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江南艺术市场与艺术交易人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长虹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50,共31页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催生出艺术市场的繁荣,徽商收藏家和书画交易人的活动空前活跃。一时间,苏州、嘉兴、杭州等地成为江南地区艺术品集散的重要地区。尤其徽州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至明末及清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催生出艺术市场的繁荣,徽商收藏家和书画交易人的活动空前活跃。一时间,苏州、嘉兴、杭州等地成为江南地区艺术品集散的重要地区。尤其徽州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至明末及清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市场。艺术市场的繁盛,自然催生出了一批徽商收藏家,也由此诞生了一批书画交易人。江南地区的有些书画交易人同时也是北方鉴藏家的眼目,这样也使得南北艺术品交流逐渐频繁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 艺术市场 徽商 艺术交易人
原文传递
明清之际红夷大炮在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决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鸿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4-69,共6页
16 4 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 ,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 ,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 ,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 。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红夷大炮 李自成大顺军
下载PDF
试析明末清初学术思想与社会思潮的演变态势
3
作者 赖玉芹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的多元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潮发生了巨大转变,最终俱归于经史考据一途。文章从内在学术理路和外在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展开,包括王阳明心学、东林复社的学术、考据学和西学之间的关联和继替,以及引起当时主要社会思潮的社会...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的多元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潮发生了巨大转变,最终俱归于经史考据一途。文章从内在学术理路和外在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展开,包括王阳明心学、东林复社的学术、考据学和西学之间的关联和继替,以及引起当时主要社会思潮的社会危机、明朝倾覆等大的历史背景。通过梳理各种思想思潮的端绪,弄清其来龙去脉,从而简要分析清初"由理学入经学"学术思想转变的过程,以及启蒙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实学思潮等社会思潮转化和潜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学术思想 社会思潮
下载PDF
僧诗总集与晚明清初的丛林习诗热潮——以稀见文献《珠林风雅》为典型
4
作者 李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5,213,214,共11页
《珠林风雅》是晚明清初僧诗风气高涨的产物,也是古典诗歌总集编印高潮时期的典型样本。它生动地反映了诗歌从个别精英僧人的专利,到清初发展为一般文化僧都能够参与的文学活动。这是明清之际诗学家徐增编选的僧诗总集,以寺院为中心,选... 《珠林风雅》是晚明清初僧诗风气高涨的产物,也是古典诗歌总集编印高潮时期的典型样本。它生动地反映了诗歌从个别精英僧人的专利,到清初发展为一般文化僧都能够参与的文学活动。这是明清之际诗学家徐增编选的僧诗总集,以寺院为中心,选录了灵隐寺住持晦山戒显及僧众十余人的诗作一百余首。戒显入选最多,其中的《题武昌黄鹤楼》不仅当时“天下传颂”,而且逐渐流传为两种版本。版本差异显现了清代政治规训力量的强悍,也显现了僧诗在诗坛的影响。其他僧人也大半编有自己的诗集,但对入选仍极为热心,他们不仅期待借助传播性更强的诗歌总集传世不朽,也希望跻身为寺院文化的塑造者。晚明清初僧诗文献大量存世,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已远远超过前代,却很少受到学界关注。这一存世文献与研究成果极不对应的现象,提醒研究者重新审视佛教文学史的认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清初 僧诗总集 《珠林风雅》 徐增 晦山戒显
下载PDF
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德州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1,共6页
