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6
1
作者 柴彦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文着眼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考察其形成与作用、日常生活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得出中国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由三层次构成:(1)由在世界各种城市地域组织中独具一格的单位构成的基础生活圈;(2)同... 本文着眼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考察其形成与作用、日常生活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得出中国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由三层次构成:(1)由在世界各种城市地域组织中独具一格的单位构成的基础生活圈;(2)同质单位为主形成的低级生活圈;(3)以区为基础的高级生活圈。这种独特的生活空间结构是在社会主义计划城市下行政管理和生活居住规划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生活圈 内部生活 空间结构 兰州 城市规划
下载PDF
近50年来兰州城市气候变化的R/S分析 被引量:92
2
作者 赵晶 王乃昂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5,共6页
运用R/S方法、城郊对比法 ,对 195 1~ 1999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1月 )、夏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 ,反映了... 运用R/S方法、城郊对比法 ,对 195 1~ 1999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1月 )、夏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 ,反映了兰州市近 5 0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 ,即持续性的城市化气候效应。至于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在冬、夏及年平均值间有差异 ,分析证明这是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强度的季节差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城市气候变化 兰州市 城郊对比法 气候效应 日照 相对湿度 城市化 温度 水汽压
下载PDF
兰州市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被引量:81
3
作者 赵敬国 王式功 +4 位作者 王嘉媛 闭建荣 史晋森 王天河 张天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1-496,503,共7页
利用20012003,20072008年兰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SO2,NO2,PM10逐日质量浓度监测资料及同期兰州市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探讨了SO2,NO2和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 利用20012003,20072008年兰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SO2,NO2,PM10逐日质量浓度监测资料及同期兰州市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探讨了SO2,NO2和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以良和轻微污染天气状况为主,空气污染状况呈现冬季加重夏季减轻的年变化特征.吹东北风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吹西北风有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状况有显著影响,另外该市城市热岛效应与空气污染状况有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气象条件 相关分析 兰州市
下载PDF
兰州市某城区冬夏季大气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1
4
作者 林海鹏 武晓燕 +5 位作者 战景明 路文芳 张艳平 王胜利 谢满廷 刘占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0-815,共6页
在2010年7月与2011年1月,对兰州市西固区、榆中县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进行了采集,并对颗粒物浓度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重金属(Cd、Cr、Cu、Pb、Ni、Zn)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TSP的浓度均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值,而冬季... 在2010年7月与2011年1月,对兰州市西固区、榆中县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进行了采集,并对颗粒物浓度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重金属(Cd、Cr、Cu、Pb、Ni、Zn)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TSP的浓度均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值,而冬季只有研究区均值超过国家标准值,超标倍数为0.36倍;研究区PM10冬、夏季浓度均值皆高于国家标准值,超标倍数分别为1.18和0.19倍,而在对照区只有冬季均值超过了标准值,超标倍数为0.05倍;冬季PM2.5的浓度均值在研究区和对照区均超过参考标准值,超标倍数分别为1.94倍和1.0倍,而夏季浓度均值只在研究区超标,超标倍数为0.31倍.颗粒物TSP、PM10及PM2.5的浓度均值呈现的整体特点为冬季高于夏季,且研究区显著高于对照区.应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显示,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危害顺序为:Cd>Cu>Ni>Zn>Pb>Cr,其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极强;多种重金属联合的生态风险指数显示,TSP、PM10、PM2.5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均为极强,其中PM2.5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PM10 PM2.5 重金属 兰州市
下载PDF
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若干特点论析——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59
5
作者 汤夺先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40,共10页
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认为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在人口来源上,多来自距离大城市较近的西北民族地区;其二,在流动行为上,受城市民族宗教等因素影响较大;其三,在流动类型上,宗教型流动人口... 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认为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在人口来源上,多来自距离大城市较近的西北民族地区;其二,在流动行为上,受城市民族宗教等因素影响较大;其三,在流动类型上,宗教型流动人口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四,在从业特征上,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业集中就业;其五,在流动人口生存现状上,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城市新贫困人口。政府应根据以上特点,对这一群体开展服务与管理,以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维护城市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Models-3空气质量模式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模拟 被引量:44
6
作者 安兴琴 左洪超 +1 位作者 吕世华 朱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756,共9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从模式对SO2,NO2和O3等几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较好地模拟出了SO2,NO2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比较吻合,而且模式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场比较均匀;模式模拟的O3的日变化规律与资料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也符合O3的生成机理。因此该模式系统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城市污染物输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s-3模式系统 兰州市 污染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兰州市近十年空气污染指数变化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海鹏 张斌 +2 位作者 刘祖涵 覃发超 邓青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0-1076,共7页
