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intermetallic Al-Mn particles on in-situ steam Mg-Al-LDH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被引量:3
1
作者 Feng LI Xiang SUN +7 位作者 Liang SONG M.Bobby KANNAN Fen ZHANG Lan-yue CUI Yu-hong ZOU Shuo-qi LI Cheng-bao LIU Rong-chang ZE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926-3949,共24页
The influence of intermetallic Al-Mn particles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in-situ form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g-Al-CO32--LDH)steam coating on AZ31 Mg alloy was investigated.The alloy was pretreated with H... The influence of intermetallic Al-Mn particles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in-situ form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g-Al-CO32--LDH)steam coating on AZ31 Mg alloy was investigated.The alloy was pretreated with H3PO4,HCl,HNO3or citric acid(CA),followed by hydrothermal treatment,for the fabrication of Mg-Al-LDH coating.The microstructure,composi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area fraction of Al-Mn phase expo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llo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CA pretreatment,which promotes the growth of the Mg-Al-LDH steam coating.Further,the LDH-coated alloy pretreated with CA possessed the most compact surface and the maximum coating thickness among all the coatings.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of the coated alloy was decreased b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bare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 acid pretreatment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steam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Advances in Mg-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steam coatings on Mg alloys:A review
2
作者 Shi-Qi Pan Fen Zhang +1 位作者 Cuie Wen Rong-Chang Zeng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05-1518,共14页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coatings on magnesium(Mg)alloys shine brightly in the field of corrosion protection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ion-exchange function.State-of-the-art steam coating as a type of LDH film prep...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coatings on magnesium(Mg)alloys shine brightly in the field of corrosion protection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ion-exchange function.State-of-the-art steam coating as a type of LDH film preparation technique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nly pure water is required as the steam source and it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DH coating fits the current need for green development.Moreover,this coating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corrosion of the Mg alloy substrate due to the chemical bonding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the Mg alloy substrate.This review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cutting-edge advancements in the growth mechanism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LDH steam coatings,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eam-coating metho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pressure,CO_(2)/CO_(3)^(2-),aluminum content of the substrate alloy,solution type,and acid-pickling pretreatment,as well as the post-treatment of steam-coating defects,are comprehensively elucidated,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 situ steam-coating technique.Finally,existing issues and future prospects are discussed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Mg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osi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 Mg alloy steam coat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s for Fuel Cell Driven Electric Vehicles
3
作者 Yongfeng Li, Xinfa Dong, Weiming Li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Cu/ZnAlO catalyst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nate precursors containinghydrotalcite-lik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of the catalysts was also studied when the Al in t... Cu/ZnAlO catalyst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nate precursors containinghydrotalcite-lik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of the catalysts was also studied when the Al in the Cu/ZnAlO catalyst was partly or completelyreplaced by Zr or 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fuel cell
