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砾滑带土复活启动强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三绍 张永双 +2 位作者 徐能雄 吴瑞安 刘筱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3-873,881,共12页
砾石在古滑坡滑带土中广泛存在,确定含砾滑带土的启动强度是古滑坡稳定性评价和灾害防范的关键。以2018年甘肃舟曲县江顶崖古滑坡复活事件为例,基于试验测试和反演分析方法,研究了含砾滑带土的复活启动强度。结果表明:(1)长距离剪切后,... 砾石在古滑坡滑带土中广泛存在,确定含砾滑带土的启动强度是古滑坡稳定性评价和灾害防范的关键。以2018年甘肃舟曲县江顶崖古滑坡复活事件为例,基于试验测试和反演分析方法,研究了含砾滑带土的复活启动强度。结果表明:(1)长距离剪切后,滑带土中的胶结作用已逐渐丧失,其残余抗剪强度主要由土颗粒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和咬合作用所导致,砾石含量较高时土颗粒之间的力较强,因而其残余强度也相对较大。剪切面摩擦系数与粗糙度呈正线性相关性,砾石改变了剪切面的粗糙度,使剪切面摩擦阻力增大,导致其残余强度增大。(2)含砾滑带土的残余内摩擦角同时受黏粒含量和砾石含量的控制,与黏土质滑带土主要受黏粒含量控制的机制具有明显差异,建议采用砾石含量与黏粒含量之比作为估算含砾滑带土残余内摩擦角的指标。(3)古滑坡复活启动强度一般大于残余强度但略小于恢复强度,复活启动前的滑带土强度已经由恢复强度向残余强度逐渐衰减,此时古滑坡整体上处于蠕滑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滑带土强度易发生急剧衰减,从而诱发古滑坡加速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复活 含砾滑带土 残余强度 强度恢复 启动强度
下载PDF
四川宁南水塘村滑坡形成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高静贤 戴福初 +1 位作者 朱雨轩 姚鑫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9,共9页
四川宁南县水塘村在同一黄土斜坡上发生过三次滑坡,最近一次滑坡发生在雨季持续降雨后,包括新的流滑和老滑坡的复活滑动,并且引起了前缘滑坡堆积体的复活。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通过室内饱和黄土的应力路径试验... 四川宁南县水塘村在同一黄土斜坡上发生过三次滑坡,最近一次滑坡发生在雨季持续降雨后,包括新的流滑和老滑坡的复活滑动,并且引起了前缘滑坡堆积体的复活。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通过室内饱和黄土的应力路径试验、饱和黄土与黏土的环剪试验和稳定性计算探讨了滑坡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灌溉与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发生于黄土层内的流滑型新滑坡是由于灌溉和强降雨入渗导致弱透水黏土层上部地下水位上升、饱和黄土层孔隙水压力增大发生的静态液化;对于滑动型老滑坡复活,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强降雨在滑体中的入渗导致黏土层上部地下水上升,降低了老滑坡稳定性,致使老滑坡沿已有滑面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降雨 静态液化 残余强度 滑坡复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今后仍需重点关注的滑坡崩塌成灾模式
3
作者 常宏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725-736,共12页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成效显著,但在极端气候特别是极端降雨频现的趋势下,总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研究探讨三峡水库蓄水至今20年来新生的滑坡崩塌和堆积体复活模式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相关滑坡崩塌实例的...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成效显著,但在极端气候特别是极端降雨频现的趋势下,总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研究探讨三峡水库蓄水至今20年来新生的滑坡崩塌和堆积体复活模式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相关滑坡崩塌实例的研究,结合前人成果并类比湘鄂山地和四川盆地的实例及非库水影响的实例,提出三峡库区今后仍需重点关注的几种成灾模式,包括特殊构造及地貌部位的潜在顺层岩质滑坡、采空区或硐室上方的危岩崩塌、红层和盐溶岩类及破碎基岩强风化带的类土质崩滑,以及土质岸坡堆积体复活失稳等,为后续开展隐患岸坡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潜在滑坡 采空区崩塌 类土质崩滑 滑坡复活 成灾模式
下载PDF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of Outang Landslide Based on the Peak and Residual Shear Strength Behavior
4
作者 YANG Xiuhan VANAPALLI Sai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8,共14页
Most of the natural and compacted fine-grained soil slopes that are in saturated or unsaturated condition undergo a large deformation prior to reaching failure conditions.Such slopes should be designed taking account ... Most of the natural and compacted fine-grained soil slopes that are in saturated or unsaturated condition undergo a large deformation prior to reaching failure conditions.Such slopes should be designed taking account of their strain-softening behavior using the residual shear strength (RSS) parameters.In this paper,the slope stability of a recently reactivated Outang landslide near the Three Gorges Dam in China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RSS parameters of unsaturated soils.In addition,comparisons are provided in the FOS values of slope using both the peak shear strength (PSS) and RSS parameters.Firstly,a series of site investigations of the hydrologic and geologic conditions,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s and cracks were described.The PSS and RSS behaviors of the sliding soils derived from a