离 连接度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水源稳定性
原文传递
南京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廊道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国权 许吉仁 +2 位作者 戴文婷 宋丽娜 董霁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9,共7页
以南京市1990、2000和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RS、GIS技术,揭示南京市20年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通过生态源点信息提取、最小累计距离耗费模型,构建南京市廊道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1990... 以南京市1990、2000和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RS、GIS技术,揭示南京市20年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通过生态源点信息提取、最小累计距离耗费模型,构建南京市廊道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南京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在斑块类型尺度水平上表现为农田面积大量减少、破碎程度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趋向集聚化发展,林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水体景观比例先减后增、形状趋于规则化。在景观尺度水平上表现为景观整体多样性、破碎程度增加,自然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各景观类型斑块形状相似化发展;②在累计耗费距离大的源地间构建垫脚石,可以有效增强景观的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结构、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演变 廊道网络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南京市
下载PDF
基于现代田园城市的成都市景观格局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咏红 陈雅琳 +1 位作者 付泽强 香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90,共8页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识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以"田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应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探索现代田园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建设中,有大量的耕地被转化成了建设用地;区域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邛崃山、长丘山和龙泉山一带;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四环六射"的道路生态廊道、河流廊道以及圈层农业廊道;形成了交汇点、湿地和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节点。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解决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现代田园城市 景观格局优化 景观指数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