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被引量:108
1
作者 詹朋朋 《外语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6,共4页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 ,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的特性 :输入材料、输入过程和输入结果。笔者不同意Krashen的某些观点 ,认为语言输入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来输入 ,而是他的主动建构 :原有语言知识结构和新的...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 ,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的特性 :输入材料、输入过程和输入结果。笔者不同意Krashen的某些观点 ,认为语言输入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来输入 ,而是他的主动建构 :原有语言知识结构和新的语言输入相互作用 ,产生新结构。最后 ,作者结合主体教育思想 ,提出外语教学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 ,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输入 建构 主体性
原文传递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 被引量:106
2
作者 苏丹洁 陆俭明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7-567,共11页
本文就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提出三个观点:第一,语法研究、语法教学不能囿于"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句法研究和教学思路。第二,在语法研究中要树立"从认知角度去认识语言共性和个性"这一观念... 本文就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提出三个观点:第一,语法研究、语法教学不能囿于"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句法研究和教学思路。第二,在语法研究中要树立"从认知角度去认识语言共性和个性"这一观念。第三,"构式—语块"分析法和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补充性的句法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一方法建立在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共性基础之上,在分析和教授一些汉语句式方面,优于传统的思路。文章对上述观点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共性 语言共性 构式语法 “构式—语块”理论 语法研究与教学
原文传递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58
3
作者 李葆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0-147,共8页
近年来的汉语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之所以难以出现重大突破 ,其表层原因在于尚未对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展开深入研究 ,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对元语言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探索。从语言学立场出发探索元语言 ... 近年来的汉语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之所以难以出现重大突破 ,其表层原因在于尚未对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展开深入研究 ,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对元语言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探索。从语言学立场出发探索元语言 ,势必形成逻辑学元语言和语言学元语言的分野。语言学的元语言是对象语的解释性符号系统 ,与之相对的对象语可以是语言系统 ,也可以是同一系统的部分语符。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 ,存在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三种系统 ,以之为基础可进一步研究信息处理元语言和认知元语言。元语言系统研究就是“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只有完成了这一工程才能建立语义结构网络 ,“自然语言能力模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治语 元语言 理论建构 应用价值 元语言系统 释义元语言 逻辑学 语言学 语义元语言系统 研究方法 语义元语言 语言学
下载PDF
语言与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 被引量:74
4
作者 谷小娟 李艺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8,共8页
本文回顾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40年间有关学科对语言与社会身份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历程。早期变异语言学家认为二者具有相关和共变的关系;语用学揭示社会身份的情景性和行为性,认为身份是人在不同语境中展演合乎规约的语用行为的结果;... 本文回顾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40年间有关学科对语言与社会身份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历程。早期变异语言学家认为二者具有相关和共变的关系;语用学揭示社会身份的情景性和行为性,认为身份是人在不同语境中展演合乎规约的语用行为的结果;社会心理学家阐释个人语体形成的心理原因在于身份认同与排斥;交际社会语言学认为在具体交际活动中,语言时时构筑着主体的社会身份;实践社区模式展示人在言语实践中不断学习,调整言语行为,协商和构建社会身份的过程;发展心理学放眼人生,阐述人生各阶段及各种关系中的生命身份构建、维持和变化;批评话语分析进一步揭示语言与身份的辩证关系,认为人可以遵守或违反话语规范,有意识地选择语体来建构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身份 身份构建
原文传递
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 被引量:67
5
作者 隋岩 李燕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98,共20页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虽然以生物性反应为基础,但主要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体情绪借助语言在社会网络间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群体传播帮助人们通过...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虽然以生物性反应为基础,但主要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体情绪借助语言在社会网络间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群体传播帮助人们通过建立弱关系扩大社会网络,促进个体情绪在传播范围上的量变和情绪性质上的质变,形成社会情绪型舆论。网络语言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情绪基因,通过模因复制进行群体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络语言具有三重效应:一是凝合效应,促进深层情绪整合,形成社会舆论;二是转移效应,其表层的娱乐性、游戏性特征能推动情绪转化,疏导社会舆论;三是沉淀效应,累积社会情绪氛围,沉淀社会参与基因,建构网络语言所诞生和维护的社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情绪传播 社会建构 社会舆论 社会文化
原文传递
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64
6
作者 丁建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3,共8页
本文以囚犯语言、黑帮行话、引航员俚语、卡车司机车载电台语言、大学校园俚语、说唱音乐等反语言或半反语言形式为例,说明这一另类话语及其构建的另类世界。反语言是一种相对于主流语言来说具有不同词汇的语言形式,是反文化群体用来反... 本文以囚犯语言、黑帮行话、引航员俚语、卡车司机车载电台语言、大学校园俚语、说唱音乐等反语言或半反语言形式为例,说明这一另类话语及其构建的另类世界。反语言是一种相对于主流语言来说具有不同词汇的语言形式,是反文化群体用来反抗、抵制、扰乱、从而远离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话语实践。相对于主流语言,反语言具有寄生性与隐喻性。反语言生成反社会,反社会是主流社会的有意识的替代。反语言是构建身份认同、寻找"有意义的他者"的重要手段。反语言作为边缘话语的一种极端形式,对社会符号学研究话语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言 反社会 寄生 隐喻 身份构建
