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林烨澎 何志明 +2 位作者 汪志中 罗晓东 王斌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行跟骨骨折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行跟骨骨折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影像学Gissane角和Bohler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各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者在减轻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跗骨窦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大转子下与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美容 李志鹏 +3 位作者 何妹仪 欧阳惠碧 何月贞 柳垂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2-746,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大转子下与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内全麻下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60岁,ASAⅡ或Ⅲ级,术毕待清醒拔管后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大转子下与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内全麻下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60岁,ASAⅡ或Ⅲ级,术毕待清醒拔管后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根据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G组)和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P组),每组30例。记录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尝试穿刺次数、穿刺针深度、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穿刺及阻滞成功例数、患者满意度评分等;记录术后2、4、8、12、24、36 h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结果LP组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LG组(P<0.05),尝试穿刺次数明显少于LG组(P<0.05),穿刺针深度明显浅于LG组(P<0.05),穿刺及阻滞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LG组(P<0.05)。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较大转子下外侧入路进针深度更浅,穿刺、阻滞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更高,为一种优化后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穿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外侧入路 坐骨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峰 李正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5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LRO)治疗右半结肠癌(R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RO治疗的RCC患者88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间组(n=44)与侧方组(n=44)。中间组取中间入路,侧方组取侧...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LRO)治疗右半结肠癌(R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RO治疗的RCC患者88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间组(n=44)与侧方组(n=44)。中间组取中间入路,侧方组取侧方入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术前及术后7 d CD3^+、CD4^+、CD8^+、CD4^+/CD8^+水平,两组术后7 d血清Polo样激酶1(Plk1)、胸腺激酶(TK1)、凋亡抑制因子(L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中间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大于侧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中间组CD3^+、CD4^+、CD4^+/CD8^+均低于侧方组,CD8^+高于侧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中间组血清Plk1、TK1、Livin、Xiap水平均高于侧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3.64%)与对照组(1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方入路LRO治疗RCC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病灶切除彻底,对患者细胞免疫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右半结肠癌 中间入路 侧方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开放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明亮 周耀君 +2 位作者 谷成毅 丁松 周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比较开放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收治4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证实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为开放组(22例)和... 目的:比较开放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收治4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证实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为开放组(22例)和关节镜组(18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周、6月、12月及末次随访中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周、1月、6月及末次随访中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AOFAS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关节镜组AOFAS评分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周关节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开放组出现2例神经损伤,关节镜组出现1例。所有患者术后12周均能达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短期疗效优于切开术式,但长期疗效相似。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具有微创、快速康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 关节镜 开放入路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曙涛 闫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LC治疗的136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8例和B组68例。在A组,采用侧方入路剥离胆囊,在B组采用顺行或逆行剥离...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LC治疗的136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8例和B组68例。在A组,采用侧方入路剥离胆囊,在B组采用顺行或逆行剥离胆囊。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A组和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1%和95.6%,分别有2例和3例中转开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 h,A组VAS评分为(3.1±0.6)分,显著低于B组[(4.1±1.0)分,P<0.05],在术后12 h,A组VAS评分为(1.5±0.5)分,显著低于B组[(3.1±0.7)分,P<0.05];术后,A组血清CRP、IL-6、NE和TNF-α水平分别为(2.9±1.3)mg/L、(3.3±0.7)ng/L、(1.2±0.5)μg/L和(0.9±0.7)ng/L,均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4.2±1.6)mg/L、(4.8±1.5)ng/L、(2.6±0.9)μg/L和(1.9±0.8)ng/L,P<0.05];在随访3个月时,A组胆囊破裂、胆囊床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B组的23.5%(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侧方入路与顺行或逆行剥离胆囊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但前者在减小创伤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良性疾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侧方入路 剥离胆囊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钢板结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彬 李涛 +4 位作者 麦奇光 黄伟奇 杨诚 金大地 樊仕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结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5-10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前柱钢板加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改良...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结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5-10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前柱钢板加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8例均为单一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180~1 200 ml,平均33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骨折均愈合,髋臼前后柱骨折均复位良好,髋臼后柱拉力螺钉位置理想。复位标准按照Matta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87.5%。2例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30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83.3%。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从骨盆内侧面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四方体及后柱,并直视下复位髋臼前后柱骨折,前柱钢板+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腹直肌外侧 手术入路 拉力螺钉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齐 唐佳 +4 位作者 胡宪文 宋永生 刘晓芬 蒋维维 张野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857-2861,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后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和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及以下部位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后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和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神经阻滞前5 min静脉推注舒芬太尼5μg,咪达唑仑1 mg,对所有患者进行腹股沟股动脉旁股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在完成股神经阻滞后,P组患者摆侧卧位,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坐骨神经阻滞;L组患者平卧位,非手术侧下肢充分外展,手术侧下肢适度外展外旋,助手将大腿后肌肉自外向内尽力推挤,采用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所有患者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比较两组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穿刺时间,摆放体位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变化以及患者对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过程舒适度的评价。