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岛效应下亚热带城市植被叶气孔权衡特征及其与叶功能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倪榕蔚 甘玉婷 +3 位作者 杨桂梅 黄柳菁 刘兴诏 闫淑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36-5346,共11页
叶片气孔不仅是植物平衡光合-蒸腾关系的重要门户,也是影响大气碳循环与水循环的关键结构。分析热岛效应下福州市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和常绿、落叶2种叶习性植物的气孔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有助于探究不... 叶片气孔不仅是植物平衡光合-蒸腾关系的重要门户,也是影响大气碳循环与水循环的关键结构。分析热岛效应下福州市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和常绿、落叶2种叶习性植物的气孔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有助于探究不同类型植物在热环境下的适应策略。以福州市区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测定441个植物样本的气孔特征、化学计量特征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3种生活型、2种叶习性植物的气孔长度(SL)、气孔密度(SD)差异显著(P<0.05),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的SL高于灌木和乔木,乔木的SD最高,灌木次之,草本最低;落叶植物的SL高于常绿植物,SD低于常绿植物。(2)SL与SD间的权衡关系稳定存在于3种生活型和2种叶习性植物中,且随着不同生活型和落叶习性植物的生态策略而呈现各异的权衡特征,即当SL一定时,乔木的SD最大,灌木的SD最小,常绿植物的SD大于落叶植物。(3)气孔性状和叶片形态、化学计量特征紧密联系,SL与比叶面积(SLA)正相关(P<0.01),与叶面积(LA)负相关(P<0.01);SD与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SLA负相关(P<0.01),与LA正相关(P<0.01);PCI与LNC、SLA负相关(P<0.01),与叶厚度(LT)正相关(P<0.05)。(4)复杂的环境是气孔性状变异的重要驱动因素,SL、PCI均与年均温(MAT)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气孔特征 热岛效应 城市植被 生活型 叶习性 叶片功能性状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 被引量:61
2
作者 唐青青 黄永涛 +1 位作者 丁易 臧润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不同物种间的功能性状差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存的基础,而物种内个体间的性状变异对物种的共存和分布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28种主要树种(通过物种多度排序获得,其中常绿和落叶... 不同物种间的功能性状差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存的基础,而物种内个体间的性状变异对物种的共存和分布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28种主要树种(通过物种多度排序获得,其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各14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叶习性树种的4种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和比茎密度)在种间和种内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1)常绿和落叶树种在4种功能性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常绿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显著低于落叶树种,但叶干物质含量和比茎密度则显著高于落叶树种;(2)比叶面积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叶习性(57.49%),叶面积变化主要来源于种间(66.80%)和种内变异(27.52%),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种间(38.12%)和种内(33.88%)变异,但比茎密度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种内变异(51.50%),其次为种间变异(32.52%);(3)常绿和落叶树种种间水平的性状相关性可能掩盖各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种内变异能够显著影响群落间的植物功能性状差异,但不同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变异系数 种间变异 种内变异 常绿落叶植物 叶习性
原文传递
从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的角度理解叶大小的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潘少安 彭国全 杨冬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979,共9页
叶大小的变化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叶大小优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进化和生活史策略。该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清凉峰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的19个常绿阔叶物种和30个落叶阔叶物种叶水平上的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叶... 叶大小的变化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叶大小优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进化和生活史策略。该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清凉峰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的19个常绿阔叶物种和30个落叶阔叶物种叶水平上的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对叶大小优化的限制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叶大小用面积还是质量表示,常绿物种和落叶物种均呈现出叶内生物量分配到支撑结构的比例随着叶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这主要是由叶柄大小与叶片大小之间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导致的。这种异速生长关系在常绿物种和落叶物种中普遍存在。然而,由于常绿物种对叶柄具有较高的机械以及抵抗冰冻栓塞等不利环境的需求,在某一给定的叶面积下,常绿物种比落叶物种具有更高的叶柄生物量投资。这些结果表明:作为整个植株支撑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叶内支撑投资所占的生物量比例对叶大小的优化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 生物量分配 叶片习性 叶大小 支撑投资
原文传递
中国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分布对气候季节性的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亚兰 郭汝清 孙书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912-3922,共11页
