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近3000年来植被演化与人类活动 被引量:38
1
作者 任国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8,共7页
在科尔沁沙地东南部,以蒙古栎为代表的乔木花粉从3100aB.P.开始显著下降,蒿属和藜科等草本植物花粉逐渐上升,藜科花粉开始上升时间又迟于蒿属花粉。这说明,原来的固定沙丘有一部分首先转化为半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后来又... 在科尔沁沙地东南部,以蒙古栎为代表的乔木花粉从3100aB.P.开始显著下降,蒿属和藜科等草本植物花粉逐渐上升,藜科花粉开始上升时间又迟于蒿属花粉。这说明,原来的固定沙丘有一部分首先转化为半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后来又转变成半流动和流动沙丘。另一方面,科左后旗和辽北地区人口的显著增加始于3100aB.P.前后,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人类定居和农牧业活动可能是本区沙地疏林减少的基本原因,也是近3000a沙丘演化或沙漠化过程持续增强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全新世 科尔沁沙地 植被演变 人类活动 古气候
下载PDF
晚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 被引量:31
2
作者 甘枝茂 桑广书 +1 位作者 甘锐 岳大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据地貌特征、地质资料、文献记载、考古资料等综合分析 ,确定了渭河西安段春秋战国、唐代的河道位置 ;分析了春秋以来河道北移的平均速率为 1 .74~ 2 .71 m / a,并具有加速趋势 ,以及东西部河道北移速率差异的原因 ;计算了咸阳 -梁村 2... 据地貌特征、地质资料、文献记载、考古资料等综合分析 ,确定了渭河西安段春秋战国、唐代的河道位置 ;分析了春秋以来河道北移的平均速率为 1 .74~ 2 .71 m / a,并具有加速趋势 ,以及东西部河道北移速率差异的原因 ;计算了咸阳 -梁村 2 2 km长的河段春秋后期以来 (2 3 0 0 a B.P.- 0 a B.P.)、春秋后期至唐 (2 3 0 0 a B.P.- 1 2 5 3 aB.P.)以及唐以来 (1 2 5 3 a B.P.- 0 a B.P.)河流侧蚀形成的年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2 4 1 1 87,1 4 2 1 4 9,3 2 3 9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西安段 土壤侵蚀 河道变迁 晚全新世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麦里地区晚全新世植被演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任国玉 张兰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4期353-362,共10页
根据一个泥炭剖面高分辨率花粉资料序列,初步重建了科尔沁沙地麦里地区晚全新世的植被演化过程。在3100 a BP以前,该地以固定沙丘上生长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等阔叶疏林为主;以后随着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增多,蒿属(Artem... 根据一个泥炭剖面高分辨率花粉资料序列,初步重建了科尔沁沙地麦里地区晚全新世的植被演化过程。在3100 a BP以前,该地以固定沙丘上生长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等阔叶疏林为主;以后随着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增多,蒿属(Artemisia L.)和藜科等草本植物逐渐增加,而固定沙丘上的阔叶树则趋于减少。在1000~660 a BP期间,麦里地区几乎所有沙丘植物都经历了繁盛生长,蒙古栎种群的扩大尤其显著。3100 a BP以来植被和沙丘的演化可能同人类活动影响有直接关系,而1000~660 a BP期间的植物繁盛则由生长季雨量增加引起。花粉统计分析还表明,在森林草原等生态过渡带,花粉浓度和花粉沉积率比花粉百分比更好地指示了植被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被 演化 晚全新世
下载PDF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changes inferred from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grain-size component records during the last 2300 years in mud area southwest off Cheju Island,ECS 被引量:28
4
作者 Yoshiki Sait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6期604-614,共11页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grain-size component (ESGSC) extracted from grain-size data of a sediment core B2, which were retrieved from mud area southwest off Cheju Island (MACI), East China Sea (ECS), can be used to i...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grain-size component (ESGSC) extracted from grain-size data of a sediment core B2, which were retrieved from mud area southwest off Cheju Island (MACI), East China Sea (ECS),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the variations of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EAWM), with high (low) content/mean-size of ESGCS denote to strong (weak) EAWM. Combined with AMS14C datings core B2 provides a continuous high-resolution record of EAWM changes over the past 2300 years, with an average resolution of 13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s of EAWM