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ssons Learned from a Case with Valgus Deformity of the Knee Following Partial Removal of Lateral Discoid Meniscus 被引量:3
1
作者 Ming Li Hua Liu +3 位作者 Zhi-Yong He Zheng-Lin Di Jun-Hui Zhang Qun-Hua J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1期2967-2968,共2页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ossible change in the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limb after lateral meniscectomy. Here,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valgus deformity of the knee following the partial removal of latera...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ossible change in the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limb after lateral meniscectomy. Here,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valgus deformity of the knee following the partial removal of lateral discoid meniscus. With the distal femur osteotomy and fixation, this complication was treated successfully. This case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limb in patients with torn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 before meniscectomy, as a severe valgus inclination may develop in some of the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l Femur Osteotomy lateral discoid meniscus MENISCECTOMY Valgus Deformity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结合下肢力线对齐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 尹战海 +5 位作者 边卫国 张军武 李宏伟 高智 贺加明 高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结合下肢力线对齐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结合下肢力线对齐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结合下肢力线对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1年,研究组的下肢力线短于对照组,Lyshol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74)。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结合下肢力线对齐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 关节镜 下肢力线对齐
下载PDF
基于MRI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矢状位的形态分析
3
作者 戴祝 陈宇浠 +4 位作者 邬赫 廖瑛 吴彪 黄文 明誉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基于MRI观察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complete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CDLM)与正常外侧半月板矢状位的形态学差异,探索CDLM破裂的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膝关节镜半月板手术的患者资料,选取... 目的基于MRI观察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complete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CDLM)与正常外侧半月板矢状位的形态学差异,探索CDLM破裂的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膝关节镜半月板手术的患者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99膝,其中男36例38膝,女59例61膝;年龄18~55岁,平均(45.63±6.81)岁。其中29例30膝CDLM破裂(A组),16例16膝CDLM未破裂(B组),51例53膝正常外侧半月板(C组)。分别测量半月板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D)以及外侧胫骨近端前后径(tibial diameter,TD),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APD/TD比值,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PD和TD测量的ICC值分别为0.782和0.972。A组和B组A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小于C组(P<0.05)。A组和B组T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明显小于C组(P<0.05)。A组APD/TD比值大于B组(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APD/TD比值小于C组(P<0.05)。结论CDLM的APD及TD均较正常半月板小,CDLM破裂后APD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 核磁共振 矢状位
下载PDF
膝关节外侧盘状软骨全切后晚期髌骨外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锋 王顺义 +1 位作者 王倩 李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72-1876,共5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盘状软骨全切术后晚期对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外侧盘状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14~38岁,平均(25.03±9.45)岁。左膝50例,右膝46例。所有患者均于...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盘状软骨全切术后晚期对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外侧盘状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14~38岁,平均(25.03±9.45)岁。左膝50例,右膝46例。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盘状软骨全切手术。行负重位X线片和膝关节CT扫描检查,测量胫骨股骨角、外侧胫股关节间隙、髌骨外移度和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手术前后数据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6±2.31)年。患者膝外侧关节间隙由术前(5.95±1.50) mm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3.95±0.8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髌骨外移度由术前(0.15±0.10) 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3.2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股骨角由术前(176.56±2.54)°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67.52±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G值由术前(11.60±2.85) mm显著增加至(20.35±2.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盘状软骨全切手术可能导致髌骨外移,引发髌股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 全切除术 髌骨外移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4
5
作者 周超 徐斌 涂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0-937,共8页
目的:总结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术后疼痛的改善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的6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 目的:总结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术后疼痛的改善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的6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内36例不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中水平裂10例,纵裂9例,斜裂10例,放射状裂7例,行完全切除术17例,部分切除成形术19例;23例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中水平裂12例,纵裂5例,斜裂4例,放射状裂2例,行完全切除术12例,部分切除成形术11例;1例Wrisberg韧带型均为斜裂,行完全切除术。观察并评价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关节疼痛、关节弹响、屈伸受限、关节绞索、打软腿、McMurray征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及分级标准评定术后临床疗效,观察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有无疼痛分为术后疼痛组(9例)、术后无痛组(5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中未见严重或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0~12 d拆线康复出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术后优良率83.33%(50/60)。术后发生1例膝关节内明显血肿,临床行穿刺抽液处理后肿胀逐渐消退。术后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龄、术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未冷敷、术后开始负重时间<7d在术后疼痛组与术后无痛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证实上述因素均是导致膝关节盘状月半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治疗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临床疗效 术后疼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柯嘉 冯德宏 +2 位作者 王凌 孙振中 芮永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38例(42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3例(24膝),女15例(18膝);年龄7~62岁,中位年龄32.8岁。病程7 d~40年,中位病程8.6个月。根据Wat...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38例(42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3例(24膝),女15例(18膝);年龄7~62岁,中位年龄32.8岁。病程7 d~40年,中位病程8.6个月。根据Watanabe盘状半月板分型标准,完全型22膝,不完全型19膝,Wrisberg型1膝。于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术25例(28膝),半月板次全切除术12例(13膝),半月板全切除术1例(1膝)。术后早期开始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练习。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3~4周基本恢复正常活动。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无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未出现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术后3、6个月及1年膝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手术疗效按照Ikeuchi的评价方法,获优22膝,良16膝,可4膝,优良率为90.4%。