series of direct shear test results performed o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soil specimens are summarized.Secondly,a series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considering the precipitation and Yangtze River water level variation within a representative period of 7 months,based on the PSS and the RSS properties.In this study,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were considered,which include: i) considering only the precipitation with a constant water level;ii) considering only the decrease in water level without rainfall;iii) consi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decrease in water level.In each scenario,four steps were included to calculate the values of factor of safety (FOS) at different times.1) A steady-state seepag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a constant total head at 525 m on the left boundary and 175 m on the slope surface below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level.The initial pore water pressures were simulated in the slope under no precipitation and variation of water level.2) A specific boundary condition was applied on the slope surface to model the precipitation and Yangtze River water level variation.A transient seepag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calculate pore water pressures at different times based on the initial 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ATURATED soil landslide reactivation RESIDUAL shear strength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下载PDF
工程扰动诱发川西杜米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洪福 方甜 +3 位作者 夏晨皓 冉涛 徐如阁 张景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4-1053,共10页
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复活并导致滑坡整体或局部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川西雅江县杜米滑坡为例,通过地质调查、Insar监测、工程钻探、数值分析、稳定性计算等技术方法,在查清滑坡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并进行分... 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复活并导致滑坡整体或局部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川西雅江县杜米滑坡为例,通过地质调查、Insar监测、工程钻探、数值分析、稳定性计算等技术方法,在查清滑坡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并进行分区评价,剖析滑坡复活变形成因机理,探讨滑坡前缘坡脚开挖程度与滑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杜米滑坡一共发育3个滑面,分别对应强烈变形区、中等变形区和轻微变形区。前缘坡脚开挖是诱发杜米滑坡复活的主要原因,降雨入渗导致滑带土强度劣化是助推因素。前缘坡脚开挖水平深度超过10 m,暴雨工况滑体将出现明显变形下滑破坏。研究成果对避免类似杜米滑坡导致的“小灾大损”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扰动 滑坡复活 稳定性分析 成因机理
下载PDF
石家庄水库宁化堡滑坡稳定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梧荫 《电力学报》 2005年第2期181-182,185,共3页
宁化堡滑坡在汾河上游宁武县境内,拟建石家庄水库尾部,水库建成后该处河谷迥水深5~7m.笔者分析了滑坡浸水后会否复活,产生整体或大面积滑动,堵塞汾河河道,危及石家庄水库的安全.
关键词 宁化堡滑坡 稳定分析 滑坡复活 石家庄水库
下载PDF
滑坡复活型水毁路基的变形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厉成武 李强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6年第3期44-46,共3页
位于老滑坡上的该段路基,因大气强降水及外侧河水冲刷、淘蚀而导致老滑坡前缘复活,造成路基下沉、开裂变形。通过实地勘测调查,查明路基变形特征,分析了变形产生的原因,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计算,最后提出针对性处置措施。
关键词 滑坡复活 水毁 变形特征 治理措施
下载PDF
盐关滑坡复活与岩体劣化变形响应关系研究
8
作者 叶义成 何钰铭 +3 位作者 廖伟杰 王金波 聂邦亮 潘安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6期861-866,922,共7页
盐关滑坡位于湖北省三峡库区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的右岸,是一处反向堆积层大型土质滑坡,滑坡变形发生于库水位上涨且保持高位运行时期。通过对盐关滑坡及周边岸坡的现场调(勘)查,采用多种勘测手段对滑坡复活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在导致滑... 盐关滑坡位于湖北省三峡库区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的右岸,是一处反向堆积层大型土质滑坡,滑坡变形发生于库水位上涨且保持高位运行时期。通过对盐关滑坡及周边岸坡的现场调(勘)查,采用多种勘测手段对滑坡复活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在导致滑坡复活变形的因素中,水的作用极其复杂,从渗流、化学、力学损伤等多效应揭示碎屑岩岸坡岩体劣化引起滑坡变形的过程,进而对盐关滑坡复活与劣化变形联动响应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防治建议。研究成果对国内类似库区岸坡岩体劣化引起斜坡变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复活 岩体劣化 碎屑岩岸坡 地质灾害 变形机制 三峡库区
下载PDF
Reservoir-induced landslides and risk control in Three Gorges Project on Yangtze River,China 被引量:64
