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可控核聚变发展态势研究
1
作者 温一村 《竞争情报》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核聚变技术因其巨大的潜力和环保优势而备受关注。回顾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激光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的最新进展。分析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在推动核聚变商业化方面的举措,并探讨未来实现商业化所面临的挑战。尽管技术和经... 核聚变技术因其巨大的潜力和环保优势而备受关注。回顾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激光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的最新进展。分析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在推动核聚变商业化方面的举措,并探讨未来实现商业化所面临的挑战。尽管技术和经济障碍仍然存在,但是国际合作和资金投入使得核聚变的实用化前景逐渐清晰。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有望为全球能源供应带来革命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核聚变 激光约束 磁约束 国际合作 私人投资
下载PDF
ICF低温冷冻靶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唐永建 蒋伟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综述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低温冷冻靶的各种制备方法。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ICF 靶制备 低温冷冻靶
下载PDF
多通放大器腔内杂散光 被引量:25
3
作者 谭吉春 景峰 +3 位作者 朱启华 王道伟 阎述卓 刘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对 4程放大器中杂散光 1至 3阶会聚点进行了计算。以神光 III原型装置某光路设计方案为例 ,光线追踪结果显示 :两个空间滤波器的透镜反射面在光腔内产生约 90 0多个可能引起激光材料损伤的鬼像会聚点。
关键词 多通放大器 杂散光束分析 激光放大器
下载PDF
关于激光光束质量若干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百达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从M2因子概念出发,对高功率激光(典型例为惯性约束聚变驱动器中传输的激光和高功率激光的空间输运)的光束质量进行了分析。对高功率激光光束质量定义和测量方法中若干问题也作了讨论。
关键词 光束质量 高功率激光 惯性约束聚变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靶丸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波 张占文 +16 位作者 何智兵 高党忠 陈素芬 何小珊 赵学森 漆小波 刘一杨 王宗伟 刘梅芳 马小军 孟婕 冯建红 苏琳 陈永平 刘向东 李婧 李洁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6-203,共18页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球形内爆技术对聚变燃料进行增压,使热核燃料达到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进而实现聚变点火。基于对称压缩、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和实验诊断的考虑,ICF实验对作为热核燃料容器的空心微球的品质在球形...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球形内爆技术对聚变燃料进行增压,使热核燃料达到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进而实现聚变点火。基于对称压缩、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和实验诊断的考虑,ICF实验对作为热核燃料容器的空心微球的品质在球形度、壁厚均匀性、表面粗糙度以及掺杂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陆续发展了乳液微封装技术、降解芯轴技术、低压等离子体聚合/掺杂技术、干凝胶玻璃微球制备技术等用于多层塑料微球和空心玻璃微球的研制。另一方面,针对ICF靶丸量小、质轻以及表面要求高的特点,发展了相应的非破坏性靶丸参数表征技术,如X光照相技术、4π形貌表征技术、微球掺杂水平测量技术以及微球内燃料负载水平快速测试技术。基于这些制备与表征技术,初步实现了多层塑料微球、玻璃微球、聚-!-甲基苯乙烯芯轴微球、梯度掺杂CH微球的研制,满足了"神光Ⅱ"、"神光Ⅲ原型"及"神光Ⅲ主机"上开展的一系列内爆物理实验的要求,同时为未来点火物理实验用靶丸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靶丸 制备 参数表征 充气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莎莎 吴小军 +4 位作者 何智兵 何小珊 王涛 朱方华 张占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在实验室实现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于点燃聚变反应所需能量的阈值是当今世界ICF研究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深入研究一系列的关键物理问题。在ICF研究中,制靶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至关重要,靶的质量是实验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 在实验室实现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于点燃聚变反应所需能量的阈值是当今世界ICF研究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深入研究一系列的关键物理问题。