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上)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林茂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0-146,共7页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向在文化领域兴起革新运动的外在动力;而当近代文化革新运动由不自觉而渐自觉、由表及里而指向本体,或者说当文化革新运动由从属于政治运动而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的文化本体的革新运动,尤其是进入民族新文化的建设、涉及民族文化内涵的兴革阶段时,两种文化选择便摆在中国人面前:是追随西学进一步向"西"走、指向"欧化主义"甚至是"世界主义"?还是在"万国"竞争的世界、在民族危机的当下坚持文化创新中的民族性,提倡文化的民族精神并强化民族认同及凝聚力?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开展文化革新运动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正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始终摆脱不了的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巨石压迫这一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从以民族主义为外在动力逐渐深化为以民族主义为内在灵魂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文化革新 语言文字改革 切音字 国语
原文传递
走出语音中心主义——对汉民族文字性质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顾明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9,共10页
西方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征,文字只是语言的记录,而不是语言。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西方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在场先于而且优于不在场,说出的言语是在场,书写的文字是不在场,因此,言语比文字重要,文字是言语的奴仆。这种认为文... 西方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征,文字只是语言的记录,而不是语言。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西方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在场先于而且优于不在场,说出的言语是在场,书写的文字是不在场,因此,言语比文字重要,文字是言语的奴仆。这种认为文字附属于口语、口语优于文字的观点,就是语音中心主义。尽管中西方学者、知识分子以及政治家们可能并不了解或接受这些语言理论,但他们在汉语文字性质问题上的看法,与这些理论殊途同归,不谋而合,对认识汉语文字的性质以及制订语言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语音中心论的兴起分析其在历史上对汉语文字研究的影响,以及中西学者关于汉语文字的持久争论,可以揭示其如何影响了对汉语文字性质和特征的理解以及语言政策的制定,并进而为准确把握汉语的本质提供认识论方面的概念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字 文字学 语言哲学 语音中心主义 逻格斯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下) 被引量:5
3
作者 汪林茂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9-136,共8页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向在文化领域兴起革新运动的外在动力;而当近代文化革新运动由不自觉而渐自觉、由表及里而指向本体,或者说当文化革新运动由从属于政治运动而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的文化本体的革新运动,尤其是进入民族新文化的建设、涉及民族文化内涵的兴革阶段时,两种文化选择便摆在中国人面前:是追随西学进一步向"西"走、指向"欧化主义"甚至是"世界主义"?还是在"万国"竞争的世界、在民族危机的当下坚持文化创新中的民族性,提倡文化的民族精神并强化民族认同及凝聚力?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开展文化革新运动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正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始终摆脱不了的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巨石压迫这一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从以民族主义为外在动力逐渐深化为以民族主义为内在灵魂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文化革新 语言文字改革 切音字 国语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语言文字事业 被引量:6
4
作者 项开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401,510,共16页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语言文字事业看成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自五四运动起,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就以新文化运动引领了思想革命。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文字改革...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语言文字事业看成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自五四运动起,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就以新文化运动引领了思想革命。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并开展现代汉语规范化运动。改革开放以后,全面深入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法制化建设。进入新世纪,着力构建国家语言和文化发展。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思想、政策和实践,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语言文字事业的根本特点和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字改革 汉语规范化 国家语言战略
原文传递
译文·异文·易文——翻译行为的第三个度向 被引量:5
5
作者 褚孝泉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目前流行的翻译理论和对于译作的评介都着眼于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上,较少有人注意翻译行为的另一个度向,即翻译对译入语的影响甚至改造。然而翻译史上一直有大家把改造或重塑语言作为翻译工作的主要目的,这种翻译目的论要么得不到翻... 目前流行的翻译理论和对于译作的评介都着眼于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上,较少有人注意翻译行为的另一个度向,即翻译对译入语的影响甚至改造。然而翻译史上一直有大家把改造或重塑语言作为翻译工作的主要目的,这种翻译目的论要么得不到翻译界的认可要么遭遇误读,比如鲁迅的翻译观。但是,如果我们审视当代汉语发展过程,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无论是现代汉语政治话语的形成还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演化都受到了翻译文本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入语 媒介 翻译目的 语言改造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语言改革 被引量:4
6
作者 何俊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126-132,共7页
本文在描述和分析 2 0世纪 90年代俄罗斯各共和国语言“国有化”运动及其特点的基础上 ,对一些共和国不考虑自身的语言状况、人为规定民族国语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 ,尽管在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因为国语问题引起大的争端 ,但如果推... 本文在描述和分析 2 0世纪 90年代俄罗斯各共和国语言“国有化”运动及其特点的基础上 ,对一些共和国不考虑自身的语言状况、人为规定民族国语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 ,尽管在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因为国语问题引起大的争端 ,但如果推行民族国语一旦带有强制性 ,就不能排除发生语言冲突的可能性 ,因其与民族间和民族内部不同语言团体间的特权及不平等关系紧密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1990-1999年 俄罗斯 语言改革