对兰州市近10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的时间序列采用一维连续Morlet小波进行小波变换分析,研究了该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主周期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高-低"... 对兰州市近10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的时间序列采用一维连续Morlet小波进行小波变换分析,研究了该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主周期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高-低"交替演化规律,且以300d左右的变化为主周期,100d左右的变化为次周期;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大气污染呈现"冬重夏轻"的格局,且受河西走廊沙尘活动的影响,往往伴随春季污染次高峰的发生,春分和秋分前后是1年中大气污染轻重状况转换的拐点;兰州市近10年大气污染状况总体趋向好转,但局部时段污染加重的现象亦时有发生.小波变换分析对于研究空气污染指数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十分有效,也适用于其他污染物时间演变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空气污染指数 时间尺度 兰州市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熵的兰州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晓娟 杨永春 +2 位作者 张理茜 乔林凰 徐晓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1-297,共7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兰州市建成区1959-2004年城市用地结构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原理,揭示了兰州市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特征,阐述了影响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自然、政策、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等...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兰州市建成区1959-2004年城市用地结构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原理,揭示了兰州市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特征,阐述了影响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自然、政策、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等驱动力,最后利用主成分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该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经济社会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该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信息熵H经历了三个阶段:1959-1979年持续下降阶段与1979-2001年剧烈上升后缓慢增长阶段,以及2001-2004年急速回落阶段;均衡度在持续下降,稳定上升之后,在后期有所回落,优势度相反;用地结构无序化的剧烈变化期位于1979-1989年间,之后至2001年,无序化进程缓慢;影响兰州市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经济社会驱动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城市建设投资规模、人口增长及就业状况和产业结构比例、城市建设水平等等,其中前两者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结构 信息熵 均衡度 驱动力 兰州市
下载PDF
1949~2005年中国河谷盆地型大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结构转型--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42
9
作者 杨永春 杨晓娟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9,共13页
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到转型期中国河谷盆地型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及理论设想,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在GIS技术支持下,以不同年份兰州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卫星遥感图为基础,在总结城市空间扩张特征、用地结构... 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到转型期中国河谷盆地型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及理论设想,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在GIS技术支持下,以不同年份兰州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卫星遥感图为基础,在总结城市空间扩张特征、用地结构转变等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指数、转移矩阵和动态模型等若干方法,分析了1949~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得出了城市新增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由4.29上升到5.02,1976~2001年道路广场开发度高达19.30%,耗减度仅为1.37%,2001~2004年建成区内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度跃至19.39%,农业用地耗减度高达13.66%,用地扩展弹性系数远超过1.12的合理范围,转型期城市用地信息熵值升高,建设用地向滩地、山地扩张趋势显著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盆地型城市 土地利用结构转型 转移矩阵 兰州市
原文传递
兰州市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郭玲霞 张勃 +3 位作者 王亚敏 戴声佩 王兴梅 李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80-1584,共5页
构建旅游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等同性检验及均值模型检验,对兰州市白塔山、五泉山、兴隆山三个旅游景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游客对资源、服务、价值的感知与满意度显著相关,满意度对忠诚度有积极... 构建旅游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等同性检验及均值模型检验,对兰州市白塔山、五泉山、兴隆山三个旅游景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游客对资源、服务、价值的感知与满意度显著相关,满意度对忠诚度有积极影响;②模型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和跨组比较的可行性;③与白塔山相比,五泉山具有相对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兴隆山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而在服务和感知价值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文章的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均值模型,同时考虑并处理了多个因变量,找到了影响该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发现了该景区目前存在的不足,对三个景区不同结构因子进行直接对比,发现了每个景区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可为景区今后发展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均值模型 游客感知 满意度 兰州市
原文传递
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植物与植被类型初查 被引量:37
11
作者 武利玉 苏世平 王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4-568,共5页
通过对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进行植物、植被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内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有植物185种,分属于56科;区内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植物群落趋向多元化,且稳定性增加;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通过对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进行植物、植被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内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有植物185种,分属于56科;区内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植物群落趋向多元化,且稳定性增加;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工程区内植被类型划分为9种类型,即2种天然植被类型和7种人工植被类型。根据当前所造林分多为结构单一的纯林的现状,认为今后在南北两山进行植树造林应考虑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积极采用人工措施促进森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植被类型 兰州 南北两山 环境绿化工程区
下载PDF
兰州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总经济价值评估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明军 范建峰 +1 位作者 虎陈霞 张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3期28-32,共5页
以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 CVM) ,针对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问题 ,用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 5 0 0份调查问卷 ,调查了兰州市居民对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 ( WTP)。结果表明 :... 以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 CVM) ,针对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问题 ,用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 5 0 0份调查问卷 ,调查了兰州市居民对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 ( WTP)。结果表明 :若经过 1 0年的努力使兰州市大气环境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兰州市总共有 89.2 4 %的居民家庭有支付意愿 ,有支付意愿家庭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每户 98.60元 ,将这一结果推广到面上 ,得到兰州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总经济价值为 :70 934883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大气环境 空气质量 经济价值评估 CVM法 条件估值方法 消费者
下载PDF
