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核基因控制的叶色变异 被引量:23
1
作者 魏彦林 施勇烽 吴建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9-1178,共10页
水稻叶色突变是一种肉眼明显可见的性状变异,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叶绿体缺失、结构异常、叶绿素含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叶色变异主要由核基因控制,也可由叶绿体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叶色变异对研究光合作用机制、叶色调控机理、... 水稻叶色突变是一种肉眼明显可见的性状变异,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叶绿体缺失、结构异常、叶绿素含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叶色变异主要由核基因控制,也可由叶绿体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叶色变异对研究光合作用机制、叶色调控机理、叶片发育调控以及稻作生产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水稻核基因控制的叶色突变的类型及来源、遗传机理、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叶绿素
下载PDF
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艳霞 林冬枝 董彦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6,共8页
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温度引起水稻叶色改变的一类突变体统称为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探讨温度影响水稻叶色的机理,对促进水稻遗传改良与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已发掘的水稻温敏感突变体在温度对突变体的表型影... 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温度引起水稻叶色改变的一类突变体统称为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探讨温度影响水稻叶色的机理,对促进水稻遗传改良与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已发掘的水稻温敏感突变体在温度对突变体的表型影响、基因定位及克隆、分子作用机理和育种利用及其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分类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感突变体 叶色 基因
下载PDF
水稻叶色基因克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颜榕 黄纤纤 +2 位作者 赵亚男 汤佳玉 刘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4-803,共10页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水稻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及其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重要材料,而且在水稻杂交制种、提高生物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超过120个水稻叶色相关基因被克隆,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其中第3号染色体克隆...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水稻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及其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重要材料,而且在水稻杂交制种、提高生物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超过120个水稻叶色相关基因被克隆,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其中第3号染色体克隆的基因最多。水稻叶色调控机制涉及多个调控途径,包括色素生物合成与降解、质体转录复合物、转录后修饰、核质信号转导、叶绿体蛋白酶以及转录因子与表观遗传。本文从水稻叶色遗传机理与基因克隆、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水稻高光合育种及挖掘适用于杂交制种的水稻叶色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基因 分子机制 育种
下载PDF
植物叶色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杜文凯 袁素霞 胡凤荣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88-1897,共10页
叶色突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系统、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等通路的理想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叶色突变相关基因被挖掘。本研究从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叶绿体发育和光合系统几个方面对植... 叶色突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系统、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等通路的理想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叶色突变相关基因被挖掘。本研究从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叶绿体发育和光合系统几个方面对植物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并总结了图位克隆和转录组测序挖掘叶色突变基因的方法。最后探讨了叶色突变体研究现存问题并进行展望,为今后研究叶色突变体的形成机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体 分子机理 基因突变 基因挖掘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控制白菜叶片紫色的pur基因初步定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瑾 汪维红 +6 位作者 张德双 于拴仓 张凤兰 赵岫云 余阳俊 徐家炳 卢桂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了定位控制白菜叶片紫色的pur基因,选用大白菜自交系09-680和紫色小白菜09N-742进行杂交构建了一个由307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紫色和绿色池,对分布在白菜基因组10个连锁群上的12... 为了定位控制白菜叶片紫色的pur基因,选用大白菜自交系09-680和紫色小白菜09N-742进行杂交构建了一个由307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紫色和绿色池,对分布在白菜基因组10个连锁群上的125个InDel标记和100个SSR标记进行多态筛选,其中位于A3连锁群末端的2个In-Del标记BrID10999和BrID10399与紫色性状表现连锁。连锁分析发现,2个标记与pur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3,5.7 cM,位于pur基因的同侧。在此基础上,根据这些标记所在区域的BAC序列设计了23对SSR引物,其中来源于KBrH005P10的SSR标记BVRCP10-6位于pur基因的另一侧,距离pur基因仅1.9 cM。这些标记可有效用于白菜紫色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pur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叶片颜色 PUR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个水稻温敏黄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天雨 周春雷 +6 位作者 刘喜 孙爱伶 曹鹏辉 Thanhliem NGUYEN 田云录 翟虎渠 江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6-1433,共8页