下载PDF
中国官方语言的演变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姚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论文梳理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政府等不同时期中国官方语言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认为晚清政府开启了管理海外华文教育的先河,使得中国官方语言改革的成果可以通过华文教育更有力地传播到海外。民国时期的国语教育主要是依靠国内语... 论文梳理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政府等不同时期中国官方语言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认为晚清政府开启了管理海外华文教育的先河,使得中国官方语言改革的成果可以通过华文教育更有力地传播到海外。民国时期的国语教育主要是依靠国内语言政策和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共同实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取消了"双重国籍"政策。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主要是由中国国际移民的迁移影响到海外华文教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国际声望的提高,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在海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民族共同语教育对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华文教育 语言改革 官方语言 侨务政策
下载PDF
陈独秀语言变革理论的生成渊源考论
8
作者 王平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276-288,389,390,共15页
主动背离科举之路,使陈独秀获得了超然审视文化传统的从容心态。1904年他在《安徽俗话报》发表的《恶俗篇》,所针对的仅是风俗之类的文化表象。及至完成了从“立国”向“立人”的转变,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伦理。这即寓示着陈独秀终于... 主动背离科举之路,使陈独秀获得了超然审视文化传统的从容心态。1904年他在《安徽俗话报》发表的《恶俗篇》,所针对的仅是风俗之类的文化表象。及至完成了从“立国”向“立人”的转变,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伦理。这即寓示着陈独秀终于洞察到文化传统的核心所在。伦理以语言为依托,是文化传统与每一生命个体的联结媒介。若要摆脱伦理的羁继,势必要对伦理的承载物一语言进行变革。伦理觉悟引致了语言觉醒,陈独秀从对一旧伦理的反思中进而发现了文言文和旧文学的一致性。在这一意义上,陈独秀领悟了语言变革的真正意义,“五四”文学革命之路亦由此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科举制度 政治启蒙 伦理觉悟 语言变革
下载PDF
周有光科技术语翻译思想研究
9
作者 初良龙 《中国科技翻译》 2023年第2期16-18,F0003,共4页
周有光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为推进我国的文字改革和语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从科技术语翻译规范化的角度,对周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探究,分析其术语双层制度、汉语规范化及汉语现代化等观点对我国科技术语翻译工作... 周有光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为推进我国的文字改革和语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从科技术语翻译规范化的角度,对周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探究,分析其术语双层制度、汉语规范化及汉语现代化等观点对我国科技术语翻译工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有光 语言文字改革 科技术语翻译
原文传递
土耳其的语言规划目标评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涛 王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1-26,共6页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土耳其语言规划有鲜明的特色。研究土耳其的语言规划目标,有利于深化对语言规划目标理论的认识。土耳其民主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语言规划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形成了...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土耳其语言规划有鲜明的特色。研究土耳其的语言规划目标,有利于深化对语言规划目标理论的认识。土耳其民主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语言规划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形成了相应的语言规划措施与目标。土耳其语言规划的根本目标不可以在语言改革时期是明确的,但是在接下来的时期里,根本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不同时期的具体语言规划目标在交替时出现了问题,甚至有冲突,而这在一定时期内会影响未来的语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目标 语言改革 语言纯化
下载PDF
论瞿秋白语言文字改革思想的苏联渊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荣 李敦东 杨小惠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4-99,共6页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语言理论家、文字改革先驱及实践者。瞿秋白语言文字改革思想深受当时苏联语言文字改革的影响,带有浓重的苏...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语言理论家、文字改革先驱及实践者。瞿秋白语言文字改革思想深受当时苏联语言文字改革的影响,带有浓重的苏联色彩,与苏联语言学家马尔的语言上层建筑论和语言进化论,以及苏联语言政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尔 文字改革 拉丁字母
下载PDF
“言语必须接近民众”:语言改革与延安时期文化大众化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业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19,共11页
“大众化”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往往是以语言变革作为先导,通过语言变革来推动文化大众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语言领域进行了新文字运动、文字扫盲运动、文风改革运动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推动了延安时期文... “大众化”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往往是以语言变革作为先导,通过语言变革来推动文化大众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语言领域进行了新文字运动、文字扫盲运动、文风改革运动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推动了延安时期文化大众化宗旨理念的形成、政治方向的确立和实践路径的展开,有效解决了困扰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中的大众化问题。延安时期语言的大众化改革实践切实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和现代意识,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语言改革工作,从而通过语言的大众化改革推动文化的大众化运动,最终实现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整体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改革 延安时期 语言大众化 文化大众化
