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级渠道机翼形量水槽标准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胥维纤 吕宏兴 潘志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结合机翼形量水槽在末级渠道上的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适应于末级渠道上的一种量水槽的标准化模式。试验中渠道采用矩形和U形相结合的形式,用机翼形量水槽衔接,通过4种量水槽收缩比进行了系统的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量水槽过流顺畅... 结合机翼形量水槽在末级渠道上的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适应于末级渠道上的一种量水槽的标准化模式。试验中渠道采用矩形和U形相结合的形式,用机翼形量水槽衔接,通过4种量水槽收缩比进行了系统的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量水槽过流顺畅,水头损失较小,试验数据资料表现出极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6 1。拟合的具有量纲和谐性的指数形式的流量计算公式简明实用,流量计算平均误差为2.78%,临界淹没度可达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级渠道 机翼形量水槽 矩形渠道 U形渠道 标准化
下载PDF
灌区末级渠道量水设施水流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超 王立新 +1 位作者 肖宇 路新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共7页
针对支渠以下末级渠道流量量测精度高和水头损失小的要求,寻求不同量水槽与流量相匹配的适用条件。采用标准k-ε方程模型模拟不同流量情况下巴歇尔槽和长喉道槽内的水流水力特性,分析了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模拟精度、水面线、流速、流线及... 针对支渠以下末级渠道流量量测精度高和水头损失小的要求,寻求不同量水槽与流量相匹配的适用条件。采用标准k-ε方程模型模拟不同流量情况下巴歇尔槽和长喉道槽内的水流水力特性,分析了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模拟精度、水面线、流速、流线及水头损失变化。结果表明:(1)巴歇尔槽和长喉道槽的流量模拟误差均在10%以内,但巴歇尔槽模拟精度整体优于长喉道槽,巴歇尔槽流量模拟精度随流量增加而增加,而长喉道槽模拟精度随流量增加而降低。(2)巴歇尔槽和长喉道槽均对上游渠道产生壅水作用,但相比于长喉道槽,巴歇尔槽内水面线降落比较平缓,导致同流量下巴歇尔槽水头损失小于长喉道槽。(3)由于巴歇尔槽喉道壅水作用明显,巴歇尔槽喉道内流速增大是产生水头损失的主要原因,而长喉道槽产生水头损失的主要原因为槽底部断面变化。因此,综合考虑下巴歇尔槽适合于渠道小流量量测,长喉道更适合渠道大流量量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级渠道 巴歇尔槽 长喉道槽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水头损失 量水设施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尚斌 黄朋 +1 位作者 万世明 李安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5-130,157,共6页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即应加强对因气候、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河道变形作用以及长江与古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研究 ,特别是应加强对陆架泥质沉积物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长江 入海历史 东海 泥质沉积物 河道变形作用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综采面超前施工末采通道回撤支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云虎 《山西焦煤科技》 2009年第8期1-2,5,共3页
综采工作面顶板风化严重,极其破碎,块度平均小于5 cm,煤岩风化后近似黄土。当工作面推进至无炭柱时,机道顶板经常出现漏顶现象,无法推进。采用多种探测手段对工作面构造进行探测,探测到№568、№564无炭柱具体范围后,分段提前施工末采... 综采工作面顶板风化严重,极其破碎,块度平均小于5 cm,煤岩风化后近似黄土。当工作面推进至无炭柱时,机道顶板经常出现漏顶现象,无法推进。采用多种探测手段对工作面构造进行探测,探测到№568、№564无炭柱具体范围后,分段提前施工末采通道技术,分段回撤,绕过无炭柱推进,取代综采硬过无炭柱或采取以往传统的做法,末采时,边割煤边支护,临时做出末采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面 施工 末采通道 回撤支架 技术研究
下载PDF
塑料渠道设计优化
5
作者 郑宏刚 李沙 +1 位作者 李艳琼 余建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4,48,共6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注塑级聚丙烯塑料渠道进行数值模拟和设计优化,构建一种薄壁、能适应地基变形、不易开裂的新型渠道。结果表明,U形加肋塑料渠道结构较优,在满足强度和位移的条件下,典型农渠渠身厚度为3 mm,纵肋厚度3 mm,横肋厚度5 mm,...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注塑级聚丙烯塑料渠道进行数值模拟和设计优化,构建一种薄壁、能适应地基变形、不易开裂的新型渠道。结果表明,U形加肋塑料渠道结构较优,在满足强度和位移的条件下,典型农渠渠身厚度为3 mm,纵肋厚度3 mm,横肋厚度5 mm,两侧壁各加一条纵肋,每米设3根横肋时可达厚度最小、肋条数量最少,使得塑料渠道质量最小从而价格最低、投资最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级渠道 塑料渠道 数值模拟 设计优化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镇江—江都河段古河谷沉积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献忠 魏乃颐 +4 位作者 王强 于俊杰 蒋仁 张宗言 赵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8,共8页
江苏省江都地区南北向6个钻孔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包括MIS3阶段)长江三角洲镇江(大港)—江都河段为辫状河道沉积,末次盛冰期由于全球性海面下降形成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古河谷的充填,并依次形成河床相、河漫滩... 江苏省江都地区南北向6个钻孔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包括MIS3阶段)长江三角洲镇江(大港)—江都河段为辫状河道沉积,末次盛冰期由于全球性海面下降形成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古河谷的充填,并依次形成河床相、河漫滩相、河口湾相及三角洲相。冰后期早期的河床相黄色含砾砂层在该河段均有分布,可以作为标志层,其底板可作为冰后期—末次盛冰期的界面。古河谷中部冰后期与末次盛冰期地层具有连续沉积的特征,表明末次冰期低海面时长江仍为入海河流。冰后期海侵大约在9kaBP到达本区;最大海侵发生在6.5~7.0kaBP,此时三角洲已开始发生进积作用,河口沙坝也同时开始形成。三角洲平原形成以后,区域构造运动影响了河谷的均衡调整,密集的入江水道及人类活动不断改变三角洲平原的微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谷 沉积相 末次盛冰期 冰后期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