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8
1
作者 董金玉 杨国香 +1 位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77-2982,2988,共7页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坡体表面和内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坡体高程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高程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大的速度加快;在坡体内同一高程上,坡面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一定水平深度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表现出趋表效应;地震波输入频率对坡体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越接近坡体的自振频率,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显著;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波振幅的增加,总体上表现为递减趋势;通过和均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加速度监测数据对比,发现坡体结构对坡体加速度放大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结构面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加大了坡体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对试验过程中坡体破坏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发现,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坡肩拉裂张开-坡面中部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发生高位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堆积坡脚。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频率 坡体结构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方案设计 被引量:58
2
作者 陈国兴 庄海洋 +2 位作者 程绍革 杜修力 李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8-183,共6页
以南京地铁的建设背景为基础,对含有可液化土层的深厚软弱场地上双洞单轨的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进行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根据本次试验的目的和特性,首先给出了模型体系相似比的设计基本原则,并对整个模型体系进行了相似设计,对模型... 以南京地铁的建设背景为基础,对含有可液化土层的深厚软弱场地上双洞单轨的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进行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根据本次试验的目的和特性,首先给出了模型体系相似比的设计基本原则,并对整个模型体系进行了相似设计,对模型土和模型结构的制备方法和模型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同时,根据对隧道地震反应分析的数值模拟结果,对传感器的选择及其布置方案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环境,对台面输入地震动的选取及其加载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对土-地铁区间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对相关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见另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区间隧道 动力相互作用 大型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陈国兴 庄海洋 +2 位作者 杜修力 李亮 程绍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在进行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分别测出了模型地基的加速度反应、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反应、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反应和隧道结构的应变反应。本文首先对模型体系的加速度反应实测值进行整理,分析了模型地基的边界模... 在进行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分别测出了模型地基的加速度反应、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反应、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反应和隧道结构的应变反应。本文首先对模型体系的加速度反应实测值进行整理,分析了模型地基的边界模拟效果、模型地基和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其次,对模型隧道结构的应变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地铁区间隧道在水平向地震动作用下横截面的应变分布规律,分析了模型箱侧壁与地基土以及隧道结构与土体接触面上的动土压力实测结果及其反应的规律。最后,对试验中模型土的液化现象、地震裂缝和地下结构上浮等震害现象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区间隧道 动力相互作用 大型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下载PDF
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君 刘福海 +1 位作者 孔宪京 李永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8-374,共7页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在流场试验和土体静力变形试验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测试分析效果。但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还未见发表。结合边坡稳定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在流场试验和土体静力变形试验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测试分析效果。但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还未见发表。结合边坡稳定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对边坡失稳的判别准则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SONY高清数码摄像机、MVC高分辨率摄像头和CANON数码单反相机进行图片采集。结果发现高清数码相机所采集的照片能够为PIV技术提供较好的支持。图片分析结果表明:PIV测量技术能较好地测定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观察面内任意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可以获得丰富的边坡变形直至破坏的完整过程,从而可以深入地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变形发展、应变局部化形成及其与边坡破坏过程的关系。通过对位移时程曲线的分析表明,位移曲线曲率判别法能较准确判别边坡失稳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大型振动台 模型试验 边坡稳定 变形