在ICF研究中,制靶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至关重要,靶的质量是实验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国际ICF靶制备工作近年来在新型烧蚀层材料靶丸、新型靶丸支撑技术、优化黑腔材料与构型以及减小燃料填充管直径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并结合ICF物理需求,简要阐述了ICF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制备 进展 发展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X射线诊断用多通道Kirkpatrick-Baez成像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伊圣振 司昊轩 +5 位作者 黄秋实 张众 蒋励 齐润泽 张哲 王占山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113,共12页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涉及X射线时间、空间和能谱信息的等离子体诊断能够为数值模拟提供关键的实验数据支撑,有效推进对ICF关键物理问题的认识。以Kirkpatrick-Baez(KB)结构为代表的多通道掠入射系统是实现高分辨X射线时空成...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涉及X射线时间、空间和能谱信息的等离子体诊断能够为数值模拟提供关键的实验数据支撑,有效推进对ICF关键物理问题的认识。以Kirkpatrick-Baez(KB)结构为代表的多通道掠入射系统是实现高分辨X射线时空成像的重要手段,在ICF诊断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了高分辨多通道KB成像系统的发展历史,梳理和分析了KB系统研制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展示了国内近年来在基于多层膜光学的多通道KB诊断系统研制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随着精密薄膜器件和掠入射X射线光学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多通道多层膜KB成像系统已经在我国ICF诊断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力保障了国内ICF研究单位相关物理实验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学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等离子体诊断 X射线成像 Kirkpatrick-Baez显微镜 多通道 X射线多层膜
原文传递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堆包层能量沉积特性
8
作者 李昕泽 张冰倩 +5 位作者 陈荣华 张魁 张大林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5,共9页
参考国内外聚变堆技术,建立了一种200 MW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堆包层概念设计,包层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锂铅双冷结构。研究构建了瞬态和稳态耦合模型计算包层温度分布及变化。靶丸内爆反应使用MULTI-IFE进行计算,核热耦合部分基于蒙特卡罗... 参考国内外聚变堆技术,建立了一种200 MW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堆包层概念设计,包层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锂铅双冷结构。研究构建了瞬态和稳态耦合模型计算包层温度分布及变化。靶丸内爆反应使用MULTI-IFE进行计算,核热耦合部分基于蒙特卡罗程序OpenMC和自编程换热模型对包层模型结构、冷却和产氚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核热耦合模型能够完成对包层的初步计算分析,周期性的瞬态载荷会引起第一壁面温度的振荡,但包层内部的温度最终会收敛到稳态计算结果。堆腔尺寸对于降低温度以及震荡效果明显,但仍需氙展平辐射功率峰。包层产氚和能量导出同时受到堆腔尺寸和增殖区的影响,在200 MW工况下,3 m半径和0.25 m增殖区尺寸计算结果最能满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聚变包层 核热耦合 能量沉积
下载PDF
用于氙灯阵列的渐开线翼面反射器 被引量:4
9
作者 谭吉春 郑万国 +2 位作者 张红兵 何峰 朱洪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用光线追踪法分析反射翼几何形状对氙灯反射器光传输效率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反射器几何构型仿渐开线型 ,其外形与标准渐开线相似 ,但翼展宽度短于标准渐开线反射器。用蒙特卡罗法模拟氙灯光能量在激光泵浦腔内的反射和吸收过程 ,计算... 用光线追踪法分析反射翼几何形状对氙灯反射器光传输效率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反射器几何构型仿渐开线型 ,其外形与标准渐开线相似 ,但翼展宽度短于标准渐开线反射器。用蒙特卡罗法模拟氙灯光能量在激光泵浦腔内的反射和吸收过程 ,计算结果显示 :在合理选择反射翼的几何修正系数前提下 ,“仿渐开线型”反射器的光传输效率优于“短翼渐开线型”的光传输效率。在腔长、灯内径等设计约束条件受限的条件下 ,采用“仿渐开线”设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氙灯阵列 反射器 渐开线几何 片状放大器 惯性约束聚变驱动器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方法的诊断设备自动瞄准技术
10
