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分层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3种损伤类型的价值:前瞻性,单中心,诊断性试验方案及预试验结果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丹 何秀珍 +2 位作者 杨旭欢 彭思敏 伍颖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681-3686,共6页
背景:踝关节扭伤患者最常出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异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MRI检测虽然能够较好的显示踝关节软组织情况,但价格昂贵,不能进行损伤韧带的动态观察。高频超声技术... 背景:踝关节扭伤患者最常出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异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MRI检测虽然能够较好的显示踝关节软组织情况,但价格昂贵,不能进行损伤韧带的动态观察。高频超声技术具有便捷、廉价、可进行动态观察的优势,但其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分层诊断价值少有研究报道。目的:试验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分层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挫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3种损伤类型的价值。方法:纳入广州市正骨医院踝关节扭伤并接受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试验组,入院后1 d均进行损伤侧踝关节高频超声和MRI检测,随后接受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术前以健侧踝关节进行MRI检测,设为对照组。比较高频超声分层诊断外侧副韧带挫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入院后1 d高频超声检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的敏感度,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入院后1 d高频超声检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挫伤及部分断裂的敏感度;入院后1 d高频超声显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挫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ROC曲线下面积值及截断点值;入院后1 d高频超声检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形态的成像形态。作者在预试验中已经完成了53例踝关节急性扭伤患者的观察结果,显示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类型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或MRI确诊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经广州市正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广州市正骨医院医院,审批时间:2018年5月,审批号:2018-05)。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加试验及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将依照法律规定得到保护。试验设计时间为2018年2月,试验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高频超声 外侧副韧带损伤 分层 诊断 挫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 敏感度 特异度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韧带解剖及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25
2
作者 钱占华 刘悦 +4 位作者 白荣杰 詹惠荔 张恒 李亚雄 吴伯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2271-2274,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磁共振(MR)表现及MR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10名健康志愿者,北京积水潭医院26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健康志愿者包...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磁共振(MR)表现及MR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10名健康志愿者,北京积水潭医院26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健康志愿者包括男5名、女5名,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4.4±2.2)岁;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包括男16例、女10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8.6±12.8)岁。所有患者及志愿者均行踝关节MR检查,将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与正常志愿者的MRI表现进行影像对照,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损伤的MRI表现特点。结果10名正常踝关节外侧韧带MRI表现为T1WI和质子密度压脂(PD-FS)序列均为条带状均匀低信号。正常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至少可在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韧带的全长。跟腓韧带至少在3个层面上清晰显示,但不能在1个层面完整显示韧带全程,需三个层面结合,观察韧带全长。26例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19例,单纯跟腓韧带损伤1例,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3例,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损伤3例)主要表现为损伤韧带T1WI序列信号不清晰、纤维连续性中断,PD压脂序列韧带信号不均匀增高,肌纤维连续性中断,形态异常,腱鞘积液,周围软组织水肿。 结论MR检查是明确踝关节外侧韧带正常结构及损伤的有效方法,在踝关节韧带外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磁共振成像 踝损伤
原文传递
针刺健侧太溪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魏北星 金春兰 陈文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刺法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6 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针刺健侧太溪穴 ,对照组患处外用关节止痛膏、正骨水。结果 :针刺组治愈30例 ,占 81 1% ,平均治疗时间 2 1± 0 8天 ;... 目的 :探讨巨刺法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6 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针刺健侧太溪穴 ,对照组患处外用关节止痛膏、正骨水。结果 :针刺组治愈30例 ,占 81 1% ,平均治疗时间 2 1± 0 8天 ;对照组治愈 15例 ,占 5 0 0 % ,平均治疗时间 7 5± 2 3天。疼痛消失时间针刺组 2 5± 1 5天 ,对照组 8 3± 2 1天。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 结论 :针刺健侧太溪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针灸疗法 外侧副韧带损伤 太溪穴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庭 孙旭 +3 位作者 李绍良 杨明辉 王岩 蒋协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一医生连续治疗的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例,女4例;年龄33—47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在术前... 目的探讨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一医生连续治疗的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例,女4例;年龄33—47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在术前的x线检查中均发现外侧间隙增宽,其中3例行MRI检查并提示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术中所有患者在骨折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后,直视下行踝关节应力试验及抽屉试验,确认外侧副韧带损伤后行修复术。其中4例患者使用缝合锚修补,1例患者为外踝钻孔缝合修补。结果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9.6个月(8~12个月)随访。均无疼痛及踝关节不稳定症状。活动度:跖屈平均为50。,较健侧差2。(0.10。),背伸平均为17。,较健侧差6。(O~20。)。Philips&Schwartz评分平均为93.4分(80~100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5.2分(88~100分)。结论踝关节骨折中外踝骨折可以同时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MRI和X线应力像可以辅助早期诊断。推荐在骨折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后,一期修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外侧韧带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半腱肌腱联合锚钉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罗永忠 吴波 +3 位作者 赵新刚 刘欣欣 孙磊 李佩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056-2059,共4页
