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文廷刚
王伟中
顾大路
杜小凤
施洪泉
钱新民
-
机构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21-23,37,共4页
-
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2-13)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4)2008]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SXGC(2017)117]
-
文摘
[目的]为探索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共生和短共生稻套麦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短共生期稻套麦(共生期15 d)会影响小麦植株生长、茎蘖动态和成穗。0共生稻套麦(共生期0 d)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差异,其基本苗、茎蘖数和成穗数均比较稳定,较对照显著提高。此外,短共生期会增加不孕小穗数,降低千粒重,产量较对照仅增加了0.83%,但不显著。0共生显著改善了小麦穗部性状,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显著减低,产量较对照提高了6.67%。[结论]0共生稻套麦是在晚播条件下较短共生稻套麦和常规栽培好的一种高产应变栽培技术。
-
关键词
共生期
晚播稻茬麦
生长
产量
-
Keywords
Symbiotic period
late sowing wheat after rice
Growth
Yield
-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施氮量与基追肥比例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力的影响
- 2
-
-
作者
杜同庆
仝斌
徐鹏
李振宏
-
机构
睢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6期51-55,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ATS[2021]076
JATS[2022]079)。
-
文摘
设置3个施氮水平(N 1、N 2、N 3),2个基追氮肥比例(R 1、R 2)研究其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增施氮肥,拔节期茎蘖数、成穗数、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N 3、N 2两处理之间穗数、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增施氮肥后穗粒数显著增加,但千粒重极显著水平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但N 3、N 2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水平不明显。基追比R 1、R 2处理产量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但基追比R 1在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均高于R 2处理。最终实收产量以N 3×R 1最高,达到了8012.82 kg/hm^(2),但效益以N 2×R 1处理最高(15019.04元/hm^(2))。晚播条件下,适当的增加施氮量,调整基追肥比例,氮肥后移,可以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以达到增加产量,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稻茬晚播麦
施氮量
基追肥比例
生产力
-
Keywords
late sowing wheat after ric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basal dressing ratio
productivity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 3
-
-
作者
江东国
黄正来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
机构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1221,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9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1287)
-
文摘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
关键词
晚播稻茬小麦
氮素积累分配转运
糖氮比
氮素同化酶
氮素利用率
-
Keywords
late sowing of wheat after rice
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C/N ratio
N assimilation enzyme
N use efficiency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