9
作者 Yueping Yin Bolin Huang +4 位作者 Wenpei Wang Yunjie Wei Xiaohan Ma Fei Ma Changjun Zha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577-595,共19页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in China was basically a geohazard-prone area prior to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After construction of the TGR, the water level was raised from 70 m to 175 m above sea...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in China was basically a geohazard-prone area prior to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After construction of the TGR, the water level was raised from 70 m to 175 m above sea level (ASL), and annual reservoir regulation has caused a 30-m water level difference after impoundment of the TGR since September 2008. This paper first presents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in six periods of 175 m ASL trial impoundments from 2008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landslides sharply decreased from 273 at the initial stage to less than ten at the second stage of impoundment. Based on this, the reservoir-induced landslides in the TGR region can b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five failure patterns, i.e. accumulation landslide, dip-slope landslide, reversed bedding landslide, rockfall, and karst breccia landslide. The accumulation landslides and dip-slope landslides account for more than 90%. Taking the Shuping accumulation landslide (a sliding mass volume of 20.7 × 106 m^3) in Zigui County and the Outang dip-slope landslide (a sliding mass volume of about 90 × 106 m^3) in Fengjie County as two typical cases, the mechanisms of reactivation of the two landslides are analyzed.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factor of safety (FOS) 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accumulation landslide is dominated by water level variation in the reservoir as most part of the mass body is under 175 m ASL, and the dip-slope landslide is controlled b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variation and precipitation as an extensive recharge area of rainfall from the rear and the front mass is below 175 m AS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induced impulsive wave hazards after and before reservoir impoundment are studi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 landslide-induced impulsive wave hazard has increased in the reservoir region.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Ganjingzi landslide in Wushan County indicate the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lide-induced surge and 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Reservoir-induced landslide reactivation mechanism Impulsive wave generated by landslide Water level variation Risk control
下载PDF
甘肃舟曲南峪江顶崖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复活机理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郭长宝 任三绍 +4 位作者 李雪 张永双 杨志华 吴瑞安 金继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江顶崖古滑坡位于甘肃舟曲白龙江左岸,区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坪定—化马断裂带从区内通过,造成地层岩性极为破碎,古滑坡发育,且复活特征明显。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 江顶崖古滑坡位于甘肃舟曲白龙江左岸,区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坪定—化马断裂带从区内通过,造成地层岩性极为破碎,古滑坡发育,且复活特征明显。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江顶崖古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复活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41×106~49×106m3,为在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巨型古滑坡,位于坪定—化马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形成的断裂带内。根据滑坡不同位置和坡体结构特征,将江顶崖古滑坡共划分为古滑坡崩塌区、滑坡岩体变形区、古滑坡堆积区等3个大区,以及4个古滑坡复活区等7个区域,坡体内断错陡坎和拉裂缝极为发育。江顶崖古滑坡的中部复活区是主要变形和破坏区,1991年和2018年的复活区均位于该区域内,2018年复活滑坡体体积为480×104~550×104m3,为缓慢滑动的牵引式滑坡。江顶崖古滑坡复活机理复杂,在断裂活动和地震作用下形成的破碎岩土体和斜坡结构特征为滑坡复活提供了内因,强降雨作用增加了坡体自重并弱化了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在暴雨期形成的强烈河流侵蚀作用进一步切割坡脚,从而诱发滑坡的复活;因此,江顶崖古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古滑坡复活案例。目前江顶崖古滑坡区域内的4个滑坡复活区仍处于蠕滑状态,在强降雨和河流侵蚀等作用下极可能再次发生复活,并造成堵江和毁坏国道等灾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古滑坡复活 活动断裂 江顶崖 形成机理