[目的]探讨半腱肌腱联合锚钉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半腱肌腱联合锚钉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踝不稳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9~47岁,平均31.5岁。主要症状为踝关节疼痛、... [目的]探讨半腱肌腱联合锚钉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半腱肌腱联合锚钉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踝不稳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9~47岁,平均31.5岁。主要症状为踝关节疼痛、肿胀及反复扭伤,查体踝关节内翻试验阳性、前抽屉试验阳性,应力位X线片示距骨倾斜角增大,平均(18.6±5.3)°,美国足踝外科功能评分平均(46.5±7.8)分。手术先采用关节镜处理关节腔内病变,取自体半腱肌腱作为移植物,联合锚钉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术后随访观察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均手术成功,无感染、骨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9.5±3.7)个月。终末随访时患者踝关节无疼痛、肿痛及复发不稳。查体踝关节内翻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阴性,应力位X线片示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变小,平均(4.7±1.2)°(P<0.01),美国足踝外科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91.2±5.8)分(P<0.01)。[结论]采用半腱肌腱联合锚钉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外侧副韧带 重建术 半腱肌腱
原文传递
开放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明亮 周耀君 +2 位作者 谷成毅 丁松 周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比较开放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收治4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证实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为开放组(22例)和... 目的:比较开放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收治4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证实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为开放组(22例)和关节镜组(18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周、6月、12月及末次随访中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周、1月、6月及末次随访中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AOFAS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关节镜组AOFAS评分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周关节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开放组出现2例神经损伤,关节镜组出现1例。所有患者术后12周均能达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短期疗效优于切开术式,但长期疗效相似。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具有微创、快速康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 关节镜 开放入路
下载PDF
X射线联合磁共振成像评估踝关节损伤分型:自身对照、3个月随访临床试验研究方案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国彬 张国平 +5 位作者 任庆云 雷立存 赵峰 高宏阳 朱超华 李亚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3期7998-8003,共6页
背景:X射线是检测踝关节损伤常用的方法,但其对部分踝关节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情况较难诊断清楚,从而不能进行准确的骨折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情况,可用于诊断踝关... 背景:X射线是检测踝关节损伤常用的方法,但其对部分踝关节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情况较难诊断清楚,从而不能进行准确的骨折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情况,可用于诊断踝关节骨折的韧带损伤。试验假设X射线联合磁共振成像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术后评估。目的:观察踝关节损伤分型及术后评估中X射线联合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河北省,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完成。纳入试验的踝关节损伤患者68例,均进行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周围韧带损伤修复,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前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进行骨折分型,并采用课题组自拟的踝关节骨折评估标准进行术后评估。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3个月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标准为好的患者例数的百分率;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前Lauge-Hansen分型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踝关节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评估患者骨折的修复情况;试验的其他观察指标为术后3个月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标准为好的患者例数的百分率为53%;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标准为好、良、差的患者分别有36,23,9例;术前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有7例,旋前外旋型有14例,旋后内收型有13例,旋后外旋型有35例;术后3个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试验于试验于2016年11月16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做回顾性注册(NCT02964754);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试验的患者对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015年7月研究对象已入组,研究预期2年结束。讨论:试验旨在证实采用X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临床试验 踝关节骨折 骨折分型 韧带损伤 术后评估 磁共振检差 X射线 不良反应 自身对照试验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8
