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民国报刊《阿房宫赋》拟作述论
1
作者 管新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7-85,共9页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效仿西方办设报刊,文学创作纷纷依托报刊发表,传统辞赋等旧体文学也时有见刊,但原创性作品极少,大多是对经典赋篇的模拟和戏仿。其中以杜牧《阿房宫赋》的拟作最具代表性。虽然这些拟作在艺术体式上未取得突破和创新,...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效仿西方办设报刊,文学创作纷纷依托报刊发表,传统辞赋等旧体文学也时有见刊,但原创性作品极少,大多是对经典赋篇的模拟和戏仿。其中以杜牧《阿房宫赋》的拟作最具代表性。虽然这些拟作在艺术体式上未取得突破和创新,但其关注世界历史变迁,书写现代题旨,阐发新的价值理念,批判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不良社会风气,拓宽了传统辞赋的阐释空间,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文献史料意义,值得学界认真梳读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报刊 《阿房宫赋》 拟作
下载PDF
晚清民国鄱阳湖区渔业纠纷调解中的传统惯例
2
作者 程宇昌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200,共11页
社会惯例是民间社会的习惯法及基层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晚清民国鄱阳湖区水域渔业纠纷既是历史性常态,也是水上社会现实性情景。在历史和现实多重因素下,湖区渔业纠纷调解的传统惯例既有“旧艺”“旧规”或“旧章”等,在渔业纠纷调解中... 社会惯例是民间社会的习惯法及基层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晚清民国鄱阳湖区水域渔业纠纷既是历史性常态,也是水上社会现实性情景。在历史和现实多重因素下,湖区渔业纠纷调解的传统惯例既有“旧艺”“旧规”或“旧章”等,在渔业纠纷调解中,湖区国家权力因子、宗族社会势力、传统惯常因素等各种力量相互博弈,构建起晚清民国鄱阳湖区水域基层社会自治与他治的动态场景,探析湖区渔业社会纠纷调解中的传统惯例及其主要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运行逻辑及其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鄱阳湖区 渔业纠纷调解 社会惯例
原文传递
义仓首事与近代吐鲁番地方社会
3
作者 杨一章 张莉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义仓是官方倡导、民间主办的救济设施,吐鲁番义仓始置于清光绪十年,沿用至民国时期,是传统仓储制度由内地向边疆的推广。通过对义仓管理者——首事的选任情况、管理实践及其身份特征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创办于晚清的吐鲁番义仓官方主导... 义仓是官方倡导、民间主办的救济设施,吐鲁番义仓始置于清光绪十年,沿用至民国时期,是传统仓储制度由内地向边疆的推广。通过对义仓管理者——首事的选任情况、管理实践及其身份特征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创办于晚清的吐鲁番义仓官方主导性较强,在向边疆地区推广的过程中,既为国家力量的进入提供空间,又对地方性传统因素加以吸收和包容,成为整合地方社会、延伸国家力量的平台,并由此展出现近代吐鲁番地方社会的丰富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吐鲁番 义仓首事 身份 地方社会
原文传递
清末民国潮汕新旧教会的妇女事业 被引量:3
4
作者 蔡香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0-37,43,共9页
在晚清潮汕社会,新教与天主教会是推动妇女教育的先驱。选取美国浸信会、英国长老会和巴黎外方传道会开办的两种妇女教育机构,即所谓的"小女学"和"老妇学",对晚清民国时期在潮汕地区活动的新教和天主教会所开展的... 在晚清潮汕社会,新教与天主教会是推动妇女教育的先驱。选取美国浸信会、英国长老会和巴黎外方传道会开办的两种妇女教育机构,即所谓的"小女学"和"老妇学",对晚清民国时期在潮汕地区活动的新教和天主教会所开展的妇女事业做一个全面细致的梳理。这些机构为妇女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使她们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潜心接受宗教以及文化教育,为潮汕社会培养了一批识字的新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潮汕 新教(基督教) 旧教(天主教) 妇女事业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工业的科学化转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芮雪 方涛 +1 位作者 刘丹华 吴琳 《陶瓷研究》 2021年第5期68-70,共3页
晚清民国时期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时期,虽然景德镇陶瓷发展整体水平上来看,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是渐成衰落之势,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 晚清民国时期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时期,虽然景德镇陶瓷发展整体水平上来看,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是渐成衰落之势,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中国近代化实现了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了近代工业化的道路,将在科学技术引用到陶瓷生产中来,为传统技艺向科学技术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陶瓷工业 科学化转变
下载PDF
北洋医学堂沿革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冶 李亚辉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北洋医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但是其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沿革相对模糊。笔者运用相关历史文献,认为北洋医学堂起源于1881年的北洋医学馆,189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堂,1912年或191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校。其后呈现"一树两支&qu... 北洋医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但是其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沿革相对模糊。笔者运用相关历史文献,认为北洋医学堂起源于1881年的北洋医学馆,189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堂,1912年或191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校。其后呈现"一树两支"的发展,一支历经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医科、河北省立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数次更名延续至今,另外一支于1917年更名为海军医学校,1933年因经费问题停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医学堂 晚清民国 河北医学院 沿革考
