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旧杂糅的清末民变 被引量:6
1
作者 马自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50,共8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中国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 ,社会内部的变化及王朝末年的病症接踵而起 ;184 0年后列强入侵 ,更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清末民变既是传统民变的延续 ,其原因、目的、形式、口号可在历...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中国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 ,社会内部的变化及王朝末年的病症接踵而起 ;184 0年后列强入侵 ,更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清末民变既是传统民变的延续 ,其原因、目的、形式、口号可在历代历朝的造反中找到先例 ;但近代社会转型以及西学东渐、欧风美雨的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社会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变 灾荒 教案 经济 工业革命 改革 民主革命 文化
下载PDF
性别·角色·场域:改良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与清末民初社会变迁 被引量:9
2
作者 袁宙飞 李璐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86,158,159,共13页
改良年画作为展示清末民初社会面貌和风俗变迁的历史影像,不仅要从艺术审美视角剖析其语图关系、题材内容和造型语言,也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视角研究其与社会整体语境和文化权力场域的关系,继而把握年画图像中女性形象变迁的原因和... 改良年画作为展示清末民初社会面貌和风俗变迁的历史影像,不仅要从艺术审美视角剖析其语图关系、题材内容和造型语言,也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视角研究其与社会整体语境和文化权力场域的关系,继而把握年画图像中女性形象变迁的原因和背后的历史必然性。清末民初,女性作为“旧礼俗”向“新礼俗”转型的特殊群体,在近代报刊媒介宣传的女权解放、女学兴办等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成为改良年画的主要题材内容之一。借助改良年画中女性图像的呈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清末民初女性社会角色和生活场域的变迁历程,以及此过程与整个社会礼俗秩序变迁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年画 女性解放 礼俗互动 场域 晚清社会
原文传递
办报与读报:晚清报刊大众化的探索与困惑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建国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7,147-148,共9页
近代报刊传媒产生之后,如何吸引读者阅读便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报刊大众化的前提是吸引下层社会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劝民读报"是晚清报人共同秉持的理想与追求,早期的宗教报刊就曾向下层社会免费赠阅,而商业性报刊更是关注... 近代报刊传媒产生之后,如何吸引读者阅读便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报刊大众化的前提是吸引下层社会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劝民读报"是晚清报人共同秉持的理想与追求,早期的宗教报刊就曾向下层社会免费赠阅,而商业性报刊更是关注发行量的增长,争取"四民"阅读是办报者的企图。但是,维新时期政论性报刊却难以吸引下层社会的目光,维新之后,白话报刊促进了下层社会的阅读。但由于晚清下层民众消费意愿与文字能力的局限,对于许多白话报刊而言,想象的读者与实际的读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报刊的大众化仍然进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报刊 下层社会 阅读
原文传递
《夜雨秋灯录》所展示的晚清社会民生百态 被引量:7
4
作者 于师号 《语文学刊》 2018年第4期50-53,共4页
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夜雨秋灯录》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晚清社会的民生百态:反映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揭示世风的污浊和道德的沦丧,颂扬善行美德和良知侠举;揭露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残酷桎梏,发... 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夜雨秋灯录》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晚清社会的民生百态:反映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揭示世风的污浊和道德的沦丧,颂扬善行美德和良知侠举;揭露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残酷桎梏,发掘女性身上的人性美、道德美,赞颂她们的义、侠、智、勇;披露当时社会上各种旧俗陋习,揭示邪教的虚伪本质,讽刺"时文"和官场的阿谀奉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鼎 《夜雨秋灯录》 晚清社会 民生百态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社会转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3-85,共3页
清末新政是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促使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或量变。传统的政治机制、经济机构、文化体系等都发生解体和分化,现代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 清末新政是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促使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或量变。传统的政治机制、经济机构、文化体系等都发生解体和分化,现代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的新起点和加速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新政 社会 转型
下载PDF
清末日语翻译沈纮译介活动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吕超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沈纮是上海东文学社培养的优秀日语译者。他翻译的大量农学和教育方面的日语书籍文章,对于清末中国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清末国人翻译日本书籍热潮的一个缩影,沈纮的译介活动及成就展现了上海乃至全国... 沈纮是上海东文学社培养的优秀日语译者。他翻译的大量农学和教育方面的日语书籍文章,对于清末中国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清末国人翻译日本书籍热潮的一个缩影,沈纮的译介活动及成就展现了上海乃至全国的东文学社所培养的日语译才在清末日书汉译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日语翻译 东文学社 沈纮
下载PDF
晚清徽州宗族的教育观新论——以徽州家谱、族规、家训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汪锋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从广义上说,晚清徽州宗族教育包括儿童教育(胎教、蒙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化等方面。深入解读徽州家谱、族规、家训,以认识到晚清徽州宗族的教育观从总体上说是一种儒学伦理价值观统领下的理学教育和实用性教育,它在时代变迁... 从广义上说,晚清徽州宗族教育包括儿童教育(胎教、蒙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化等方面。深入解读徽州家谱、族规、家训,以认识到晚清徽州宗族的教育观从总体上说是一种儒学伦理价值观统领下的理学教育和实用性教育,它在时代变迁中呈现出保守与革新并存的特点。由于"大社会"对"小社会"的影响,晚清徽州宗族社会的教育观在基层运作实态中又具备一定的阶段性、复杂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宗族教育在浓烈的传统宗法色彩中孕育了新的文化因子。学界将明清徽州宗族视为一体来考察宗族教育的某些通说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徽州宗族 教育观念 族规家训 基层社会