下载PDF
金沙江断裂带雄巴巨型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雪 郭长宝 +4 位作者 杨志华 廖维 吴瑞安 金继军 何元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5,共9页
雄巴古滑坡位于西藏贡觉金沙江右岸、金沙江活动构造带内,该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岩体结构破碎,发育一系列大型、巨型古滑坡和斜坡变形体。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认为雄巴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2.6... 雄巴古滑坡位于西藏贡觉金沙江右岸、金沙江活动构造带内,该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岩体结构破碎,发育一系列大型、巨型古滑坡和斜坡变形体。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认为雄巴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2.6×10^(~8)~6.0×10^(~8) m^(~3),为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巨型古滑坡。雄巴古滑坡在平面上有滑坡滑源区和滑坡堆积区2个大的区域,其中滑坡堆积区又分为相对稳定区和前缘强变形区。滑坡体上2个深孔钻探资料揭露雄巴古滑坡主要发育2级深层蠕变滑带,其中第一级滑带埋深51 m(ZK1孔)至55 m(ZK2孔),第二级滑带埋深101 m(ZK1孔)至115 m(ZK2孔),坡体内发育的深层承压水对斜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雄巴古滑坡的形成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降雨和河流侵蚀等作用影响强烈,目前仍处于深层蠕滑中;其深层"锁固段"对滑坡的稳定性起关键控制作用,但在降雨-地下水渗流、河流侵蚀和地震等因素作用下,该古滑坡潜在失稳可能性较大,并有形成堰塞金沙江、溃坝、洪水等灾害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滑坡复活 金沙江断裂带 雄巴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大河坝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桂林 张永兴 +1 位作者 文海家 陈海鹏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1-4,共4页
在分析大河坝古滑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体的复活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古滑体复活的首要原因是古滑体的变形破坏及其疏松物质组成为滑体复活创造了基础。其次是对古滑体的认识不足,修建移民房时未对古滑体作必要的防... 在分析大河坝古滑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体的复活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古滑体复活的首要原因是古滑体的变形破坏及其疏松物质组成为滑体复活创造了基础。其次是对古滑体的认识不足,修建移民房时未对古滑体作必要的防治措施,为古滑体的复活埋下隐患。再者是移民房修建加载活动改变了古滑体原有的平衡,加之水对滑体的积极诱发作用,致使滑体产生推压变形破坏,从而激发了古滑体的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复活 变形 大河坝 古滑体 修建 疏松物质
下载PDF
碎石土古滑坡演化复活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家兴 赵兰英 司长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6-142,共7页
古滑坡是斜坡长期复杂演化的产物。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及地震、强降雨的影响,古滑坡复活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碎石土古滑坡含有大量碎石与岩石碎屑,其复活失稳之后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以西南地区甘孜州赤绒碎石土古滑坡为研究对象,... 古滑坡是斜坡长期复杂演化的产物。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及地震、强降雨的影响,古滑坡复活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碎石土古滑坡含有大量碎石与岩石碎屑,其复活失稳之后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以西南地区甘孜州赤绒碎石土古滑坡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地质分析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碎石土古滑坡滑体、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质,综合地形地貌、构造、地震、降雨等外部因素,对碎石土古滑坡的复活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古滑坡属于多期次复活型滑坡,按滑坡形成的先后顺序大致分为古、老、新三个阶段;②碎石土滑坡以粗大碎石形成骨架构成降雨下渗通道的渗流模式是造成复活的主要外部因素;③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将碎石土古滑坡的复活演化过程归纳为“四时期-六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复活 碎石土古滑坡 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 赤绒滑坡
下载PDF
