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贾瑞雪 唐朝臣 +2 位作者 陈景益 张雄坚 王章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135-142,共8页
【目的】分析叶菜专用型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筛选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测定华南地区11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的总酚含量,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 【目的】分析叶菜专用型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筛选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测定华南地区11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的总酚含量,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种方法评估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品种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64(±0.90)mg/g(GAE)、249.94(±71.47)μmol/g(TE)、253.06(±58.76)μmol/g(TE)、375.64(±107.20)μmol/g(TE),且不同颜色甘薯茎尖FRAP存在显著差异。甘薯茎尖总酚含量与ABTS、DPPH、FRA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11个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系)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GCS-3、FS-18和GCS-17-10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GCS-3和FS-18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GCS-17-10紫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为优质菜用甘薯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颜色茎尖抗氧化能力和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酚类 茎尖 抗氧化 综合抗氧化评价指数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和寿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8-213,共6页
为探究不同施 N 量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及为制定科学的叶用甘薯施肥技术提供数据依据,选用叶用甘薯品种台农 71 和福菜薯 18 为材料,设氮素水平 0.00(CK)、87.50(T1)、175.00(T2)、262.50(T3)和 350.00g/m^(2)(T4),通过液质联用... 为探究不同施 N 量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及为制定科学的叶用甘薯施肥技术提供数据依据,选用叶用甘薯品种台农 71 和福菜薯 18 为材料,设氮素水平 0.00(CK)、87.50(T1)、175.00(T2)、262.50(T3)和 350.00g/m^(2)(T4),通过液质联用色谱仪和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检测发现,异槲皮苷含量最高,在福菜薯 18 中高达 74.43mg/kg。2 个品种均不含二氢槲皮素,其余的 5 种含量均较低。检测到的 6 种类黄酮与施 N 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品种间没有差异。在施 N 量达到 262.50g/m^(2)(T3)时,福菜薯 18 总黄酮量达到最大,而施 N 量变化对台农 71 总黄酮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施 N 后,2 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施 N 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施 N 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在施 N 量达到 262.50g/m^(2)(T3)时,2 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可溶性糖含量与施 N 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而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试验发现,施 N 量为 262.50g/m^(2)时既能保证叶用甘薯的产量,又可以保证其保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叶用甘薯 营养品质 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欧行奇 刘志坚 张勇跃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8年第2期70-73,共4页
选用7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测定分析了茎尖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E/T值变幅为37.22%~39.60%,E/N值变幅为0.59~0.66,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相对含量大部分符合1973年FAO/... 选用7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测定分析了茎尖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E/T值变幅为37.22%~39.60%,E/N值变幅为0.59~0.66,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相对含量大部分符合1973年FAO/WHO修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谱,仅蛋氨酸+半胱氨酸中度缺乏;在全部18种氨基酸中,以半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他15种氨基酸的变异系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品种 氨基酸
下载PDF
菜用型甘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0
4
作者 甘学德 黄洁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29-33,45,共6页
