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杜万良 张心邈 +2 位作者 李姝雅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8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就诊的DWI阴性的疑似急...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就诊的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数据,进行病因学分类。结果连续收集134例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44例,中位数年龄57岁(四分位数间距50~70),从发病到完成DWI检查的中位数时间266.5 min(四分位数间距205.3~362.5)。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四分位数间距1~3)。33例患者住院进一步诊治。有27例(81.8%)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另有6例(18.2%)诊断为其他疾病。27例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中,9例(33.3%)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5例(18.5%)症状加重后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未加重但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症状加重后复查DWI仍无缺血灶但有可以解释症状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大血管闭塞/狭窄或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低灌注区,6例(22.2%)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有低灌注区,5例(18.5%)DWI阴性且未见大血管异常。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27例患者,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的分型标准,15例(55.6%)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1例(40.7%)为小动脉闭塞,1例(3.7%)病因不明。住院患者中,除1例(3.0%)患者出院时明显残疾外,其余32例(97.0%)患者出院时结局良好。101例患者在急诊治疗后出院。其中80例(79.2%)DWI阴性且未见其他异常,5例(5.0%)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缺血性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曦光 张慧永 +2 位作者 李林 乔艳丽 张国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后进行疗效评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NSE、Glu、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低于对照组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是治疗LAA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案,调节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 阿加曲班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征差异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田冰 王铁功 +6 位作者 杨鹏飞 尹伟 许兵 陈录广 刘崎 刘建民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栓塞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及二者差值以及后循环血管闭塞率、颅内大动脉闭塞率。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心源性栓塞组[9.5(2.0,16.0)分vs 15.0(6.0,24.0)分,Z=2.31,P<0.001],GCS评分高于心源性栓塞组[(13.52±2.69)分vs(11.60±3.31)分,t=1.04,P=0.002]。心源性栓塞组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分别为1(0,22)m L和64(30,126)m L,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0(0,1)m L和10(0,70)m L;Z=3.85、3.43,P均<0.001];但心源性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缺血半暗带与梗死核心区体积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103)m L vs 10(0,64)m L,Z=1.92,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大动脉闭塞率和后循环血管闭塞率分别为30.43%(14/46)和36.96%(17/46),与心源性栓塞组[分别为50.94%(27/53)和9.43%(5/5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77,P均<0.001)。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AIS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组织改变及颅内大动脉改变不同,基于临床及多模态CT检查的病因学评估有助于精确评估AIS患者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下载PDF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毕抓劲 操亚云 +3 位作者 曹杰 苏竹毅 徐沙贝 刘晨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结果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结果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8岁(43~68岁),男女各4例,病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多见,也可见于脑淀粉样血管病、心源性脑栓塞、肿瘤放疗、烟雾病以及不明原因。临床症状有意识障碍、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失语、肢体抽搐等,8例患者均出现或伴有短暂的偏身肢体运动和/或感觉障碍。6例cSAH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同侧,2例cSAH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对侧。6例(75%)出现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所有患者给予对症及病因治疗,其中3例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1例考虑心源性栓塞患者给予抗凝治疗。8例患者90 d mRS评分均≤2分,且随访期间均无新发血管事件。结论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最常见。cSAH与梗死区域可位于同侧或者对侧。给予对症及病因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抗栓治疗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彦红 朱磊 +2 位作者 郑德俊 潘锦瑶 方建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0岁脑梗死患者91例(脑梗死组)。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法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37例,小动脉闭塞型(...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0岁脑梗死患者91例(脑梗死组)。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法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卒中54例。纳入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5名为对照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性别、病因分型脑梗死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1)共测出E2/2、E2/3、E2/4、E3/3、E3/3型ApoE基因型,E4/4基因型未测出。(2)脑梗死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脑梗死组男性的E3/3基因型频率(56.1%)、ε3携带者频率(78.0%)均低于男性对照组(分别为79.2%、89.6%);E3/4基因型频率(31.7%)、ε4携带者频率(15.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3.8%)。女性受试者两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LAA亚型与对照组比较,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的E2/3和E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46.7%)、ε2及ε3携带者频率(分别为3.3%、73.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79.2%,6.6%、89.6%);LAA亚型的E3/4基因型频率、ε4携带者频率分别为46.7%、23.3%,均高于对照组的7.5%、3.8%。但男性SAO组与对照组、女性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4基因可能是男性患LAA的危险因素。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脑梗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载脂蛋白E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性别因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 小动脉闭塞型卒中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雷建明 钟雪华 +1 位作者 华国操 杨职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200 mg/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注射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d,连续用药...