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文化立场的书写与言说——20世纪后20年小说语言论之三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德喜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地域文化是作家们的精神母乳。地域文化精神直接影响到小说叙述焦点的定位与运动、小说话语与叙事视角的选择、言语风格的确定以及语言结构的形成;方言土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资源,而且为小说语言增色许多;作为地理风貌的自然风光进... 地域文化是作家们的精神母乳。地域文化精神直接影响到小说叙述焦点的定位与运动、小说话语与叙事视角的选择、言语风格的确定以及语言结构的形成;方言土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资源,而且为小说语言增色许多;作为地理风貌的自然风光进入小说,必然影响着描写这些风光的语言风格的选择;民间语言体现一种民间立场的叙事,与官方文化拉开一定距离,并显示出民间幽默的智慧与解构的才能;有作为的作家不仅善于到地域文化中去淘金,而且能跳出其拘囿,去经受各种异地文化的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小说语言 精神母乳 语言资源 拘囿
下载PDF
论《厚墙裂痕》的叙事特征
2
作者 罗紫元 马辉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5期73-76,共4页
马德清作为彝族的一位当代小说家,其创作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其长篇小说《厚墙裂痕》,不仅在史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彝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民族志资料,而且从小说语言、叙述姿态和小说结构三个方面凸显出其创作与生活... 马德清作为彝族的一位当代小说家,其创作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其长篇小说《厚墙裂痕》,不仅在史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彝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民族志资料,而且从小说语言、叙述姿态和小说结构三个方面凸显出其创作与生活同构的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墙裂痕》 小说语言 叙述姿态 小说结构
下载PDF
启蒙文化语境中的当代小说语言
3
作者 孙德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浩劫 ,人们从历史的教训中发现思想文化启蒙的必要与急迫 ,于是继承了五四这一传统 ,这就为当代小说提供了启蒙文化语境 ,于是小说语言打上了启蒙的烙印。具体来说 ,小说语言被注入了人文理性 ,语态庄重 ,常采用寓言式... 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浩劫 ,人们从历史的教训中发现思想文化启蒙的必要与急迫 ,于是继承了五四这一传统 ,这就为当代小说提供了启蒙文化语境 ,于是小说语言打上了启蒙的烙印。具体来说 ,小说语言被注入了人文理性 ,语态庄重 ,常采用寓言式语言结构 ,呈现出读者在场的“精英独白” ,让读者在“审美的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文化语境 小说语言 寓言式小说语言结构 人文理性 "审美的沉思"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语言“反常化”的创新特色
4
作者 李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3-66,共4页
"反常化"手法在文学中的具体运用,可以打破感知的自动性,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贾平凹小说语言所呈现的独特美感正是对这一手法的具体实践。文章从突破语言日常化模式、对传统语言翻新、强调主体认知等方面对贾... "反常化"手法在文学中的具体运用,可以打破感知的自动性,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贾平凹小说语言所呈现的独特美感正是对这一手法的具体实践。文章从突破语言日常化模式、对传统语言翻新、强调主体认知等方面对贾平凹小说语言"反常化"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究其小说语言平中见奇、拙中见巧、新颖奇特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小说语言 反常化 陌生化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现代──略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语言的变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德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8,22,共7页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语言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这场大变革在19世纪末到五四前夕主要偏重于语言形式,努力为小说语言注入新的血液;到了五四时期,小说语言的变革具有革...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语言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这场大变革在19世纪末到五四前夕主要偏重于语言形式,努力为小说语言注入新的血液;到了五四时期,小说语言的变革具有革命的意义,不仅是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而且.个人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言 文言文 白话文 个人话语 启蒙话语 政治话语 小说现代化
下载PDF
陌生化:萧红小说语言的审美诉求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俐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7-80,共4页
从"陌生化"的向度再次审视萧红小说的语言。正是陌生化语言的运用,强化了萧红小说的审美效果,体现了萧红创作的现代意识和自觉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萧红 小说语言 陌生化 现代意识 审美诉求
下载PDF
论金批《水浒传》对小说语言技巧的探索
7
作者 武小新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0-21,24,共3页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小说语言 表达技巧
下载PDF
越南汉文小说的异国文化特色 被引量:3
8
作者 严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87,共9页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没有像中国小说那样经历过从说话艺术到书面文学的长期过渡,而是直接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小说创作观念及语言结构形式。但总体上看,越南汉文小说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对中国小说叙述方式的悉心模仿,而是大量运用越南的人物、场景及历史文化背景材料,编写出来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故事情节,越南汉文小说异国身份及独特艺术价值也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汉文小说 小说异国身份 小说本土特色 历史演义类小说 传奇类小说 晚清小说
下载PDF
东亚汉文小说的衍变及本土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严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5,共8页
明清时期中国小说大规模传播到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直接促进了东亚地区汉文小说创作的全面兴盛。中国小说在东亚的传播与东亚各国汉语学习的旺盛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学习尤其是汉语口语学习便成为明清通俗小说得以在东... 明清时期中国小说大规模传播到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直接促进了东亚地区汉文小说创作的全面兴盛。中国小说在东亚的传播与东亚各国汉语学习的旺盛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学习尤其是汉语口语学习便成为明清通俗小说得以在东亚各国广泛流传的重要契机。对中国体制的模仿及文化崇拜,给中国小说在东亚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机会,也为东亚汉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创造了契机。正是在吸收和改编中国小说的过程中,朝鲜、日本及越南的汉文小说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本土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传播 东亚汉文小说 东亚汉语教材
下载PDF
丽与熟——郭敬明、韩寒小说语言风格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莉 毛晶晶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新世纪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韩寒,自开始创作以来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小说语言风格:前者用辞绮丽,清新优美;后者遣词圆熟,老练精湛。郭、韩是80后作家群的代表性人物,研究二人的小说语言风格是对整个80后作家群小说语言风格的一个总体把握。
关键词 绮丽 圆熟 郭敬明 韩寒 小说语言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