综述菜用型甘薯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育种研究进展和栽培研究现状,指出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用与其他蔬菜相比,具有可种植区域广、可种植时间长、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针对我国目前菜用甘薯产业化、商品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综述菜用型甘薯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育种研究进展和栽培研究现状,指出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用与其他蔬菜相比,具有可种植区域广、可种植时间长、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针对我国目前菜用甘薯产业化、商品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 叶菜 甘薯 发展对策
下载PDF
重庆地区叶菜用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茜 黎华 +2 位作者 杨洪霞 廖采琴 徐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茎尖产量 栽培密度 食用品质
下载PDF
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9968-19970,共3页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叶、茎、柄 蛋白质 矿物质
下载PDF
缺氮对叶用甘薯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何亮珍 蒋元利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20-22,共3页
以叶用型甘薯品种台农71和莆薯5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水培条件下正常供氮、缺氮以及缺氮后恢复供氮3种处理对不同叶用甘薯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条件下,2个品种的藤蔓生长量下降,根系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作... 以叶用型甘薯品种台农71和莆薯5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水培条件下正常供氮、缺氮以及缺氮后恢复供氮3种处理对不同叶用甘薯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条件下,2个品种的藤蔓生长量下降,根系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叶和根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而谷氨酰胺酶活性上升,大多数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下降,且台农71品种的变化程度大于莆薯53品种;缺氮后恢复供氮,相应的指标均呈恢复趋势,其中各指标在莆薯53品种中均恢复到正常供氮水平,表明2个叶用型甘薯对氮素的敏感性不同,品种台农71对氮素的反应比品种莆薯53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氮 叶用型甘薯 生长 氨基酸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茎尖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范文秀 欧行奇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7年第9期60-63,共4页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叶菜型甘薯茎尖中K、Ca、Mg、Fe、Zn、Cu、Se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其它12种叶菜类蔬菜相比较,叶菜型甘薯茎尖中K、Ca、Se含量较高;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叶菜型甘薯茎尖中K、Ca、Mg、Fe、Zn、Cu、Se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其它12种叶菜类蔬菜相比较,叶菜型甘薯茎尖中K、Ca、Se含量较高;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高Se是叶菜型甘薯茎尖的显著特点。为探讨叶菜型甘薯茎尖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与保健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尖 微量元素 氨基酸
下载PDF
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总黄酮质量分数及其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雨 王璐璐 +4 位作者 李佳欣 冉海榕 陈培涛 李丰茂 傅玉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0期51-57,共7页
测定了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在2018-2019两个年度12次采收期的茎尖及其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并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10个品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具有总黄酮质量分数高且稳定性... 测定了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在2018-2019两个年度12次采收期的茎尖及其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并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10个品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具有总黄酮质量分数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结果表明:10个品种茎尖及其3个部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受采收期、品种两个因素的主导影响,但二者影响的相对大小在不同年份有差异;采收期对总黄酮质量分数既有提高的正向效应,也有降低的负向效应.叶片是决定茎尖总黄酮质量分数的主要器官.广菜薯7号、海大7798和黔菜薯2号属于总黄酮质量分数高且稳定性好的优质叶菜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总黄酮 稳定性 AMMI模型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密度、种苗、底肥及栽插期的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茜 黎华 +2 位作者 宗洪霞 但方 王祖民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147,共6页