结果患者坐骨神经阻滞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两组比较,L组稍长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放体位后P组患者VAS评分高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放体位后P组患者MAP、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MAP和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放体位后组间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施麻醉过程中舒适度评分L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大腿近端侧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减少穿刺摆放体位引起的患者疼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患者舒适度,麻醉效果与超声引导下后路坐骨神经阻滞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侧方入路 坐骨神经阻滞 骨折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和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各60例,A组行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B组行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坐骨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各60例,A组行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B组行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坐骨神经阻滞指标,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阻滞效果等。结果:B组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1),穿刺深度明显小于A组(P<0.01),穿刺成功率、阻滞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1)。2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1)。2组术后8 h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8 h股后肌群肌力均达到Ⅲ级及以上,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操作穿刺时间较短,进针深度更浅,穿刺及阻滞成功率较高,病人满意度高,股后肌群肌力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外侧入路 坐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广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实验组接受外侧入路,对照组接受中间入...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实验组接受外侧入路,对照组接受中间入路,比较2组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及短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31.3±17.5)min,术中出血(57.9±16.5)m L,对照组分别为(187.3±16.2)min和(104.5±19.8)m L,实验组少于对照组(t=14.852、11.435,P均<0.05),2组术中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17.5%,χ2=0.949,P=0.330)。结论:在手辅助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外侧入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中间入路更有利于解剖结构的暴露及肿瘤的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手助腹腔镜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改良内侧入路肋锁间隙臂丛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柴彬 侯雪琦 +2 位作者 林文新 熊伟 马保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外侧入路和改良内侧入路肋锁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CCS)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价改良内侧入路CCS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新的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取实施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外侧入路和改良内侧入路肋锁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CCS)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价改良内侧入路CCS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新的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取实施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外侧入路CCS组(C组)、改良内侧入路CCS组(M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0.5%罗哌卡因20 ml进行CCS臂丛神经阻滞。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记录阻滞完成后30 min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M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30 min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完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改良内侧入路CCS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更小,更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 臂丛神经阻滞 改良内侧入路 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2
11
作者 崔冠宇 舒雄 +4 位作者 刘亚军 孙宇庆 何达 刘波 田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4333-4338,共6页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于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由于髂嵴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目的:总结分析侧方入路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于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由于髂嵴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目的:总结分析侧方入路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A组31例为侧方入路的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33例为后方椎板间入路的伴有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组35例为侧方入路的非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痛程度,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功能;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A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组和C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多于B组(P﹤0.05);A组的透视次数多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3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按照MacNab标准术后2年随访时,A、B、C组的优良率均为97%;⑤提示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后方入路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非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但无统计学差异;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后方入路有一定优势,同时要综合考虑椎间盘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椎间孔镜 高髂嵴 侧方入路 后方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又文 陈献韬 +5 位作者 米豫飞 陈柯 李建明 张晓东 田可为 张颖 《中医正骨》 2009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小切口外侧入路组优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小切口 外侧入路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晓明 马华松 +2 位作者 王蒙 刘玉增 杨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笔者自2004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46例(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前进行CT三维重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结果46例获得1~3年的随访,平...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笔者自2004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46例(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前进行CT三维重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结果46例获得1~3年的随访,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例出现术部切口愈合不良,经过清创术结合VSD植入术完全愈合。4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术后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总体优良率为90.4%。结论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手术。其对于关节内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有较少并发症和满意结果的优点。但应考虑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密切关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钢板 侧方入路
原文传递