下载PDF
清末民国中国乡村义务教育供给的制度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卫安 邬志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6,121,共8页
清末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在乡村的推行不力与供给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由于内忧外患等主客观原因,政府缺乏在乡村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不得不把发展乡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社会。乡村传统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分化不仅使原... 清末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在乡村的推行不力与供给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由于内忧外患等主客观原因,政府缺乏在乡村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不得不把发展乡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社会。乡村传统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分化不仅使原来乡村的教育供给结构遭到破坏,而且导致新式教育的推行成为一种可以赢利的事业,也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发展。乡村民众既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意愿,也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能力,造成新旧教育的碰撞交锋,新式教育发展缓慢。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清末民国时期乡村义务教育的推行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及体现出的制度设计原理,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乡村义务教育 供给制度 制度分析
下载PDF
从放足到体操 晚清民国女性身体的科学话语分析
8
作者 陈笑钰 章梅芳 《科学文化评论》 2022年第4期69-81,共13页
晚清民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对女性身体的关注及其塑造出来的身体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将国家与身体解放关联起来所表达的强国诉求。在放足和体操的宣传话语中,女性身体被科学话语重新解释和塑造,成为其国民身份建构的重要场域。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放足 体操 科学话语
下载PDF
一种“他者化”的话语建构与制度实践——对清季至民国反“迷信”运动的再认识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志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0-141,共12页
清季至民国的反"迷信"运动是在知识分子的倡导下由政府推进的。但政府在推进这场运动的过程中,却不断地根据现实的难题修改知识分子的目标诉求,把其他企图附加在这场运动之上。尽管对于这些企图,政府经常予以否认,但这些企图... 清季至民国的反"迷信"运动是在知识分子的倡导下由政府推进的。但政府在推进这场运动的过程中,却不断地根据现实的难题修改知识分子的目标诉求,把其他企图附加在这场运动之上。尽管对于这些企图,政府经常予以否认,但这些企图在事实上还是控制了整个运动的走向。最终,一场旨在塑造"国民"的反"迷信"运动演变成了一场对农民进行掠夺的运动,农民被推到了反抗的边缘。他们有理由认为,如果民间信仰可以被污名为"迷信"而遭除灭,那么事实上绝大多数农民的其他生活内容和利益也都可以被以类似的理由剥夺,于是各种激进的反抗开始在民间纷纷出现。这是盲目在中国推行西方的现代化所造成的后果。这个后果使很多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如果没有对中国特殊现实的清楚判断,任何现代化改革都可能走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至民国 反迷信 乡村社会 现代化改革
原文传递
契约文书中的赣南产业交易程序与习俗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志才 曾敏 高劲松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4-22,共9页
江西省博物馆藏赣州地区114件契约文书是研究赣州地方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从契约文书可以看出,赣南地区产业交易的程序较为复杂,一般可以分为交易的前期准备事项、现场踏看、签订"议字"与预付定金、立契与付款、买主管业与... 江西省博物馆藏赣州地区114件契约文书是研究赣州地方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从契约文书可以看出,赣南地区产业交易的程序较为复杂,一般可以分为交易的前期准备事项、现场踏看、签订"议字"与预付定金、立契与付款、买主管业与过割纳税五个程序。而其中的签订"议字"是赣南特有的程序。在房产交易的买主管业程序中,还有向卖主交"出屋礼"和"出屋移牌"习俗。这些交易习俗反映出赣南客家求实、严谨的习惯、对土地的依恋以及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赣州 契约文书 交易 习俗
下载PDF
戏曲行业组织的现代转型:以晚清民国的汉口为考察中心
11