为优化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的栽培技术,提高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栽培留种供应的种源量,突破留种障碍,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种苗、底肥及栽插时期对鄂菜薯1号薯苗越冬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9组合为本试验最优... 为优化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的栽培技术,提高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栽培留种供应的种源量,突破留种障碍,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种苗、底肥及栽插时期对鄂菜薯1号薯苗越冬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9组合为本试验最优薯苗越冬组合,即密度28.5万株/hm^2、茎尖苗栽插、底肥(45%复合肥75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栽插期9月下旬,第二年3月至6月中旬薯苗产量可达88 500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密度 种苗 底肥 栽插期 越冬性状 产量
原文传递
基质土壤与氮钾配合施用对菜用甘薯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陈雅亚 董晓丽 +5 位作者 柴沙沙 王连军 雷剑 靳晓杰 杨新笋 张文英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
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对菜用甘薯茎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湖北主栽菜用甘薯“鄂菜薯10号”为供试材料,在泥炭土、有机基质栽培土、田间土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处理,测定菜用甘薯在不同处理下可溶性总糖、蔗糖、硝酸盐、... 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对菜用甘薯茎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湖北主栽菜用甘薯“鄂菜薯10号”为供试材料,在泥炭土、有机基质栽培土、田间土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处理,测定菜用甘薯在不同处理下可溶性总糖、蔗糖、硝酸盐、总黄酮、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菜用甘薯茎尖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质量分数,提高了蔗糖和硝酸盐质量分数;钾肥降低了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3种基质土壤类型对菜用甘薯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而言,3种基质土壤中田间土种植菜用甘薯总糖和多酚类物质积累最多,泥炭土中氮、钾肥追施量分别为3.22 g/m 2,0.69 g/m 2,有机基质栽培土每次追施钾肥0.69 g/m 2,田间土不施肥时可溶性总糖、蔗糖、总黄酮、总酚、绿原酸等积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土壤肥力 氮钾施肥 糖分积累 总酚
下载PDF
茎段和穴盘大小对北方叶用甘薯越冬育苗的影响
12
作者 毛思帅 裴志超 +3 位作者 李仁崑 孙丹 曹跃 杨立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45-51,共7页
为探索北方叶用甘薯越冬穴盘育苗,设置4个茎段大小(4、6、8、10 cm,用D1、D2、D3、D4表示)和5种穴盘规格(32、50、72、105、128孔),搭配14个处理,研究不同搭配对种苗成活率、幼苗长势(茎粗、株高等)和鲜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 为探索北方叶用甘薯越冬穴盘育苗,设置4个茎段大小(4、6、8、10 cm,用D1、D2、D3、D4表示)和5种穴盘规格(32、50、72、105、128孔),搭配14个处理,研究不同搭配对种苗成活率、幼苗长势(茎粗、株高等)和鲜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穴盘下,随着茎段增长,幼苗的成活率、叶片数、基部茎粗和株高呈现增加的趋势,进而地上部鲜重和整株鲜重也随之增加,以D4处理最高。相同茎段下,随着穴盘孔数增加,幼苗的叶片数、基部茎粗、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全株鲜重减少,源于穴盘对地下部的影响,以32孔处理最高。不同茎段和穴盘搭配下,D4-32处理的生长情况最好,3月中旬,对于地上部鲜重而言,D2-72处理(9.79 g)可达到与D4-32处理相同的效果(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其叶片数、基部茎粗和株高等指标满足移栽水平;对于整株鲜重而言,D2-105处理(10.21 g)可达到与D4-32处理相同的效果,且可节省228.1%的育苗面积,参考其重量,1月中旬,D3-72处理下的地上部和整株鲜重接近上述两个处理的水平,可节省125.0%的育苗面积。综合秧苗生长情况与经济效益,3月中旬移栽时,推荐D2-105,即含2个腋芽茎段与105孔穴盘的搭配,如有生产条件在1月中旬移栽,推荐D3-72,即含3个腋芽茎段与72孔穴盘的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甘薯 北方 越冬育苗 茎段大小 穴盘大小
下载PDF
茎尖采摘次数对叶菜型甘薯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铁固 欧行奇 +3 位作者 赵双锁 刘明久 李波 李新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9-612,共4页
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0~7次8个茎尖采摘处理,采摘时间间隔为10d,分析了茎尖采摘对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产量与茎尖采摘次数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薯块的8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0~7次8个茎尖采摘处理,采摘时间间隔为10d,分析了茎尖采摘对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产量与茎尖采摘次数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薯块的8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烘干率及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和Vc的含量都随着茎尖采摘次数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进行第1次茎尖采摘时就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在茎尖采摘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且高于对照,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在此时出现了1个反弹.因此,对于叶菜型甘薯品种,采用3次茎尖采摘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可以兼顾薯块产量,并具有薯块品质改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茎尖采摘次数 薯块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采摘茎尖次数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欧行奇 李波 李新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5期199-203,共5页