作者 白露 张文涛 +3 位作者 黄伟 张新涛 江长青 李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测量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例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长度,插入角度,止点宽度及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标本距腓前韧带平均长度... 目的:测量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例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长度,插入角度,止点宽度及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标本距腓前韧带平均长度为(20.08±2.16)mm,腓骨侧止点宽为(8.75±1.8)mm,距骨侧止点宽度为(9.26±1.34)mm;影像学测量距腓前韧带的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与腓骨长轴成角81°±11°,正位与腓骨长轴成角67°±7°。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距腓前韧带在距骨止点与距骨颈上缘的垂直距离为(12.92±0.93)mm,距腓前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为(11.44±0.61)mm。跟腓韧带平均长度为(32.72±9.17)mm,跟骨侧止点宽为(5.08±0.77)mm,腓骨侧止点宽为(4.76±0.62)mm。影像学的韧带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上与腓骨长轴成角47°±16°。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跟腓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3.74±0.55)mm;跟腓韧带跟骨侧止点与距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12.62±2.08)mm。结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长度及止点处宽度较为恒定,跟腓韧带插入角度变异较大。在进行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时,需考虑其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解剖学
下载PDF
关节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顾晓晖 潘晓华 +2 位作者 余嘉 毕擎 洪劲松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4-542,共9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2017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和广州正骨医院收治的36例CLAI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2017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和广州正骨医院收治的36例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21踝),女15例(15踝);年龄18~42岁[(26.5±8.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30个月[(10.8±1.6)个月]。均在关节镜下行Brostrom-Gould术(距腓前韧带修复、关节囊紧缩、伸肌下支持带加强)。记录手术时间和镜下发现的关节内病变与处理方法,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18~29个月[(20.5±6.3)个月]。手术时间45~115 min[(67.2±18.6)min]。术中镜下发现踝关节滑膜炎性增生35例,韧带周围瘢痕组织32例,距骨软骨损伤10例,骨赘19例,游离体5例,均得到相应治疗。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腓浅(腓肠)神经损伤或线结刺激等并发症。2例术后踝关节内翻轻度受限,经功能康复后改善,末次随访无须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VAS术前为(5.9±1.6)分,术后6周为(1.9±1.0)分,末次随访时为(1.6±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为(67.4±7.4)分,术后6周为(89.2±6.8)分,末次随访时为(91.7±5.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65.3±9.6)分,术后6周为(88.6±5.3)分,末次随访时为(90.6±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CLAI,能可靠恢复踝外侧的稳定性,可处理关节内病变,减轻疼痛,同时术后运动能力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关节镜检查 关节不稳定性 解剖修复
原文传递
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一飞 卢晓郎 +3 位作者 赖红燕 左海强 叶超 洪建军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8期654-657,共4页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vans术式组(B组)和Chrisman-Snook术式组(C组),每组6只标本。解冻后在B、C组中切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造成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并采用Evans术式和Chrisman-Snook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侧方应力加载下的位移情况。结果:①胫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下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术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在其修复术式中Chrisman-Snook术式比Evans术式在重建踝关节术后初期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式,Chrisman-Snook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镜下全内距腓前韧带解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6
11
作者 顾晓晖 洪劲松 +1 位作者 毕擎 洪剑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1-309,共9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距腓前韧带(ATFL)解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足踝亚专业和广州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CLAI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距腓前韧带(ATFL)解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足踝亚专业和广州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CLAI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18~35岁,平均27.3岁;镜下证实患者均为ATFL腓骨侧损伤,无有效张力。将ATFL腓骨足印区新鲜化,准确置入可吸收锚钉1枚,采用全内技术把锚钉尾线引入韧带残端,Lasso-Loop法自锁环套缝扎固定,将韧带残端解剖修复至足印区,恢复韧带张力。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Karlsson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正常行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平均15.6个月(12~22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症状均缓解,关节活动度良好,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阴性。AOFAS踝-后足评分、Karlsson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VAS评分由术前(64.6±11.4)分、(63.5±11.4)分、(3.2±0.7)分、(5.8±1.7)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2.3±3.2)分、(91.2±4.4)分、(5.7±0.6)分、(1.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感染、腓浅或腓肠神经损伤、腓骨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患者需翻修手术。结论关节镜下全内ATFL修复治疗CLAI,锚钉置入准确,实现解剖修复,创伤小,韧带张力恢复可靠,术者需熟悉镜下操作,避免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关节镜 慢性踝关节不稳 解剖修复
原文传递