作者 胡非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戏曲的现代转型并不仅仅存在于题材内容和舞台表演等层面,同样也存在于行业组织层面,尽管当前学界对此关注甚少。若以汉口的戏曲行业组织为考察中心可以看到,晚清民国戏曲行业组织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世纪行会性质阶段;中世纪... 戏曲的现代转型并不仅仅存在于题材内容和舞台表演等层面,同样也存在于行业组织层面,尽管当前学界对此关注甚少。若以汉口的戏曲行业组织为考察中心可以看到,晚清民国戏曲行业组织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世纪行会性质阶段;中世纪行会性与现代性兼有的阶段;现代转型阶段。这个现代转型过程不但是戏曲艺人自我价值不断觉醒和重新认定的过程,也是商业资本在戏曲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的过程,更是现代民主、平权观念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从戏曲行业组织现代转型这个缩影可以看到,民主、平权、商业资本是戏曲现代蜕变的重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戏曲行业组织 现代转型 汉口
下载PDF
民国四大文学史的文学观之比较
12
作者 蔡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5-80,共6页
20世纪初由林传甲、谢无量、钱基博和郑振铎这四家所著的四版中国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存在差异。林传甲版倡导文学要致实用和钱基博版对文学独立审美价值的发掘代表倡实用和重审美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观。从郑振铎版对文学情感属性的重... 20世纪初由林传甲、谢无量、钱基博和郑振铎这四家所著的四版中国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存在差异。林传甲版倡导文学要致实用和钱基博版对文学独立审美价值的发掘代表倡实用和重审美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观。从郑振铎版对文学情感属性的重视能看出现代纯文学观的发生,其他三版对文学情感性的忽视则更多偏向于杂文学观。林传甲版和钱基博版对俗文学的忽视、郑振铎版对俗文学的重视和谢无量版对雅俗文体的兼顾代表对待雅俗文学的三种态度。这些差异就是四版文学史文学观的差异。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看出文学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概念,只有平视古今、文质、雅俗、纯杂这些区分才能树立一个健全的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学观 晚清民国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南社诗人于右任诗歌辑佚
13
作者 陈龙 马大勇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110,81,共8页
近年,随着《于右任诗词曲全集》编竣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军机处档案所藏《半哭半笑楼诗草》抄本之重现,于右任诗歌之收录几臻于完备,为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文献基础。但事实上,于右任还有不少诗歌散见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报刊,基本无人问津... 近年,随着《于右任诗词曲全集》编竣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军机处档案所藏《半哭半笑楼诗草》抄本之重现,于右任诗歌之收录几臻于完备,为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文献基础。但事实上,于右任还有不少诗歌散见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报刊,基本无人问津。笔者爬罗剔抉,整理点校,终辑得于右任佚诗41首;这些诗歌,乃今所见各种《于右任诗集》未收之作。凡所辑之诗,按创作先后排序,并附简要按语,交代出处与写作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右任 诗歌 晚清民国报刊 辑佚
下载PDF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 被引量:34
14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98,共9页
本文为即将出版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只有了解这千古一大变局的各个层面,对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与... 本文为即将出版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只有了解这千古一大变局的各个层面,对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与制度体系沿革、移植、变更、调适的众多问题深入探究,才能获得理解传统,认识过程,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制度 转型 晚清民国
下载PDF
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教科书对社会变革之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小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9-24,共6页
教科书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伴随着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学堂、书坊、官方等新式教科书的编撰出版,教科书成为清末民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它传播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推动中国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变革;宣扬现代民主自由思想,促进中国现代政... 教科书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伴随着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学堂、书坊、官方等新式教科书的编撰出版,教科书成为清末民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它传播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推动中国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变革;宣扬现代民主自由思想,促进中国现代政治的觉醒和敞亮;提倡新的社会伦理观念,鼓吹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凸现生活生产建设之实用,呼吁社会民众求强和求富;弘扬爱国民族精神,激励国家独立和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教科书 社会变革
下载PDF