作者 夏立琼 陈铭 +5 位作者 王鹏 陈伯伦 张兴 魏惠月 杨品 李颖洁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55,共6页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需要使用数十台套诊断设备从不同方位对瞬态微尺度物理过程进行诊断表征。大部分诊断设备通常需要进入巨型靶室真空环境内,在厘米到米级的不同工作距离上,对聚变靶上面毫米到数十微米的靶标进行瞄准,大部分诊断设...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需要使用数十台套诊断设备从不同方位对瞬态微尺度物理过程进行诊断表征。大部分诊断设备通常需要进入巨型靶室真空环境内,在厘米到米级的不同工作距离上,对聚变靶上面毫米到数十微米的靶标进行瞄准,大部分诊断设备的瞄准精度需要达到50μm水平。双目瞄准方法是在真空环境下实现远距离高精度瞄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目前主要依赖人工判读图像识别靶标和手动操作诊断搭载平台运动实现对靶瞄准,特别是靶室内照明条件或诊断设备瞄准视线存在夹角等条件会严重影响靶标识别效果,对诊断设备瞄准精度造成较大影响。发展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诊断自动瞄准方法,采用Mask R-CNN算法并以大量模拟瞄准图进行靶标识别训练,有效解决了靶标自动判读问题,对靶标识别误差控制在8个像素点以内;同时基于实验室瞄准测试平台开展了靶标像素偏差与瞄准坐标偏离关系的离线标定,开展了算法引导下的瞄准精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预估指向瞄准精度优于30μm、径向瞄准精度优于50μm,对实现诊断设备的高精度自动瞄准有一定的基础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诊断自动瞄准 Mask R-CNN算法 靶标识别 瞄准反馈控制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内复合环境的线缆耦合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茂兴 孟萃 +2 位作者 徐志谦 吴平 钟媚青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36-145,共10页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装置靶室内环境复杂,激光打靶产生的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都会在靶室内线缆上产生耦合电流,从而对信号产生干扰。使用自主编写的仿真代码和CST软件对两种屏蔽线缆的辐射响应进行计算,并在神光-Ⅲ靶室内进行辐照实验...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装置靶室内环境复杂,激光打靶产生的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都会在靶室内线缆上产生耦合电流,从而对信号产生干扰。使用自主编写的仿真代码和CST软件对两种屏蔽线缆的辐射响应进行计算,并在神光-Ⅲ靶室内进行辐照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比较,发现RG142线缆的电磁辐射响应小,电离辐射响应大,CERN SPA6线缆正好相反。最后,根据耦合规律提出了一种线缆的复合屏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复合环境 线缆耦合 复合屏蔽
原文传递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靶室内电磁脉冲环境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萃 徐志谦 +2 位作者 金晗冰 姜云升 吴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5-201,共7页
针对靶室内的强电磁脉冲(EMP)环境开展理论研究。按照物理机理的不同,将靶室内的EMP环境分为逃逸超热电子激励的EMP、腔体系统电磁脉冲(SGEMP)和线缆SGEMP三大类。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粒子模拟以及蒙特卡罗... 针对靶室内的强电磁脉冲(EMP)环境开展理论研究。按照物理机理的不同,将靶室内的EMP环境分为逃逸超热电子激励的EMP、腔体系统电磁脉冲(SGEMP)和线缆SGEMP三大类。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粒子模拟以及蒙特卡罗算法进行模拟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激光-靶物理过程的电磁现象,以及提高装置电磁兼容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X射线光学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超热电子 强电磁脉冲 系统电磁脉冲
原文传递
高强度二倍频激光辐照银薄膜靶的烧蚀和X光辐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慎业 黄翼翔 +6 位作者 胡昕 张继彦 杨国洪 李军 易荣清 杜华冰 丁永坤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0-216,共7页
激光聚变物理实验中,背光透视照相是靶丸内爆动力学过程观测的重要方法.Ag是一种重要的背光材料,激光辐照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产生强L线辐射,研究其烧蚀和辐射特性,对提高内爆靶丸背光透视照相的图像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神光II装置... 激光聚变物理实验中,背光透视照相是靶丸内爆动力学过程观测的重要方法.Ag是一种重要的背光材料,激光辐照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产生强L线辐射,研究其烧蚀和辐射特性,对提高内爆靶丸背光透视照相的图像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神光II装置上,采用第九路输出的2ns,~5×10(14)W/cm2,526.5nm激光均匀辐照Ag薄膜靶,实验研究了其烧蚀特性,获得了银薄膜靶在激光烧蚀驱动下的飞行轨迹和飞行速度的数据.实验结果与一维辐射流体力学模拟结果相符.火箭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Ag材料的质量烧蚀速率和烧蚀压的数据.采用平面晶体谱仪和X射线二极管探测器阵列观测等离子体的辐射特性,获得了Ag等离子体辐射光谱和L线转换效率,实验结果对激光聚变内爆靶丸背光照相的实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 激光烧蚀 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和加热 X射线
原文传递