对水稻叶色进行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可为图位克隆该类基因和研究水稻光合系统功能奠定基础。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的方法,从籼稻品种"南京11"(简称NJ11)中获得温敏黄化突变体dy1;与野生型相比,dy... 对水稻叶色进行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可为图位克隆该类基因和研究水稻光合系统功能奠定基础。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的方法,从籼稻品种"南京11"(简称NJ11)中获得温敏黄化突变体dy1;与野生型相比,dy1在自然环境下,从苗期至成熟期始终表现叶片黄化,透射电镜显示dy1类囊体结构异常;同时株高、分蘖数、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实验室光照培养箱条件下,dy1苗期在20℃下表现白化,在25℃表现黄化,在30℃下为浅绿的表型;遗传分析表明水稻温敏黄化突变体dy1的表型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将突变体与粳稻广亲和品"02428"杂交,构建F2群体,从中选出隐性极端个体,通过基因定位,将控制黄化的基因限定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标记Y-4和Y-35之间的115 kb的区间内,含有16个开放阅读框(ORF),测序发现,dy1中编码尿嘧啶核苷酸激酶的基因LOC_Os01g73450的第4个内含子与第5个外显子交界处存在单碱基替换,拟作为候选基因;且叶绿体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猜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叶绿素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度敏感型 遗传分析 叶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个水稻新型叶色突变体的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育红 王宝和 +5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刘广青 左示敏 张洪熙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93,共7页
所用水稻叶色突变体为自然突变,并命名为白淮稻7号,其叶色表型为绿-白-绿,且突变表型只有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才会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叶色转白前,突变体生长态势、叶色、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与野生型差异不... 所用水稻叶色突变体为自然突变,并命名为白淮稻7号,其叶色表型为绿-白-绿,且突变表型只有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才会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叶色转白前,突变体生长态势、叶色、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与野生型差异不大;叶色转白后,突变体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叶色转白前,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逐渐降解,基粒片层减少、基粒数量明显减少,且在成熟后突变体叶色黄化、植株变矮小。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该突变体与江西1587的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分子标记L59.2-7和L64.8-11之间大约740.5kb的区间内。认为该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暂命名为GW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形态结构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羽衣甘蓝叶色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玉书 王欢 +3 位作者 范震宇 陈阳 金一锋 高美玲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0-206,共7页
叶色是羽衣甘蓝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基因型纯合的紫叶和白叶羽衣甘蓝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与GO和KEGG数据库比对进行注释分析,分析羽衣甘蓝叶色形成相关基因。结果显示,... 叶色是羽衣甘蓝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基因型纯合的紫叶和白叶羽衣甘蓝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与GO和KEGG数据库比对进行注释分析,分析羽衣甘蓝叶色形成相关基因。结果显示,获得高质量短读序共104 608 770条,筛选出紫叶相对白叶的差异表达基因1 99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094个,下调表达基因899个。根据GO功能分类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64功能组。根据KEGG代谢通路分析可以分为171类,在叶色相关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黄酮醇合成酶(FL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上调以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类胡萝卜素β-环化酶上调与紫叶形成关系密切。本研究丰富了羽衣甘蓝的转录组信息,获得了一些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羽衣甘蓝叶色形成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叶色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水稻叶色突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葛常伟 胡江 +1 位作者 张晓勤 薛大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07-312,324,共7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表型变异明显,易于观察、利用和鉴别.叶色相关基因在水稻叶绿体形成与发育、叶绿素代谢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水稻所有的染色体中都发现了控制叶色相关的基因.文章从叶绿素合成、降解、水稻叶色突变表型以... 水稻叶色突变体表型变异明显,易于观察、利用和鉴别.叶色相关基因在水稻叶绿体形成与发育、叶绿素代谢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水稻所有的染色体中都发现了控制叶色相关的基因.文章从叶绿素合成、降解、水稻叶色突变表型以及叶色变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水稻叶色突变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基因
下载PDF
