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髂骨植骨术中腰丛及主要分支神经的外科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蒲超 倪卫东 +1 位作者 邱宇 高仕长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为取髂骨植骨术中腰丛及其主要分支神经的外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410例接受取髂骨植骨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取髂骨方式、大小、部位以及有无切断神经、术后神经损伤情况、治疗方法、效果等,并加以统计分析。采用综合方... 目的为取髂骨植骨术中腰丛及其主要分支神经的外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410例接受取髂骨植骨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取髂骨方式、大小、部位以及有无切断神经、术后神经损伤情况、治疗方法、效果等,并加以统计分析。采用综合方法对神经损伤进行诊断。结果环锯法、常规法、开窗法导致的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0%、23.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22例)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切除术获得治愈。结论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应采取综合的方法;环锯法取髂骨导致的神经损伤发生率较其他两种方法低,神经切除术对神经痛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 神经损伤 植骨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3
2
作者 陈胜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周小兵 安高 钟光明 吴坤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7±0.9)mm,于股直肌深面,沿股外侧肌前缘下降,在起始下方(9.0±3.5)cm处分为内、外两侧支。(2)外侧支营养股外侧肌,肌外血管蒂长(8.1±3.3)cm,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6.6支口径1.0mm的肌支或肌皮支,平均支间距(1.9±0.9)cm。(3)股前外侧部出现皮支(2.5±1.2)支,外径(0.8±0.3)mm,其中肌间隙穿支占23.8%,而肌皮穿支占76.2%。57.7%(15侧)肢体有高位皮动脉出现。结论 (1)可以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用不同部位的血管支的距离来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修复不同的创面。(2)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临床修复复杂创面的一种极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的多普勒探测研究和设计改进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会仁 李瑞国 +10 位作者 高顺红 汪琦 曹磊 张艳茂 项力源 孙来卿 刘志旺 王岩 王国强 侯金玲 于占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改进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方法,提高术前多普勒探测皮穿支的准确性。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 目的改进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方法,提高术前多普勒探测皮穿支的准确性。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线以内,B线两侧3cm的范围内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搏动点。使B线位于皮瓣横轴线的中外1/3,使最近探测点位于皮瓣纵轴线的中近1/3的位置设计皮瓣,皮瓣的长轴线与B线平行,如皮瓣较大,设计在A线与B线间。2001年11月~2004年10月,临床应用37例38个皮瓣。均为男性,年龄16~48岁。创伤性皮肤缺损6例,慢性创面深部组织外露22例,感染创面骨髓炎6例,瘢痕切除创面3例;其中手部创面8例,小腿及足踝部创面29例。皮瓣范围7cm×6cm^24cm×16cm。结果所有皮穿支穿出点均位于A线外侧,探测其形成皮瓣的有效动脉穿支符合率为97.4%。术后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5.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35例36个,部分成活2个,其中4例第2足趾全部成活。发生静脉危象2例,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完全成活2例,部分成活1例。28例伤口期愈合;3例行皮片移植修复;6例7个皮瓣覆盖骨髓炎创面者,有不同程度的深部伤口感染,其中4例形成窦道,经换药治愈,愈合时间1~11个月。皮瓣感觉:吻合神经6例S2~S3;未吻合神经S0~S1。供区直接闭合34例35处,皮片移植3例,均愈合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术前多普勒探测及B线引入,能提高皮瓣切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皮穿支 多普勒 探测
下载PDF
股外侧皮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4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任家伍 刘俊 谢松林 宋达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及其发出后支、前支后各平面的外径。结果: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下4.8(0~16.9)cm和14.2(6.7~24.1)cm发出后支和前支。股外侧皮神经存在6种分支类型,即普通三支型(9/21)、高位后支型(5/21)、后支缺如型(3/21)、前支缺如型(1/21)、纤细型(2/21)和缺如型(1/21)。股外侧皮神经截面多呈扁圆形,其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横径为2.68(1.18~4.52)mm,发出后支后为2.18(0.80~4.10)mm,发出前支后为1.63(0.44~2.60)mm。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于股前外侧中下2/3区域设计皮瓣,选择其主干或发出前支以近节段吻合,可望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显微解剖 感觉重建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酔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远彬 刘盼盼 +1 位作者 文丽君 徐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134,共5页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七氟烷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七氟烷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喉罩全身麻醉A组于术前行超声引导(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术毕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分给予舒芬太尼2.5μg/次),比较术中及两组PACU的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中的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麻醉前(T_1)、手术切皮时(T_2)、骨膜剥离时(T_3)、术毕(T_4)、取出喉罩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术后4、8及12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和胃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T_2、T_3、T_4及T_5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平稳;术后4、8及12 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镇痛效果好;两组患者的拔除喉罩的时间、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苏醒质量好;术中、PACU及术后24h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舒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七氟烷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适用于老年患者行股骨粗隆骨折手术,可减少围术期及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对患者循环呼吸影响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股骨粗隆骨折 喉罩 自主呼吸