红外光热效应在球形冷冻靶燃料冰层均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端 毕鹏 +3 位作者 王凯 林伟 雷海乐 刘元琼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5期77-80,共4页
基于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对冷冻靶燃料冰层质量的要求和红外光热效应原理,研究了红外光对球形冷冻靶燃料冰层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为3140nm,输出功率为100μW的红外光辐射加热作用下,冷冻靶燃料冰层在结构上逐渐由多... 基于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对冷冻靶燃料冰层质量的要求和红外光热效应原理,研究了红外光对球形冷冻靶燃料冰层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为3140nm,输出功率为100μW的红外光辐射加热作用下,冷冻靶燃料冰层在结构上逐渐由多晶向准单晶转变,在空间分布上逐渐变得均匀,其光学图像上的表现为出现了背光亮环。通过对亮环的分析计算,获得了其冰层的均方根粗糙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 冷冻靶 红外光热效应 均方根粗糙度
下载PDF
近红外波段宽带时间低相干光参量放大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淳耀 赵晓晖 +9 位作者 高妍琦 王韬 张天雄 饶大幸 刘栋 崔勇 季来林 史海涛 冯伟 隋展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9,共8页
在激光驱动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具有宽带、低相干特性的时间低相干光源将有望降低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不稳定性,成为新一代激光驱动装置的有力竞争者。实现高功率低相干光放大输出是低相干光驱动器能否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 在激光驱动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具有宽带、低相干特性的时间低相干光源将有望降低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不稳定性,成为新一代激光驱动装置的有力竞争者。实现高功率低相干光放大输出是低相干光驱动器能否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核心。光参量放大具有大带宽、高增益、无热效应等优势,可避免能级型放大介质的光谱窄化问题,是实现宽带低相干光放大的有效方案。系统阐述了宽带时间低相干光参量放大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性,并基于实验验证了采用非共线相位匹配的近红外波段宽带时间低相干光级联参量放大过程,最终实现7×10^(7)的放大增益和13.19%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参量放大 超辐射光 谱非相干光 惯性约束聚变 非线性光学
下载PDF
高功率钕玻璃激光系统低时间相干光频率转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季来林 赵晓晖 +15 位作者 刘栋 夏兰 高妍琦 崔勇 饶大幸 冯伟 刘佳妮 李小莉 刘佳 史海涛 王韬 杜鹏远 张天雄 隋展 马伟新 朱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低时间相干脉冲可有效提高激光与等离子相互作用中参量不稳定性的阈值,但高效频率转换难题是实现其工程应用瓶颈之一。系统分析了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已有的各类低时间相干脉冲频率转换技术的特性,并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了部分掺氘DKDP... 低时间相干脉冲可有效提高激光与等离子相互作用中参量不稳定性的阈值,但高效频率转换难题是实现其工程应用瓶颈之一。系统分析了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已有的各类低时间相干脉冲频率转换技术的特性,并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了部分掺氘DKDP晶体用于超辐射光倍频、三倍频的特性与工程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掺氘17%左右DKDP晶体可以提高钕玻璃系统超辐射光的倍频效率,理论转换效率可达到约80%,10%梯度掺氘DKDP晶体则可实现5 THz带宽三倍频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转换 超辐射光 谱非相干光 惯性约束聚变 掺氘
下载PDF
基于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瞄准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杰 徐捷 +1 位作者 王新 穆宝忠 《光学仪器》 2021年第1期6-13,共8页
针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LICF)实验中诊断实验装置快速精确定位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在LICF的实验场景下使用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快速定位瞄准方法。采用四路激光跟踪测量系统作为瞄准定位设备,构建了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开展... 针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LICF)实验中诊断实验装置快速精确定位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在LICF的实验场景下使用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快速定位瞄准方法。采用四路激光跟踪测量系统作为瞄准定位设备,构建了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开展了系统瞄准定位精度的理论计算。当采用的激光跟踪仪测量误差为5μm时,理论计算得到的夹角偏差为0.7492″,距离偏差为11.2083μm;当采用的激光跟踪仪测量误差为10μm时,夹角偏差为1.12″,距离偏差为18.2167μm。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瞄准方法,符合LICF中实验装置快速精准的定位需求,为将来在我国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上使用激光跟踪测量系统作为瞄准定位设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四路激光跟踪测量系统 最小二乘法 理论计算