由于国史阙如,史事不彰,加上世运学风的变化,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段,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各式体裁的史籍。这些数量众多的建文史籍成绩不一,部分学者能够秉持阙疑精神,审慎地选择史料,不妄下结论,但也有很... 由于国史阙如,史事不彰,加上世运学风的变化,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段,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各式体裁的史籍。这些数量众多的建文史籍成绩不一,部分学者能够秉持阙疑精神,审慎地选择史料,不妄下结论,但也有很多学者轻信传说,盲目罗列,缺乏别择,受到后人讥讽。尤其是出现了以《致身录》、《从亡随笔》为代表的几部伪书,蒙蔽了很多学者,造成史事不清、邪说横行的局面。幸有钱谦益等人秉承前人求实之精神,予以有力的考辨,终使真相大白于世。对这一学术现象进行梳理,其意义不止局限于史学史方面,我们同样可以藉此考察该时期的学术变迁及士人之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建文朝 编纂 考证
下载PDF
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再认识——试论“转变期”或“过渡期”提法的局限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4,I0001,I0002,共10页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明末清初时期被称为"转变期"或"过渡期",在制瓷技术、绘画风格、装饰纹样和器形品种等方面,此时的景德镇瓷器基本是民窑产品,与明代早中期没有大的风格变化,"转变"只是对民窑风格...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明末清初时期被称为"转变期"或"过渡期",在制瓷技术、绘画风格、装饰纹样和器形品种等方面,此时的景德镇瓷器基本是民窑产品,与明代早中期没有大的风格变化,"转变"只是对民窑风格的继承和发展。用"转变期"或"过渡期"定位这段陶瓷发展史不够恰当,而用带有时间或时代概念的中性词汇来形容则更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景德镇陶瓷 转变期 过渡期
原文传递
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 被引量:1
7
作者 梅晓娟 周晓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5,共6页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通过西学的"自然真理"迈向宗教神学的"启示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 地理学汉文西书 天主教化
下载PDF
明末清初私家纂修明史的特点及缺失
8
作者 杨绪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6,共7页
明末清初私家纂修明史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继承传统史体的同时,开始试图改造传统史书的体裁和内容。或在一部史书中杂糅多种史体,以避免单种史体自身存在的弊端。或是改造传统史体的形式和内容。二是重视对史料及所载史事的考... 明末清初私家纂修明史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继承传统史体的同时,开始试图改造传统史书的体裁和内容。或在一部史书中杂糅多种史体,以避免单种史体自身存在的弊端。或是改造传统史体的形式和内容。二是重视对史料及所载史事的考证。自觉地运用考据的手段,考辨其真伪,厘清其是非。三是具有强烈的以史经世的治史思想。体现在重视发挥史书"彰善瘅恶,树之风声"的作用,注意探究明王朝兴衰治乱的原因,以达到拯衰救亡、警示后人的作用。明末清初私家纂修明史也存在所载史实缺略、体例不完备、人物分类不当、相互抄袭等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私修明史 改造史体 以史经世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民间海外贸易航路的发展变迁
9
作者 聂德宁 张元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26-41,共16页
从明代后期以至清代初期,中国民间海外贸易航路历经了若干重大的变化和发展,突出表现为从明朝后期福建海澄月港的一口出洋兴贩,到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地区的多口出洋通商贩贸格局的形成以及从明朝后期东洋、西洋贸易航路的限定,到明末清初... 从明代后期以至清代初期,中国民间海外贸易航路历经了若干重大的变化和发展,突出表现为从明朝后期福建海澄月港的一口出洋兴贩,到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地区的多口出洋通商贩贸格局的形成以及从明朝后期东洋、西洋贸易航路的限定,到明末清初东洋、东南洋和南洋三大贸易航路的全面展开,乃至中国—东南亚—日本多边贸易航线的开辟。中国民间海外贸易航路的发展变化是中国海商与时俱进,应对当时国内外局势变化的生存发展之道,奠定了其在东亚海上贸易活动中的发展基础,同时也突显出中国海商在沟通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以及东西方经贸往来中的重要角色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海外贸易 航路 发展变迁 明末清初
下载PDF
明清之际封建郡县之辨的三种模式及其意义
10
作者 韩书安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1年第4期61-74,197,198,共16页
明清之际的封建郡县之辨有三种典型论述模式:一是"回向三代"的复古派,着眼周制与秦制的政体之辨,强调"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二是"经世致用"的折中派,关注集权与分权的治道之辨,主张"寓封建之... 明清之际的封建郡县之辨有三种典型论述模式:一是"回向三代"的复古派,着眼周制与秦制的政体之辨,强调"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二是"经世致用"的折中派,关注集权与分权的治道之辨,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三是"理势相成"的厚今派,侧重势异与理异的天人之辨,指出郡县"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尽管这三种模式在论说方式上各有不同,但都触及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根本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封建郡县之辨 复古派 折中派 厚今派