术前及术后即刻、3、6个月、1年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69.38±4.59)、(88.57±2.95)、(91.02±4.17)、(92.90±3.36)、(94.74±3.52)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能够精确切除或缝合失稳及破裂的半月板,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功能,延缓膝关节退变,术后配合正规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术 半月板次全切除术 半月板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与附加缝合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中正 王玉聪 方镇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0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 比较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与附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4—2014-05共诊治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35例,采用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20例(单纯组),采用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附加缝合术治疗15例(附... 目的 比较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与附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4—2014-05共诊治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35例,采用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20例(单纯组),采用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附加缝合术治疗15例(附加组)。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主观症状Ikeuch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组获得平均39.7(5-46)个月随访,附加组获得平均41.3(5-46)个月随访。附加组术前症状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1,P=0.025)。附加组损伤类型中复合撕裂(Ahn等方法分类为Ⅶ型)例数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末次随访时,2组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140)。Ikeuchi临床评估:单纯组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0%;附加组优10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结论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与附加缝合术的治疗效果满意。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附加缝合术患者术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损伤多为复合撕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部分切除成形术 缝合术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4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解金三 陈锋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对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将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依据随机且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关... 目的:探究对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将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依据随机且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关节镜下切除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VAS评分,统计术后6个月盘状半月板再撕裂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总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其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盘状半月板撕裂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与常规术式相当,但其更节约手术时间且对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及减缓疼痛的效果更优,远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缝合术 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预后分析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昊 孙晓新 +3 位作者 周伟 柴宏伟 梁春雨 张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预后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适时开始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观察患者的...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预后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适时开始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观察患者的疗效、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及MRI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年,无感染、撕裂、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膝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能力明显增强,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抑郁及焦虑状态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检查显示:采用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形及缝合术治疗的患者中,优(MRI冠状面残留半月板宽度>5mm)27例,优良率达90.0%。结论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半月板功能,而且获得了理想的影像学评价结果及确切的膝关节功能改善,该术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预后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昊 孙晓新 +3 位作者 柴宏伟 梁春雨 文世强 张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6年6月该院骨科收治的85例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儿,所有患儿均于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适时进行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的训练,观察...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6年6月该院骨科收治的85例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儿,所有患儿均于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适时进行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的训练,观察患儿的疗效、预后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对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患儿合并撕裂者35例,水平层裂20例,行全切除成形术,12例前外侧缘撕裂合并层状裂患儿行次全切除术治疗,其余18例患儿行成形联合缝合术。所有患儿的关节镜手术均成功完成,84例患儿手术切口为Ⅰ期愈合完好,1例患儿关节内出现感染症状,经相应治疗后好转,2例患儿出现关节肿胀症状,将膝关节内积血穿刺抽出后好转。患儿均在术后3周内开始进行下床全负重行走锻炼,5~6周膝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未出现再次撕裂或损伤复发进行二次手术患者,患者膝关节活动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恢复,关节疼痛、交锁及弹响等症状改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患儿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良好,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KD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膝关节的伸直和屈曲活动能力明显增强,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价显示:相较治疗前91.8%(78/85)的外侧盘状半月板异常形态发生率,治疗后患儿外侧盘状半月板异常形态发生率为0(P<0.05)。治疗前,患儿各项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数均较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行动能力均受到限制,抑郁和焦虑状态严重,经关节镜手术治疗后,患儿各项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数均明显降低,日常生活及社会行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抑郁及焦虑状态基本消失,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创伤小,恢复快,可准确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预后 评价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群铧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照组行常...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关节感染发生情况、半月板稳定性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00%) (P<0.05).观察组半月板稳定性评分(8.01±1.25)分高于对照组(5.01±1.27)、住院时间(20.45±2.01)d短于对照组(30.11±2.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 边缘稳定术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下载PDF
8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马国涛 孙晓茹 +3 位作者 刘东海 周卫 赵世阳 贾科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0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共96膝。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形成缝合术、次全切除术、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 目的:探讨患者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共96膝。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形成缝合术、次全切除术、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恢复训练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患者3~4周可正常活动,8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0.8)个月。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效果较好,损伤低,精确度高,可对破裂的半月板组织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和修复,术后可进行早期复健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