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巴东黄土坡巨型古滑坡体形成机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武雄 于青春 +1 位作者 何满潮 赵鑫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9-976,共8页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裂隙统计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少量钻孔试验,研究了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的边界和深度。研究表明,黄土坡滑坡分为上、中、下三段,是一个巨型古滑坡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地貌特征对该巨型古滑坡体的形成机理...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裂隙统计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少量钻孔试验,研究了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的边界和深度。研究表明,黄土坡滑坡分为上、中、下三段,是一个巨型古滑坡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地貌特征对该巨型古滑坡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黄土坡滑坡是分次发生的,中、下段滑坡发生时间较早,且为同时滑动;而上段滑坡则发生时间相对较晚。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对黄土坡滑坡的时空稳定性进行预测,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巴东黄土坡 巨型古滑坡体 滑动机理
下载PDF
安县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学特征讨论 被引量:15
2
作者 许向宁 李胜伟 +4 位作者 王小群 王兰生 张健 朱雷 沈曼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2008年5.12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安县高川乡的大光包滑坡是规模最大的高山滑坡,总方量约10×109m3。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滑坡的外形和结构... 2008年5.12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安县高川乡的大光包滑坡是规模最大的高山滑坡,总方量约10×109m3。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滑坡的外形和结构特征及其所处地质环境作了较详细地现场调查,系统研究了滑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开展了室内实验及震动台物理模拟实验,通过与类似地区地质现象的对比分析,对滑坡获得以下认识:(1)大光包滑坡是一个巨型的楔型槽状滑落体,以下伏的震旦系白云岩层面为主滑面,以与层面近于正交的早期X构造裂隙面为侧滑面,两控制面交线倾向北北东,倾角12°左右;(2)滑坡前缘的黄洞子沟是滑坡的剪出口位置,滑坡起动加速滑入黄洞子沟后受到沟道左侧山梁的阻挡而迅速制动,受阻的滑坡体上部高速越过山梁冲向山坡并发展为碎屑流;(3)作为滑坡主滑面的震旦系白云岩岩层,为一经历了强烈岩溶的白云岩沙化层,强烈地震引发沙化层因突然产生的超空隙压力而流态化,这可能是导致山体突然失稳的主要原因。大光包滑坡事件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地震引发山体失稳的一种新的模式,在分析研究和评价山坡的演化和稳定性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形成机制 滑坡运动学 白云岩岩溶砂化 砂土流化 超空隙压力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谭家湾滑坡基本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富灵 邓茂林 +2 位作者 周剑 李卓骏 林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三峡库区谭家湾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变形趋势逐年增大,对库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根据长期的野外地质调查、宏观巡查、滑坡地表裂缝位移自动监测数据以及12余年的人工GPS监... 三峡库区谭家湾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变形趋势逐年增大,对库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根据长期的野外地质调查、宏观巡查、滑坡地表裂缝位移自动监测数据以及12余年的人工GPS监测数据等,分析了该滑坡在强降雨和库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基本变形特征和变形机理。结果表明:谭家湾滑坡属于中厚层圈椅状的降雨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强降雨和持续性降雨是影响滑坡变形的主要外因,库水位变动对谭家湾滑坡影响较小。谭家湾滑坡在持续性降雨和强降雨条件下会产生明显响应,当日降雨量>90 mm或前3 d累计降雨量达到50 mm,并且当日和前1 d降雨量均>15 mm,地表裂缝位移-时间曲线、累计位移-时间曲线会出现明显的阶跃现象。目前,谭家湾滑坡变形趋势逐年增大,边界裂缝基本形成,在强降雨等极端条件下产生滑动的可能性很大,必须进一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变形特征 阶跃曲线 滑坡形成机理 谭家湾滑坡
下载PDF
复合挡土结构在稀土矿山滑坡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飞 吴亚星 +1 位作者 高阳 王琳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68,共8页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中国赣南地区所特有的一种矿床,在开采工艺上主要采用国家推广的第三代原地浸矿法。以江西省龙南县乡标稀土矿山滑坡为例,在对研究区滑坡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该稀土矿开采工艺流程、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中国赣南地区所特有的一种矿床,在开采工艺上主要采用国家推广的第三代原地浸矿法。以江西省龙南县乡标稀土矿山滑坡为例,在对研究区滑坡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该稀土矿开采工艺流程、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总结了滑坡形成机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岩土性质、结构、坡型、坡度和高差等内因的影响;降雨、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浸矿时的注液加压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树根桩+锚杆"组合的复合挡土结构设计,以防治离子型稀土矿山滑坡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采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了经济损失,提高了开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山 原地浸矿 滑坡形成机制 复合挡土结构