下载PDF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唐修俊 魏在荣 +4 位作者 王波 王达利 孙广峰 金文虎 李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5月,根据手足部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解剖特点设计分叶皮瓣,通过皮瓣重组(KISS)修复手足部创面缺损12例,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5月,根据手足部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解剖特点设计分叶皮瓣,通过皮瓣重组(KISS)修复手足部创面缺损12例,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及供区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2个月,股四头肌肌力5级,膝关节屈、伸10°- 180°.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足背皮瓣稍臃肿,供瓣区遗留线状瘢痕,手部肌腱移植术后4例肌腱粘连,经松解后手指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可1例.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组织瓣设计灵活,可一次修复较大面积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是修复创面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四肢 穿支皮瓣 皮瓣重组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股骨干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文新 叶春芳 +4 位作者 冯杜浒 晁娟 章洪志 徐艳雯 邹欣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8年5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30例,采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超声定位后注入0.5%罗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8年5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30例,采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超声定位后注入0.5%罗哌卡因15mL阻滞股神经和0.375%罗哌卡因5mL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观察患者神经阻滞前(T0)、阻滞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同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术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T0、T1、T2、T3、T4收缩压分别为(144.67±14.81)、(141.53±14.32)、(141.67±13.88)、(142.00±12.40)、(145.00±11.65)mmHg,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舒张压分别为(79.73±4.39)、(77.90±4.29)、(79.87±3.87)、(78.77±4.29)、(79.17±3.48)mmHg,不同时间点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心率分别为(80.00±4.98)、(78.90±3.21)、(78.33±3.92)、(79.33±3.02)、(78.07±3.38)次/分,不同时间点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平均为(6.77±0.90)min,持续时间为(339.90±65.67)min;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平均为(12.23±2.28)min,持续时间为(213.00±39.08)min。30例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时间长,术后并发症极少,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股骨干骨折
下载PDF
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季英楠 阿良 +1 位作者 赵忠海 邓纯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A2.1型15例)和外侧壁危险型组(n=35,AO31A2.2型19例,AO31A2.3型16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外侧壁稳定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外侧壁危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侧壁稳定型组术中仅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而外侧壁危险型组术中10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3例并发外侧壁骨折。外侧壁稳定型组术前X线上测量外侧壁厚度为(28±6.2)mm,明显高于外侧壁危险型组[(22±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50例,FRS评分:外侧壁稳定型组(76.5±7.9)分,外侧壁危险型组(64.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侧壁厚度和骨折分型是影响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并发继发性外侧壁骨折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季英楠 阿良 +1 位作者 赵忠海 邓纯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固定方法分为PFNA组38例(AO31-A2.2型19例,AO31-A2.3型19例)及DHS组34例(AO31-A2.2型18例,AO31-A2.3型16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DH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FNA组术中4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5例并发外侧壁骨折;DHS组术中10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7例并发外侧壁骨折。5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50例,FRS评分:PFNA组(77.5±7.9)分,DHS组(69.3±4.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的手术效果及患者髋部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德伟 随广智 +4 位作者 杜国君 刘一弘 张惠茹 王宏志 郭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2-94,共3页
在32例经红色乳胶灌注过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测量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始,走行位置和分支。观测了供应股骨大转子前外侧血供的来源,可切取大转子骨瓣3.5×2.0×4.0cm。从而设计了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大转... 在32例经红色乳胶灌注过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测量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始,走行位置和分支。观测了供应股骨大转子前外侧血供的来源,可切取大转子骨瓣3.5×2.0×4.0cm。从而设计了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本文还对手术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子 骨瓣 股骨头 血管 解剖学
下载PDF