2007年夏季,在一般大田常规栽培条件下,通过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薯块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随着采摘茎尖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曲线方程为Y=-2009.6X+35776(R2=0.9417﹡﹡)。⑵不... 2007年夏季,在一般大田常规栽培条件下,通过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薯块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随着采摘茎尖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曲线方程为Y=-2009.6X+35776(R2=0.9417﹡﹡)。⑵不同品质性状受采摘茎尖次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糖变异最大,淀粉、蛋白质和烘干率变异较大,脂肪、纤维和维生素C变异较小,灰分变异最小。⑶采摘茎尖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纤维含量均居首位,可溶性糖含量居第二位,维生素C含量居第四位,薯块的综合品质达到最优,这时薯块实际产量为29527.5kg/hm2,占对照薯块实际产量的84.6%,可以作为最佳采摘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百薯1号 采摘茎尖次数 薯块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资源耐寒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耿亚林 李瑶 +3 位作者 潘攀 唐道彬 罗启燕 王季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2-540,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筛选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为对...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筛选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为对照温度,10℃为低温胁迫温度,研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组织含水率(TMC)、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叶绿素a/b(Chl a/b)10个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按照耐寒性强弱划分为4类,即不耐寒型、轻度耐寒型、中度耐寒型、高度耐寒型;建立叶菜型甘薯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D=0.283+0.0171X_(1)-0.074X_(3)+0.166X_(4)+0.409X_(5)-0.874X_(7)-0.067X_(8)+0.116X_(9)+0.030X_(10),估计精度大于95%;筛选出8个耐寒性鉴定指标,即POD、CAT、SOD、SP、TMC、Chl、Car及Chl a/b。【结论】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通过回归方程筛选获得的8个关键指标可用于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鉴定和预测。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供试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中耐寒性最强的前3名为:福菜薯18、渝菜薯3号、广菜薯6号,可在早春推广种植耐寒能力强的品种,结合现代保温设施,使其提早上市从而抢占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耐寒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下载PDF
甘薯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文达 杨新笋 +4 位作者 胡洪涛 许凌风 李林 陈耕 曹坳程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4期3448-3450,3453,共4页
研究选择生长速度快、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甘薯替代控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通过在湖北和四川的田间试验,观察甘薯替代紫茎泽兰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紫茎泽兰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淀粉型还是叶菜型甘薯... 研究选择生长速度快、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甘薯替代控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通过在湖北和四川的田间试验,观察甘薯替代紫茎泽兰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紫茎泽兰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淀粉型还是叶菜型甘薯均能有效控制紫茎泽兰,其防控效果为98%-100%,并且能极显著地降低紫茎泽兰对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保持田间水肥条件,保障了甘薯的增产和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叶菜型甘薯 生态防治 生物入侵
下载PDF
广东省甘薯疮痂病病原菌鉴定及国内主要菜用甘薯种质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新新 陈景益 +3 位作者 房伯平 王章英 姚祝芳 黄立飞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4,共7页
为明确广东省甘薯疮痂病病原菌种类及当前国内主要菜用甘薯种质对疮痂病的抗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病圃诱发结合人工喷雾接种法对来自9个省区30个菜用甘薯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 为明确广东省甘薯疮痂病病原菌种类及当前国内主要菜用甘薯种质对疮痂病的抗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病圃诱发结合人工喷雾接种法对来自9个省区30个菜用甘薯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共获得15株形态学特征及培养性状相似的菌株,其中代表菌株CRI-CJ的形态学特征与甘薯痂圆孢菌Elsinoe batatas基本一致,且在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与甘薯痂圆孢菌聚在一支,表明甘薯疮痂病病原菌为甘薯痂圆孢菌。30个菜用甘薯品种(系)中,抗性、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为7、7、5和11个,占总数的23.3%、23.3%、16.7%和36.7%。其中抗性品种(系)有广菜薯11-52、广菜薯15-6、广菜薯16-1、广菜薯16-19、广菜薯17-23、广菜薯17-9和广菜薯18-6,中抗品种(系)有EC01、广薯菜2号、广菜薯3号、广菜薯6号、广菜薯7号、广菜薯17-25和广菜薯18-3。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系)对甘薯疮痂病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11个非广东省品种(系)中感病、中感和中抗品种(系)分别为8、2和1个,占比分别为72.7%、18.2%和9.1%;19个广东省品种(系)中抗性、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为7、6、3和3个,占比分别为36.8%、31.6%、15.8%和15.8%。表明30个国内生产主要菜用甘薯种质在抗性分布上以感病品种(系)最多,广东省内品种(系)以抗性和中抗品种(系)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甘薯疮痂病 甘薯痂圆孢菌 抗性鉴定与评价