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200 mg/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注射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d,连续用药14 d;比较两组的疗效、美国NIH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以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结果研究组有效率、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和血浆PA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 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慧 付文君 +1 位作者 陈绪丰 赵仁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3,共5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颅内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影像、病理及临床综合征。近年研究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常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CSVD影像学表现,严重影响LAA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现围绕CSVD对LAA型脑梗死患者临... 脑小血管病(CSVD)是颅内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影像、病理及临床综合征。近年研究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常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CSVD影像学表现,严重影响LAA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现围绕CSVD对LAA型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功能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贺东红 黄亮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脑梗死(AC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06例AC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既往病史、入院时临床特征、NIHSS评分、糖化血红...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脑梗死(AC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06例AC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既往病史、入院时临床特征、NIH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记录继发肺部感染情况。依据发病后6个月时改良版Rankin(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ACCI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单侧肢体无力(51.89%)、单侧肢体麻木(48.11%)、意识障碍(20.75%)、大小便失禁(16.98%)。发病后6个月患者中预后不良占比40.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入院时HbA1c、血尿酸、HCY、Fib及继发性肺部感染均是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CCI发病容易引发单侧肢体无力、麻木、意识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临床在ACCI防治中可将年龄、HbA1c、血尿酸、HCY、Fib作为判断ACCI风险和干预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 大动脉粥样硬化 疾病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常晓赞 张磊 +5 位作者 李子付 许奕 黄清海 刘建民 杨鹏飞 洪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34例,其中LAA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为42~82(62.65±9.76)岁;CE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34~87(69.66±12.4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t=-3.371,P均<0.05)。LAA患者高血压病占比高于CE患者[70.8%(34/48)vs 51.2%(44/86),χ~2=4.900,P=0.02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CE患者[13(7,16)分vs 16(13,21)分,Z=-3.603,P<0.001]。采用血管成形术的LAA患者比例为52.1%(25/48),高于CE患者的4.7%(4/86;χ~2=38.121,P<0.01)。LAA患者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CE患者[10.4%(5/48)vs32.6%(28/86),χ~2=8.136,P=0.004]。两组在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以及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IS患者中,CE患者发病时症状较重,且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LAA和CE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同,但预后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血管内治疗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下载PDF
ADAMT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晨铃 陈雅文 +9 位作者 朱敏 金笑平 刘鹏 郑周 李彩 朱峰 胡晓飞 王凤 李卫玲 王皖芬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探讨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s,ADAMT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76... 目的探讨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s,ADAMT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767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506名正常对照者的ADAMTSC-1基因5'-UTR区rs416905(T/C)、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rs402007位点CC+G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84%vs.60.67%,x^2=9.012,P=0.003,OR=1.432;45.24%vs.38.54%,x^2=11.208,P=0.001,OR=1.318);校正危险因素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1.521,95%CI:1.183~1.955)。两组间rs416905位点TC+CC基因型与rs402007位点GC+CC基因型频率一致,两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一致,经Haploview连锁不平衡分析两位点为完全连锁不平衡(D’=1.0,r^2=1.0)。结论ADAMTS-I基因rs416905、rs402007位点多态性与浙江台州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易感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S-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原文传递
穿支动脉疾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霍会永 李立红 +2 位作者 曹凌 赵现 李军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二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的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组64例和穿支动脉疾病(PAD)脑梗死组49...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二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的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组64例和穿支动脉疾病(PAD)脑梗死组49例。对入组的患者进行常见可变危险因素的筛查,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心脏病(冠心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A脑梗死组中有34例(53%)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19例(30%)患者合并心脏病,PAD脑梗死组分别为13例(26%)和4例(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PAD脑梗死组合并糖尿病27例(55%),LAA脑梗死组合并糖尿病21例(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合并高血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AD脑梗死在危险因素上与LAA脑梗死有差别,糖尿病为罹患PAD脑梗死危险因素,LAA脑梗死更多见于合并代谢综合征、冠心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亚玲 沈雪阳 +2 位作者 胡志林 姚敏 葛朝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9-485,共7页