高频彩超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术前设计及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范新宇 徐永清 +7 位作者 徐龙江 董凯旋 苏锡雄 许立奇 龙海 李军 朱跃良 李川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定位并检查穿支血管,为皮瓣手术的方案设计和操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对我科49例拟行穿支皮瓣手术患者,在高频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行术前探测:皮瓣供区做穿支血管出...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定位并检查穿支血管,为皮瓣手术的方案设计和操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对我科49例拟行穿支皮瓣手术患者,在高频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行术前探测:皮瓣供区做穿支血管出肌点定位和血管三维重建,测量血管管径及峰值流速;皮瓣受区探测有无血管硬化,有无炎症、脓腔及液性坏死。根据穿支血管直径和峰值流速,结合血管三维图像,首选直径粗、峰值流速快、血管走行平直的穿支血管,设计并切取皮瓣。结果49例患者,43例在拟切取皮瓣的49个区域共找到117支穿支,平均每个区域找到2.39个穿支,除6例12个第四腰动脉穿支皮瓣术前探测的30个穿支血管因不需要显露、术中未证实外,其余87个穿支血管均在术中得到证实,所有皮瓣均成活。6例患者根据术前探测结果,认为不适合做穿支皮瓣,改行其他手术,疗效良好。结论高频彩超能准确定位穿支血管并了解受区情况,结合CEUS可以获得更清晰连续的二维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是提高穿支皮瓣手术准确性和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 胸背动脉穿支 旋股外侧动脉穿支 动脉穿支 胫后动脉穿支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唐奕泉 刘伟 +2 位作者 宁建君 范伟杰 吴彪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68,405,共4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修复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高明医院修复下肢毁损伤患者18例,使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修复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高明医院修复下肢毁损伤患者18例,使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结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切取皮瓣后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术后皮瓣供区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结论 VSD联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可一次修复较大面积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负压伤口疗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苏靖心 庞志路 +1 位作者 崔明珠 张加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阻滞的效果,探讨其在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均在全身...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阻滞的效果,探讨其在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PENG+LFCN阻滞组40例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组40例。2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PENG+LFCN阻滞组采用质量分数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进行髋关节PENG阻滞和质量分数0.5%盐酸罗哌卡因5 mL进行LFCN阻滞,FICB组采用质量分数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进行FICB。2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2 d时采用QoR-15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24、48 h患肢肌力,术后镇痛泵首次使用时间、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使用次数,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ENG+LFCN阻滞组术后1、2 d时QoR-15评分[(134±3)、(130±6)分]均高于FICB组[(112±4)、(110±9)分](t=4.785,P<0.001;t=4.933,P<0.001),术后6、12、24 h患肢肌力评分[(3.6±0.5)、(3.8±0.6)、(4.0±0.4)分]均高于FICB组[(2.0±0.3)、(2.2±0.3)、(2.8±0.5)分](P<0.05),术后48 h患肢肌力评分[(3.9±0.5)分]与FICB组[(3.7±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G+LFCN阻滞组术后镇痛泵首次使用时间[(215.5±91.3)min]晚于FICB组[(150.0±61.0)min](t=5.718,P<0.001),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75.5±10.3)μg]低于FICB组[(98.4±15.6)μg](t=4.989,P<0.001),镇痛泵使用次数[(3.4±1.2)次]少于FICB组[(6.6±2.0)次](t=8.738,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3±0.3)d]早于FICB组[(2.5±0.5)d](t=7.812,P<0.001),术后住院时间[(5.5±1.3)d]与FICB组[(6.4±1.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5,P=0.137)。2组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在探索穿支皮瓣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陆林国 徐智章 +2 位作者 刘吉斌 徐秋华 燕山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检查并定位穿支皮瓣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对32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检查,并行超声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 目的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检查并定位穿支皮瓣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对32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检查,并行超声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与主干的关系以及穿支在皮瓣内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 31例(97%)穿支皮瓣血管经CEUS能更清晰地显示和定位,26例(81%)获得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术中证实超声所见,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 CEUS能更加清晰、准确地显示和定位穿支血管,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维超声能直观地为临床手术提供穿支血管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 胸背动脉穿支 胸外侧动脉穿支 旋股外侧动脉穿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小钢板重建外侧壁治疗AO/OTA 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尧 胡传真 +2 位作者 茅凌洲 朱裕昌 蔡新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小钢板重建股骨外侧壁治疗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小钢板重建股骨外侧壁治疗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老年AO/OTA 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重建外侧壁分为A组(PFNA组,35例)和B组(PFNA+小钢板重建外侧壁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个月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值;术后12个月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1个月,平均16.6个月。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6,P=0.462)。A组术后有5例并发症(14.3%),包括螺旋刀片从髋关节穿出2例,退钉2例,骨不连1例;B组仅1例(2.9%)发生术后退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7,P=0.088)。B组患者骨折均愈合,A组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并最终主钉断裂,A组骨折愈合时间(15.6±2.7)周明显长于B组的(12.5±2.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4,P=0.023)。