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点内移修复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临床与影像学随访研究
1
作者 郭斯翊 朱以明 +4 位作者 鲁谊 郑峒 张璞 覃其煌 姜春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目的评估止点内移修复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large-to-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L/MRC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止点内移修复的46例L/MRCT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 目的评估止点内移修复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large-to-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L/MRC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止点内移修复的46例L/MRCT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7.7岁。大型肩袖撕裂20例,巨大肩袖撕裂26例。影像学评估术前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肌腱回缩(改良Patte分级)、冈上肌切线征、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及术后内移长度与肌腱完整性;以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与内旋活动度)与前屈上举肌力评估临床结果。根据术后肌腱完整性将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与再撕裂组,根据术后内移长度将患者分为A组(内移长度≤10 mm)与B组(内移长度>10 mm),比较患者临床功能和影像学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1.8个月。术后1年MRI示冈上肌腱内移长度为5~15 mm,平均10.26 mm;A组33例,B组13例。11例(23.91%)出现再撕裂,其中SugayaⅣ型5例(45.45%),Ⅴ型6例(54.5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SE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内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再撕裂组冈上肌Goutallier分级与改良Patte分级高于肌腱完整组,AHD小于肌腱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线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ASES评分肌腱完整组高于再撕裂组(P<0.05)外,两组其余术后临床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再撕裂发生情况、VAS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与前屈上举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MRCT关节镜下采用止点内移修复术后能获得良好肩关节功能;术后肌腱完整性或内移长度与术后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止点内移 大型肩袖撕裂 巨大肩袖撕裂 临床功能 影像学
原文传递
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比较
2
作者 李叶嘉 黄伟韬 李沛兴 《医学信息》 202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减张增强术(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8日-2020年1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5例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双排线桥缝... 目的比较改良减张增强术(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8日-2020年1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5例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mLSRS治疗,比较两组Sugaya分级、肩关节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Sugaya分级愈合情况、未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4、21、28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90、180天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术前,肌力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SRS与双排线桥缝合术治疗大范围肩袖损伤患者的早期疗效均较为理想,在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手术侧肌力方面效果相似,但mLSRS术式在缓解术后肩关节疼痛方面优于双排线桥缝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减张增强术 双排线桥缝合术 大范围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宫宵男 吕东维 +1 位作者 宁波 李豫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3-957,共5页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桥(Suture-Bri...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治疗。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评分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进行活动度(体侧外旋、前屈)评定,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评分、EQ-5D评分、体侧外旋、前屈度数均明显升高(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再撕裂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 <0.05)。结论 关节镜下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可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撕裂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撕裂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 疼痛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兔肩袖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旭 吴亚洁 +5 位作者 张鑫福 石志 杨腾云 熊波涵 卢晓君 赵道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49-3054,共6页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后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在腱骨损伤时对干细胞的迁移作用和最佳体外促迁移浓度。方法:随机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另取3只为空白对照。于造模后3,5,7,14,21,28 d各处死3只并处死空白组兔,取腱骨连接处组织保存在-80℃冰箱。应用ELISA反应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愈合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取幼兔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效果及体外促迁移最佳浓度,将培养到P3代的干细胞与Brdu共培养后注入兔耳缘静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干细胞是否迁移至损伤处。结果与结论: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肩袖腱骨愈合过程呈双峰表达,于伤后3 d明显增高(P<0.01)随后下降,于伤后5 d达最低,后再次升高于伤后14 d达峰值(P<0.01),然后下降;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标记有Brdu的干细胞确有迁移至损伤处;③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60-80 ng/mL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促迁移效果最好,而200 ng/mL浓度反而会起到抑制迁移作用;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了肩袖腱骨愈合的炎症反应期和增殖期的愈合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干细胞迁移至损伤处并分化为各类细胞促进修复,并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促迁移作用存在于一定浓度范围,超出范围则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大撕裂 腱骨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研究
5
作者 郭斯翊 朱以明 +3 位作者 鲁谊 宋关阳 张璞 姜春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5-673,共9页
目的:探究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测量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肌腱回缩(改良Patte分级)、冈上肌切线征、小圆肌增生与肩峰肱... 目的:探究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测量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肌腱回缩(改良Patte分级)、冈上肌切线征、小圆肌增生与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通过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通过粗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以不同危险因素预测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准确性与收益性。结果:在187例纳入病例中,18例为部分修复;169例为完全修复,其中32例术后再撕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Patte分级Ⅲ级(P=0.002)与AHD<4 mm(P=0.022)为不可修复性的危险因素,改良Patte分级Ⅲ级(P=0.029)与肌腱修复质量2级(P=0.001)为再撕裂的危险因素。以改良PatteⅢ级预测不可修复性与再撕裂,分别具有良好的粗一致性(89.8%与84.0%)、特异度(95.9%与99.3%)与阴性预测值(93.1%与84.0%)。结论:在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中,改良PatteⅢ级和AHD<4 mm是不可修复性的危险因素,改良PatteⅢ级和肌腱修复质量2级是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改良PatteⅢ级在预测不可修复性及再撕裂风险时,具有较高的粗一致性、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收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 不可修复性 再撕裂 改良Patte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