兰州市城区空气气溶胶中PM_(2.5)和PM_(10)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瞿德业 周围 +2 位作者 陈雷华 汪君 鹿晨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了调查兰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8年夏秋、冬季在兰州市一交通主干道附近使用大气采样仪采集了32个样品。结果表明: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状况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2.3~167.7%和23.1~480%;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的PM... 为了调查兰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8年夏秋、冬季在兰州市一交通主干道附近使用大气采样仪采集了32个样品。结果表明: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状况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2.3~167.7%和23.1~480%;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的PM2.5占PM10的比例范围从62.10~77.41%,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目前对于PM2.5的相关控制标准尚处于论证、试点研究阶段,使得对它的控制越发困难,应当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10 兰州市 颗粒物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兰州市大气污染空间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安兴琴 马安青 王惠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581,共6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插值技术,对兰州市大气污染具有代表季节的冬季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1999-2000年冬季地面观察站实测资料,使用Surfer软件插值方法绘制等值线图,与行政图进行叠置分析。研究了兰州市SO2,TSP等几种大...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插值技术,对兰州市大气污染具有代表季节的冬季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1999-2000年冬季地面观察站实测资料,使用Surfer软件插值方法绘制等值线图,与行政图进行叠置分析。研究了兰州市SO2,TSP等几种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污染源的内在关系,并且结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分别对上述污染物的污染强度进行了区域划分。地面实测表明,兰州市大气污染程度最重的冬季TSP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程度超过了SO2;应用空间插值与叠加分析表明,兰州市城区SO2与TSP污染强度的分布格局与污染源分布基本一致。研究证明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揭示出西北高原典型盆地地貌型城市大气污染物空间扩散与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大气污染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近30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志斌 潘晶 李小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4,共9页
以街区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软件对近30 a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09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逐渐增强。人口密度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 以街区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软件对近30 a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09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逐渐增强。人口密度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和聚集性逐年增强,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以城关区和西固区为增长顶点形成"双核心"空间结构。高密度人口分布偏东,主要集中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人口重心级别不同,所在街区面积不同,高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小,低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大。其形成机制主要缘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演变 形成机制 兰州市
下载PDF
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石惠春 刘鹿 +1 位作者 汪宝龙 刘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4,120,共8页
通过阐明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了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兰州市近年来的旅游经济与城... 通过阐明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了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兰州市近年来的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R/S分析法,预测了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3—2009年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勉强协调发展型,未来仍然停留在勉强协调发展类型.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态势,未来的整体变化将会继续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城市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R/S分析法 兰州市
下载PDF
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安全预警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周健 刘占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城市生态安全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视角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就生态安全的研究对象而言,生态脆弱型地区作为独具特色的环境系统,具有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GM(1 1)模型 生态安全 预警 调控 兰州市
原文传递
兰州市区地质灾害与暴雨强度 被引量:32
18
作者 吴红 邵亮 陆登荣 《干旱气象》 2005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兰州市区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兰州市区山洪灾害和强度暴雨的时空分布、产生强度暴雨的天气系统以及山洪灾害和暴雨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临界降雨量指标,提出了防治对策,这对我市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 对兰州市区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兰州市区山洪灾害和强度暴雨的时空分布、产生强度暴雨的天气系统以及山洪灾害和暴雨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临界降雨量指标,提出了防治对策,这对我市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地质灾害 暴雨 强度
下载PDF
试论河谷盆地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以西北地区典型河谷盆地型城市兰州为例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永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7-133,共7页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 .分析了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市域、市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和特征 ,最后阐述了河谷盆地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的若干结论 .
关键词 河谷盆地型城市 兰州市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新进展 被引量:33
20
作者 袁道阳 王兰民 +5 位作者 何文贵 刘百篪 葛伟鹏 刘兴旺 梁明剑 郑文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文中综述了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航、卫片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测,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电法探测,钻孔探测,特别是大型探槽等综合研究,对兰州市7条目标断层的新活动性提出了新的认识。修改了4条断层的最新活... 文中综述了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航、卫片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测,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电法探测,钻孔探测,特别是大型探槽等综合研究,对兰州市7条目标断层的新活动性提出了新的认识。修改了4条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即金城关断层、雷坛河断层、寺儿沟断层和西津村断层等前人提出为QP3活动断层,探测结果为Q1p-Q2P断层;特别是否定了穿过市区的晚第四纪活动的刘家堡断层(Qh)和深沟桥断层(Q3P),明确了马衔山北缘断层西段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断层,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地震活断层探测 岩性界线 构造变形 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