are con-sistent with temperature changes inferred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eastern China over the past 2300 years, from which four climate stages may be identified. In stages before 1900 aBP (50 AD) and 1450―780 aBP (50―1170 AD) the EAWM were comparatively weak, corresponding to warm climate periods in eastern China, respectively. And in stages of 1900―1450 aBP (50―500 AD) and 780―219 aBP (1170―1731 AD) the EAWM were strongly developed, which correspond well to climate changes of two cold periods in eastern China. It is also shown from this study that the stage at 780―219 aBP (1170―1731 AD) was the coldest climate period during the last 2300 years and could be, therefore, related to the Little Ice Age (LIA). Climatic fluctuations appeared obviously in all the four stages, and two climate events of abrupt changes from warm to cold occurred at around 1900 aBP (50 AD) and 780 aBP (1170 AD), of which the latter is probably related to globe-scale chang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mud area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GRAIN-SIZE component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Little Ice Age late holocene.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河谷晚全新世风沙沉积粒度旋回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志忠 凌智永 +2 位作者 陈秀玲 王少朴 曹相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3-619,共7页
对新疆伊犁河谷可克达拉剖面(TKP)晚全新世沉积粒度参数及其气候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为植被较好、输沙势较弱的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5个气候变化阶段:3.71~3.06kaB.P.风力由强到弱,气候暖由干到凉湿;3.06~2.78kaB.P.风力很强、气候... 对新疆伊犁河谷可克达拉剖面(TKP)晚全新世沉积粒度参数及其气候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为植被较好、输沙势较弱的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5个气候变化阶段:3.71~3.06kaB.P.风力由强到弱,气候暖由干到凉湿;3.06~2.78kaB.P.风力很强、气候暖干;2.78~2.10kaB.P.风力较弱,气候湿润;2.10~0.5kaB.P.前期风力振荡频繁,气候较湿润;后期风力减弱、气候冷湿、成壤作用较强;0.50kaB.P.以来,以相对冷湿为主,最近100a来风力加强、气候趋于暖干。各阶段起止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但受西风环流传递北高纬大西洋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各气候期水热组合呈现典型西风带模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 粒度参数 气候变化 晚全新世 新疆伊犁
下载PDF
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文祥 胡莹 周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463,共9页
世界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衰落,其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来,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全新世较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古代文明衰落时间的相对精确考证以及对全新世气侯突变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 世界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衰落,其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来,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全新世较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古代文明衰落时间的相对精确考证以及对全新世气侯突变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气候突变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介绍了目前古代文明衰落的气候因素作用研究的进展,包括人们对气候突变、全新世气候变化以及气候突变在文明衰落中的作用的认识。深入了解气候突变与古代文明衰落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些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而且也将为人类对未来气候突变的适应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古文明衰落 晚全新世
下载PDF
