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 被引量:289
1
作者 徐义刚 钟孙霖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共9页
对苦橄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中熔体包裹体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的原始岩浆具高镁( MgO > 16%)特征。玄武岩的 REE反演计算揭示,参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作用的地幔具有异常高的潜能温度( 1 550℃)。这些特征以及峨... 对苦橄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中熔体包裹体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的原始岩浆具高镁( MgO > 16%)特征。玄武岩的 REE反演计算揭示,参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作用的地幔具有异常高的潜能温度( 1 550℃)。这些特征以及峨眉山玄武岩的大面积分布和一些熔岩所显示的类似于洋岛玄武岩 (OIB)的微量元素和 Sr- Nd同位素特征均为地幔热柱在能量和物质上参与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形成提供了确凿证据。峨眉山两个主要岩类(高钛和低钛玄武岩)可能是不同地幔源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熔融产物。低钛玄武岩形成于温度最高、岩石圈最薄的地幔柱轴部。地幔( ISr≈ 0.705,ε Nd(t)≈+ 2)熔融始于 140 km,并一直延续到较浅的深度( 60 km,尖晶石稳定区 ),部分熔融程度为 16%,这类岩石可能代表了峨眉山玄武岩的主体。而高钛玄武岩的母岩浆的形成基本局限在石榴子石稳定区( > 70 km),其源区特征为 : ISr≈ 0.704,ε Nd(t)≈+ 5,可能代表了热柱边部或消亡期地幔小程度部分熔融( 1.5%)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玄武岩 地幔柱 熔融条件 岩石成因 熔体包裹体 火成岩 岩浆作用
下载PDF
地幔柱构造、大火成岩省及其地质效应 被引量:134
2
作者 徐义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1-353,共13页
地幔柱是源于核幔边界或上下地幔边界的热异常物质 ,其隐含的巨大能量导致地幔的大规模熔融和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不同时代的科马提岩和苦橄岩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地幔柱源区经历了由太古宙时的亏损源区向现代OIB型源区演化的历程 ,可能... 地幔柱是源于核幔边界或上下地幔边界的热异常物质 ,其隐含的巨大能量导致地幔的大规模熔融和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不同时代的科马提岩和苦橄岩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地幔柱源区经历了由太古宙时的亏损源区向现代OIB型源区演化的历程 ,可能与壳幔再循环强度的不断增加有关。地幔柱活动和大火成岩事件与大陆裂解 ,全球气候变迁 ,生物灭绝事件 ,磁极倒转和一些大型矿产资源的形成均有密切的联系。文中还介绍了中国开展地幔柱和大火成岩省研究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地质效应
下载PDF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与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被引量:126
3
作者 张旗 金惟俊 +1 位作者 李承东 王元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1,共31页
论述了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的关系,指出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时,即岩石圈最大减薄时(岩石圈地幔厚度为0),岩石圈厚度等于地壳厚度。中国东部岩石圈最大减薄的时间在燕山期,在这之前和之后,岩石圈是厚的。讨论了中国东部大规... 论述了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的关系,指出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时,即岩石圈最大减薄时(岩石圈地幔厚度为0),岩石圈厚度等于地壳厚度。中国东部岩石圈最大减薄的时间在燕山期,在这之前和之后,岩石圈是厚的。讨论了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的关系,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没有关系:中国东部不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不是安第斯型活动陆缘,中生代玄武岩不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从中酸性岩浆岩得不出岛弧的结论,从三叠纪开始的古太平洋板块扩张方向的演变也不支持板块向西俯冲的认识。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与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是一种新的大火成岩省类型。文中将大火成岩省分为两类:一类为B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岩石圈底部,以发育玄武岩为特征;另一类为G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下地壳底部,以发育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为特征。根据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分出5个大火成岩省:鄂霍茨克(大兴安岭北端)、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华北—大兴安岭、华南和东部沿海大火成岩省。认为岩石圈减薄可以产生多种效应,是地壳演化的最重要的动力学因素,但唯独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事件无关。还评论了流行的岩石圈减薄的见解,认为流行的见解将岩石圈减薄定位在新生代(岩石圈厚80~120km)是似是而非的,不是科学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减薄 大规模岩浆活动 超级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燕山期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 被引量:111
4
作者 宋谢炎 侯增谦 +3 位作者 汪云亮 张成江 曹志敏 李佑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2,共6页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 -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 -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 ,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 -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 -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 ,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 (中二叠 )晚期乐平世 (晚二叠 )早期 ,时限大致为 2 5 9Ma~ 2 5 7Ma。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 OIB基本一致 ,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峨眉山 玄武岩 扬子板块 地幔热柱 火成岩