下载PDF
杜66断块杜家台油层分层系挖潜开发对策
4
作者 李燕敏 《世界石油工业》 2022年第4期55-60,共6页
杜66断块属于典型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主力开发层位为杜家台油层,开发初期采用蒸汽吞吐降压方式开采,存在地层压降幅度大、层间动用状况差、吞吐效果变差等问题,储量动用程度较低。结合蒸汽吞吐后油藏条件及地层流体性质,对杜家台油... 杜66断块属于典型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主力开发层位为杜家台油层,开发初期采用蒸汽吞吐降压方式开采,存在地层压降幅度大、层间动用状况差、吞吐效果变差等问题,储量动用程度较低。结合蒸汽吞吐后油藏条件及地层流体性质,对杜家台油层进行油藏适应性、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综合分析,制定分层系开发方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应用效果表明,上覆层系油层发育差、原油黏度高,实施蒸汽吞吐开发;上层系油层动用程度高、地层能量低,实施火烧油层开发;下层系油层原油黏度低、油层连通性好,实施热水驱开发。结果表明,分层系开发可在蒸汽吞吐基础上提高采收率4.5%,对提高和改善同类型油藏采收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66断块 分层 开发 火烧油层 蒸汽驱 吞吐
下载PDF
提高小洼油田分层配汽技术实施效果方法研究
5
作者 邵占辉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4-6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分析,结合现场实施情况,从选井、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几种提高分层配汽措施效果的方法,用以指导分层配汽技术在现场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层配汽 油层动用程度 实施效果
下载PDF
添加Al(NO_(3))_(3)对镁合金表面水滑石蒸汽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马言耀 潘仕琪 +4 位作者 张芬 崔蓝月 李硕琦 刘成宝 曾荣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3-55,74,共14页
目的研究原位蒸汽法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反应机理,以及添加Al(NO_(3))_(3)对AZ91D镁合金表面水滑石蒸汽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和耐蚀机理。方法在蒸汽源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l(NO_(3))_(3),以提供Al3+,采用原位蒸汽法在150℃下进行5 ... 目的研究原位蒸汽法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反应机理,以及添加Al(NO_(3))_(3)对AZ91D镁合金表面水滑石蒸汽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和耐蚀机理。方法在蒸汽源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l(NO_(3))_(3),以提供Al3+,采用原位蒸汽法在150℃下进行5 h水热反应,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水滑石蒸汽涂层。使用XRD、FT-IR、SEM、EDS等测试手段对水滑石蒸汽涂层进行表征,通过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和盐雾试验,研究水滑石蒸汽涂层的生长机理及腐蚀机理。结果基于不同浓度梯度的Al(NO_(3))_(3),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水滑石蒸汽涂层,涂层的主要组成物相为Mg(OH)_(2)、Mg-Al-NO_(3)LDH、Mg-Al-CO_(2)LDH。Al(NO_(3))_(3)/LDH相较于未添加Al(NO_(3))_(3)得到的LDH,其生长均匀、结构致密,耐腐蚀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LDH-100、LDH-200、LDH-50、LDH-20、LDH、AZ91D镁合金。水滑石蒸汽涂层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_(2)、MgCO_(3)。结论在添加100 mmol/L的Al(NO_(3))_(3)作为蒸汽源时,充足的Al^(3+)保证了合成结构致密水滑石的需要,副产物最少,且耐蚀性最好。最后,讨论了水滑石蒸汽涂层的生长机理和腐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水滑石 原位蒸汽法 耐蚀性能 成膜机理
下载PDF
多层砂岩油田热采油藏管理提高采收率
7
作者 吕晓光 李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概述了美国科恩河油田多层砂岩稠油油藏的特征和开发历史,重点讨论了强化热采油藏管理提高采收率的实践。科恩河油田为水动力圈闭的单斜油藏,蒸汽驱开采后期,碳氧比能谱测井、四维时移热采动态及注采井动态监测结果,孤立单河道砂体识别... 概述了美国科恩河油田多层砂岩稠油油藏的特征和开发历史,重点讨论了强化热采油藏管理提高采收率的实践。科恩河油田为水动力圈闭的单斜油藏,蒸汽驱开采后期,碳氧比能谱测井、四维时移热采动态及注采井动态监测结果,孤立单河道砂体识别、追踪,全油田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为识别剩余油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依据。人工智能、蒸汽泡沫驱、双油管完井分层注蒸汽等措施扩大了蒸汽驱波及体积。加密井、水平井钻井及浅部油藏侧钻水平井可大幅度增加可采储量,水平井产量达到相邻直井的3倍以上。为开采油藏下倾部位油水界面附近未动用的“冷油藏”,在下倾部位水层钻产水井泄压,使蒸汽驱得以有效波及到该部位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恩河油田 稠油 多层砂岩油藏 蒸汽驱 提高采收率 热采油藏管理 水平井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水滑石类催化剂催化制氢及生物炼制(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伟 徐振新 +2 位作者 郭章龙 江成发 储伟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近年来,水滑石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非均相固体催化剂,水滑石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简述了水滑石的几种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水滑石类催化剂在催化制氢和生物炼制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水滑石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非均相固体催化剂,水滑石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简述了水滑石的几种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水滑石类催化剂在催化制氢和生物炼制方面的应用,并预测了水滑石类材料在新材料合成及环境友好催化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非均相催化剂 水蒸气重整 制氢 生物炼制 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环形可调式分层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奇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8-171,共4页