华北地区晚全新世初期环境变化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忱 魏福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华北地区在3000~2500aBP的晚全新世初期,曾发生过一次环境变化。其主要表现有:气候变凉、变干;植被衰退;降水减少且时、空分配不均;河流以暴涨暴落的洪水为主,改道频繁;山地强烈切割,形成第一级阶地;平原快速堆积,造陆作用增强;大部分... 华北地区在3000~2500aBP的晚全新世初期,曾发生过一次环境变化。其主要表现有:气候变凉、变干;植被衰退;降水减少且时、空分配不均;河流以暴涨暴落的洪水为主,改道频繁;山地强烈切割,形成第一级阶地;平原快速堆积,造陆作用增强;大部分湖沼洼地被埋没;海岸线后退。因而使得动物迁徙或灭绝,人类活动向第一级阶地、泛滥平原及滨海平原延伸。地质历史进入了晚全新世。该变化既具有渐变性质,又具有突变特征。该文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机理及中、晚全新世的时代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晚全新世初期 环境变化 渐变 突变
下载PDF
滇西北格贡错那卡湖沉积记录揭示的晚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谭金凤 肖霞云 李艳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0-911,共12页
云南省西北部高山湖泊格贡错那卡湖(海拔4214 m)地处西南季风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文章以在格贡错那卡湖湖心钻取的1.84 m长的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粒度、磁化率和总有机碳(TOC)含量等环境指标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分析,在精确... 云南省西北部高山湖泊格贡错那卡湖(海拔4214 m)地处西南季风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文章以在格贡错那卡湖湖心钻取的1.84 m长的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粒度、磁化率和总有机碳(TOC)含量等环境指标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分析,在精确测年的基础上(210Pb测年结合陆生植物残体的AMS 14C测年建立年代序列),重建了研究区距今约357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格贡错那卡湖所在地区近357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经历了5个较明显的演化阶段:1)在3570~3490 cal.a B.P.期间,气候明显降温、减湿;2)3490~1710 cal.a B.P.期间,气候总体偏冷、较干,其中3490~2860 cal.a B.P.期间气候处于较稳定的最冷干时期,随后在2860~1710 cal.a B.P.期间气候波动地有所增温、增湿;3)1710~930 cal.a B.P.(即240~1020A.D.)期间,为较稳定的暖湿期,年均温较高,温差较小;4)930~80 cal.a B.P.(即1020~1870A.D.)期间,气候总体偏冷较湿,但存在多次短暂变暖;降水总量或冰雪融水可能有所减少,但降水强度或冰雪融水强度变化较大;5)自80 cal.a B.P.(即1870 A.D.)以来,温度明显增加,可能是过去3570年以来温度最高的时期;降水有所减少,气候总体为暖偏湿。该气候特征与相邻地区泸沽湖的乔木花粉含量反映的气候变化非常一致,揭示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环境代用指标 湖泊沉积 晚全新世 高山湖泊 西南季风区
原文传递
中国兴凯湖北岸平原晚全新世花粉记录及泥炭沼泽形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淑芹 邓伟 +2 位作者 阎敏华 李小强 王升忠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通过兴凯湖北岸平原泥炭剖面高分辩率花粉分析研究 ,对晚全新世花粉划分 4个组合带。XKH - 4组合时期 (1 85 7~ 1 74 6aB .P .)为沼泽发育前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小 ,陆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气候干冷。XKH - 3组合时期 (1 74 6~ 1 2 87a... 通过兴凯湖北岸平原泥炭剖面高分辩率花粉分析研究 ,对晚全新世花粉划分 4个组合带。XKH - 4组合时期 (1 85 7~ 1 74 6aB .P .)为沼泽发育前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小 ,陆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气候干冷。XKH - 3组合时期 (1 74 6~ 1 2 87aB .P .)为沼泽发育早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较大 ,且水生植物花粉含量为剖面最高 ,喜温落叶阔叶植物大发展时期 ,气候温和湿润。XKH - 2组合时期 (1 2 87~ 6 0 2aB .P .)为沼泽发育中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最小 ,但以陆生草本植物为主 ,木本植物为辅 ,水生植物急剧减少 ,针叶植物出现两次高峰 ,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XKH - 1组合时期 (6 0 2aB .P .至今 )为沼泽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最大 ,陆生草本植物大发展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兴凯湖 泥炭 沼泽 花粉记录 植物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风沙沉积晚全新世孢粉记录及气候变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姜修洋 李志忠 +1 位作者 陈秀玲 靳建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5-861,共7页
通过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沉积剖面(TKP)73块孢粉样品的鉴定分析,结合光释光(OSL)测年数据,获取了TKP沉积剖面晚全新世(约3.78~0ka BP)植被变化特征与古气候历史。TKP剖面孢粉资料揭示出该研究区3.7ka BP... 通过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沉积剖面(TKP)73块孢粉样品的鉴定分析,结合光释光(OSL)测年数据,获取了TKP沉积剖面晚全新世(约3.78~0ka BP)植被变化特征与古气候历史。TKP剖面孢粉资料揭示出该研究区3.7ka BP以来经历了多次的气候干湿波动,大致以2.2ka BP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孢粉总浓度较低,平均仅有5粒.g-1,主体表现为沙漠,气候整体干旱;后期孢粉总浓度明显增加,平均为85粒.g-1,为荒漠植被,并存在4个相对干湿的变化阶段;最近0.3ka BP以来,孢粉总浓度并不十分丰富(33粒.g-1),整体表现变干的趋势。TKP剖面孢粉资料反映的晚全新世干湿波动与其他相邻区域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具有区域一致性特征。在小冰期时TKP剖面表现为冷湿的气候特征,有可能是受到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晚全新世 西风模式 伊犁河谷
