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施葡萄常用品种的需冷量、需热量及2者关系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海波 王孝娣 +4 位作者 王宝亮 魏长存 刘万春 何锦兴 刘凤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用3种不同的需冷量估算模型(≤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和2种不同的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分别对22种设施葡萄常用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测定,同时分析2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葡萄解除休眠的需... 用3种不同的需冷量估算模型(≤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和2种不同的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分别对22种设施葡萄常用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测定,同时分析2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葡萄解除休眠的需冷量和萌芽展叶的需热量因品种和种不同而异。需冷量值品种间差异较大,介于573~1 246 h(≤7.2℃模型)或573~971 h(0~7.2℃模型)或917~1 090 C.U(犹他模型),且欧美杂种品种需冷量值普遍高于欧亚种品种;而需热量值品种间差异较小,介于9 976~12 541 GDH℃(生长度小时模型)或253~353 D℃(有效积温模型),且欧美杂种品种略低于欧亚种品种。同时研究表明葡萄的需冷量和需热量与其果实成熟期没有必然联系。无论以何种估算模型估算葡萄的需冷量和需热量,我国设施葡萄常用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休眠 展叶 需冷量 需热量
下载PDF
软枣猕猴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君丽 李育川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152-154,202,共4页
为了解决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Zucc)Planch. ex Miq.]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诱导率低且快繁效果差的难题,以软枣猕猴桃展叶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消毒试剂及消毒处理时间,筛选出最佳的灭菌程序;将不同培养基与不同浓度的KT、2,... 为了解决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Zucc)Planch. ex Miq.]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诱导率低且快繁效果差的难题,以软枣猕猴桃展叶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消毒试剂及消毒处理时间,筛选出最佳的灭菌程序;将不同培养基与不同浓度的KT、2,4-D组合,筛选出最佳的初代培养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选用展叶为外植体,75%CH_(3)CH_(2)OH处理30 s后10%NaClO处理20 min,0.1%HgCl_(2)处理10 min后去离子水冲洗3~4次,接至MS+0.4 mg/L 2,4-D+1 mg/L KT+3%白糖+0.55%琼脂,pH 5.8的培养基上,置于光照2 500 lx、8 h/d,26℃下培养8 d后有少部分愈伤组织出现,60 d后平均单芽愈伤组织可达0.8 g以上,平均单个愈伤组织长度在0.7~1.4 cm,属中块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Zucc)Planch.ex Miq.] 展叶 灭菌程序 初代培养
下载PDF
茶赤叶斑病与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旭晖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1-26,共6页
用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茶赤叶斑病(PhylostictatheicolaPetch)与茶树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容易侵染茶树新梢的嫩叶,在老叶(芽下四叶及其以下)表面则难以形成附着胞... 用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茶赤叶斑病(PhylostictatheicolaPetch)与茶树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容易侵染茶树新梢的嫩叶,在老叶(芽下四叶及其以下)表面则难以形成附着胞,即使侵入了,菌丝的分枝、生长也较缓慢;近平展着生的嫩叶及叶片伤口更易感染;茶树品种间因叶片角质层的厚度、栅栏组织层次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紧,其发病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赤叶斑病 茶树 叶片 解剖结构 叶位
下载PDF
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子淳 庄加耘 +8 位作者 孙志琳 林冬纯 毕婉君 谭艳娉 林宏政 俞晓敏 孙云 蔡小勇 郝志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106,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肉桂品种三、四叶小开面嫩梢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及靶向代谢组学法,研究了摊叶厚度(6 cm、12 cm、18 cm、传统晾青... 为探明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肉桂品种三、四叶小开面嫩梢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及靶向代谢组学法,研究了摊叶厚度(6 cm、12 cm、18 cm、传统晾青)对武夷岩茶晾青过程中叶温、青叶层CO_(2)浓度以及毛茶香气、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12 cm摊叶厚度晾青叶温较稳定,四晾尾后各摊叶厚度晾青叶层CO_(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晾青(P<0.05)。毛茶感官品质随摊叶厚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综合品质得分最高为94.1分。各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含量较高;6、12、18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间氨基酸总量、鲜爽味氨基酸无显著差异,而12、18 cm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各毛茶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占比最大,而己酸叶醇酯、γ-己内酯、己酸己酯等酯类在6、12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中显著高于18 cm和传统晾青(P<0.05)。综上,6、12 cm摊叶厚度晾青均能提高武夷岩茶茶汤浓厚度,有利于愉悦香气物质形成,12 cm可作为武夷岩茶晾青兼顾品质与产量的参考摊叶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做青 摊叶厚度 品质 肉桂