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一期修复术治疗新鲜外踝撕脱骨折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仕明 王爱国 +3 位作者 郝云甲 张在轶 常步青 毛艺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一期修复术治疗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全踝关节镜下治疗的36例36足新鲜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5...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一期修复术治疗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全踝关节镜下治疗的36例36足新鲜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57(29.24±10.37)岁;右侧20例,左侧16例。患者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带线锚钉一期修复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踝关节外观、踝关节稳定性及行走步态等;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足踝部Olerud-Molander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术前VAS为5~8(6.35±1.17)分,AOFAS评分为60~85(74.67±8.36)分,Olerud-Molander评分为57~80(68.89±10.70)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14.63±6.8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外观恢复满意,无感觉过敏现象及瘢痕触痛,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无关节痛及关节不稳情况,均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末次随访时VAS、AOFAS及Olerud-Molander评分分别为(0.31±0.14)、(90.40±9.62)、(88.71±7.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55、7.405、9.149,P值均<0.05)。结论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点,是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外科手术 关节镜 外踝骨折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玥 李卫平 +5 位作者 江川 张正政 周云烽 罗焕 张昊智 宋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7-674,共8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55例。术中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55例。术中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自体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5±8.03)岁(范围16~46岁);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异体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27.48±7.89)岁(范围16~46岁)。重建方法相同,距骨端及跟骨端均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自体组手术时间(94.07±7.83)min,长于异体组的(63.56±7.96)min(t=14.51,P<0.001);异体组术后发热时间为(5.26±0.90)d,长于自体组的(2.46±0.74)d(t=-12.55,P<0.001);异体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3.44±3.33)d,长于自体组的(10.32±2.34)d(t=-4.01,P<0.001)。自体组随访(34.54±16.04)个月,异体组随访(42.74±17.79)个月。末次随访时,自体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63.64±11.20)分提高至(90.21±4.48)分,异体组由术前(63.93±10.59)分提高至(89.56±5.15)分,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5);自体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5.79±1.79)分降低至(1.54±1.35)分,异体组由术前(5.89±1.78)分降低至(2.04±1.32)分,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6,P=0.168);自体组Tegner运动水平评分由术前(4.07±1.39)分提高至(6.43±1.14)分,异体组由(3.85±1.06)分提高至(6.52±0.85)分,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P=0.740);自体组应力位X线片上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5.60°±3.86°减少至6.01°±2.64°,异体组由16.99°±3.78°减少至7.14°±3.34°,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171);自体组距骨前移距离由(10.82±3.12)mm减少至(4.03±1.69)mm,异体组由(10.10±2.02)mm减少至(4.17±1.52)mm,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6,P=0.746)。自体组无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外侧韧带 移植 同种
原文传递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显奎 孙永建 金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0-506,共7页
目的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从1966年至2011年10月)、EMbase(从1988年1月至2011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78年1月至2011年10月)和... 目的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从1966年至2011年10月)、EMbase(从1988年1月至2011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78年1月至2011年10月)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集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踝关节活动水平恢复、踝关节功能稳定性、踝关节损伤复发、踝关节残留疼痛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纳入13个RCTs,其中手术治疗713例,非手术治疗817例。Meta分析显示,手术治疗踝关节功能稳定性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OR=0.72。95%CI(0.52,0.99),P〈0.05],手术治疗踝关节强直的发生率[OR=3.41,95%CI为(1.56,7.44)】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关节活动水平恢复【OR=1.14,95%CI(0.58,2.21)】、踝关节损伤复发[OR=0.68,95%CI(0.35,1.31)】、残留疼痛[OR=0.81,95%CI(0.56,1.16)】、关节活动障碍[OR=2.38,95%CI(0.91,6.2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损伤部位瘢痕[OR=7.46,95%CI(1.32,42.08),P〈0.05]和感觉神经丧失[OR=12.16,95%CI(2.24,66.02),P〈0.05]发生率均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OR=6.20,95%CI(2.67,14.41),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能显著提高踝关节稳定性,但踝关节活动水平的恢复、损伤复发和关节残留疼痛无显著差异,且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侧韧带 META分析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小切口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磊 李智尧 +4 位作者 刘劲松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1期886-890,共5页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15~35岁,平均24岁;病史7个月~10年,平均10个月。主...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15~35岁,平均24岁;病史7个月~10年,平均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查体时29例均有踝关节的内翻增加以及距骨前移增加,内翻活动度比健侧平均增加(12.5±3.2)°。术中先在踝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病变。移植物为自体股薄肌腱,距骨止点以锚钉在骨表面固定,移植物通过腓骨远端的骨隧道,跟骨止点以挤压钉在骨隧道内固定。术后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距骨内翻和前移的程度改变以及影像学变化来评价疗效,并以AOFAS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骨折及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60个月,平均28个月。终末随访时无踝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受限。