晚清民国的社会变迁与法文化重构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源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28,共19页
法文化的变迁本身就是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司法实践乃至法律意识等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晚清民国法律近代化之所以困难重重,或许主要在于谋求近代化的过程中,一直未能与传统取得协调,从而也就未能获得传统的协助,甚至相互干... 法文化的变迁本身就是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司法实践乃至法律意识等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晚清民国法律近代化之所以困难重重,或许主要在于谋求近代化的过程中,一直未能与传统取得协调,从而也就未能获得传统的协助,甚至相互干扰,牵制了近代化的进程。针对1902—1949年间清末民国的社会变迁与法文化发展,从法律继受的宏观视野,可探寻半世纪以来改朝换代与法律体系的承转关系,并针对超前立法与法教、传统法律秩序与近代法律思潮的调和、继受过程中的法治认同与法律在地化、社会转型期有关伦常条款的存废等若干纠结的法文化问题进行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晚清民国 法律继受 法治认同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私塾与塾师的“权势”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左松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
科举停废后,私塾、塾师的状况如何,目前研究不足。有人认为塾师已成失语者,是乡村社会的弱势群体。揆诸史实,并非如此。在清末到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乡村的教育“权势”是由塾师而不是由教员所掌握,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国民教育并没有... 科举停废后,私塾、塾师的状况如何,目前研究不足。有人认为塾师已成失语者,是乡村社会的弱势群体。揆诸史实,并非如此。在清末到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乡村的教育“权势”是由塾师而不是由教员所掌握,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国民教育并没有得到基层民众的普遍信服。这一研究表明,理论建构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史实基础之上,否则难免放大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停废 私塾 塾师 权势 晚清民国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宪政中民族观的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慧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9,共8页
在清末民初的宪政活动中,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古代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不平等的统治策略发展到提倡消除民族之间的界线,在宪法中开始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后又发展到“五族共和”,这是我国法律思想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 在清末民初的宪政活动中,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古代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不平等的统治策略发展到提倡消除民族之间的界线,在宪法中开始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后又发展到“五族共和”,这是我国法律思想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宪政 民族观 民族平等
原文传递
从《那桐日记》看清末权贵心态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燕京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圆融、乐观等性格因素及际遇造就的"及时行乐"、"追新求异"、"气定神闲"等心态,在那桐个人升迁荣辱中起过重要作用。作为清末一代重臣,他虽无政治智慧,却结交有术、擅长纳贿、精于理财。通过解析他的日记... 圆融、乐观等性格因素及际遇造就的"及时行乐"、"追新求异"、"气定神闲"等心态,在那桐个人升迁荣辱中起过重要作用。作为清末一代重臣,他虽无政治智慧,却结交有术、擅长纳贿、精于理财。通过解析他的日记,似可窥视部分清末权贵、民初遗老的生活起居、出入行藏,进而描摹处于历史转型时期上流社会的一种心态,说明长期处于优容状态的满族权贵或对政治"懵懂不觉",或自觉"大势已去",以致政权更迭、时局动荡对他们的生活乃至心理影响甚微。通过那桐个案,把握满族权贵社会活动背后的复杂的心灵结构,从而探讨群体、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凸显清末民初上流社会群体活动与政权转移、风尚变迁、权利纷争以及社会各结构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权贵 那桐 心态研究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留学运动与中国比较文学的生成 被引量:8
20
作者 管新福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1,共17页
晚清民国时段的留学运动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成归国的留学人员,如严复、王国维、鲁迅、陈寅恪、胡适、吴宓、林语堂、朱光潜、钱钟书、傅雷、季羡林等几代学人,在诠释中国文学时能够援西入中,汇通开新,形成了文学研究... 晚清民国时段的留学运动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成归国的留学人员,如严复、王国维、鲁迅、陈寅恪、胡适、吴宓、林语堂、朱光潜、钱钟书、傅雷、季羡林等几代学人,在诠释中国文学时能够援西入中,汇通开新,形成了文学研究的世界性眼光和比较视域,且利用域外新知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构做出了切实贡献,并以卓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为后继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范例和方法路径,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今天仍然值得学界去认真梳理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留学运动 比较视域 学科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