下载PDF
不同樱花品种当年生小枝茎结构对展叶效率的影响
5
作者 黄子宏 闫淑君 +3 位作者 于强 关永鑫 凌玲 孙玉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0-909,共10页
为更好地理解不同樱花品种的枝叶在资源利用、生物量分配和展叶策略方面的适应性差异,探讨不同樱花品种当年生小枝茎结构对展叶效率的影响。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15个樱花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枝茎长和茎纤细率表征小枝茎结构,以叶密度... 为更好地理解不同樱花品种的枝叶在资源利用、生物量分配和展叶策略方面的适应性差异,探讨不同樱花品种当年生小枝茎结构对展叶效率的影响。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15个樱花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枝茎长和茎纤细率表征小枝茎结构,以叶密度、叶茎质量比和叶面积比表征展叶效率,以标准化主轴估计(SMA)研究不同品种间小枝茎结构与展叶效率间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试图筛选出展叶效率较优的樱花品种。结果表明:(1)15个樱花品种的茎结构与展叶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叶密度、叶茎质量比和叶面积比随茎长和茎纤细率的发展而逐渐降低。(2)随着茎结构的增长,15个樱花品种间的叶茎质量比、叶面积比和叶密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叶密度方面,‘河津’樱(HJ)、‘台湾牡丹’樱(TWMD)、‘云南’冬樱(YNDY)表现较优;在叶面积比方面,‘丹红’樱(DH)、YNDY、HJ表现较优,即在一定的茎结构下,YNDY和HJ拥有较高的叶密度与叶面积比。(3)在叶茎质量比方面,‘西施’樱(XS)、‘初美人’樱(CMR)、‘敬翁’樱(JW)、HJ在一定的茎结构下拥有较高的叶茎质量比。结合花期,‘河津’樱(HJ)相对拥有较高的展叶效率且花期较长,为可以推广种植的樱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叶关系 展叶效率 茎结构 樱花品种
下载PDF
精河枸杞展叶期霜冻气象指标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启瑞 杨明凤 +2 位作者 景继福 张鹏程 李迎春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以3年生宁杞7号为试验对象,展叶期采用人工气候室开展低温模拟试验。设置常温(CK)、0、-2、-4、-6、-8℃共6个温度,每个温度分别持续3、6、9 h条件下观察枸杞枝条、叶片形态特征变化并测定枝条叶绿素荧光、相对电导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以3年生宁杞7号为试验对象,展叶期采用人工气候室开展低温模拟试验。设置常温(CK)、0、-2、-4、-6、-8℃共6个温度,每个温度分别持续3、6、9 h条件下观察枸杞枝条、叶片形态特征变化并测定枝条叶绿素荧光、相对电导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持续时间的延长,枸杞枝条基础荧光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光能转化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枸杞展叶期温度在-4~-2℃,持续时间3 h会出现轻度霜冻。当温度在-4~-2℃,持续时间3~6 h或温度在-2~0℃,持续时间超过6 h会出现中度霜冻。当温度在-6~-4℃,持续时间>6 h或<-6℃,>3 h会出现重度霜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展叶期 霜冻 室内模拟
下载PDF
摊青技术对贵州“绿宝石”茶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牟春林 郑文佳 罗显扬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年第4期364-367,共4页
摊青是绿茶加工中首要的工序。采用"绿宝石"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加工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摊青时间,分析摊青技术对茶青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和作用,明确"绿宝石"加工工艺中适宜的摊青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以筛网摊... 摊青是绿茶加工中首要的工序。采用"绿宝石"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加工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摊青时间,分析摊青技术对茶青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和作用,明确"绿宝石"加工工艺中适宜的摊青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以筛网摊放,摊青厚度10~15 cm,辅助鼓风机通风,摊青时间10~14 h,摊青叶含水率73%~74%左右为"绿宝石"摊青技术的较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宝石”茶 摊青技术 品质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两种丛藓科植物展叶时长及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莉 赵允格 +1 位作者 郭雅丽 梁银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47-1754,共8页