原文传递
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启示 被引量:48
7
作者 滕延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1-43,128,共14页
语言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紧急情境下的语言服务工作是考验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美国的国家语言服务团和紧急医疗语言服务项目为例,探讨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动机、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美国紧急语... 语言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紧急情境下的语言服务工作是考验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美国的国家语言服务团和紧急医疗语言服务项目为例,探讨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动机、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美国紧急语言服务项目的经验探索提供了国家紧急语言服务的新思路,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是政府(机构)购买公共服务的典范。然而,该项目较多关注成员的语言水平,忽略了实际的"语言+专业"能力;紧急医疗语言服务人员(译者)的职业素养、语言技能水平、专业背景、客观立场等问题有待改进。具体到我国,鉴于境内多语社区增多、境外公民保护、国家"走出去"战略以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深入,笔者提出并详细分析了构建我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构建国家语言服务体系与提供国民语言能力提供启发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语言服务 美国语言服务 国家安全 语言能力 体系构建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 被引量:46
8
作者 成晓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F004,共6页
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观认为,语言在本质上具有模糊性、矛盾性、主观性和建构性,所以,语言的意义只有在使用的动态过程中才能把握.语言使用就是主动地建构,而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学习主体应积极... 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观认为,语言在本质上具有模糊性、矛盾性、主观性和建构性,所以,语言的意义只有在使用的动态过程中才能把握.语言使用就是主动地建构,而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学习主体应积极主动地用语言对个人学习经验进行认知和创造,去建构个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语言哲学 意义 意义建构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中的语言与性别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经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1-83,共3页
当代语言与性别研究存在两元论和多元论之争 ,缺陷论、差异论和先天论都属于前者研究的范畴 ,形成该领域的主流 ;而建构论属于后者 ,它是 2 0世纪 9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新思潮 ,其核心观点是 ,性别是在交际活动中建构的 ,而不是事先... 当代语言与性别研究存在两元论和多元论之争 ,缺陷论、差异论和先天论都属于前者研究的范畴 ,形成该领域的主流 ;而建构论属于后者 ,它是 2 0世纪 9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新思潮 ,其核心观点是 ,性别是在交际活动中建构的 ,而不是事先存在的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性别的建构是自由的 ,不受其它因素的制约。研究者只有采取动态和静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取得令人满意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性别 建构 实践群体
下载PDF
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 被引量:41
10
作者 黄少安 苏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87,共6页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有待理清和深入研究,从而较好地促进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从基本理论层次提出并论证的几个基本命题包括:(1)语言经济学是研究语言形成和演变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有待理清和深入研究,从而较好地促进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从基本理论层次提出并论证的几个基本命题包括:(1)语言经济学是研究语言形成和演变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语言、语言行为和语言政策如何与人力资本、就业、工资、收入分配等相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2)作为人类的基本制度,语言是演化的,而文字主要是构建的。(3)语言的信息载体及传播工具功能与文化符号功能有分野的趋势,两者具有不同的演化路径或方向:作为前者,趋同和趋简;作为后者,呈现多元化或者力求保持多元化。(4)一种语言的通用程度是该语言的学习成本和相应母语国的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经济学 演化和构建 趋同和求异 语言通用度
原文传递
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 被引量:34
11
作者 江南 庄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1-56,共6页
网络语言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语言是在一种特殊的交流中形成的,它通常具有直观快捷、私语性和口语化的倾向,简洁、活泼,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有散漫、芜杂的现象存在,需要对它积极地限制、约束... 网络语言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语言是在一种特殊的交流中形成的,它通常具有直观快捷、私语性和口语化的倾向,简洁、活泼,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有散漫、芜杂的现象存在,需要对它积极地限制、约束,引导与规范。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造成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语言规范化意义重大。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必须持科学辩证的态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网络文明 规范与建设
下载PDF
线上教学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许悦婷 陶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148,共11页
在全国线上教学背景下,本研究基于某高校12名英语教师的多轮访谈数据,采用定位理论(positioning theory)探究外语教师此教学改革中的身份认同构建。结果显示,教师在多个层次上的定位同步交织于教师线上教学全程:在个人层面,教师的"... 在全国线上教学背景下,本研究基于某高校12名英语教师的多轮访谈数据,采用定位理论(positioning theory)探究外语教师此教学改革中的身份认同构建。结果显示,教师在多个层次上的定位同步交织于教师线上教学全程:在个人层面,教师的"学习者"身份和"反思者"身份是教师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本质的关键;在师生互动层面,教师"线上互动决策者"身份助其根据学生线上学习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探索高质线上课堂互动模式;在同事互动层面,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来寻求技术与情感支持。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深入探讨教师身份动态化发展与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关系,对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与促进教师发展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高校外语教师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比附“主谓结构”引起的问题 被引量:30