目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70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 目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70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卒中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LAA组(n=50)与CE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血管造影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总分为3分,0或1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31),2或3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逐步向后回归分析确定侧支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AA组的侧支循环良好占比高于CE组(64%vs.35%,P=0.027),入院收缩压、血栓负荷评分(CBS)≥6分占比高于CE组(P<0.05),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CE组[5.50(3.00,10.00)分vs.13.50(8.25,17.00)分,P=0.003]。侧支循环良好组的LAA占比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27),而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占比及入院NIHSS评分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44,P=0.003,P=0.017)。多因素logistic二元逐步向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病因分型为CE(OR=4.607,95%CI 1.337~15.877,P=0.016)、高血压病史(OR=3.357,95%CI 1.059~10.642,P=0.040)、糖尿病史(OR=4.589,95%CI 1.530~13.766,P=0.007)是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A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较CE所致者好,卒中病因分型为CE、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侧支循环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脑梗死急性期结局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惠 马先军 杨博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80例。入院时测量患者血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Lp-PLA2,并收集颅内外血管相关检查的结果。采用改良RANKIN...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80例。入院时测量患者血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Lp-PLA2,并收集颅内外血管相关检查的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随访发病30 d预后情况,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分析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院时血压水平、血浆Hcy、Lp-PLA2水平以及颈动脉狭窄与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相关,其中入院时收缩压、Lp-PLA2水平以及颈动脉狭窄对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有独立预测作用。结论入院时高水平的收缩压、血浆Lp-PLA2、颈动脉狭窄可能是LAA型脑梗死急性期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大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异性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琰 李菁晶 +3 位作者 王子璇 张玮艺 王春雪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0期855-860,共6页
目的分析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征,并探讨卒中不同类型间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急性卒中患者306例。根据卒中类型分为... 目的分析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征,并探讨卒中不同类型间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急性卒中患者306例。根据卒中类型分为脑出血组及缺血性卒中组,其中缺血性卒中组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及非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所有患者均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血压(mean blood pressure,M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心率(heart rate,HR)、发病后21天或出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m RS评分、MBP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SBP、DBP、MBP、PP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等于SD/平均值×100%)等。结果血压平均值显示卒中急性期血压以点增高为主,24 h MBP指标无显著增高;脑出血组的24 h DBP、白日DBP、夜间DBP以及24 h HR、白日HR、夜间HR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缺血性卒中组24 h PP、白日PP、夜间PP均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性显示脑出血组与缺血性卒中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SBP及MBP的标准差,SBP、DBP及MBP的血压变异性各项比较P<0.05),提示缺血性卒中的血压变异性更大;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比较血压变异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卒中不同类型间血压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卒中 类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段振鹏 代成波 +9 位作者 张玉虎 张雄 王硕 马桂贤 刘新通 黄飚 唐红梅 曹裕民 龙隆 王丽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的L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的L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狭窄或闭塞脑动脉数等),采用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ARWMC)量表评估 LA,依据 MRI T2加权像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将患者分为无LA组72例及有LA组240例,同时依据 ARWMC评分将有 LA组患者分为轻度LA组140例、中度LA组42例及重度LA组58例,并对患者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2例LAA患者中男227例(72.8%),平均年龄(64±11)岁,其中240例(76.9%)存在 LA。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2.911,95%CI:1.647~5.146,P<0.01)、高血压(OR=2.583,95%CI:1.373~4.857,P<0.01)、糖尿病(OR=1.882,95%CI:1.058~3.348,P <0.05)、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OR =1.851,95%CI:1.018~3.367,P<0.05)、腔隙性脑梗死(LI)(OR=1.493,95%CI:1.202~1.853,P<0.01)是LA的危险因素。(2)不同严重程度LA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3组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及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数及LI是LAA患者LA的危险因素,且与LA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军利 周霭婷 徐嘉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33-135,139,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中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脑梗死的45岁以下、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同期非卒中青年120例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中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脑梗死的45岁以下、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同期非卒中青年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压、吸烟史、睡眠呼吸障碍病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A)、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C)、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探讨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UA水平(409.56±149.93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75.53±106.18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甘油三酯水平(2.325±1.75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74±1.4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压、尿酸、甘油三酯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青年人群血压、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可减少此类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对此类青年脑梗死的Ⅰ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梗死 危险因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血管病变 血压 血尿酸 甘油三酯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Ischemic Stroke of BAD and non-BAD CISS Subtypes 被引量:7