下载PDF
黄草坪2^#隧道洞口段减震措施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育枢 李天斌 +2 位作者 王栋 徐华 刘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8-1136,共9页
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进洞口段为原型,开展减震措施的大型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首先系统介绍整个试验方案,包括试验装置、模型相似设计、模型箱体设计、相似材料设计、测试方案和地震输入及加载制度。然后,结合试验结果对洞口段... 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进洞口段为原型,开展减震措施的大型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首先系统介绍整个试验方案,包括试验装置、模型相似设计、模型箱体设计、相似材料设计、测试方案和地震输入及加载制度。然后,结合试验结果对洞口段减震设防区域进行研究,对横向减震层、纵向减震层以及加固围岩等措施的减震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般从模型洞口进入洞内120~150 cm(对应原型48~60 m)后,地震反应逐步趋于平稳,该范围是隧道减震设防的重点区域。设置横向减震层和系统锚杆加固围岩均能有效减少衬砌的动土压力和加速度反应,而且加固围岩的效果相对弱于设置横向减震层。通过合理设置纵向减震层间距,可将衬砌动应变量级降低至工程安全可接受水平。最后提出,对山岭隧道洞口段进行地震安全设计时,应该在上述认识基础上采取综合减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隧道洞口段 减震措施
下载PDF
液化场地土-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国兴 庄海洋 +3 位作者 杜修力 李亮 左熹 朱定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3-170,共8页
本文对浅埋于可液化南京细砂地基中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了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对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了模型地基的加速度和振动孔隙水压力的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模型地基浅层土和地铁车站侧向附近地基土最... 本文对浅埋于可液化南京细砂地基中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了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对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了模型地基的加速度和振动孔隙水压力的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模型地基浅层土和地铁车站侧向附近地基土最容易发生液化;其次,随着振动台台面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离车站结构较远的侧向地基土和底层地基土再发生液化,而车站结构正下方的模型地基土最不容易液化。同时,在模型地基土发生液化后,地铁车站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整体上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地铁车站 大型振动台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格构锚固边坡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果林 文畅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82-1493,共12页
设计并完成比例尺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格构锚杆框架支护边坡在汶川波水平向、竖直向和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振方式都会使边坡产生水平和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 设计并完成比例尺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格构锚杆框架支护边坡在汶川波水平向、竖直向和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振方式都会使边坡产生水平和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水平向激振主要产生水平向加速度放大效应,边坡上方动力响应强度比中下方动力响应强度明显,内部动力响应强度比坡面动力响应强度明显;竖直向激振主要产生竖直向加速度放大效应,边坡中上方坡内动力响应强度大于坡面动力响应强度,边坡下方坡内动力响应强度则稍弱于坡面动力响应强度;加速度动力响应峰值放大系数(PGAA)随坡高也呈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水平向激振下,水平和竖直向PGAA都是随坡高非线性增大;在竖直向激振下,水平向PEAA和激振加速度峰值AZmax≥0.400g时的竖直向PGAA随坡高非线性增大;在水平和竖直双向激振下,边坡中下方水平向PGAA和AXmax≥0.400g时竖直向PGAA随坡高非线性增大。3种激振方式下动位移响应主要出现在水平方向上,且呈现出非线性特征。水平向或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主要产生水平方向的永久位移,其量值接近但方向相反;竖直向激振下产生的水平和竖直向永久位移较小。3种激振方式下主要产生水平方向动土压力响应,响应程度比较接近,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动土压力峰值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锚杆框架边坡 地震动力响应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动力响应 动位移响应 动土压力响应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挡土墙位移模式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文畅平 杨果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2-1512,共11页
设计并完成2个比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水平向(X向)、竖直向(Z向)和水平竖直双向(XZ双向)3种激振方式,研究汶川波地震作用下重力式挡墙、桩板式挡墙、锚杆格构式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格构式框架护坡位移模式及变化特性,并且... 设计并完成2个比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水平向(X向)、竖直向(Z向)和水平竖直双向(XZ双向)3种激振方式,研究汶川波地震作用下重力式挡墙、桩板式挡墙、锚杆格构式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格构式框架护坡位移模式及变化特性,并且分析各支挡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1)X向或XZ双向激振下,重力式挡墙和桩板式挡墙在激振加速度峰值AXmax≤0.4 g时的永久位移,以及Z向激振下桩板式挡墙和预应力锚索框架护坡的永久位移可忽略不计;(2)X向激振下,当激振加速度峰值AXmax>0.4 g时,重力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和绕墙踵向土体方向转动的耦合,且以滑动为主,而桩板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Z向激振下,当激振加速度峰值AZmax>0.267 g时,重力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和绕墙踵向土体方向转动的耦合。XZ双向激振下,AXmax>0.4 g和AZmax>0.267 g时,重力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与绕墙趾向土体外侧转动的耦合,且以转动为主,而桩板式挡墙位移模式则为离开土体向外侧滑动与绕基础向土体外侧转动的耦合,且以滑动为主;(3)X向和XZ双向激振下,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锚杆框架的位移模式相同,都是沿坡体向土体外侧及边坡下端移动。Z向激振下,当激振加速度峰值AZmax>0.267 g时,锚杆格构式框架护坡位移模式为向土体外侧和边坡上端移动逐渐转变为向土体方向和边坡上端移动;(4)X向或Z向激振下,桩板式挡墙抗震性能优于重力式挡墙,而XZ双向激振下,重力式挡墙抗震性能优于桩板式挡墙。无论哪种激振方式,预应力锚索格构式框架护坡抗震性能优于锚杆格构式框架护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挡土墙 地震位移模式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地震永久位移