下载PDF
纳秒级激光惯性约束装置靶室内电磁脉冲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志永 徐志谦 +1 位作者 孟萃 金晗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79,共7页
为了探索纳秒级激光惯性约束装置靶室内电磁脉冲(EMP)的物理规律,实验室利用自主研发的EMPIC-2D计算软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软件将激光与靶作用后产生的逃逸电子作为输入参数,将电磁脉冲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作为输出。模拟结果发现,纳秒级... 为了探索纳秒级激光惯性约束装置靶室内电磁脉冲(EMP)的物理规律,实验室利用自主研发的EMPIC-2D计算软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软件将激光与靶作用后产生的逃逸电子作为输入参数,将电磁脉冲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作为输出。模拟结果发现,纳秒级激光打靶产生的逃逸电子激发的EMP的频率主要分布在0 MHz^2 GHz之间,随着出射波形宽度的变宽,纳秒级激光产生的EMP的高频信号成分减少,而低频成分变化较小;在靠近靶的位置,随着出射时间的延长(1~10 ns),电磁场峰值逐渐降低;与皮秒级激光的模拟结果比较发现,纳秒级激光产生的电磁场的强度较小,低频成分与皮秒级相似,而大于1 GHz的高频成分大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激光惯性约束装置 电磁脉冲 逃逸电子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Capsule Offset on Radiation Asymmetry in Shenguang-Ⅱ Laser Facility
19
作者 景龙飞 黎航 +7 位作者 林雉伟 李丽灵 况龙钰 黄运保 张璐 黄天晅 江少恩 丁永坤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842-846,共5页
The re-emitted images of the frame camera indicated that the high-Z (Bi) capsule deviated about 29 μ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hlraum in experiments at the Shenguang-II (SG-II) laser facility; however, investigat... The re-emitted images of the frame camera indicated that the high-Z (Bi) capsule deviated about 29 μ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hlraum in experiments at the Shenguang-II (SG-II) laser facility; however, investigations on this issue have seldom been performe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dimensional offsets of a capsule on its radiation asymmetry in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ICF) will b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axial offset of 100 μm of a capsul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hlraum brings an additional 3.5% radiation drive asymmetry and 6.5% P1 asymmetry (Legendre odd model) on the capsule in the SG-II laser facility, and the offset must be within 25 μm if the P1 asymmetry is restricted to below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radiation drive asymmetry view-factor code
下载PDF
强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子热传导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阿不都热苏力 帕力哈提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0,共3页
为了理解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子热传导特性,采用相对论电磁粒子模拟程序,估算了激光功率密度下,在等离子体表面所形成的热能和热流的空间分布,得到了超热电子和经典SpitzerHarm理论描述的电子热流随时间的演化情形。... 为了理解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子热传导特性,采用相对论电磁粒子模拟程序,估算了激光功率密度下,在等离子体表面所形成的热能和热流的空间分布,得到了超热电子和经典SpitzerHarm理论描述的电子热流随时间的演化情形。结果表明,在飞秒强激光脉冲作用下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梯度非常大,以致电子的热自由程超过温度梯度的标尺长度,因此,不能使用经典的局域型热传导模型,而用的非局域型热传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电子热传导 自由流因子 数值模拟Spietzer-Harm理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