17
作者 梅斌 刘广志 +3 位作者 杨阳 刘煜敏 曹江慧 章军建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5年第6期885-890,共6页
Summary: Based on the recently proposed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 system, intracranial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 is divided into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and penetrating... Summary: Based on the recently proposed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 system, intracranial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 is divided into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and 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 (PAD). In the curren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e compared the general charac- teristics of BAD-LAA with BAD-PAD, BAD-LAA with non-BAD-LAA and BAD-PAD with non-BAD-PAD. The study included a total of 80 cases, including 45 cases of BAD and 35 cases of non-BAD.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using CISS system: BAD-LAA, BAD-PAD, non-BAD-LAA and non-BAD-PAD. In addition to analysis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the two subtypes of BAD was evaluated. The number of case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was: 32 cases of BAD-LAA, 13 cases of BAD-PAD, 21 cases of non-BAD-LAA, and 14 cases of non-BAD-PAD. Dia- betes mellitus affected more non-BAD-LAA patients than BAD-LAA patients (P=0.035). In comparison with non-BAD-PAD, patients with BAD-PAD were younger (P=-0.040), had higher initial NIHSS score (P〈0.001) and morbidity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0.033). Within patients with BAD, the PAD sub- type was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OR=0.043; P=0.011), higher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R=5.339; P=0.029), ischemic heart disease (OR=9.383; P=0.047) and diabetes mellitus (OR=12.59;P=-0.020). It was concluded that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was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BAD. The general char- acteristic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SS subtypes of LAA and PAD within BAD, as well as between the BAD and non-BAD within LAA subtype. Sev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PAD sub- types of BAD and non-BAD were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HR-MRI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
下载PDF
超高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芳 任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90 d及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超高龄(≥80岁)LAA患者182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90 d和1年内有无复发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超高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90 d及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超高龄(≥80岁)LAA患者182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90 d和1年内有无复发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90 d内,不稳定斑块(OR=2.015,95%CI1.132-3.011,P=0.024)是超高龄LAA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发病1年内,糖尿病(OR=3.351,95%CI 1.724-7.816,P=0.007)、颈动脉狭窄程度(OR=2.035,95%CI 1.140-3.118,P=0.021)及斑块性质(OR=2.205,95%CI1.545-4.770,P=0.013)是超高龄LAA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超高龄LAA患者,不稳定斑块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均与远期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继锋 许艳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4期40-41,44,共3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C升高、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和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是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大、合并糖尿病、LDL-C升高、阿司匹林抵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抵抗 脑梗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CE型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伟华 赵广健 +4 位作者 董丽丽 张斌升 贾画舫 王自然 韩红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比较心源性栓塞(CE)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南医疗区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38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 目的比较心源性栓塞(CE)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南医疗区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38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为CE组(n=80)和LAA组(n=158),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发病后90 d时预后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LAA组相比,CE组患者年龄明显更大,合并心房颤动者比例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12例,预后不良组126例。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静脉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1.040,95%CI:1.010~1.071,P=0.008)、静脉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高(OR=1.259,95%CI:1.175~1.350,P=0.00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仅与年龄、脑卒中严重程度有关,而与TOAST病因学分型无关,CE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