针对常规分层注汽技术中出现的投捞成功率低、配汽量调节困难、管柱严重弯曲变形、注汽阀结垢等问题,研发了环形可调式分层注汽技术。该技术以注汽管柱力学优化分析为基础,设计了一种以环形可调式分层注汽阀为核心,与配套的小直径层间... 针对常规分层注汽技术中出现的投捞成功率低、配汽量调节困难、管柱严重弯曲变形、注汽阀结垢等问题,研发了环形可调式分层注汽技术。该技术以注汽管柱力学优化分析为基础,设计了一种以环形可调式分层注汽阀为核心,与配套的小直径层间封隔器、层间应力释放装置、高强度隔热油管等工具共同组成的新型注汽工艺管柱。在辽河油田齐40块现场应用10井次,投捞成功率为100%,阶段增油约1. 22×10~4t,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该技术可为进一步完善分层注汽技术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汽 环形注汽阀 管柱力学分析 蒸汽驱 辽河油田
下载PDF
稠油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力学问题研究
10
作者 金英玉 周柳燕 +1 位作者 于莉 张丽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13-416,共4页
对水-水蒸汽两相流体流经配汽孔过程的能量分析,导出配汽孔面积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关系;应用气液两相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原理,建立了井筒内的能量方程及分层配汽井筒工况分析的数据模型;根据动平衡理论,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自动调节配汽器,... 对水-水蒸汽两相流体流经配汽孔过程的能量分析,导出配汽孔面积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关系;应用气液两相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原理,建立了井筒内的能量方程及分层配汽井筒工况分析的数据模型;根据动平衡理论,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自动调节配汽器,实现固定配汽比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分层配汽器 多相流
下载PDF
不同配比对HNO_3/TiO_2改性活性炭电极电吸附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玥 李海红 杨佩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以HNO_3/TiO_2改性后的活性炭为电极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电极制备的最佳配料比,采用分层蒸涂法制备HNO_3/TiO_2改性活性炭涂层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分析活性炭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通过去离子实验评价电极的电吸附性能。结... 以HNO_3/TiO_2改性后的活性炭为电极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电极制备的最佳配料比,采用分层蒸涂法制备HNO_3/TiO_2改性活性炭涂层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分析活性炭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通过去离子实验评价电极的电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HNO_3/TiO_2改性活性炭、石墨烯微片、聚偏氟乙烯三者质量比为1∶0.09∶0.08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涂层电极的比电容值最高为143.17 F/g,其除盐效率达到54.17%,电极电吸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电极 分层蒸涂法 比电容 电吸附性能 载钛改性
下载PDF
分层给煤燃烧技术在注汽锅炉上的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李苏 《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6期142-143,共2页
燃煤注汽锅炉属于高温高压耗能设备,且分层给煤装置在出厂时由于设计不合理、无微调装置等,易造成炉排煤层厚度不均匀。对块、沫的自然分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技术攻关,解决了6项技术难题,完成了分层给煤装置的技术改造,为分层给... 燃煤注汽锅炉属于高温高压耗能设备,且分层给煤装置在出厂时由于设计不合理、无微调装置等,易造成炉排煤层厚度不均匀。对块、沫的自然分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技术攻关,解决了6项技术难题,完成了分层给煤装置的技术改造,为分层给煤技术在燃煤锅炉上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给煤技术 注汽锅炉 炉渣 上煤漏斗
下载PDF
酸蒸汽处理改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3
作者 吕晓霞 忽小宇 +3 位作者 陈婧妍 袁宁一 丁建宁 刘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196,201,共6页
采用醋酸蒸汽对共沉淀法制备的0.5Li_(2)MnO_(3)·0.5Li(Ni_(1/3)Co_(1/3)Mn_(1/3))O_(2)(LLO)三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进行酸处理,并对酸蒸汽处理前后的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和电池测试仪进行表征和电化... 采用醋酸蒸汽对共沉淀法制备的0.5Li_(2)MnO_(3)·0.5Li(Ni_(1/3)Co_(1/3)Mn_(1/3))O_(2)(LLO)三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进行酸处理,并对酸蒸汽处理前后的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和电池测试仪进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酸蒸汽处理过程使得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残存的Li_(2)O被清除,同时可在富锂材料颗粒表面形成微量Ni、Co掺杂的尖晶石表面层,抑制了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从而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酸蒸汽处理24h后的LLO初始放电容量可达到300mAh/g,库伦效率为83%,并且循环200圈之后容量保持率为7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酸蒸汽处理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开发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石国新 陈振琦 马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9-91,共3页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试验区由1口水平井、3口在井和5口观察井组成。1995年投入注蒸汽开发试验。从生产试验特点、生产效果影响因素、汽窜裂缝方向及不同生产方式下效果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汽窜裂缝是影响水平井生产...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试验区由1口水平井、3口在井和5口观察井组成。1995年投入注蒸汽开发试验。从生产试验特点、生产效果影响因素、汽窜裂缝方向及不同生产方式下效果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汽窜裂缝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平井吞吐预热、间歇汽驱、化学剂降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 注蒸汽 油田 试验