原文传递
固城湖晚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环境变迁 被引量:12
11
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2 位作者 吉磊 沈吉 马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本文依据固城湖GD钻孔系统的孢粉分析资料,将井深6.3m岩心所做的孢粉图式,结合^(14)C测年,从下面上分为8个孢粉组合带,进而论述了4000年来该区的植被发展和气候的4次冷暖交替的变化。4次冷期约为3.0—2.5KaB.P.2.0—1.5KaB.P.、1.0—0.8... 本文依据固城湖GD钻孔系统的孢粉分析资料,将井深6.3m岩心所做的孢粉图式,结合^(14)C测年,从下面上分为8个孢粉组合带,进而论述了4000年来该区的植被发展和气候的4次冷暖交替的变化。4次冷期约为3.0—2.5KaB.P.2.0—1.5KaB.P.、1.0—0.8KaB.P.和0.4Ka以来。此外,还根据沉积物中的硅藻分析、有机质δ^(13)C值、有机碳含量及历史记载等资料,侧重讨论了气候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城湖 孢粉组合 植被 气候环境 晚全新世
下载PDF
浙江天目山千亩田泥炭晚全新世以来Rb/Sr记录的干湿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愈 马春梅 +4 位作者 赵宁 史威 刘笛 朱诚 郑朝贵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对天目山千亩田2个泥炭剖面的研究显示,样品中Rb和Sr含量变化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 Rb/Sr比值与总有机碳含量(TOC)、烧失量和腐殖化度等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Rb/Sr比值和Rb、Sr含量对古降水有指示意义,三者结合可用来重建过去气... 对天目山千亩田2个泥炭剖面的研究显示,样品中Rb和Sr含量变化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 Rb/Sr比值与总有机碳含量(TOC)、烧失量和腐殖化度等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Rb/Sr比值和Rb、Sr含量对古降水有指示意义,三者结合可用来重建过去气候的干湿变化。千亩田泥炭剖面Rb/Sr比值和Rb、Sr含量详细记录了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表明其大体存在3个阶段:4.1-3.2 cal. ka B.P.,季风降水出现大幅下降,气候向干旱演变;3.2-1.2 cal. ka B.P.,气候干冷,且有频繁波动;1.2 cal. ka B.P.以来,气候呈现出向湿润变化的趋势,但伴有大幅波动,其中包含了1.2-0.9 cal. ka B.P.的中世纪暖期暖干气候以及0.6-0.3 cal. ka B.P.的明清小冰期冷湿气候。千亩田泥炭Rb/Sr比值和Rb、Sr含量记录的气候变化与东亚季风区中其他地区的多种高分辨率气候记录具有一致性,表明其共同响应了东亚季风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地层 泥炭 RB/SR 东亚季风 晚全新世 千亩田 天目山 浙江
原文传递
Late Holocene cooling even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被引量:11
13
作者 翦知湣 李保华 +1 位作者 UwePflaumann 汪品先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5期543-550,共8页
Cores 255, 170, 17940-2, raised from the Okinawa Trough and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studied for planktonic foraminifers. Among all the species,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is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winter sea su... Cores 255, 170, 17940-2, raised from the Okinawa Trough and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studied for planktonic foraminifers. Among all the species,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is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late Quaternar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ts relative abundance fluctuations are significant and correlatable between the cores. The most conspicuous change during Holocene is the P. obliquiloculata minimum zone around 4-2ka B. P., which correlates probably to the neoglacial cooling.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this cooling even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suggests that P. obliquiloculata is promising as a paleoceanographic and climatic monitor, possibly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sea-land correlation of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LING late holocene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the WESTERN Pacific.
