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隆溴铵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冯闰 冯艳坤 +2 位作者 陈培培 张力 陈治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格隆溴铵术前用药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喉罩全身麻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5例)、低剂量格隆溴铵组(0.2 mg,L组,24例)和中剂量... 目的探讨格隆溴铵术前用药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喉罩全身麻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5例)、低剂量格隆溴铵组(0.2 mg,L组,24例)和中剂量格隆溴铵组(0.4 mg,M组,25例)。于术前1 d和手术后3 d分别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脑功能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分析术前和术后血清5-HT、炎症因子和BDNF的变化。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术前1 d和手术后3 d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记录置入喉罩前或拔除喉罩后气道分泌物评分、心律失常、口干和排尿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L组血清5-HT和BDNF水平明显高于C组,L组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C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 d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组和M组术后气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口干和排尿困难)较L组和C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0.2 mg)格隆溴铵更适合作为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前用药,增加剂量可能增加POCD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隆溴铵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炎症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全身麻醉 术前用药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大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7期21-22,共2页
目的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16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分别应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进行对... 目的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16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分别应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比较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等方面,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t=9.654,5.632,6.117,5.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修补术 效果
下载PDF
TAPP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女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翁溢鑫 李永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8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女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女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TAP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水平、炎症水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术前高,但观察组ALD、Cor、NE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术前高,但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较术前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治疗女性腹股沟疝效果更佳,可减轻机体创伤,降低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疼痛评分低、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女性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治疗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聂双发 王辰洋 +6 位作者 胡晓峰 李磊 王韬 王晓旭 宋永 费建东 安永铸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在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在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第3 d,两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明显下降,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治疗急诊绞窄性腹股沟疝是安全的、可行的,较开放手术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腹股沟疝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肠切除肠吻合
下载PDF
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微创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卫安 钟发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5期913-914,共2页
目的 探究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年龄〈60岁非老年组(31例)与年龄≥60岁的老年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 探究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年龄〈60岁非老年组(31例)与年龄≥60岁的老年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和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比非老年组患者重量型补片使用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单侧疝、双侧疝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老年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率低于老年组患者,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88%和2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但非老年患者与老年患者应选择适当修补方式和补片材料,且老年患者较非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慢,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高,应提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非老年 老年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袁一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入住我院的84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术前实施适当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治疗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入住我院的84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术前实施适当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分析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经处理后得到控制,最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腹腔镜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而合适的护理方式是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确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