原文传递
兰州黄河阶地演变过程对滑坡活动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泽林 吴树仁 +4 位作者 唐辉明 黎志恒 赵成 张永军 王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85-1597,共13页
为探索特殊地质环境-河流阶地孕育滑坡的相关性,更深入地认识这类河流岸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在广泛分析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第四系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兰州市黄河河谷演化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和黄河阶地演化对滑... 为探索特殊地质环境-河流阶地孕育滑坡的相关性,更深入地认识这类河流岸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在广泛分析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第四系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兰州市黄河河谷演化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和黄河阶地演化对滑坡的控制效应及其诱发模式.研究表明:(1)黄河河谷的演化对兰州地区滑坡发育的控制作用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分带性,在河谷演化不同阶段滑坡有着不同的发育模式和形成机理;(2)阶地型滑坡主要诱发因素为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黄河强烈下切以及阶地形成期相对湿润的古气候.第三系泥岩地层间形成的软弱夹层可诱发大型黄土泥岩滑坡,而黄土层内多发中小型崩滑.河谷演化期间,滑坡的发生可能导致部分阶地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阶地 阶地演化 滑坡 控制效应 滑坡形成机理 坡面稳定性 工程地质
原文传递
许信高速某标段滑坡的形成机理及稳定性数值分析
6
作者 晁玉卓 余博源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许信高速公路某标段深挖路堑东侧斜坡坡体出现裂缝,为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行,在对滑坡进行现场考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滑坡变形的破坏与形成机理。利用FLAC^(3D)对滑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强度折减法... 许信高速公路某标段深挖路堑东侧斜坡坡体出现裂缝,为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行,在对滑坡进行现场考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滑坡变形的破坏与形成机理。利用FLAC^(3D)对滑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强度折减法,对不同工况时的滑坡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目前处于蠕变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暴雨的激发下将加剧滑坡的变形速度;在地震作用下滑坡处于失稳状态。滑坡属于前缘失去支撑及压重而产生的牵引式滑坡,建议采用抗滑桩、卸载和护坡等综合防治方案以保证坡体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滑坡 滑坡形成机理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五龙洞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7
作者 刘坤 张锐峰 杨喆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8期35-37,共3页
笔者通过野外地质勘查,查明了五龙洞滑坡的形态、物质结构及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达不到稳定性要求。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采用挡土墙加微型桩结合地表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
关键词 滑坡 滑坡形成机制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某公路高边坡滑坡的地质特征与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13期105-106,109,共3页
我国道路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特别是公路高边坡滑坡现象。为重点解决该类问题,论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就公路高边坡滑坡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方案和防护措施。
关键词 公路 高边坡 滑坡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皖南山区某地滑坡致灾机理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训和 相健波 徐生平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4期229-230,共2页
绩溪县地处皖南中低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预防难度大。皖南山区地段突发滑坡灾害。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与勘查及测试,根据滑坡体基本特征分析研判了该滑坡的成灾因素和致灾机理,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滑坡形成 滑坡特征 致灾机理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菜籽湾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锋 李九乾 代绍述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年第4期5-10,共6页