原文传递
成都平原4000aBP以来的孢粉记录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丽萍 朱利东 +5 位作者 向芳 杨文光 阚瑷珂 罗虹 张擎 朱章义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202,共8页
成都平原晚全新世以来沉积的泥质层发现丰富的孢粉。根据孢粉成分组合特征和生态类型可划分出5个孢粉组合带,结合剖面上6个14C测年数据,提出在过去的4000a研究区植被类型及气候环境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化:3800—3600aBP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成都平原晚全新世以来沉积的泥质层发现丰富的孢粉。根据孢粉成分组合特征和生态类型可划分出5个孢粉组合带,结合剖面上6个14C测年数据,提出在过去的4000a研究区植被类型及气候环境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化:3800—3600aBP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暖偏湿;3600—3400aBP为含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气候温暖湿润;3400—2600aBP为草/湿地,气温下降,环境更潮湿;2600—900aBP为落叶阔叶林,温度又开始逐渐回升,气候温和偏湿;900—300aBP再次变为草/湿地,偏干冷的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气候变化 晚全新世 成都平原
下载PDF
吉林敦化地区全新世泥炭沉积中植硅体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新荣 胡克 刘莉莉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通过敦化吉祥泥炭沉积中的植硅体分析发现,该剖面中植硅体含量丰富,分类特征比较明显。该地泥炭中植硅体组合以示冷型植硅体占优势,温暖指数比较低,反映气候呈寒冷型,期间曾发生4次气候波动。此次研究以泥炭为信息载体,为恢复古环境、... 通过敦化吉祥泥炭沉积中的植硅体分析发现,该剖面中植硅体含量丰富,分类特征比较明显。该地泥炭中植硅体组合以示冷型植硅体占优势,温暖指数比较低,反映气候呈寒冷型,期间曾发生4次气候波动。此次研究以泥炭为信息载体,为恢复古环境、古气候演变提供了又一重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化地区 全新世 泥炭沉积 植硅体 形态组合 气候指数
下载PDF
天山北麓晚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阎顺 穆桂金 +2 位作者 孔昭宸 倪健 杨振京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3-410,共8页
在天山北麓(坡)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带、不同沉积相选取剖面,进行14C测年和沉积相、孢粉、粒度、磁化率及烧失量分析,探讨晚全新世的环境演变.通过对比艾比湖、大西沟、东道海子、桦树窝子和四厂湖等剖面反映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晚全新... 在天山北麓(坡)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带、不同沉积相选取剖面,进行14C测年和沉积相、孢粉、粒度、磁化率及烧失量分析,探讨晚全新世的环境演变.通过对比艾比湖、大西沟、东道海子、桦树窝子和四厂湖等剖面反映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晚全新世以来,气候有冷暖干湿波动,但干旱的总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反映在植被上,山区森林、低山丘陵区草原 荒漠草原、平原区荒漠 荒漠草原的植被景观无根本变化,但是在森林的上下界限、平原河谷林的发育程度、平原低地草甸的面积上,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平原湖泊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晚全新世以来,平原湖泊水面变化频繁,3.1~2.4kaBP、1.7~1.3kaBP和1.27~0.3kaBP时期是高湖面阶段.1.7~0.6kaBP的中世纪,气候比较湿润,温暖,平原湖泊处于高水位期,1.7~1.3kaBP期间天山的云杉林带下限下移,林带加宽,自然环境处于最好阶段.人为活动只是在近代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平原地区水系和自然绿洲的影响上,河流流量减少、流程缩短、尾闾湖消亡、扇缘溢出带北移、地下水位降低,泉水流量减少等成为普遍现象.人工绿洲取代自然绿洲,自然绿洲大面积减少,尾闾湖滨绿洲大面积消亡,平原河谷绿洲面积减少,扇缘溢出带绿洲和大河三角洲绿洲为人工绿洲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麓 晚全新世 湖面变化 环境演变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晚全新世以来福建仙山泥炭钻孔的正构烷烃记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芸 雷国良 +2 位作者 姜修洋 李志忠 靳建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1221,共11页
通过对福建仙山泥炭钻孔中正构烷烃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近千年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显示:正构烷烃分布范围主要为C16~C35,且以奇碳链为主,奇偶优势明显。正构烷烃与有机质含量(TOC)密切相关,在典型的泥炭层,TOC含量高,长碳链的... 通过对福建仙山泥炭钻孔中正构烷烃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近千年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显示:正构烷烃分布范围主要为C16~C35,且以奇碳链为主,奇偶优势明显。正构烷烃与有机质含量(TOC)密切相关,在典型的泥炭层,TOC含量高,长碳链的C27,C29和C31正构烷烃占优势,揭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草本或木本等高等植物,盆地处于相对干的沉积环境;在非泥炭层,TOC含量低,钻孔中多含粗砂或粉砂,中碳链的C21或C23正构烷烃占优势,揭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或苔藓植物,表明相对较湿的沉积环境。