川东某场镇后山滑坡发育特征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世龙 郭伟 +2 位作者 陈亚婷 张涛 刘晓钦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地区局部垂向裂隙发育的坡体容易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平推式滑坡,对于该类滑坡前人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该类滑坡体局部复活特征的研究尚不深入。以川东某地老平推式滑坡体上发育的现代滑坡为例,分析了这类老滑坡局部...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地区局部垂向裂隙发育的坡体容易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平推式滑坡,对于该类滑坡前人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该类滑坡体局部复活特征的研究尚不深入。以川东某地老平推式滑坡体上发育的现代滑坡为例,分析了这类老滑坡局部复活的机理特征,5·12强震对滑坡体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是老滑坡复活的因素之一;但后缘人工弃渣的加载是其复活最直接的激发因素。文章对治理方案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最终选用"前缘抗滑桩+后缘截水沟+裂缝夯实"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老滑坡复活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四川茂县周场坪滑坡发育特征与变形监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继军 郭长宝 +3 位作者 沈亚麒 杨志华 任三绍 李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位于四川茂县南新镇的周场坪滑坡是一大型古滑坡,曾于1982年发生大规模快速复活,目前滑体半堰塞岷江。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周场坪滑坡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长舌形,长约850 m,滑体前后缘高差约350 m;在剖面上发育3级滑动,钻探揭露滑带埋深以50~... 位于四川茂县南新镇的周场坪滑坡是一大型古滑坡,曾于1982年发生大规模快速复活,目前滑体半堰塞岷江。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周场坪滑坡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长舌形,长约850 m,滑体前后缘高差约350 m;在剖面上发育3级滑动,钻探揭露滑带埋深以50~70 m为主,推测潜在失稳滑坡体积为1500×10^(~4)~2000×10^(~4) m^(~3)。周场坪滑坡在平面上分为4个变形区,在滑体中后部和前缘坡脚发育大量拉裂缝与下错陡坎,拉裂缝宽度以0.2~3.0 m为主,陡坎下错高度2~10 m。在野外调查和钻探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滑坡开展了地表位移(GNSS)、深部蠕滑变形(钻孔测斜仪)和雨量等监测。监测分析表明,目前周场坪滑坡后缘变形速率达0.80m/a,中部和前缘分别为0.69m/a和0.51m/a,呈推移式滑动变形,整体向NW310°方向滑动;地表位移速率在监测期内基本在1~3mm/d之间波动,波动主要受降雨量影响,且略滞后于降雨量;滑移加速度基本在0~6mm/d^(~2)范围波动。ZK2钻孔测斜仪监测数据表明,滑坡在80 m深度内主要沿2层滑带蠕滑,其中浅层滑带埋深在22 m左右,深层滑带埋深在46 m左右,滑移速率在0~5mm/d范围波动。综合研究认为,周场坪滑坡目前处于缓慢变形的深层蠕滑中,其变形速率受降雨和河流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在极端内、外动力条件下,可能会加速滑动,并再次整体复活,造成堵塞岷江等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周场坪滑坡 古滑坡复活 深层蠕滑 变形监测
下载PDF
西藏隆子县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成因研究——以当来木古滑坡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进守 曹建文 苑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89-1990,1993,共3页
西藏隆子县境内古滑坡分布广泛,近年来有复活的趋势。在分析一典型古滑坡——当来木古滑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体的复活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古滑体的变形破坏及其疏松的物质组成是滑体复活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对古滑体的认... 西藏隆子县境内古滑坡分布广泛,近年来有复活的趋势。在分析一典型古滑坡——当来木古滑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体的复活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古滑体的变形破坏及其疏松的物质组成是滑体复活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对古滑体的认识不足,修建民房时未对古滑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过度的坡后加载为古滑体的复活埋下隐患;再次是水对滑体的积极诱发作用,致使滑体产生推压变形破坏,从而激发了古滑体的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复活 变形特征 复活成因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流域太平桥乡古滑坡群复活特征多源遥感识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帅 马志刚 +5 位作者 赵聪 杨磊 张肃 董继红 梁京涛 鄢圣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4-1003,共10页
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流域是全球古滑坡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多以及强降雨的频发,大渡河流域的古滑坡复活问题已日趋严重。本文选取大渡河流域太平桥乡古滑坡群的各洛寨村滑坡为例,采用无人机航空遥感(UAV)和Interfer... 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流域是全球古滑坡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多以及强降雨的频发,大渡河流域的古滑坡复活问题已日趋严重。本文选取大渡河流域太平桥乡古滑坡群的各洛寨村滑坡为例,采用无人机航空遥感(UAV)和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监测相结合的多源遥感技术手段,对各洛寨村滑坡的复活变形特征以及复活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基于无人机航空遥感影像能够有效识别各洛寨村滑坡的变形特征,两组横向贯穿中上部滑坡体的大规模拉张裂缝以及前缘左侧大型次级滑坡表明该滑坡呈现整体复活迹象。依据InSAR时序监测结果证实,2020年5月至6月持续两个月的强降雨是古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该滑坡目前仍处于持续变形状态。在强降雨或者地震等条件下,前缘左侧次级滑坡可能进一步下滑,甚至引发各洛寨村滑坡整体失稳滑动。基于多源遥感技术手段的各洛寨村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机理研究,其成果能够为大渡河流域古滑坡复活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复活 无人机 INSAR 成因机制 大渡河
下载PDF
西藏昌都夏通街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辜利江 王海兰 赵其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53-57,共5页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复活 滑坡特征 成因机理 控制因素 治理对策 西芷昌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