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微创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东 薛锋 肖海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微创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27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资料,男17例,女10例,年龄29~71岁,平均(41.06±3.45)岁。其中19例患者接受外侧... 目的探讨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微创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27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资料,男17例,女10例,年龄29~71岁,平均(41.06±3.45)岁。其中19例患者接受外侧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低切迹锁定小钢板组),8例患者接受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入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结果低切迹锁定小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53.41±5.04)min,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78.51±9.25)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切迹锁定小钢板组平均手术出血量(60.92±8.73)mL,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平均手术出血量(106.03±9.15)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低切迹锁定小钢板组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平均肩关节上举角分别为145.84°±4.73°和137.75°±7.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肩关节外展角分别为137.37°±5.35°和131.50°±7.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1.74±3.07)分和(87.13±2.17)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较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入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创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切迹锁定小钢板 微创 外侧入路 肱骨大结节骨折
下载PDF
不同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娟 邱杰 吴艳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中间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每组各55例。中间入路组患者给予中间入路单侧甲...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中间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每组各55例。中间入路组患者给予中间入路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外侧入路组给予外侧入路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而术中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相对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人路 外侧入路 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良性甲状腺肿瘤 喉返神经
下载PDF
髋关节外侧人路在Pipki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少腾 陈凯宁 +3 位作者 陈嘉欣 陈海波 张金旋 李振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侧入路在Pipki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5月至2008年1月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治疗的13例Pipkin骨折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9~59岁,平均34.5岁。Pipkin分型:I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2例...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侧入路在Pipki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5月至2008年1月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治疗的13例Pipkin骨折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9~59岁,平均34.5岁。Pipkin分型:I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2例。股骨头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髋臼骨折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从骨折愈合情况、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以及Thompson—Epstein评分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8.5个月(13~105个月)随访。X线片及CT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随访期间无感染、内固定失效、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1例Ⅲ型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属于头下型,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30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Ⅳ型骨折患者由于关节面软骨碎块多且小而无法固定,术中予清除,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应用非甾体类药物控制症状。Brooker异位骨化分级:I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Thompson—Epstein评分: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结论髋关节外侧人路可充分显露、固定髋臼后壁骨折及股骨头骨折,且疗效满意,是治疗Pipkin骨折的较理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股骨头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外侧人路
原文传递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学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应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患者84例,按手术方案分为中间入路组(44例)和外侧入路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中间入路组...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应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患者84例,按手术方案分为中间入路组(44例)和外侧入路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外侧入路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颈前带状肌被切断率及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采用中间入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切口,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单侧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辉 陈震东 +1 位作者 徐房添 何春耒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DAA TH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至2014 年8 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下肢牵引架和弧度...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DAA TH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至2014 年8 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下肢牵引架和弧度较大扩髓器辅助的DAA 单侧THA手术(DAA组),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 评分,并与同期47 例行标准外侧入路THA手术(标准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DAA组和标准组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5 ± 1.5)cm 和(12.3 ± 1.6)cm、(110 ± 14)min 和(133 ± 12)min、(219 ± 105)mL 和(260 ± 62)mL、(7.8 ± 1.9)d 和(9.1 ± 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时间14~26 个月(平均18 个月)。DAA组术后6 周,3、6 个月髋关节Harris 评分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 <0.05),但术后1 年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骨折、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以及术后切口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并发症。结论与标准外侧入路相比,DAA THA手术可减轻软组织损伤,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但该术式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学习曲线长,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侧入路 外侧入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侧方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附37例报告)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一忠 齐长磊 +5 位作者 帅勇锋 陈军杰 俞振良 唐健松 李杨 吴卫东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98-202,214,共6页
目的:总结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8月完成的37例侧方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51.21±18.0)岁,BMI平均(22.68±2.52)kg/m^(2)。总... 目的:总结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8月完成的37例侧方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51.21±18.0)岁,BMI平均(22.68±2.52)kg/m^(2)。总结分析患者病历资料、疝类型、手术细节及术后情况,归纳手术经验,建立规范六步手术流程。结果:3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47.62±16.75)min,术后平均住院(2.05±0.80)d;术后出现血清肿1例,无其他近期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特定视角为腹膜外空间分离、疝囊处理及补片覆盖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完全腹膜外 腹腔镜检查 单孔 侧方入路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牟遐平 戢勇 +1 位作者 孔建中 郭晓山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和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40例42足)和B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34足)。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和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40例42足)和B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34足)。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术后并发症、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0个月。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B9hler角、Gissane角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瓣坏死、B9hler角丢失及内置物外露。并发症:A组7例,B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疗效:A组优32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90.48%;B组优26足,良5足,可3足,优良率91.1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均满意,但后者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入路 跗骨窦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