一个新的玉米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帅 王立静 +2 位作者 钟世宜 赵燕 刘保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玉米自交系81647中发现了一个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苗期叶片表现出黄绿色,随后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短时间内植株萎蔫死亡。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命名为nec-t(necrotic-temporary)。以玉米自交系B73与nec-t突变体... 在玉米自交系81647中发现了一个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苗期叶片表现出黄绿色,随后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短时间内植株萎蔫死亡。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命名为nec-t(necrotic-temporary)。以玉米自交系B73与nec-t突变体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第2条染色体的K2和K14之间(SSR标记),其物理距离约为2.52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色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水稻叶色突变体ygr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希林 杨漫 +4 位作者 王鑫 黄沆 肖楠 贺治洲 王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96-2102,共7页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水稻叶绿体发育、光合色素合成与降解的理想材料。前期研究在水稻保持系大面积繁殖时发现一株转绿型淡黄叶突变体ygr,为了阐明其叶色调控机理,本试验比较了ygr与野生型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色素含量,并对该突变体进行...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水稻叶绿体发育、光合色素合成与降解的理想材料。前期研究在水稻保持系大面积繁殖时发现一株转绿型淡黄叶突变体ygr,为了阐明其叶色调控机理,本试验比较了ygr与野生型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色素含量,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ygr的始穗期推迟2 d,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而苗期和抽穗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ygr叶色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将其命名为YGR。以ygr与日本晴杂交的F_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将YGR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号染色体分子标记WY8到WY20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 cM和0.5 cM。本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解析其突变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番茄黄化基因Netted Viresce(NV)的遗传定位及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丽朋 宋丽华 +4 位作者 黄泽军 高建昌 国艳梅 杜永臣 王孝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9-36,共8页
以玛娜佩尔为受体亲本,以野生番茄潘那利LA0716为供体亲本,通过多代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对近等基因系中黄化突变(nv)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表型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测定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利用透射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超微... 以玛娜佩尔为受体亲本,以野生番茄潘那利LA0716为供体亲本,通过多代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对近等基因系中黄化突变(nv)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表型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测定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利用透射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回交系BC6为母本与nv植株进行回交,同时BC_6植株进行自交,观察并统计BC_7及BC_6S_1群体植株的表型,分析遗传规律;利用BC_7S_1分离群体进行基因精细定位,结合高通量基因组重测序,筛选仅在黄化突变位点目的区域内的SNP位点,并结合基因注释分析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与正常植株相比,黄化植株表现植株矮小、叶片窄小、叶色黄化,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显著升高。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黄化植株叶绿体数目减少,类囊体的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未完全分化,垛叠不整齐。遗传分析表明,玛娜佩尔黄化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CAPS和In Del分子标记将NV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标记In D-09-4-1和HP63/64之间,物理距离为51 Mb。玛娜佩尔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可利用率高,数据比对分析得到7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色突变体 生理特性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茶树品种‘白鸡冠’叶色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志辉 林郑和 +4 位作者 游小妹 钟秋生 单睿阳 陈常颂 余文权 《茶叶学报》 2019年第3期99-105,共7页
近年来黄白化茶树品种推广面积快速增长,但其叶色性状的调控机制仍未清楚。本研究以‘白鸡冠’为材料,研究其叶色性状的遗传特性。试验发现‘白鸡冠’叶色性状与‘白叶1号’(安吉白茶)、安吉黄茶(地方种质)的遗传特性不同,白鸡冠叶色受... 近年来黄白化茶树品种推广面积快速增长,但其叶色性状的调控机制仍未清楚。本研究以‘白鸡冠’为材料,研究其叶色性状的遗传特性。试验发现‘白鸡冠’叶色性状与‘白叶1号’(安吉白茶)、安吉黄茶(地方种质)的遗传特性不同,白鸡冠叶色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且叶色性状能在世代间稳定遗传。白鸡冠叶色黄化程度受温度影响,生长环境温度越低叶色越黄,说明调控黄化性状的基因位点属于温度敏感基因,结合已有研究推断白鸡冠叶色性状可能同时受温度和光照调控。白鸡冠黄化叶片随着叶龄的增加逐渐返绿,说明叶绿素合成途径没有遭受破坏,而是合成速率受到抑制或是叶绿体结构的形成出现障碍。白鸡冠黄化新梢整体抗逆性比一般品种差,尤其容易受冻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 白化 叶色遗传 显性单基因 温度敏感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Light Brown Spotted Leaf Mutant in Rice 被引量:3
14