下载PDF
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岩石成因 被引量:120
5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2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向民 马中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68,共68页
中国西北部天山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作用代表了一个新近被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其分布范围至少有170万km2。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它们是地幔柱活动的产物,该地幔柱的组分为:εNd(t)≈+5... 中国西北部天山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作用代表了一个新近被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其分布范围至少有170万km2。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它们是地幔柱活动的产物,该地幔柱的组分为:εNd(t)≈+5,87Sr/86Sr(t)≈0.704和La/Nb≈0.9。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石炭纪—早二叠世基性熔岩可以划分为高Ti/Y(HT,Ti/Y>500)和低Ti/Y(LT,Ti/Y<500)两个岩浆类型。LT熔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LT1、LT2、LT3和LT4等4个亚类。LT1、LT2(天山中段和甘肃北山)、LT4(天山西段、新疆北山和准噶尔)和LT3、HT(塔里木)熔岩的化学演化系受控于橄榄石(ol)+单斜辉石(cpx)结晶分离作用;而天山东段的的LT4熔岩的化学变异则是经受了辉长岩质结晶分离作用。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基性熔岩并不是单一母岩浆结晶分离的产物。遭受地壳混染的LT3和LT4熔岩的Sr-Nd同位素变化特点与其地幔柱源熔体上升喷发所通过的岩石圈的性质有关。古老(前寒武纪)岩石圈的卷入,导致天山西段的石炭纪LT4熔岩和柯坪裂谷的早二叠世LT3熔岩具有低-负εNd(t)值(-2.91~+6.1)和中等—高87Sr/86Sr(t)值(0.7036~0.7081);相反,天山东段和准噶尔的石炭纪LT4熔岩是以高εNd(t)值(+4.2~+9.7)和低87Sr/86Sr(t)值(0.7035~0.7044)为特征,这乃是与其遭受了含有早古生代—泥盆纪弧-盆系火山岩的上地壳的混染有关,或者是与其岩石圈地幔源区遭受前石炭纪消减富集有关。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基性熔岩中观察到的地球化学变异与AFC作用一致。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显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岩石地球化学变化。石炭纪时,未遭受混染的石炭纪LT1熔岩和受到轻微混染的石炭纪LT2熔岩喷发于天山中段裂谷,而遭受强烈混染的石炭纪LT4熔岩则喷发于天山中段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地幔柱 地壳混染 大火成岩省 中国西北
下载PDF
天山石炭—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裂谷火山作用与地幔柱 被引量:113
6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3 位作者 夏祖春 徐学义 马中平 王立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9,共49页
中国西北部石炭纪—早二叠世喷发的天山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的组成以玄武质熔岩为主,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根据岩石学、主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天山玄武岩可分为两个主要岩浆类... 中国西北部石炭纪—早二叠世喷发的天山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的组成以玄武质熔岩为主,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根据岩石学、主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天山玄武岩可分为两个主要岩浆类型:1高Ti/Y(HT)类型,以高Ti/Y(>500)、高Ce/Y(>3)和相对低Nb/Zr(<0.11)、低εNd(t)为特征;2低Ti/Y(LT)类型,以低Ti/Y(<500)为特征。LT熔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LT1熔岩以低Nb/Zr(<0.15)和高εNd(t)(+3.1^+9.7)为特征;LT2熔岩具有较高的Nb/Zr值(>0.16)和较低的εNd(t)值(-0.98^-2.91)。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HT和LT熔岩的化学变异不是由一个共同母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一种似洋岛玄武岩源的幔源(87Sr/86Sr(t)≈0.7045,εNd(t)≈+4,206Pb/204Pb(t)≈18.35,207Pb/204Pb(t)≈15.66,208Pb/204Pb(t)≈38.25,La/Nb≈0.7),且具有不同的熔融条件和经受了不同的分异和混染。以碱性熔岩为主的HT熔岩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的低度部分熔融,其化学变异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相反,LT类型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的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LT2亚类的母岩浆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的条件下;而以拉斑玄武质为主的LT1亚类的母岩浆则是产生于部分熔融条件较高的条件下。它们经受了浅层辉长岩质分离作用,化学变异较大。天山玄武岩可能是产生于地幔柱头。HT和LT岩浆的岩石成因又进一步为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混染作用所复杂化。我们的研究揭示,天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岩中存在空间上的岩石地球化学变化。天山东段的LT1火山岩系的厚度最大,它们记录了玄武岩侵位的主幕,该处可能是地幔柱或地幔熔融异常的中心位置。相反,厚度较小的HT和LT2玄武岩则可能是意味着地幔柱活动影响的减弱。事实上,HT和LT2玄武岩也是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玄武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大陆岩石圈 中国西北