下载PDF
自然描写的兴盛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现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7-140,共4页
中国现代小说自然描写的兴起是特定社会历史情境和文学语境双重变异的结果;现代小说自然描写的兴起与中国现代小说的语言变革及观念的转型有深刻的文化与文学关联;现代小说自然描写的兴起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现代小说 自然描写 语言变革 观念转型
下载PDF
赵元任中国科学社的译介活动钩沉——兼谈翻译与科学救国、文体革新与思想启蒙之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岫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2,共8页
本文通过对赵元任在中国科学社时期科学译介活动史料的钩沉,立足于文本分析,从翻译的选材、翻译方法、话语策略等层面,探究赵元任早期科学译介的特点和成就,并结合当时语境进一步思考其社会影响及历史意义。赵元任在中国科学社的翻译活... 本文通过对赵元任在中国科学社时期科学译介活动史料的钩沉,立足于文本分析,从翻译的选材、翻译方法、话语策略等层面,探究赵元任早期科学译介的特点和成就,并结合当时语境进一步思考其社会影响及历史意义。赵元任在中国科学社的翻译活动选材上以译介西方科学知识为主,而其史学意义已经超出普及科学知识的范畴。赵元任在科学译介中采用的言说方式,在词汇、文体、及标点版式等各个方面,都呈现了开拓性、乃至革命性的语体特征,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参与、甚至是引领了白话文运动的进程。同时,他的译介活动也指向中国现代科学话语的重构和科学精神的塑造,融入了思想启蒙的整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元任 科学翻译 语言革新
原文传递
土耳其语言文字改革与中国维、哈语文字改革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8,66,共4页
语言文字改革是语言规划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政治、宗教、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中国维、哈语文字改革不很成功 ,土耳其的语言文字改革则很有成效 。
关键词 文字改革 比较分析 语言文字改革 土耳其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 中国
下载PDF
拼音壮文改革与新方块壮字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星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由于拼音壮文对壮族的社会特点和壮语方言土语多、差别大、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标准语音以及向汉语靠拢等特性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壮族文化特点和文字传统习惯不相吻合,因而虽经40多年的推广但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应对其进行改革,建议... 由于拼音壮文对壮族的社会特点和壮语方言土语多、差别大、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标准语音以及向汉语靠拢等特性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壮族文化特点和文字传统习惯不相吻合,因而虽经40多年的推广但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应对其进行改革,建议创制一种新的方块壮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音壮文 方块壮字 文字改革
原文传递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语言文字工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培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1-45,共5页
语文改革与语文规范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讲语文规范、不讲语文改革,不符合近百年来语文发展的事实,无法满足当前语文工作的实际需要,无法推动汉语汉字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语文改革 语文规范
下载PDF
“通文字之用”与“我手写吾口”——黄遵宪语文思想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怀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6-182,共7页
黄遵宪语文改良思想有两个向度,其一是"通文字之用",其二是"我手写吾口"。前者思想缘起在于言、文长久分离,受教育阶层与未受教育阶层身份地位长久固化且立场观念对立严重,而其改良落实则在于"天下之农工商贾... 黄遵宪语文改良思想有两个向度,其一是"通文字之用",其二是"我手写吾口"。前者思想缘起在于言、文长久分离,受教育阶层与未受教育阶层身份地位长久固化且立场观念对立严重,而其改良落实则在于"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后者的立意则在于书写者个体的主体性的完整实现,其立场在于批评泥古不化、受其拘牵。在清末民初的语文及文学改良思潮中,这两种诉求既彼此呼应又有所差别,而在具体的历史叙述中,两者之间的差别又往往被忽略而被混同一体,这不仅不利于对汉语中长久存在的言、文分合现象以及此间全新"读者"关切意识兴起适度且深入之考察,也妨碍了对于近代书写者个体之主体意识的完整性诉求应有之关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语文思想 语文改良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理论视域下的近代国语运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7,共5页
国语运动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一场"语言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汉语的发展轨迹。文章基于社会语言学理论对近代国语运动研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国语运动兴起的社会动因,从多学科视角分析了目前的国语运动研究,并将其研究纳入到... 国语运动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一场"语言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汉语的发展轨迹。文章基于社会语言学理论对近代国语运动研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国语运动兴起的社会动因,从多学科视角分析了目前的国语运动研究,并将其研究纳入到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范畴。研究表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本上同国语运动研究内容相契合,这不仅为国语运动研究探索出一种新范式,而且对于我国制定未来的语言政策和国家语言规划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运动 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革
下载PDF
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译介活动及其对语言变革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鸽 杜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167,共4页
西方传教士的译介活动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形成了两次高潮,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引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本文探讨了译介活动发生时中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两次译介高潮的发展特征... 西方传教士的译介活动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形成了两次高潮,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引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本文探讨了译介活动发生时中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两次译介高潮的发展特征和对语言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译介活动 语言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