藓类植物是变水植物,展叶时长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目前,干旱半干旱区藓类植物野外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常见的土生对齿藓和扭口藓为对象,研究了9月5日—11月25日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藓类的... 藓类植物是变水植物,展叶时长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目前,干旱半干旱区藓类植物野外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常见的土生对齿藓和扭口藓为对象,研究了9月5日—11月25日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藓类的展叶情况。结果表明:9—10月,两种藓类叶片表现出有规律的“展开-闭合-展开”的日动态变化,并且土生对齿藓叶片在上午闭合时间较扭口藓平均提前0.68 h,下午叶片展开时间则推后了1.79 h。两种藓类在雨季时展叶时间较长,土生对齿藓展叶时长为251 min,较扭口藓(361 min)低30.4%。近地表大气相对湿度是影响藓株展叶时长的关键因子,藓种的形态结构也会影响展叶时长;相比于土生对齿藓,扭口藓植株较为低矮,中肋占叶片比例大,茎皮部细胞镶嵌结构更为突出,其展叶时的湿度阈值(54.3%)低于土生对齿藓(60.1%)。展叶时长主要受湿度的影响,扭口藓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藓科 形态结构 展叶时长 湿度 藓结皮
原文传递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项丽慧 宋振硕 +3 位作者 张应根 王丽丽 陈键 陈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6-274,共9页
为探明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风味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在控温除湿环境中以基于静态摊晾于水筛加工而成的白茶为对照,在不同茶鲜叶减重率(65%、70%和75%)时对在制品进行并筛或堆青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制成的白茶呈现出较为... 为探明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风味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在控温除湿环境中以基于静态摊晾于水筛加工而成的白茶为对照,在不同茶鲜叶减重率(65%、70%和75%)时对在制品进行并筛或堆青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制成的白茶呈现出较为相似的感官品质特征,但堆青处理相较并筛处理及对照茶样的香气鲜度下降而滋味甜度提高。在并筛处理中以在减重率为70%时并筛略优于在减重率为65%时并筛的白茶品质,且二者均以薄并筛处理较优于对照茶样。在减重率达75%时对在制品进行相同时长不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方式:2~6筛并1筐)以厚堆处理的白茶品质较优,而不同时长相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时长:2~6 d)则以短时堆青的白茶品质为佳。不同摊青处理白茶的儿茶素类、生物碱和主要氨基酸组分无明显规律性差异。相较静态/并筛工艺组,堆青工艺组茶样中呈甜味的脯氨酸和苯乙醇、橙花醇、香叶醇等花果香成分显著降低(P<0.05)。基于茶样生化组成的模式识别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静态/并筛工艺组与堆青工艺组2种类群。堆青处理可通过促进脂肪酸代谢,增加烷烃类、降异戊二烯类和醛类化合物含量来有效调节白茶样品的生化组成;橙花醇、橙花醛和香草醛等23种化合物可视为其与静态/并筛工艺组茶样相互区分的主要特征标识物(群)。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摊青方式的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品质控制 白茶 萎凋 摊青
下载PDF
绒毛白蜡展叶期树干液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10
作者 邓炜展 苏雨 +5 位作者 窦占宁 韩叙 白浩荣 贺露露 罗欢 吴海龙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4期11-16,23,共7页
为了解树木在展叶期树干液流变化情况,加深对树木耗水量的认识,本研究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绒毛白蜡为例,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结合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对绒毛白蜡树干液流、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等进行同步监测。研究结果表... 为了解树木在展叶期树干液流变化情况,加深对树木耗水量的认识,本研究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绒毛白蜡为例,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结合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对绒毛白蜡树干液流、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等进行同步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展叶后期树木的液流启动时间及到达峰值的时间均早于展叶前期,且展叶后期液流速率显著高于展叶前期。晴天夜间(20:00-次日5:00)液流速率表现为前半夜(20:00-24:00)液流速率大于后半夜(0:00-5:00),雨天夜间液流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波动较强烈。绒毛白蜡展叶后期树干液流活动较展叶前期活跃,夜间液流主要集中在前半夜,且夜间液流整体呈速率下降趋势。展叶期的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存在动态变化,展叶前期绒毛白蜡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具有较高同步性,与风速主要存在滞后效应,在展叶后期液流速率与风速具有较高同步性,置前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展叶期与大气压强主要存在置前效应,与光合有效辐射主要存在滞后效应,与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成反向同步。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P<0.01)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压强、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土壤含水量 展叶期 夜间液流 绒毛白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