钻孔中正构烷烃C23/C27比值与前人提出的C23/C29和P等参数呈同向变化,可以作为区域干一湿变化的代用指标。结合地层的年代序列,利用正构烷烃重建了区域距今1400年以来的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福建仙山地区气候存在3次相对湿润和4次相对较干的时段。在钻孔358—280cm(约公元600—910年),气候相对较干,在280~40cm(约公元910~1640年),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但中间存在两次变干的阶段;在40-0cm(约公元1640年至今),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转干。TOC含量和正构烷烃C23/C27序列与南方旱涝频率序列、石笋和硅藻记录对比显示,研究区在中世纪暖期气候相对较干,而小冰期则相对湿润,揭示出仙山泥炭沉积记录的气候信息具有区域一致性,为认识季风在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正构烷烃 降水 晚全新世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可可西里库赛湖KS-2006孔矿物组成揭示的青藏高原北部晚全新世气候变迁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姚波 刘兴起 +1 位作者 王永波 杨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3-909,共7页
通过对可可西里库赛湖KS-2006孔矿物组合的分析表明:库赛湖沉积的碳酸盐为以文石为主的自生碳酸盐,其含量的高低能够指示温度的变化;盐类矿物只是在2150 cal aBP以来才出现,表明湖水盐度增高,与此同时,石英含量的持续增高可能同冷干气... 通过对可可西里库赛湖KS-2006孔矿物组合的分析表明:库赛湖沉积的碳酸盐为以文石为主的自生碳酸盐,其含量的高低能够指示温度的变化;盐类矿物只是在2150 cal aBP以来才出现,表明湖水盐度增高,与此同时,石英含量的持续增高可能同冷干气候条件下该区风成活动的加强有关.青藏高原北部晚全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为:3770-2550 cal aBP期间气候条件整体较为温暖;2550-2150 cal aBP期间,气温缓慢下降有变冷的趋势;约2150 cal aBP至今,气候迅速转冷,湖区湿度降低,湖水盐度增高,风成活动加强,但900-700 cal aBP期间,为明显的温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可可西里 库赛湖 矿物组合 晚全新世 气候演化
下载PDF
涠洲岛北港海滩岩的铀系年代及其海平面指示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文会 余克服 +1 位作者 王瑞 颜廷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4-774,共11页
海滩岩是古海平面高程的重要标志。本文利用高精度铀系测年技术对北部湾涠洲岛北港海滩岩中保存完好的珊瑚枝进行了测年,得出珊瑚枝的年龄分布范围介于距今(2017 A.D.)1780~836年,表明涠洲岛北港海滩岩是晚全新世时期的产物。电子探针... 海滩岩是古海平面高程的重要标志。本文利用高精度铀系测年技术对北部湾涠洲岛北港海滩岩中保存完好的珊瑚枝进行了测年,得出珊瑚枝的年龄分布范围介于距今(2017 A.D.)1780~836年,表明涠洲岛北港海滩岩是晚全新世时期的产物。电子探针元素含量分析得出该海滩岩的胶结物是低镁方解石,其成岩环境为大气淡水环境,但相对高含量的锶则指示其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海水的冲刷作用。综合铀系年代、海滩岩的高程及邻近区域的古海平面数据,涠洲岛北港晚全新世时期的海滩岩指示出距今1780~836年海平面高于现今海平面约为0.91~1.16 m,为晚全新世时期高海平面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岩 铀系年代 海平面 新构造 晚全新世 涠洲岛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扎布耶盐湖晚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明慧 康世昌 +1 位作者 朱立平 郑绵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340,共8页
青藏高原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在高原中部扎布耶盐湖边缘取得158.5cm沉积物,通过年代、孢粉、介形虫、粘土矿物、地球化学等多种环境指标,给出了湖区3.8cal.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孢粉中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又... 青藏高原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在高原中部扎布耶盐湖边缘取得158.5cm沉积物,通过年代、孢粉、介形虫、粘土矿物、地球化学等多种环境指标,给出了湖区3.8cal.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孢粉中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蒿属为主,植被类型为水分条件稍好些的半荒漠化草原。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绿泥石,伊/蒙混层矿物少量,说明湖区风化作用主要是物理风化。(ca+Mg)/CO3^2- 摩尔比值为0.22~0.96,小于1,CO3^2- 与Na^+结合形成大量钠碳酸盐矿物如单斜钠钙石、氯碳钠镁石、水碱等。硼砂的出现说明湖区沉积环境稳定,但3.8~1.99cal.kaBP硼等元素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湖区气候寒冷干燥,但冷暖干湿波动频繁。3.4~3.34cal.kaBP介形虫壳大多破碎,说明此阶段水动力条件强,水体不稳定。1.99cal.kaBP至今,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波动较少。太阳辐射和西南季风强度的变化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冰川冻土对寒冷气候的放大作用也是湖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全新世 气候环境 盐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