原文传递
8个菜用甘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业飞 庄少婷 +4 位作者 庄丽君 余成章 傅文泽 何文中 吴小志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对新选育的泉7C1等8个茎叶菜用甘薯新品系的产量和品质等进行观察鉴定。[方法]以福薯18号为对照,8个新品系于2020年在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开展春植和秋植2次比较试验。[结果]泉7C1和泉F18C1的茎叶鲜产分别为50511.1和54000.0 k... [目的]对新选育的泉7C1等8个茎叶菜用甘薯新品系的产量和品质等进行观察鉴定。[方法]以福薯18号为对照,8个新品系于2020年在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开展春植和秋植2次比较试验。[结果]泉7C1和泉F18C1的茎叶鲜产分别为50511.1和54000.0 kg/hm^(2),比对照增产19.82%和28.10%;其茎叶食用品质均较好,综合评分80分,具有较好的结薯性状和较高的薯块产量。泉F18C3茎叶鲜产为34955.6 kg/hm^(2),比对照减产17.08%;茎叶食用品质较好,综合评分为80分。泉F18C4、泉F18C2、泉11303、泉9C1综合食用品质差于对照。泉46-2综合食用品质差。[结论]泉7C1和泉F18C1等2个品系综合表现较突出,具有茎叶鲜产高、食用品质较好、结薯性状较好、习性薯块产量较高、易于留种等优良性状,适宜进一步扩大试种。泉11303和泉9C1等2个品系茎叶鲜产和综合食用品质均表现中下,但其茎叶均带紫色,可作为亲本在育种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食用品质 产量 品种比较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北方设施叶用甘薯茎尖、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思帅 李仁崑 +1 位作者 周继华 王俊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7期13-18,共6页
为探索北方地区设施叶用甘薯适宜种植密度,兼顾采摘难易和效益,在留有采收空间的前提下,设置6个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24万和27万株/hm^(2)),研究其对叶用甘薯茎尖性状、采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2万株/hm^(2)处理相... 为探索北方地区设施叶用甘薯适宜种植密度,兼顾采摘难易和效益,在留有采收空间的前提下,设置6个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24万和27万株/hm^(2)),研究其对叶用甘薯茎尖性状、采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2万株/hm^(2)处理相比,15万、18万、21万、24万和27万株/hm^(2)处理下,总采收量分别显著增加14.9%、19.4%、25.7%、20.5%、16.4%,21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的增加源于平均采收茎尖数的增加,其中单次采收茎尖数的增幅在采收前期和中期较大,采收前期茎尖产量的增幅高于后期。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个茎尖平均鲜重逐渐降低,主要源于采收茎尖基部茎粗的降低。各处理下叶用甘薯净效益均较12万株/hm^(2)处理增加,以21万株/hm^(2)处理的净效益最高,增幅达30.1%。综合考虑,为兼具采摘和生产功能,在设施留有30 cm采收空间的条件下,种植叶用甘薯推荐21万株/hm^(2)的密度,3行为一生产单元,留出采收空档,参考株行距18 cm×1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甘薯 种植密度 采收产量 茎尖性状 效益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不同部位淀粉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锐 欧行奇 李新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0期60-63,共4页
研究了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的淀粉含量,为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采摘时期甘薯茎尖不同部位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叶、茎、柄的淀粉含量在不同... 研究了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的淀粉含量,为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采摘时期甘薯茎尖不同部位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叶、茎、柄的淀粉含量在不同采摘时期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平均淀粉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茎>叶>柄。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叶>茎>柄。叶的淀粉含量以采摘第1期的最大,第2期的最低。在第1期至第4期范围内,叶的淀粉含量呈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第4期以后,则呈逐渐升高趋势。茎的淀粉含量以第7期的最高,第3期的最低。在采摘第1期至第3期以及第4期至第6期范围内,茎的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柄的淀粉含量以第6期的最高,第3期的最低。在第1期至第3期范围内,柄的淀粉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第3期以后直至第6期范围内,柄的淀粉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第6期至第7期,柄的淀粉含量又呈迅速下降趋势。叶、茎、柄三部位间淀粉含量变化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但呈现出部分明显的关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百薯1号’ 茎尖 部位 淀粉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