下载PDF
液化场地群桩–土–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孔德森 李纯洁 +1 位作者 凌贤长 门燕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43-149,共7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群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量纲分析方法,设计了群桩–柱墩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幅值为0.15g和0.5g的El Cenro地震波,探讨了地基加速度反应、桩–柱墩加速度反应和孔隙水压力反应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群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量纲分析方法,设计了群桩–柱墩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幅值为0.15g和0.5g的El Cenro地震波,探讨了地基加速度反应、桩–柱墩加速度反应和孔隙水压力反应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小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变形的线性特征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地震波的动力放大作用,且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大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变形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加速度反应规律不单一;②桩–柱墩加速度反应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反应规律复杂;③埋深和桩距对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较大,且随埋深减小,孔压减小,孔压比增大,同时随桩距减小,孔压增大,以致在桩周形成一定的孔压梯度。振动台试验能很好地再现天然地震作用的宏观现象,是研究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反应规律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地震 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大型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北京市既有农村住宅砖木结构加固前后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纪晓东 马琦峰 +4 位作者 赵作周 钱稼茹 杨威 陈俞 王满生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3-61,共9页
以北京市既有农村住宅广泛采用的单层砖木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固前后2个大比例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固房屋由于前后纵墙抗侧刚度相差大,纵向地震作用下前纵墙侧移大,砖柱损伤严重;山... 以北京市既有农村住宅广泛采用的单层砖木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固前后2个大比例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固房屋由于前后纵墙抗侧刚度相差大,纵向地震作用下前纵墙侧移大,砖柱损伤严重;山墙平面外变形大,形成贯穿的斜向裂缝;8度小震作用下墙体开裂,中震作用下墙体损伤严重,大震作用下模型结构濒于倒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加设钢门窗框及钢板圈梁,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山墙和砖柱。振动台试验表明,上述加固方法显著提高了此类砖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加固后结构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农村住宅 砖木结构 大比例尺模型 振动台试验 抗震加固
原文传递
顺层岩质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和滑动堵江机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董金玉 杨继红 +2 位作者 伍法权 杨国香 黄志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861-3867,共7页
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制作1个尺寸为3.0 m×0.8 m×1.6 m(长×宽×高)坡角为40°的顺层模型边坡,设计传感器的布置和试验输入方案,并完成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发现,在坡面上水平加速度随着坡高增加有明显的... 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制作1个尺寸为3.0 m×0.8 m×1.6 m(长×宽×高)坡角为40°的顺层模型边坡,设计传感器的布置和试验输入方案,并完成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发现,在坡面上水平加速度随着坡高增加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并且该放大作用呈现出非线性和在不同高程的分段性特征,在坡高的1/3以下,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在坡高2/3到坡顶处放大系数急剧增大,中间段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增长较为缓慢;在坡体内部竖直方向上,随着高程增加,加速度放大系也表现出非线性放大效应;在坡体水平方向上,在坡面一定深度内坡面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体内部,表现出趋表效应。根据破坏后的特征及试验过程中的视频回放和分析,得出模型边坡的滑动堵江机制为地震诱发→后缘松动拉裂→前缘剪切→高速下滑→对岸阻挡隆起→堆积坡脚→形成堰塞体。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滑坡以及堰塞湖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顺层岩质边坡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响应规律 加速度放大效应 堵江机制
下载PDF
饱和南京细砂动剪切模量特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国兴 王炳辉 孙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2-590,共9页