根据植被研究的文献,收集了中国亚热带地区(23°-34°N)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的49个山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因子、植被垂直带分布等数据;计算了不同山地基带的温度和降水季节性(分别以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表示),以... 根据植被研究的文献,收集了中国亚热带地区(23°-34°N)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的49个山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因子、植被垂直带分布等数据;计算了不同山地基带的温度和降水季节性(分别以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表示),以及气候季节性强度指数(以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异系数的乘积表示);最后分析了季节性强度与植被垂直带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亚热带地区北纬25°以南的所有山体缺少落叶阔叶林带,而北纬32°以北的则一定具有落叶林带;在中间地带,具有落叶阔叶林带的山体比例随纬度上升而上升。温度的季节性强度和气候季节性强度随纬度上升而增加,但降水的季节性强度与纬度没有显著关系。非参数相关分析表明,中国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落叶阔叶林缺失与否与气候要素的季节性强度显著相关,即随山体的温度季节性强度和气候季节性强度的增加,山体拥有落叶阔叶林带的可能性增加。这种纬度梯度上的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格局(落叶阔叶林带存在与否)的变化与叶片水平上碳平衡模型的预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垂直带 气候季节性 叶习性 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山地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谱系结构及生态习性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车俭 郑洁 +2 位作者 蒋娅 金毅 乙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7-1014,共8页
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是组成东亚地区亚热带阔叶林的两个主要植物类群。探索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对于推测亚热带阔叶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Mantel检验多元回归等统计手... 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是组成东亚地区亚热带阔叶林的两个主要植物类群。探索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对于推测亚热带阔叶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Mantel检验多元回归等统计手段,分析了中国亚热带地区8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谱系和生态习性差异。主要结果:(1)该研究的788个被子植物分类单元的叶习性(常绿和落叶)具有一定的谱系保守性。常绿和落叶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反应和土壤肥力因子的生态习性均有差异,表现为常绿植物偏好较低的光照和土壤pH,以及较高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肥力;落叶植物则相反。(2)样地内落叶较常绿植物的种间谱系散布更收敛,但生态习性散布更发散;样地间落叶较常绿类群的谱系组成差异更小,但生态习性差异更大;样地间落叶类群的谱系组成差异随年平均气温差异的增大而增大。(3)落叶/常绿植物物种数量的比例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降低,而旱季持续时间和年降水量等因子的影响不明显。该研究证实了我国亚热带地区8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在谱系和生态习性上均存在巨大差异,生态位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亚热带阔叶林群落内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习性 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 亚热带森林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原文传递
2014年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数据集 被引量:5
6
作者 杜虎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王克林 傅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73-80,共8页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数据集记录和收集了2014年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胸径1 cm以上树种组成信息,包括61科147属227种乔木物种的学名、多度、重要值、叶习性、物种分布等信息。本数据集有助于了解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积累数据,以及完善我国长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常绿阔叶树种 落叶阔叶树种 叶片习性 群落结构 样地调查
下载PDF
普定喀斯特次生林木本植物叶生活型比例和谱系多样性的驱动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毛艳娇 肖梓波 +3 位作者 邓伟 张潮 汤晓辛 金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落叶阔叶植物(DBL)与常绿阔叶植物(EBL)比例和生物多样性差异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43个喀斯特次生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选择和Mantel检验的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地理距离、环境(包...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落叶阔叶植物(DBL)与常绿阔叶植物(EBL)比例和生物多样性差异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43个喀斯特次生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选择和Mantel检验的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地理距离、环境(包括地形和基岩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样地内落叶阔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所占比例以及谱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普定喀斯特次生林样地内落叶阔叶植物与常绿阔叶植物虽在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上总体相当,但样地间差异较大;样地落叶与常绿阔叶植物谱系alpha多样性(即SES.MPD)无明显差异,但落叶阔叶植物谱系beta多样性(即SES.betaMPD)明显小于常绿阔叶植物。