下载PDF
龙文化与晚清社会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永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118-121,共4页
龙文化与晚清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龙文化是晚清仁人志士英勇抗争、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重要思想根基;是清朝统治集团维持其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晚清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华文化的重要立足点。
关键词 龙文化 晚清社会 思想
下载PDF
从《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看清末的新疆社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闫存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8-102,共5页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芬兰著名探险家马达汉到中国进行军事刺探活动时所写的,该书对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政等情况,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详细记载。通过归纳从农牧业、商业、社会生活及少数民族族群等方面来对清末...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芬兰著名探险家马达汉到中国进行军事刺探活动时所写的,该书对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政等情况,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详细记载。通过归纳从农牧业、商业、社会生活及少数民族族群等方面来对清末的新疆社会状况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达汉 清末 新疆社会
下载PDF
清季北京开埠谈判始末
10
作者 王美珏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4,共4页
清季中外商约谈判期间,英、美、日三国向中方提出“北京开埠”之诉求。以吕海寰、盛宣怀为首的中方代表在很长时间内都给出不容回寰的否定答复。为了守住谈判底线,中方与外方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利益置换——“裁厘加税”、东北开埠与... 清季中外商约谈判期间,英、美、日三国向中方提出“北京开埠”之诉求。以吕海寰、盛宣怀为首的中方代表在很长时间内都给出不容回寰的否定答复。为了守住谈判底线,中方与外方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利益置换——“裁厘加税”、东北开埠与护馆兵、护路兵撤退相继成为谈判筹码。经过艰难的交锋,北京开埠谈判走向终点——英、美决定放弃;中日就此达成折中协议,后也不了了之。谈判还引发了民间社会的“关怀之音”,既有支持清政府的“拒开”声音,也有反对清政府的“求开”声音。谈判场域内外不同声音牵出的有关王朝未来的思考,都是对中西、新旧漩涡中清季社会不确定性的真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商约谈判 北京 通商口岸 清季社会
下载PDF
晚清云南昆明“莲湖吟社”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亚敏 《昆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7-102,共6页
晚清光绪年间云南昆明的“莲湖吟社”,是以朱庭珍为首创立的一个重要诗社群体,在当时诗坛有一定的影响。该社成员多达十四人,其中有享誉云南文坛的赵藩、张星柳、李坤等人。“莲湖吟社”刊有社诗总集《莲湖吟社稿》,是一个比较典型而又... 晚清光绪年间云南昆明的“莲湖吟社”,是以朱庭珍为首创立的一个重要诗社群体,在当时诗坛有一定的影响。该社成员多达十四人,其中有享誉云南文坛的赵藩、张星柳、李坤等人。“莲湖吟社”刊有社诗总集《莲湖吟社稿》,是一个比较典型而又具有特色的文学社团,对“莲湖吟社”的成立、社员构成及交游、集会地点、社稿结集等进行初步梳理研究,可认清其在晚清云南诗坛的影响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云南昆明 莲湖吟社 朱庭珍 莲湖吟社稿
下载PDF
晚清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探讨中国教会大学兴起的新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朗 傅政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95,共12页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曾召开五次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即1877年、1890年和1907年上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华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以及1888年伦敦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和1910年爱丁堡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上述大会围绕中国...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曾召开五次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即1877年、1890年和1907年上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华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以及1888年伦敦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和1910年爱丁堡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上述大会围绕中国教会高等教育及教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若干共识,这些讨论和共识对中国教会大学的兴起及其最终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基督教新教 差会 传教士代表大会 中国教会大学
原文传递
《陶甓公牍》视野下的晚清徽州社会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灿 《运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3-66,共4页
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寻找新政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其中徽州知府刘汝骥主持的徽州地区的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把调查所得资料汇编成文,命名为《陶甓公牍》。其中记载的晚清时期徽州民众生活、徽州社会的一些... 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寻找新政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其中徽州知府刘汝骥主持的徽州地区的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把调查所得资料汇编成文,命名为《陶甓公牍》。其中记载的晚清时期徽州民众生活、徽州社会的一些陋习和徽州民众的权利、义务观念等,是研究晚清时期徽州社会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窥见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和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甓公牍》 晚清 徽州社会 探析
下载PDF
论晚清湖湘理学群体的经世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晨怡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4,共5页