13
作者 沈家煊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5,共14页
说汉语也有"主谓结构",这只是一种比附的说法,因为汉语并没有界定主谓结构的形式标准,所说的"主谓结构"其实是指逻辑上的命题。比附主谓结构并用它来套汉语现象,结果引起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些... 说汉语也有"主谓结构",这只是一种比附的说法,因为汉语并没有界定主谓结构的形式标准,所说的"主谓结构"其实是指逻辑上的命题。比附主谓结构并用它来套汉语现象,结果引起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上,主要有施格型、中动式、事件结构、关系从句、话题凸显等五个。布龙菲尔德指出,"语言学研究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们无权在分析一种语言的时候注入这种语言没有表示的区分",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在讲汉语语法的时候如何超越主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结构 比附 施格型 中动式 事件结构 关系从句 话题凸显
原文传递
语言传播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辉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9,共10页
语言传播研究历史不长,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语言传播的主要理论框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基于前人的理论模型,本文尝试建构了全球化时代语言传播模式理论模型:混合模式及基于... 语言传播研究历史不长,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语言传播的主要理论框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基于前人的理论模型,本文尝试建构了全球化时代语言传播模式理论模型:混合模式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模式+,并对语言传播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播 理论建构 混合模式 未来走向
下载PDF
从“意义用法论”到“基于用法的模型”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天翼 王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46,共5页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力主从人本性角度研究语言,在"现实—认知—语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基于用法的模型"。本文从七个方面详述了该模型的主要内容,认为语言研究当循"归纳兼演绎",以能更好地论证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意义用法论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基于用法的模型
原文传递
A什么B"结构式初探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海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9-92,共4页
"A什么B"是一种结构式,该结构式主要表示消极的意义,但其消极意义不是由"什么"单独带来的,而是结构式的整体意义。在言谈交际中,结构式中的"什么"具有强调功能。"A什么B"结构式具有标记性,&qu... "A什么B"是一种结构式,该结构式主要表示消极的意义,但其消极意义不是由"什么"单独带来的,而是结构式的整体意义。在言谈交际中,结构式中的"什么"具有强调功能。"A什么B"结构式具有标记性,"什么"的强调功能"放大"了消极意义,从而表达了说话人轻视、不满、否定的态度。"A什么B"结构式实际上是主观化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语言结构式 主观化表现
下载PDF
语言规划学的学科构想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宇明 《语言规划学研究》 2015年第1期3-11,共9页
语言规划是重要的社会治理活动,也是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相关学术研究的积累和社会生活的新发展,语言规划学形成语言学一门分支学科的条件已渐成熟。语言规划学是研究语言功能的学问,研究语言具... 语言规划是重要的社会治理活动,也是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相关学术研究的积累和社会生活的新发展,语言规划学形成语言学一门分支学科的条件已渐成熟。语言规划学是研究语言功能的学问,研究语言具有哪些功能,各种语言功能的发生原理与运作机理如何,怎样为惠及社会及社会成员而充分发挥语言功能。中国的语言规划学界有一批学者被称为'语言生活派',他们围绕'语言生活'这一概念建立学术体系,其学术目标和实践目标就是促进语言生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划学 学科建设 语言功能 语言生活派
原文传递
跨学科的二语习得研究——对二语习得学科属性的思考 被引量:20
18
作者 戴运财 王同顺 杨连瑞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4,共7页
近30年来,二语习得在拓宽研究范围、关注语言学和认知理论、加强理论引导下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二语习得早期研究的历史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科发展,指出二语习得学科的最大特点是跨学科性。二语习得学... 近30年来,二语习得在拓宽研究范围、关注语言学和认知理论、加强理论引导下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二语习得早期研究的历史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科发展,指出二语习得学科的最大特点是跨学科性。二语习得学科起源于外语教育并从外语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具有相对固定研究内容与范式的独立学科。文章还通过归纳分析21世纪以来国际上出版的8本二语习得综合性教材/文集来进一步阐述二语习得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研究途径的多样化与跨学科性的特点。最后.文章指出了二语习得研究对我国二语习得学科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语言教育 跨学科领域 学科属性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国内外学者或者针对汉语的实际,或者侧重于教学法,提出了诸多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构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其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讨论和建议,既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也可以为教学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教学模式 改革 构建
下载PDF
从日语“萌”的语用意义看青年亚文化生态体系特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齐珮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0,共4页
由于以往忽视意识形态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对语言结构系统的持续渗透,巴赫金提出将语言符号与个人行为、具体语境和意识形态结合起来,从语用学维度分析词语的具体含义和使用规律。这促使笔者尝试阐释语词"萌"的语源、含义和言语... 由于以往忽视意识形态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对语言结构系统的持续渗透,巴赫金提出将语言符号与个人行为、具体语境和意识形态结合起来,从语用学维度分析词语的具体含义和使用规律。这促使笔者尝试阐释语词"萌"的语源、含义和言语行为等因素,旨在从具体语言交际过程中发现后现代社会中的亚文化行动样式和价值判断对语言结构的渗透,总结以"萌"文化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表现出来的虚构意志、符号化消费、断片式经验等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意义 功能性言语 语言建构 亚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