菜籽湾滑坡位于四川省省道216线K131~K134段,是方量约200余万方的大型滑坡。本文在详细的现场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和计算分析,对其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和稳定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是高陡斜坡深厚覆盖层在长期... 菜籽湾滑坡位于四川省省道216线K131~K134段,是方量约200余万方的大型滑坡。本文在详细的现场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和计算分析,对其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和稳定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是高陡斜坡深厚覆盖层在长期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冲刷共同作用下演化而成的大型覆盖层滑坡。滑坡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滑坡坡面多处变形迹象强烈,在后续强降雨进一步诱发下,存在较大规模失稳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对该滑坡采取必要的防治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滑坡 降雨 滑坡形成机制 稳定性评价
原文传递
2013年7月10日四川省都江堰三溪村五里坡特大滑坡灾害遥感调查及成因机制浅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梁京涛 成余粮 +4 位作者 王军 汪友明 刘彬 王猛 杨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4-1203,共10页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约264×104m3的山体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启动,在短短2min内将滑坡体下方约500m处的11户农家乐吞噬,造成44人死亡,117人失踪,大量农户房屋受损...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约264×104m3的山体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启动,在短短2min内将滑坡体下方约500m处的11户农家乐吞噬,造成44人死亡,117人失踪,大量农户房屋受损。本文采用三期遥感数据源,分别对滑坡发生前的孕灾环境条件、滑坡早期变形特征及滑后发育特征等内容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地形测绘及地面调查手段,对滑坡发育的地层岩性、结构面产状、节理发育情况等内容进行现场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滑坡成因机制及运动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里坡滑坡是在较好的临空条件和结构面的有效组合条件下,受强降雨条件激发形成的灾害。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与母岩分割开来的滑动块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沿底层滑面向临空方向滑动。在越过前缘约36m高的陡坎后,运动方式转变为崩滑运动,滑坡体经瞬间加速并撞击碎裂化,形成高速运动的滑坡碎屑流。在此过程中,中途伴随着洪水汇入,滑坡碎屑流又进一步转化为泥石流,最终形成滑坡-碎屑流-泥石流的链式成灾模式。其运动和破坏模式较为典型,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岩层 滑坡 成因机制 遥感 五里坡
下载PDF
福建省泉三高速公路K199+490-K199+550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生 《福建建筑》 2010年第7期103-105,共3页
滑坡是公路的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认识其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滑坡的防治对公路的正常使用很重要。本文以泉三高速公路某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形成机制;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该岩质滑坡的稳定性,该滑坡... 滑坡是公路的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认识其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滑坡的防治对公路的正常使用很重要。本文以泉三高速公路某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形成机制;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该岩质滑坡的稳定性,该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并采用了削方减载、抗滑桩、挡墙、坡面防护及截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评价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堰塞体形成全过程的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叶 周伟 +2 位作者 马刚 陈远 常晓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6-163,共8页
地震是触发边坡失稳、滑动形成堰塞湖的重要因素,以云南鲁甸"8·03"地震引发红石岩滑坡为例,应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模拟了三维滑坡体从变形破坏至堆积形成堰塞体的全过程。采用双轴压缩数值试验率定各岩土层的... 地震是触发边坡失稳、滑动形成堰塞湖的重要因素,以云南鲁甸"8·03"地震引发红石岩滑坡为例,应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模拟了三维滑坡体从变形破坏至堆积形成堰塞体的全过程。采用双轴压缩数值试验率定各岩土层的FDEM模拟参数,以对应实际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立了滑坡体和河谷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滑坡体部分采用较小的网格密度,并在实体有限单元之间插入无厚度界面单元模拟。随着滑坡体的失稳和滑动,失效界面单元不断增加,导致滑坡体由连续体向非连续体转换,并最终形成松散的堆积体。三维FDEM数值模拟表明,地震引发边坡岩体内部损伤和变形累积,结构面贯通,滑坡体高速下滑并伴随破坏、解体、撞击对岸、堆积河道、不断密实,形成堰塞体。最终形成的堆积体形态与现场情况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体 地震 连续-离散耦合 堰塞体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