晚清湖湘理学群体尽管重视道德内省,但是却绝不满足于此,而是以经世目标为准绳和归依。基于此种理念,他们在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之际,以士人领乡民、兴实业,以理学治湘军、办洋务,试图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经世实践。最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 晚清湖湘理学群体尽管重视道德内省,但是却绝不满足于此,而是以经世目标为准绳和归依。基于此种理念,他们在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之际,以士人领乡民、兴实业,以理学治湘军、办洋务,试图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经世实践。最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晚清政局,但是并不能真正挽救传统名教文化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理学 经世 实践
下载PDF
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汉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1-75,共5页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是近代思想发展的两大前提。救亡图存与争取国家富强成为先进中国人思考的核心问题,社会的剧烈变化,又促使人们的思想此呼彼应,形成云涌风起的社会思潮,百...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是近代思想发展的两大前提。救亡图存与争取国家富强成为先进中国人思考的核心问题,社会的剧烈变化,又促使人们的思想此呼彼应,形成云涌风起的社会思潮,百余年间社会思潮的主流沿着经世———变革———洋务———维新———立宪与革命的轨迹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思潮 维新思潮 洋务思潮
下载PDF
清末社仓经首选任与乡村社会——以四川新津县社济仓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德英 冯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7,共12页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县社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仓取消了借贷谷物、收取息谷的做法,以管理社田、收取田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社仓经首的职责与选任也随之转变,社仓经首大多是代替地方政府行使管理仓储的职责,其自主权力减少。同时,社仓经首与粮户之间、新旧社仓经首之间的矛盾也越演越烈,导致越来越多的地方士绅纷纷推诿,不愿担任此职。这一现象,恰恰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相反,晚清时期新津县国家控制仓储的能力加强,而地方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兴趣却呈现出减弱的趋势。这也为民国时期国家加强对地方事务的干预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四川 新津县 社济仓 社仓经首 乡村社会
下载PDF
清末边疆地区壮族土司社会的个案研究——以广西《万承诉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亚南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漫长的土司统治是广西壮族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其中以万承土司最具代表性,可以看作是壮族土司制度演变的一个缩影。《万承诉状》中辑录的诉状涉及清末万承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土司欺压百姓、阶级矛盾尖锐及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生活现状... 漫长的土司统治是广西壮族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其中以万承土司最具代表性,可以看作是壮族土司制度演变的一个缩影。《万承诉状》中辑录的诉状涉及清末万承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土司欺压百姓、阶级矛盾尖锐及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生活现状,是研究边疆地区土司制度和壮族人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弥足珍贵的区域民间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万承诉状 边疆地区 广西壮族 土司社会
下载PDF
晚清上海外语培训班勃兴之缘由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亦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151,共7页
1843年以后,作为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的商业价值逐步凸现,渐受重视,租界的设立使得中外交往成为必然,服务业、文化产业、公共事业等领域相继对人才提出了外语要求。此后,小刀会起义... 1843年以后,作为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的商业价值逐步凸现,渐受重视,租界的设立使得中外交往成为必然,服务业、文化产业、公共事业等领域相继对人才提出了外语要求。此后,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战事的相继爆发,客观上又造就了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社会,为"外语热"的兴起推波助澜,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随着英语人才成为各大洋行争相抢夺的对象,各种英语补习学校遂应运而生,大行于世,成为十里洋场的一道风景。从1862年第一个外语培训班诞生以来,晚清上海社会先后有200多家以外语教育为主的培训机构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培训班 商业社会 移民社会 社会心态
下载PDF
晚清徽州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图景——以《局董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健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12,共16页
晚清具有多重身份的徽州乡绅汪光淼撰写的民间文献《局董日记》,详细记载了光绪初年徽州府祁门县乡村社会中逢年过节、婚嫁、科举考试、民间信仰、宗族祭祀、乡村纠纷等方面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集中展现了太平天国战后徽州乡村社... 晚清具有多重身份的徽州乡绅汪光淼撰写的民间文献《局董日记》,详细记载了光绪初年徽州府祁门县乡村社会中逢年过节、婚嫁、科举考试、民间信仰、宗族祭祀、乡村纠纷等方面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集中展现了太平天国战后徽州乡村社会中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的图景。通过考察《局董日记》的内容,可进一步认识晚清徽州乡村社会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董日记》 晚清 徽州 乡村社会 日常生活图景
原文传递
清季十年主要报刊对“中等社会”的认知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硕 郭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清季十年,"中等社会"这一概念广见于社会主要报刊,是革命党人着力论说的概念,其出现具有过渡时代特定的社会动因,反映了社会圈层结构的偏移与转化。"中等社会"虽然是内部结构复杂的社会实体,但却具有相对一致的民... 清季十年,"中等社会"这一概念广见于社会主要报刊,是革命党人着力论说的概念,其出现具有过渡时代特定的社会动因,反映了社会圈层结构的偏移与转化。"中等社会"虽然是内部结构复杂的社会实体,但却具有相对一致的民族国家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引导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建立民族国家的主导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等社会 社会阶层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