为了研究饱和砂土动剪切模量在振动孔隙水压力(简称孔压)升高和消散阶段的变化规律,开展了饱和南京细砂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加速度二次积分时合理选择带通滤波的低频和高频阀值的重要性,提出了由土层加速度时程... 为了研究饱和砂土动剪切模量在振动孔隙水压力(简称孔压)升高和消散阶段的变化规律,开展了饱和南京细砂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加速度二次积分时合理选择带通滤波的低频和高频阀值的重要性,提出了由土层加速度时程确定土体动剪切模量的方法。分析孔压升高和消散阶段土体的动剪切模量比与循环周数、孔压比、剪应变幅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孔压升高阶段相比,孔压消散阶段的动剪切模量比明显要低,将孔压升高与消散阶段的土体动剪切模量视为相同是不合适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给出的饱和南京细砂动剪切模量比随剪应变幅值增大而衰减的速度大于室内循环三轴试验给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振动台试验 饱和南京细砂 动剪切模量 孔压消散 二次积分
下载PDF
地震动场地放大效应的时频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祚菊 张建经 +2 位作者 王志佳 吴兴序 汪明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为了详细研究均质及复杂非均质场地中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获得原始试验数据,再采用傅立叶变换、时频分析与分段时频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当地震动沿竖直方向传播... 为了详细研究均质及复杂非均质场地中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获得原始试验数据,再采用傅立叶变换、时频分析与分段时频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当地震动沿竖直方向传播时,不仅地震动时程曲线的峰值会随场地高度的增加而逐步放大,其频率成分含量、主频段的频谱形状,以及整体地震动能量在时频平面上的分布,均会随着场地高度及各分层介质的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与此同时,场地表面的倾斜程度、软弱夹层的厚度等因素也均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一系列与地震动竖向传播放大效应相关的研究规律(包括PGA峰值特性、频谱特性、时频面上能量谱的分布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非均质场地 放大效应 大型振动台试验 傅立叶变换 时频分析
下载PDF
液化大变形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庄海洋 陈国兴 +2 位作者 杜修力 李亮 左熹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97,共4页
本文对浅埋于可液化南京细砂地基中的地铁车站结构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主要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地基土发生液化大变形时车站结构的应变反应、加速度反应和土与结构侧墙之间接触面的动土压力反应,结果表明:地铁... 本文对浅埋于可液化南京细砂地基中的地铁车站结构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主要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地基土发生液化大变形时车站结构的应变反应、加速度反应和土与结构侧墙之间接触面的动土压力反应,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土体发生液化大变形时,地基土的大变形造成地铁车站结构中柱和侧墙都发生较大的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在侧墙底部记录的动土压力反应幅值明显比中部和顶部处记录的值要大,中板处的峰值加速度都比底板处的对应值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地铁车站 大型振动台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飞 俞松波 +1 位作者 李博 石振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98-4512,共15页
大型振动台试验方法可真实有效地模拟地震作用,是近年来研究边坡地震动响应特性的常用方法,被学者们广泛用于模拟研究各类支护结构加固的边坡工程中.通过综述学者们有关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主要... 大型振动台试验方法可真实有效地模拟地震作用,是近年来研究边坡地震动响应特性的常用方法,被学者们广泛用于模拟研究各类支护结构加固的边坡工程中.通过综述学者们有关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主要结论进行了分类评述.最后,通过分析目前岩质边坡大型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深入认识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变形破坏规律及支护结构与岩土体动力耦合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振动台试验 岩质边坡 支护结构 动力响应 破坏模式 岩土工程
原文传递
土质边坡微型桩组合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红刚 武志信 +1 位作者 谢显龙 牌立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44-3854,共11页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微型桩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柔性支护结构,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对土质边坡的支护作用成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为此,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以混合加载的方式,研究了微型桩组合结构在加固土质边坡中的动力学特性...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微型桩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柔性支护结构,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对土质边坡的支护作用成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为此,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以混合加载的方式,研究了微型桩组合结构在加固土质边坡中的动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微型桩组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对土质边坡的加固达到了理想的结果;加载时随着El波加速度峰值的不断增大,前、后排微型桩桩身加速度峰值及桩身动土压力随之不断增大;随着输入的El-Centro波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测点动土压力响应效应也越显著;微型桩滑面上、下1/3位置、悬臂端顶部及锚固段底部处,动土压力及加速度常常达到最大值,在实际工程设计及应用中应重点关注这些位置。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地区治理类似滑坡提供抗震设计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大型振动台试验 微型桩 地震作用 地震动土压力 地震加速度峰值
下载PDF
桥隧相连体系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乔向进 梁庆国 +1 位作者 曹小平 王丽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42-2348,2359,共8页