术后踝关节内翻角度比对侧增加值为(2.5±0.8)°,低于术前(t=12.3,P=0.012);距骨前移距离(3.5±0.8)mm,较术前(16.3±4.0)mm下降(t=18.6,P=0.002);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17.5±3.6)°下降(t=9.7,P=0.035);AOFAS后足功能评分(92.8±6.2)分,较术前(48.0±6.7)分升高(t=25.3,P=0.001)。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疗效满意。结论:自体股薄肌腱移植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符合解剖学重建理念,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该手术临床效果可靠,术后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关节不稳定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修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王毳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7年7月采用Watson-Jones手术和改进的Chrisman-Snook手术治疗踝关节不稳24例(踝),其中11例采用Watson-Jones手术,13例采用Chrisman-Snook手术。结果除8例失访外,余16例获平...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7年7月采用Watson-Jones手术和改进的Chrisman-Snook手术治疗踝关节不稳24例(踝),其中11例采用Watson-Jones手术,13例采用Chrisman-Snook手术。结果除8例失访外,余16例获平均5年9个月(2.5~9年)随访,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关节稳定度(50分)、踝关节内翻试验(25分)和踝关节抽屉试验(25分)等来评价,疗效优(85~100分)14例,良2例(70~84分),无失败(<69分)。还比较了Watson-Jones法与改进的Chrisman-Snook法疗效。术前、术后稳定度、踝内翻试验和抽屉试验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意义。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外侧不稳采用Watson-Jones手术和改进的Chrisman-Snook手术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外侧韧带 重建
原文传递
MRI上不同角度斜断面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显示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娄鉴娟 王德杭 冯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寻找踝关节外侧韧带于自然体位下MRI显示最佳的斜断面,为临床更好地评价外侧韧带提供依据。方法:解剖15例自然体位的正常踝关节标本,分离出外侧韧带,测出它们的长轴走行角度,据此制定MRI扫描方案;35例自愿者行踝关节MRI扫描,扫描... 目的:寻找踝关节外侧韧带于自然体位下MRI显示最佳的斜断面,为临床更好地评价外侧韧带提供依据。方法:解剖15例自然体位的正常踝关节标本,分离出外侧韧带,测出它们的长轴走行角度,据此制定MRI扫描方案;35例自愿者行踝关节MRI扫描,扫描方位包括常规横断面,冠状面及不同角度斜断面,比较不同扫描方位上各韧带的显示效果。结果:ATFL的显示以20°斜断面效果最佳,其次是横断面和30°斜断面,两者显示效果相当,45°斜断面次之。CFL的显示以-15°斜断面效果最佳,其次是-25°斜断面,横断面和-35°斜断面次之,但两者显示效果相当。CFL的整体显示率较ATFL低。冠状面对ATFL和CFL的显示不满意,但可满意显示PTFL。结论:MRI评价踝关节外侧韧带时,选择适当的扫描方位可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斜断面 角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肌腱及自体腓骨短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成伟 郭鹏超 +3 位作者 王雪 帕尔哈提 李璐兵 白靖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4908-4914,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患者,年龄15-63岁,其中34例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32例采用深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后随访观察两组腓骨肌反应时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目测类比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均低于治疗前(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自体腓骨短肌腱组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高于治疗前(P<0.05),同种异体肌腱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及腓骨肌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后的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效果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完整腓骨短肌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异体肌腱 自体肌腱 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 腓骨短肌
下载PDF
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解剖及其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华佳 顾海燕 +4 位作者 王伟力 路青 柴伟明 许建荣 丁文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解剖形态及其MRI和CT表现。方法:6例正常人踝关节新鲜标本MRI扫描,解剖显示内、外侧韧带后,CT断层扫描与MRI对照观察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影像学表现;在30例正常志愿者踝关节的MRI上测量内、外韧带的... 目的:探讨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解剖形态及其MRI和CT表现。方法:6例正常人踝关节新鲜标本MRI扫描,解剖显示内、外侧韧带后,CT断层扫描与MRI对照观察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影像学表现;在30例正常志愿者踝关节的MRI上测量内、外韧带的宽度及厚度。结果: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可充分显示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在冠状面及横断面上所测的宽、厚度,男女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MRI能清晰地显示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所测量的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宽、厚度数据,为临床诊断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病变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内侧韧带 外侧韧带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曲文庆 王振海 +4 位作者 王丹 刘彤 赵勇 董圣杰 俞光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5个月至22年,平均27.4个月。初次手术49侧,第2次手术5侧。所有患者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转位方法给予改良并联合锚钉缝合。术后通过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自制的足踝肌力测量装置测量足旋前肌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40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8.7°±6.8°改善为术后4.3°±1.4°,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7.3±7.3)分改善为术后1年(89.8±7.5)分,VAS评分由术前(4.2±1.4)分降低为术后1年(1.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足旋前肌力与术后3.6个月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的足旋前肌力与健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6个月查体存在腓肠神经损伤体征,其中2例术后12个月完全恢复,1例未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相对简单,足旋前肌力经过康复治疗可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骨钉 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