作者 FENG Bao-hua YANG Yang +5 位作者 SHI Yong-feng LIN Lu CHEN Jie WEI Yan-lin Hei LEUNG WU Jian-li 《Rice science》 SCIE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A light brown spotted-leaf mutant of rice was isolated from an ethane methyl sulfonate (EMS)- induced IR64 mutant bank. The mutant, designated as Ibsll (light brown spotted-leaf 1), displayed light brown spot in t... A light brown spotted-leaf mutant of rice was isolated from an ethane methyl sulfonate (EMS)- induced IR64 mutant bank. The mutant, designated as Ibsll (light brown spotted-leaf 1), displayed light brown spot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from the first leaf to the flag leaf under natural summer field conditions.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plant height, growth duration,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seed-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eight of the mutant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utation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tentatively named Ibsll(t), which was mapped to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6. By develop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the gene was finally delimited to an interval of 130 kb between markers RM586 and RM588. The Ibsll(t) gene is likely a novel rice spotted-leaf gene since no other similar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near the chromosomal region. The genetic data and recombination populations provided will facilitate further fine-mapping and cloning of the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leaf color spotted-leaf molecular marker gene mapping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乌桕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
15
作者 王晓晓 郑旭 +2 位作者 赵文静 缪美华 刘兴满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1532,共12页
乌桕(Triadica sebifera)耐盐碱能力强,叶色随季节变化显著,尤以秋季观赏性最佳,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彩叶植物。为揭示乌桕叶片呈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自主选育的3个乌桕品种连桕1号、云台红桕、云台金桕转色前后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 乌桕(Triadica sebifera)耐盐碱能力强,叶色随季节变化显著,尤以秋季观赏性最佳,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彩叶植物。为揭示乌桕叶片呈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自主选育的3个乌桕品种连桕1号、云台红桕、云台金桕转色前后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23.78 GB测序数据,70815个高质量单一基因序列(Unigenes),其中48367个Unigenes得到了功能注释。将3个乌桕品种转色前后的转录组数据进行两两对比,各比较组之间鉴定出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2674个。GO分析发现,DEG主要与细胞过程、细胞、结合等生物学功能相关。通过KEGG Pathway功能分析,筛选出53个与乌桕叶色相关的DEG,包括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14个,与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有关的基因22个,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17个。其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乌桕转色后相对表达量上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该结果与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乌桕叶片呈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叶色变化 转录组 基因挖掘 分子机制 呈色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萍 柳梦林 +4 位作者 叶胜海 翟荣荣 朱国富 叶靖 张小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712-5719,共8页
光合作用是水稻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叶片是水稻进行光能转化的主要组织,水稻叶色突变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水稻产量。创制水稻新的叶色突变体,解析其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对水稻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杂交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 光合作用是水稻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叶片是水稻进行光能转化的主要组织,水稻叶色突变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水稻产量。创制水稻新的叶色突变体,解析其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对水稻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杂交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已定位和克隆的部分叶色基因综述了水稻叶色突变体分类、产生、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包括叶绿素合成与代谢途径,叶绿体发育途径以及其他途径)、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应用与展望,并归纳了部分叶色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将有助于研究水稻光合作用途径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 叶色基因
原文传递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63的特征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亮行 张帆涛 +5 位作者 聂丽 万令飞 梁剑秋 张雨佳 马羊帅 谢建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1-896,914,共7页
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对于植物至关重要,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叶色突变体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各种植物材料的研究,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远未被阐明,尤其在水稻当中。目前,已报道的... 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对于植物至关重要,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叶色突变体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各种植物材料的研究,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远未被阐明,尤其在水稻当中。目前,已报道的水稻叶色突变体,主要表现为黄化、白化、亮绿、条斑条纹、温敏变色、转绿和转紫等。该研究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粳稻日本晴,获得一份遗传稳定的突变体ygl-63,其整个生育期叶片均表现为黄绿色。