下载PDF
陈家庄油田南区薄层特稠油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淑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100,103,共4页
陈家庄油田南区为薄层特稠油油藏,具有储层薄、油稠、出砂严重、含油饱和度低的特点,常规开发单井产量低。针对以上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平井开发及蒸汽驱技术政策界限研究,数值模拟优化结果表明:水平井布井极限厚度在... 陈家庄油田南区为薄层特稠油油藏,具有储层薄、油稠、出砂严重、含油饱和度低的特点,常规开发单井产量低。针对以上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平井开发及蒸汽驱技术政策界限研究,数值模拟优化结果表明:水平井布井极限厚度在3 m以上,吞吐阶段注汽强度为15 t/m,初期尽量提高采液量;当地层压力降至5 MPa以下开始转驱,蒸汽驱阶段采用水平井与水平井组合方式,水平井合理井距为150 m左右,合理生产井段长度为200~250 m,合理的转驱时机是吞吐4个周期左右,注汽速度为6~8 t/h,连续蒸汽驱的开发方式为最优方案。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实现了研究区薄层特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预计采收率可达到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稠油 水平井 蒸汽吞吐 优化设计 陈家庄油田南区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油藏资源二次利用的一种方法──加密井蒸汽吞吐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常忠 刘新福 高孝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8-61,共4页
由于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浅、薄、稠、散”的特点,所以蒸汽吞吐平均6个周期后,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明显降低。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为:100m×141m及五点法并网,剩余油分布较为集中,100m×100m反七点法并网,剩余油分布... 由于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浅、薄、稠、散”的特点,所以蒸汽吞吐平均6个周期后,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明显降低。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为:100m×141m及五点法并网,剩余油分布较为集中,100m×100m反七点法并网,剩余油分布零散;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浅薄层稠油油藏加密井吞吐单井的经济极限产量为1200~1500t,当油层厚度大于5.0m、纯总厚度比大于0.5,以及单井控制死油区面积大于0.5×10-2km2,且死油区离边水距离大于150m时,可进行加密,加密井蒸汽吞吐采收率可达14%左右。不同并网的加密方式为:100m×141m及五点法井网,采用直并加密方式;100m×100m反七点法并网,采用水平并加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浅层 薄层 蒸汽吞吐 加密井
下载PDF
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纵向动用程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霍进 陈荣灿 蒋福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33,共5页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除上部动用外,底部也被热水驱扫,其动用程度为32%~50%。结论上述监测技术适于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监测,其中,TPS-9000型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效果最好;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油层物性及汽水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注蒸汽 动用程度 监测
下载PDF
浅层轻质油油藏蒸汽吞吐引效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治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9-70,共2页
根据国内外不同有效厚度、不同开发阶段蒸汽吞吐引效的成功实例 ,推断出轻质油油藏蒸汽吞吐引效能够扩大油藏供液半径 ,提高油藏开发效果。该文对轻质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引效机理进行了分析 ,对比了不同原油增产措施所消耗的费用 ,探讨了... 根据国内外不同有效厚度、不同开发阶段蒸汽吞吐引效的成功实例 ,推断出轻质油油藏蒸汽吞吐引效能够扩大油藏供液半径 ,提高油藏开发效果。该文对轻质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引效机理进行了分析 ,对比了不同原油增产措施所消耗的费用 ,探讨了轻质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引效的可行性 ,并结合油田挖潜的需要 ,提出了对套管进行热力保护或预引力完井的要求。采用该项技术将提高浅层轻质 (稀油 )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轻质油田藏 注蒸汽吞吐引效 采油机理 经济评价
下载PDF
井楼零区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常忠 刘新福 宋振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8-71,共4页
从油藏地质和开采特点出发,分析了河南油田井楼零区试验区蒸汽驱开采特点,对提高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浅层 薄层 蒸汽驱 稠油油田开发
下载PDF
TP347H钢高温过热器内壁氧化皮失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山山 《发电与空调》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对TP347H钢锅炉高温过热器的氧化皮保护性能进行失效分析,研究氧化皮的形成、剥落机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管样内壁氧化皮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特点,利用能谱分析仪测试分析内壁氧化皮合金元素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氧化皮的形成机理主要是... 对TP347H钢锅炉高温过热器的氧化皮保护性能进行失效分析,研究氧化皮的形成、剥落机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管样内壁氧化皮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特点,利用能谱分析仪测试分析内壁氧化皮合金元素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氧化皮的形成机理主要是蒸汽氧化机理和氧气氧化机理两种,当管材中含有足量的合金元素Cr,保证其在正常的内外扩散条件下,形成并保持Fe-Cr尖晶石,甚至完整的Cr_2O_3富铬层的保护性氧化皮。氧化皮结构的破坏以及剥落主要是由于氧气过氧化机理,当蒸汽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溶氧时,溶氧作为强氧化剂,与Fe-Cr尖晶石、Cr_2O_3富铬层发生过氧化反应,破坏了Fe-Cr尖晶石、Cr_2O_3富铬层的结构和组成,使其丧失了保护作用。氧化皮形成、剥落的模型主要依据蒸汽氧化机理、氧气氧化机理和氧气过氧化机理,3种机理解释了氧化皮形成、生长和剥落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47H钢 高温过热器 氧化皮 蒸汽氧化 氧气氧化 氧气过氧化 机理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