(2)落叶阔叶植物丰富度占比和相对多度随基岩类型改变而变化,均表现为泥灰岩森林高于石灰岩森林,而落叶阔叶植物丰富度占比随人类活动增强而上升。(3)样地落叶阔叶植物谱系alpha多样性随人类活动增强而升高,而常绿阔叶植物谱系alpha多样性受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不明显;落叶阔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谱系beta多样性受不同因素调节,前者随基岩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而升高,后者则随地理距离增加而升高。该研究揭示了普定喀斯特次生林内落叶阔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比例受到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调控,在此基础上,落叶阔叶植物谱系多样性受到地形和基岩类型等因素介导的生境过滤等生态位过程影响,而常绿阔叶植物谱系多样性则受到地理距离所介导的扩散限制等空间过程的影响。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喀斯特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人类活动 基岩类型 群落构建 乔木层 叶生活型
下载PDF
2001年亚热带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数据集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文婷 葛结林 +6 位作者 熊高明 赵常明 申国珍 樊大勇 张谧 刘家琰 谢宗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54-58,J0066-J0071,共5页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自然过渡类型,是对气候波动较为敏感的植被类型之一。通过调查野外固定样地,本数据集收集了2001年我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胸径4 cm以上树种的组成信息,主要包括35科58属8...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自然过渡类型,是对气候波动较为敏感的植被类型之一。通过调查野外固定样地,本数据集收集了2001年我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胸径4 cm以上树种的组成信息,主要包括35科58属81种乔木物种的学名、平均胸径、多度、重要值、叶习性、耐阴性、演替状态等信息。用户可以按照物种名称、叶习性和演替特征进行数据检索。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方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为理解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该类型森林的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科学研究,对推动我国植被生态学的长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过渡区 叶习性 群落结构 样地调查
下载PDF
木兰科植物叶片光合系统耐热性与叶片形态及温度生态位的关系
9
作者 叶洁泓 于成龙 +4 位作者 卓少菲 陈新兰 杨科明 文印 刘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32-1440,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日益频繁,对植物的生长、存活造成严重威胁,准确评估植物的耐热性,对物种保育和适应性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木兰科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标志类群,也是被子植物基部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演化生物...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日益频繁,对植物的生长、存活造成严重威胁,准确评估植物的耐热性,对物种保育和适应性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木兰科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标志类群,也是被子植物基部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演化生物学地位,然而目前对其耐热性尚缺乏了解。该研究以种植于同质园的23种木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叶片光合系统的耐热性,同时测定了叶片形态性状,并基于这些物种在全球的分布地气候数据,分析了叶片光合系统耐热性与叶片形态及温度生态位的关系。发现木兰科植物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50%时的温度(T50)范围在46.1-56.7℃之间,且常绿物种的T50显著高于落叶物种。叶片形态方面,T50与叶面积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无显著相关关系。温度生态位方面,T50与年平均气温、最冷月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最暖月最高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T50具有较弱的系统发育信号,暗示T50受系统发育影响较小,受叶片形态与环境气候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说明木兰科植物的叶片光合系统耐热性较强,但耐热性的气候适应可能并不受高温环境驱动,未来的高温事件对生活于更炎热地区的木兰科落叶植物威胁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系统耐热性 木兰科 高温胁迫 温度生态位 叶片形态 叶片习性
原文传递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植物功能性状梯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婷 向珊珊 +3 位作者 方秀茹 秦琦云 施伟凤 姜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木材密度高于落叶树种,而落叶树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高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常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常绿树种采取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保守策略,而落叶树种采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积极策略。常绿和落叶树种6个功能性状的α值变化范围都比β值的变化范围大,说明共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环境因素对物种性状的影响更大,且群落内的作用强于群落间的作用。常绿和落叶树种β值的相关性很高,而α值的相关性很低。说明多个植物功能性状在所处群落中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差异,功能性状在群落间的相关性大于群落内的相关性。性状间的不相关或弱相关表明,不同性状在2种叶习性树种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独立的维度。研究不同叶习性物种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差异,对了解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功能性状 叶习性 性状梯度分析 桂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