下载PDF
铌与钽的某些地球化学问题 被引量:108
7
作者 赵振华 熊小林 +1 位作者 王强 乔玉楼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4-320,共17页
针对地球圈层之间Nb、Ta质量不平衡的难题,较系统收集分析了我国基性岩墙(脉)群、太古宙基性火山岩、碱性岩、大火成岩省火山岩,俯冲带中富Nb玄武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的Nb、Ta含量、比值、相关同位素组成以及Nb、Ta实验地球化学资... 针对地球圈层之间Nb、Ta质量不平衡的难题,较系统收集分析了我国基性岩墙(脉)群、太古宙基性火山岩、碱性岩、大火成岩省火山岩,俯冲带中富Nb玄武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的Nb、Ta含量、比值、相关同位素组成以及Nb、Ta实验地球化学资料。这些资料表明,Nb、Ta在这些岩类中的分布呈现非常不均匀变化,除花岗岩外,上述岩石的Nb/Ta比值均高于或近于球粒陨石值17.5。花岗岩中的幔源斜长花岗岩及与裂谷、热点环境有关的碱性花岗岩Nb/Ta比值近于地球平均值,而普通S型及I型花岗岩,特别是高演化花岗岩,Nb/Ta比值均明显低于球粒陨石(<10),甚至呈现Nb/Ta≤1。这些资料表明,在不均匀的地幔中可能存在呈布丁状分布的Nb/Ta比值高于球粒陨石的储源。金红石的稳定性及Nb、Ta分配系数实验资料不支持地球深部存在高Nb/Ta比值的含金红石榴辉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金红石分配系数 基性岩墙群 大火成岩省 高演化花岗岩
下载PDF
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 被引量:79
8
作者 徐义刚 何斌 +4 位作者 黄小龙 罗震宇 朱丹 马金龙 邵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共9页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的工作。文中认为,地幔柱学说依然能合理地解释地球上一级地质现象,反对地幔柱的学者过分强调了一些小尺度的与地幔柱理论不符的细节,而小尺度地壳特征显然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鉴别老地幔柱:(1)大规模火山作用前的地壳抬升;(2)放射状岩墙群;(3)火山作用的物理特征;(4)火山链的年代学变化;(5)地幔柱产出岩浆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满足其中的3到4个指标,因此地幔柱是形成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验证 鉴别古老地幔柱 峨眉山玄武岩
下载PDF
岩浆Cu-Ni-PGE矿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4
9
作者 李文渊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8,共28页
从全球视野分析研究了世界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大地构造分布和成岩成矿类型,特别是通过上世纪末新发现的加拿大Voisey′s Bay矿床与俄罗斯Noril′sk等世界级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突出强调了大火成岩省(LIPs)对大规模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 从全球视野分析研究了世界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大地构造分布和成岩成矿类型,特别是通过上世纪末新发现的加拿大Voisey′s Bay矿床与俄罗斯Noril′sk等世界级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突出强调了大火成岩省(LIPs)对大规模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意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审视了世界级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岩浆作用条件,为中国金川等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照背景。评述分析了当代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研究中,幔源岩浆中硫化物液相不混溶(熔离)的演化轨迹,对岩浆萃取地壳中的硫改变硫化物饱和度促成不混溶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进行了探讨,进一步讨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亲铜元素(Ni、Cu、Co、Pt和Pd等)进入硫化物液相成为金属硫化物或先期进入先结晶的橄榄石、辉石矿物成为氧化物的物理化学行为,并通过加拿大Sudbury陨石撞击构造成因矿床复合热液对硫化物矿体形成贡献的讨论,提出了热液作用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可能贡献。分析判断了中国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特点和金川超大型岩浆Cu-Ni-PGE矿床外围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Cu-Ni-PGE矿床 Voisey's Bay矿床 大火成岩省 成矿作用 中国找矿远景
下载PDF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战略找矿远景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李文渊 牛耀龄 +6 位作者 张照伟 张铭杰 高永宝 胡沛青 张江伟 谭文娟 姜寒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存在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但对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缺乏系统认识。在前人工作和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文中扼要总结了我们新的初步认识,旨在为深化研究奠定思想基础。文中指出新疆北部泥盆—石炭纪岩浆活动和成矿... 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存在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但对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缺乏系统认识。在前人工作和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文中扼要总结了我们新的初步认识,旨在为深化研究奠定思想基础。文中指出新疆北部泥盆—石炭纪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是板块构造的直接产物。石炭纪的板块消减及有关的岩浆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三叠纪。地幔柱岩浆作用的起始时间不详,可能在晚石炭世,但集中表现在二叠纪。两种岩浆构造体系在时间上的叠加和空间上的并存造就了成矿作用的集中爆发以及成矿类型上的时空变化。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和相应的成矿类型主要有: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海相火山岩中的磁铁矿床(有火山岩浆喷溢成因的可能,但更具有夕卡岩型铁矿的特征)、泥盆纪末到早三叠世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夕卡岩型)铜(钼)矿床以及早二叠世与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后者与南疆塔里木盆地已知溢流玄武岩在时代上((280±5)Ma)的一致性意味着包括该溢流玄武岩的基性大火成岩省可能分布很广泛,波及北疆的相当地域。如这一推论能够证实,那么与之有成因联系的钒钛磁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化点/矿床的分布就不应只局限于已知造山带,应该分布更广。这里造山带的"成矿专属性"很有可能只是构造暴露而已。这一思路有助于我们研究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岩浆成矿作用以及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并对寻找同类矿床有战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二叠纪 板块构造 大火成岩省 构造体制并存