通过测定ygl-63和野生型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发现,ygl-63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分别下降了31.9%、42.2%和34.1%,同时叶绿素a/b值较野生型增加。这表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是导致ygl-63黄绿叶突变性状的主要原因,并且叶绿素b的降幅大于叶绿素a。在成熟后调查主要农艺性状发现ygl-63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减少8.9%和8.5%;千粒重增加10.4%;而株高,穗长和每穗着粒数和野生型相比差异并不显著。通过测量微量元素发现,ygl-63种子中的铁和锌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分别减少85.7%和64.8%。将ygl-63与正常绿色品种明恢63杂交获得F_1和F_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ygl-63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通过基因定位,将该基因定位到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的分子标记InDel-3和InDel-5之间约2.4 cM范围内。该基因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暂命名为ygl-63(g)。所得结果为今后对ygl-63(g)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甲基磺酸乙酯 微量营养元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舒马栎CHLD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筱昀 黄利斌 +3 位作者 陈庆生 吕运舟 孙海楠 梁珍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3-1509,共7页
叶绿素是植物绿叶的主要呈色物质,镁离子螯合酶是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对叶片的呈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舒马栎叶片中克隆了一个镁离子螯合酶ChlD亚基(CHLD)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2851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0... 叶绿素是植物绿叶的主要呈色物质,镁离子螯合酶是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对叶片的呈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舒马栎叶片中克隆了一个镁离子螯合酶ChlD亚基(CHLD)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2851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04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故命名为QsCHLD。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QsCHLD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具有1个跨膜结构域和多个磷酸化位点。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表明,QsCHLD基因在舒马栎绿色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色叶片。这一结果为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调控舒马栎叶片呈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马栎(Quercus shumardii Buckley) 叶色 基因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水稻白化突变体遗传机理与发掘利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郭效琼 罗迪 +3 位作者 朱骞 李伟 陈丽娟 李东宣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437-6447,共11页
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叶色突变体,对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探索叶绿体发育进程、光合色素代谢及核质互作信号通路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被挖掘利用。本研究从水稻白化突变体类型、产生原因及作用机理等方... 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叶色突变体,对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探索叶绿体发育进程、光合色素代谢及核质互作信号通路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被挖掘利用。本研究从水稻白化突变体类型、产生原因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介绍了白化突变体在水稻杂交育种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深入发掘利用水稻白化突变基因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叶色 白化基因 遗传机理
原文传递
彩叶桂OfMYB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20
作者 崔祺 黄子洋 +3 位作者 刘洁 郑力群 韩蕊莲 吴昀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998-7006,共9页
彩叶桂(Osmanthus fragrans colour group)叶片发育不同时期色泽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为探究彩叶桂MYB转录因子在叶色转变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本研究以其品种‘虔南桂妃’红色叶片为材料,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到1个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 彩叶桂(Osmanthus fragrans colour group)叶片发育不同时期色泽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为探究彩叶桂MYB转录因子在叶色转变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本研究以其品种‘虔南桂妃’红色叶片为材料,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到1个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命名为OfMYB3 (GenBank登录号:MT481996),该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225 bp,编码74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质量为8.30 kD,理论等电点为7.88。蛋白结构分析显示,OfMYB3属于R3-MYB转录因子成员,具有MYB与bHLH转录因子相结合所必须的保守序列以及多个磷酸化位点,预测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系统进化分析发现,OfMYB3氨基酸序列与茶、橡胶、蓖麻、胡杨、番木瓜、烟草、拟南芥中的R3-MYB成员ETC1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f MYB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RT-qPCR分析发现,随着‘虔南桂妃’叶片颜色由红转绿,OfMYB3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推测下调表达的OfMYB3基因可能促进了叶片红色的消退。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Of MYB3转录因子在彩叶桂叶色转变中的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桂 叶色 MYB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