术后12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A组优5例、良9例、可13例、差8例,合格率(Harris评分>70分)为77.14%;B组优7例、良11例、可16例、差1例,合格率为97.14%;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12)。结论与单纯PFNA治疗相比,PFNA结合小钢板重建股骨外侧壁治疗AO/OTA 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术后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外侧壁 小钢板 重建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鸿宇 赵明东 +1 位作者 黄飞 高文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股深动脉的类型,测量了各分支的长度和外径。结果: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60%)和后外侧(26%)发出,分为深全干型(60%)、深外干型...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股深动脉的类型,测量了各分支的长度和外径。结果: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60%)和后外侧(26%)发出,分为深全干型(60%)、深外干型(20%)、深内干型(14%)和深孤独干型(6%)。各主要血管外径为:股深动脉5.7±1.6mm;旋股内侧动脉3.6±1.0mm,其升支2.0±0.9mm;旋股外侧动脉3.7±1.1mm,其升支2.5±0.8mm。结论:该项研究为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详尽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坏死 介入疗法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3
17
作者 任高宏 吴晓虎 +1 位作者 陈允彪 张明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小腿29例,足踝部4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深部组织缺损及...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小腿29例,足踝部4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深部组织缺损及骨科植入物外露。创面大小为15 cm×8 cm^35 cm×20 cm,其中45例合并死腔形成,62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3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其他系统损伤。创面经彻底清创及VSD治疗,待肉芽生长良好、感染控制后,设计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其中穿支皮瓣修复大部分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肌瓣填塞死腔和(或)覆盖部分皮瓣周围的创面,在肌瓣上一期或二期游离皮片植皮,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7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术后72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后好转。1例皮瓣术后渗血过多,予手术止血。4例皮瓣远端或肌瓣上植皮区部分坏死,2例经再次植皮,2例经积极换药后均完全消灭创面。另16例外伤后骨髓炎伴骨缺损,于伤口愈合后3~6个月采用植骨、骨搬运或Masquelet技术进行修复。术后伤口一期愈合68例,延期愈合8例。除5例失访外,71例随访9~24(平均16)个月,患肢外观与功能恢复满意,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时,可以利用穿支皮瓣修复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肌瓣填塞深部死腔和(或)创面并在肌瓣上植皮,仅需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即可实现肢体复杂创面的三维立体有效修复与重建,是修复下肢复杂创面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创面修复 深部死腔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3
18
作者 冯运垒 叶淦湖 +2 位作者 腾范文 冯仕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支由两干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20%;Ⅲ型:升支、横支、降支单独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4%。升支恒定分支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和髂嵴前外侧部;横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上部和大转子前外侧部;降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结论:76%可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形成:①升支阔筋膜张肌皮瓣和/或髂骨瓣;②横支大转子骨瓣或骨膜瓣;③降支股前外侧皮瓣。20%则可以升支和横支或横支和降支共干形成相应两个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血管 升支 横支 降支 复(联)合组织瓣
下载PDF
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解剖与修复足部严重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春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8-112,128,共5页
在21具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20例,获得良好疗效。股前外侧皮瓣具有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径粗,解剖容易,皮瓣厚薄适中,有可供吻接的皮神经,皮动脉的位置可根据足部创面修... 在21具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20例,获得良好疗效。股前外侧皮瓣具有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径粗,解剖容易,皮瓣厚薄适中,有可供吻接的皮神经,皮动脉的位置可根据足部创面修复的需要,任意设计在皮瓣的中心或一端,亦可设计成肌皮瓣等优点。我们认为该皮瓣是修复足部严重软组织软损的最佳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皮神经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手持式多普勒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穿支体表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洪章 杨有优 +5 位作者 朱庆棠 王东 郑灿镔 周碧 郭辉其 杨旭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式多普勒(HHD)在术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阔筋膜穿出点体表定位的准确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9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患者均行术前CTA及HHD检查,分别探查皮瓣穿支穿出阔筋膜的穿出点并体...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式多普勒(HHD)在术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阔筋膜穿出点体表定位的准确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9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患者均行术前CTA及HHD检查,分别探查皮瓣穿支穿出阔筋膜的穿出点并体表标记,随后再术中进行验证及比较其准确性。结果19例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皮瓣除1例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术前CTA、HHD及术中在股前外侧区分别共发现55、55及58条穿支,CTA及HHD在术前穿出点探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9.23%、91.38%、71.43%及74.24%、82.76%、12.50%。CTA与HHD的穿支体表定位与实际位置距离分别为(11.13 ± 5.89)及(13.73 ± 15.5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结论CTA是一种可靠和精准的术前穿支定位方法,在股前外侧皮瓣穿支体表定位的能力优于H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穿支 股前外侧皮瓣 CT血管造影 手持式多普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