下载PDF
大火成岩省中苦橄岩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招崇 郝艳丽 王福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苦橄岩是一种超镁铁质熔岩 ,它在大火成岩省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 ,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苦橄岩通常产于火山岩系的底部和下部 ,其中有的苦橄岩具有原始岩浆的特点 ,另有一些为堆积成因 ,也有少部分代表了演化岩浆。对它的岩石学、矿... 苦橄岩是一种超镁铁质熔岩 ,它在大火成岩省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 ,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苦橄岩通常产于火山岩系的底部和下部 ,其中有的苦橄岩具有原始岩浆的特点 ,另有一些为堆积成因 ,也有少部分代表了演化岩浆。对它的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橄榄石包裹体中挥发份的研究可以为研究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的关系、地幔柱的热成分结构模式、大火成岩省和全球生物灭绝事件以及预测Cu Ni PGE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潜力提供重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橄岩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下载PDF
二叠纪地幔柱与地表系统演变 被引量:28
12
作者 徐义刚 钟玉婷 +9 位作者 位荀 陈军 刘海泉 颉炜 罗震宇 李洪颜 何斌 黄小龙 王焰 陈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I0001-I0001,359-373,共16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的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259 Ma,持续时间小于1 Ma,是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 Ma),持续时...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的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259 Ma,持续时间小于1 Ma,是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 Ma),持续时间超过20 Ma,是孕育地幔柱活动的产物。(2)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发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上下地壳界面"消失"、下地壳增厚且具高波速特征、岩石圈地幔减薄,是地幔柱熔融产物在地壳不同深度底侵和内侵的结果。(3)完善了大火成岩省岩浆矿床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幔柱成矿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4)从相对和绝对时间角度确证了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对应于二叠纪末(PTB)和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GLB)生物灭绝事件;重建了华南二叠-三叠纪海水温度和p H值的演变历史,使甄别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诱因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二叠纪 成矿系统 生物灭绝
下载PDF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招崇 董书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4,共8页
自Morgan在1971年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大洋岛链的火山迁移规律以来,对于地幔柱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的巨量喷发为特征,这种特殊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它可以解释大火成岩省中的许多现象:(1... 自Morgan在1971年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大洋岛链的火山迁移规律以来,对于地幔柱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的巨量喷发为特征,这种特殊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它可以解释大火成岩省中的许多现象:(1)短时间内的巨量幔源岩浆;(2)喷发前>500 m的隆起;(3)高温苦橄岩和科马提岩的存在;(4)热点轨迹;(5)在没有挥发分和压力降低的条件下地幔发生熔融;(6)高的3He/4He比值。但是并不是所有大火成岩省都具有上述特征,而且上述现象有的也可以用其他机制来解释,如边缘对流、大规模岩石圈拆沉、裂谷减压和陨石撞击等。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解释所有大火成岩省的所有现象,而总体上大火成岩省的许多地质现象与地幔柱模式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苦橄岩 岩石圈 核-幔边界 热点
下载PDF
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环境与生物效应:进展与前瞻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军 徐义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93,共20页