下载PDF
明末清初的唐宋文之辨
11
作者 何诗海 王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共11页
明末清初关于唐、宋文差异及地位的讨论,深刻影响了古文演进历程。启祯时期流行宗唐观念,既推崇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革新,又不排斥唐代骈文创作。其中,秦汉派后裔基于对骈文的肯定,在师法秦汉的统序中特意兼采韩、柳,强调唐... 明末清初关于唐、宋文差异及地位的讨论,深刻影响了古文演进历程。启祯时期流行宗唐观念,既推崇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革新,又不排斥唐代骈文创作。其中,秦汉派后裔基于对骈文的肯定,在师法秦汉的统序中特意兼采韩、柳,强调唐代古文对六朝文的延续。清初兴起宗宋思潮,主张宋文的正统地位,奉欧阳修为最高典范。经由钱谦益、艾南英、朱彝尊等古文家倡导,及清中叶桐城派的继承,“宗宋”成为清代古文的主流风气。与此同时,又有针对宋文繁冗无当、诋诃先儒、不讲考据或浅薄平庸等缺陷的批评,而宗唐观念始终不绝如缕,对宗宋观念起着补弊救偏的积极作用,推动着古文创作的良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古文演进 唐文 宋文 文章辨体
下载PDF
明末清初江南农业生产与灾害防治——以张履祥的视野为中心
12
作者 周邦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8-61,共4页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优秀的农学家之一。从他的视野看来,江南部分农民在农具置备、水利建设、林果生产、桑蚕经营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灾害防治经验。他们以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为乡土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 农业生产 灾害防治 张履祥
下载PDF
清初岭南佛门的清规戒律与禅宗中兴——佛教戒律与道风建设初探
13
作者 李福标 兰甲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0,共7页
明末清初岭南禅宗迎来了自唐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潮。海云系和鼎湖系高僧为整顿僧团、团结信众,大力提倡戒律,用以振兴禅门。《天然和尚同住训略》、道丘《僧约十章》、弘赞《同住警策》等清规及释弘赞、今释等的戒律学为岭南佛教的发展... 明末清初岭南禅宗迎来了自唐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潮。海云系和鼎湖系高僧为整顿僧团、团结信众,大力提倡戒律,用以振兴禅门。《天然和尚同住训略》、道丘《僧约十章》、弘赞《同住警策》等清规及释弘赞、今释等的戒律学为岭南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与理论的支持,并最有实绩,影响最大,不但提升了岭南新寺院的品质和知名度,且使岭南居士佛教大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鼎湖系 海云系 清规 戒律
下载PDF
明末清初曲家王鑨生平事迹考
14
作者 梁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13,共5页
王鑨是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的河南籍文人,生于公元1606年,卒于1670至1671年间。他40岁前居家郁郁不得志,顺治元年降清后平步青云,昆山、北京、山东均有其任职经历。孟津王氏家族堪称明清鼎革之际河南的名门望族,王鑨长兄王铎是明清重臣... 王鑨是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的河南籍文人,生于公元1606年,卒于1670至1671年间。他40岁前居家郁郁不得志,顺治元年降清后平步青云,昆山、北京、山东均有其任职经历。孟津王氏家族堪称明清鼎革之际河南的名门望族,王鑨长兄王铎是明清重臣。以王铎、王鑨为首的"孟津诗派",与商丘侯方域、宋荦的"雪苑社",是明末清初河南文学的双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曲家 王鑨 作家生平
下载PDF
明末清初的“另类”文人典型——李渔心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爱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0-34,共5页
由于受到明代后期追求个性自由和宋元以来享乐思潮的双重影响,李渔形成了以闲适享乐为主的心性特征,一方面推崇情感解放,肯定人的自然情欲,大讲依红偎翠的浮华生活;另一方面李渔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士子,注重文学的劝惩与审美陶冶作... 由于受到明代后期追求个性自由和宋元以来享乐思潮的双重影响,李渔形成了以闲适享乐为主的心性特征,一方面推崇情感解放,肯定人的自然情欲,大讲依红偎翠的浮华生活;另一方面李渔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士子,注重文学的劝惩与审美陶冶作用,积极进行戏曲小说的创作,形成沉沦与超越的双重品格,并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劝惩与享乐统一,雅与俗互动,多采用戏拟与反讽的叙事策略,所有这些,都是和他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李渔 心态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