为了对桥隧相连体系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桥隧相连体系隧道洞口段的破坏过程,并使用小波包变换对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洞口段的破坏以拱顶边坡裂缝的产生为标... 为了对桥隧相连体系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桥隧相连体系隧道洞口段的破坏过程,并使用小波包变换对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洞口段的破坏以拱顶边坡裂缝的产生为标志;桥隧相连体系中隧道洞口段不安全程度往往是拱顶最大,桥台次之,再而边坡,仰拱最小,但是实际工程中桥梁和隧道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相对较高,所以破坏往往先从坡体开始,然后才是拱顶和桥台部位,仰拱的破坏程度一般较小;低频成分(0.1~12.51 Hz)的地震波在洞口段边坡破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地震波从土体传播进入混凝土结构之前,由于不同材料界面处复杂的折射反射问题,低频成分会出现剧烈的变化;从低频成分能量占比变化的角度分析,洞口段边坡的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小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阶段,中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小变形阶段,以及强震作用下的大变形破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隧相连体系 大型振动台试验 洞口段 动力响应 小波包变换
下载PDF
重力式与格构式组合支挡结构位移和应变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文畅平 杨果林 +2 位作者 江学良 李珍玉 段靓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83-189,196,共8页
重力式挡土墙与格构式框架护坡组合是典型的高边坡支护方式,其地震作用下的动位移和动应变响应特性是颇为关注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个比尺为1∶8的边坡模型,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支挡结构只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产生水... 重力式挡土墙与格构式框架护坡组合是典型的高边坡支护方式,其地震作用下的动位移和动应变响应特性是颇为关注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个比尺为1∶8的边坡模型,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支挡结构只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产生水平向的动位移响应,X向激振下的动位移负峰值和XZ双向激振下的动位移正峰值较小。当激振加速度AXmax0.6 g时,在X向或XZ双向激振下,动位移正峰值和负峰值基本相同,当AXmax>0.6 g时,X向激振时动位移正峰值大于负峰值,而在XZ双向激振时负峰值大于正峰值。在X向或XZ双向激振下,当AXmax0.6 g时永久位移响应幅度较小,而当AXmax>0.6 g时响应强度急剧增大。XZ双向激振时永久位移量稍大于X向激振且方向相反。重力式挡墙的动位移模式为平移与转动的耦合,且动位移模式的变化与地震动方向、烈度相关;格构式锚杆框架梁的动位移模式为平移。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重力式挡墙墙顶和框架梁产生较大的正向动应变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挡结构 地震动力响应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动位移响应 动位移模式 动应变响应
下载PDF
大型装配式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颖 顾安琪 +3 位作者 鲁懿虬 宋戈 Richard Henry Geoffrey Rodgers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71,共10页
为研究装配式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低损伤特性以及新型节点连接形式的有效性,同济大学ILEE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QuakeCoRE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大型装配式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对象为二层足尺装配式结构,结构体... 为研究装配式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低损伤特性以及新型节点连接形式的有效性,同济大学ILEE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QuakeCoRE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大型装配式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对象为二层足尺装配式结构,结构体系主要由承受重力荷载的外围框架和承担水平荷载的自复位剪力墙构成。框架柱为重力柱,梁柱节点为开槽梁节点,可减少梁伸长效应带来的楼板损伤;自复位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长边方向为柔性连接、短边方向为隔离式连接;一层楼板采用双T板,二层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节点连接处设有钢、铅、黏滞等三类阻尼器。在振动台试验中考虑了不同地震水准、地震动输入、结构设计等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在1g地震动输入下仍具有低损伤、自复位特性,试验间多次更换阻尼器,成功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可更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振动台试验 低损伤 可更换
下载PDF
铁路圆端形空心墩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国庆 李明清 +1 位作者 邵长江 韦旺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3,69,共5页
研究目的:圆端形空心高墩的试验研究对于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配箍率为设计变量,设计3个缩尺比为1/6的圆端形截面空心高墩试件,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圆端形铁路空心高墩的抗震性能,分析多遇... 研究目的:圆端形空心高墩的试验研究对于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配箍率为设计变量,设计3个缩尺比为1/6的圆端形截面空心高墩试件,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圆端形铁路空心高墩的抗震性能,分析多遇、设计和罕遇地震下空心墩的开裂行为、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位移延性系数。研究结论:(1)试验桥墩均以弯曲破坏为主,水平向裂缝遍布墩身,侧向斜裂缝不明显;(2)墩底实心与空心过渡段截面为受力最不利位置,在抗震构造设计中应尤其注意;(3)加大箍筋用量可以改善桥墩位移延性,提高桥墩抗震能力;(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路桥墩抗震设计及方法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空心高墩 大型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配箍率 位移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