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 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江孜-康马地区白垩纪多期基性岩浆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亚莹 高利娥 +5 位作者 曾令森 陈福坤 侯可军 王倩 赵令浩 高家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72-3596,共25页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江孜-康马一带发育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体/墙,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至少可分为三期:(1)形成于-140Ma的辉绿岩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部分样品Sr—Nd同位素组成与其东部一132Ma错美.班布里大火成岩省中...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江孜-康马一带发育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体/墙,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至少可分为三期:(1)形成于-140Ma的辉绿岩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部分样品Sr—Nd同位素组成与其东部一132Ma错美.班布里大火成岩省中基性岩相当,部分高镁样品具有Nb-Ta负异常和Ph正异常,εNd(t)值小于0;(2)形成于~120Ma的辉绿岩显示N—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3)形成于~90Ma的辉绿岩显示E—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后两期基性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均显示与印度洋MORB相关。结合同时期的Kerguelen地幔柱活动轨迹及东冈瓦纳大陆裂解事件,本文认为江孜-康马地区~140Ma基性岩代表Kerguelen地幔柱及其与上覆东冈瓦纳大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产物,是Kerguelen地幔柱长期潜伏于东冈瓦纳大陆下的证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该地幔柱影响的范围从错美向西拓展了约200km;之后随着东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印度洋的开启及扩张,印度板块逐渐北移并远离Kerguelen地幔柱,江孜-康马地区~120Ma和~90Ma两期基性岩代表新生印度洋软流圈部分熔融的产物,与Kerguelen地幔柱无关。该区识别出的三期基性岩浆活动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东部在白垩纪经历了与东冈瓦纳大陆裂解、印度洋的开启和扩张相关的多期基性岩浆活动。这些基性岩为深入了解和限定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自140Ma以来的古地理位置和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岩石记录和时间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基性岩浆作用 Kerguelen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及大陆裂解——兼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幔柱问题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凯明 汪洋 +2 位作者 赵建华 赵海玲 狄永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 ,即 :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 ,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 ,来自 2 90 0km处核 /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 ,即 :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 ,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 ,来自 2 90 0km处核 /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成岩省 (LIP)是地幔柱到达地表最好的表现形式 .基于地幔柱、大火成岩省的基本特征 ,以及地幔柱和大陆解体的时空关系 ,通过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时空分布特征 ,以及这些火成岩产生的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中国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与典型的地幔柱有关的LIP的基本特征并不符合 ,不能把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作为典型的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实例来看待 ;东北地区新生代火成岩不具备热点、地幔柱活动的典型特征 ,新生代火山活动与地幔柱活动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大陆裂解 大陆溢流玄武岩 中国东部 时空分布 地球化学 地幔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新生代
下载PDF
板块构造学说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8
17
作者 朱炳泉 崔学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板块构造学说揭示了海底扩张和板块的水平运动现象,阐明了与板块边界相联系的岩浆活动。但大量资料表明地球历史上岩石圈板块与软流圈是同步耦合运动的,而不是在软流圈上滑移。全球扩张与俯冲的不对称性现象也是不吻合于板块构造理论所... 板块构造学说揭示了海底扩张和板块的水平运动现象,阐明了与板块边界相联系的岩浆活动。但大量资料表明地球历史上岩石圈板块与软流圈是同步耦合运动的,而不是在软流圈上滑移。全球扩张与俯冲的不对称性现象也是不吻合于板块构造理论所期望的。安第斯弧作为洋陆俯冲的典范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上均缺少证据。对于与俯冲带相关的弧后引张、大陆增生、地壳物质返回地幔和成矿作用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大火成岩省所揭示的岩浆活动现象超越了板块构造的格局,并发生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和更广泛的地域范围。大火成岩省学说所解释的大陆增长、地壳物质返回地幔和成矿作用过程完全不同于板块构造学说。驱动地幔柱的深地幔对流假说允许岩石圈板块与下伏软流圈一起运动,吻合铅同位素所揭示的岩石圈与软流圈长期耦合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学说 大火成岩省 大陆增长 壳幔耦合
下载PDF
活动大陆边缘的板片窗构造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三忠 郭晓玉 +3 位作者 侯方辉 吕海青 金宠 刘保华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第11期6-18,共13页
正俯冲的洋中脊的持续扩张作用将会使该洋中脊两侧的洋壳板片之间形成一个持续加宽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板片窗。板片窗往往形成于小于10Ma左右具浮力的大洋岩石圈俯冲时期。板片窗形态依赖于3个主要因素:板块的相对运动、俯冲前的洋脊... 正俯冲的洋中脊的持续扩张作用将会使该洋中脊两侧的洋壳板片之间形成一个持续加宽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板片窗。板片窗往往形成于小于10Ma左右具浮力的大洋岩石圈俯冲时期。板片窗形态依赖于3个主要因素:板块的相对运动、俯冲前的洋脊—转换断层组合样式、俯冲角度。影响板片窗形态的次要因素还有热侵蚀、相变等因素。在板片窗出现的活动大陆边缘,软流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发生独特的多圈层相互作用,是地球系统最为活跃的地带。由于该地带的洋底消减往往与生长轴呈一定角度相交,不仅引起盆地的不对称消减,而且使得板片窗之上的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岩浆、成矿和热效应明显不同于洋中脊平行于俯冲带的消减作用产生的构造、岩浆、成矿和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片窗 大陆边缘 岩浆作用 构造 变质
下载PDF
塔里木柯坪地区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锆石LA-ICPMS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达玉 周涛发 +3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刘帅 杜红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3-97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广泛发育有二叠纪玄武岩,产于库普库兹曼组和开派兹雷克组中。本文对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精确定年,并首次进行该区玄武岩锆石的铪(Hf)同位素分析。库普库兹曼组底部玄武岩的锆石LA-ICPMSU-Pb加权平均年龄... 塔里木盆地广泛发育有二叠纪玄武岩,产于库普库兹曼组和开派兹雷克组中。本文对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精确定年,并首次进行该区玄武岩锆石的铪(Hf)同位素分析。库普库兹曼组底部玄武岩的锆石LA-ICPMS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91.9±2.2Ma(MSWD=0.30,n=17),说明玄武岩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产物,该年龄值指示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二叠纪基性岩浆活动的下限年龄;库普库兹曼组顶部玄武岩获得了293.9±4.6Ma的锆石年龄,与底部锆石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指示了库普库兹曼组玄武质岩浆活动的时间较为短暂,291.9±2.2Ma可以代表塔里木盆地二叠纪普库兹曼组玄武岩的成岩时代。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中存在大量继承性或捕获的老年龄锆石,指示玄武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了混染作用。锆石原位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锆石具有典型岩浆结晶的基性岩锆石特征,且没有发生明显的后期改造作用。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锆石εHf(t)同位素值在-4.84~-0.65之间,具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指示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二叠纪基性岩浆岩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其地幔源区性质明显不同于新疆北部准噶尔地区同时代A型花岗岩的地幔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定年 锆石 HF同位素 玄武岩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Eruption of the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at -259 Ma in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SW China: Evidence from Laser Microprobe ^(40)Ar/^(39)Ar Dating 被引量:16
20
作者 HOU Zengqian CHEN Wen LU Jir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4-521,共8页
A suite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sampled over a vast exposure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in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LIP), SW China was investigated for laser microprobe ^40Ar/^39Ar dating. There ar... A suite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sampled over a vast exposure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in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LIP), SW China was investigated for laser microprobe ^40Ar/^39Ar dating. There are two ^40Ar/^39Ar age groups for these basalts, corresponding to 259-246 Ma and 177-137 Ma, respectively. A well-defined isochron gives an eruption age of huge quantities of mafic magmas at 258.9±3.4 Ma, which is identical to previous dat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Much younger ^40Ar/^39Ar ages for some basalts with Iow-greenschist metamorphic facies probably recorded a late thermo-tectonic event caused by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Qiangtang continental blocks during the Mesozoic, which resulted in the reset of argon isotope system. The ^40Ar/^39Ar age data, we present here, combined with previous dat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suggest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about 3 Ma) of mafic volcanism, which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 on mantle plume genesis of the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in the L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microprobe ^40Ar/^39Ar age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