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八景”看中国园林的文化意识 被引量:46
1
作者 耿欣 李雄 章俊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9,共6页
在各地地方志中,大都有"八景""十景"等的记载,通过对八景景观文化概念的由来和变迁的考察,总结了这一景观现象的定义,将其概括为一种集称文化。"八景"从品题与内涵中同样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园林中向往的融... 在各地地方志中,大都有"八景""十景"等的记载,通过对八景景观文化概念的由来和变迁的考察,总结了这一景观现象的定义,将其概括为一种集称文化。"八景"从品题与内涵中同样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园林中向往的融文化于园林的中国特有的园林文化特色。通过对"八景"与中国书法,中国绘画,诗词品题的关系看到在八景作品中用"暮雪、夜雨、秋月、晴岚"等含蓄的表达对于四时季节的理解和感情,并在发展中不断又包含有隐含于字面的更深层的风景内涵。当今,在景观和建筑艺术不断剧烈变革的时代,怎样保护和发掘我国的自身景观特色一直是热门话题,或许我们能从"八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八景 文化 绘画 书法 诗词 碑刻
下载PDF
寻找中国的风景园林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7,共5页
以人居环境体系的视角,从背景、活动、建设三方面认识、理解、发掘中国风景园林的特征,感受途径和载体,原型和本质以及规划设计的灵魂。阐述了中国风景园林的自然、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山水园林、山水画、山水诗... 以人居环境体系的视角,从背景、活动、建设三方面认识、理解、发掘中国风景园林的特征,感受途径和载体,原型和本质以及规划设计的灵魂。阐述了中国风景园林的自然、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山水园林、山水画、山水诗三位一体的感受途径、机制模式及其几何空间、直觉空间、知觉空间、意向空间的4类空间载体与山水林基本元素;论述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居住园林、山水园林、想象园林3个原型及其追求自然的本质;论证了"时空转换"作为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灵魂。进而分析了当今与未来中国风景园林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以寻找中国的风景园林为目标,提出了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领域和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山水园林 山水画 山水诗 景观感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时空转换
下载PDF
唐韩休墓壁画制作工艺及材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严静 刘呆运 +3 位作者 赵西晨 黄晓娟 王展 马珍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微区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对韩休壁画墓材质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壁画的制作工艺为:在0.7厘米左右的草拌泥层上涂抹0.15到0.37厘米厚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白灰层,之后...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微区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对韩休壁画墓材质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壁画的制作工艺为:在0.7厘米左右的草拌泥层上涂抹0.15到0.37厘米厚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白灰层,之后在其上进行绘画,颜料层厚变化较大。在颜料使用的方面,发现了一种少见的黄色矿物颜料钒铅矿,同时发现该墓葬还使用了有机植物染料靛蓝,上述两种颜料在我国已经发现的墓葬壁画和石窟壁画中均较少见。壁画所使用的其他颜料为唐代常见的矿物颜料,但发现了铅丹颜料变色的中间产物。上述工作为唐墓壁画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壁画 钒铅矿 靛蓝 山水画
下载PDF
从画到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画面转换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乐志 程云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2,共5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传统园林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现存的苏州园林和经典山水画为研究基础,首先剖析了传统山水画"移天缩地"的技巧;然后探讨了绘画原理转换为园林设计方法的限制和变通技巧。包括将散点透视变为"环视"...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传统园林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现存的苏州园林和经典山水画为研究基础,首先剖析了传统山水画"移天缩地"的技巧;然后探讨了绘画原理转换为园林设计方法的限制和变通技巧。包括将散点透视变为"环视"和"环游",以留白为主的构图模式,因地制宜的"三远"技法,压缩实体、遮挡扭转、尺度对比等增加层次的技巧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苏州古典园林的几处实例研究了造景时的尺寸控制,较完整地阐述了从山水画到园林的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山水画 压缩 尺度
下载PDF
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瑜斌 刘管平 《风景园林》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论述了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在起源和发展中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分析从原始石器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的六个典型阶段两者兴衰的历史原因和相互作用,总结出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发展的共通之处以及... 本文论述了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在起源和发展中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分析从原始石器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的六个典型阶段两者兴衰的历史原因和相互作用,总结出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发展的共通之处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 发展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内涵解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余青 朱奕苇 《湖南包装》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的内涵研究,寻找解决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空间问题的生态智慧和方案。文章分别从3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解析了“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礼乐精神”,“神仙思想”和“道法自然”,“隐... 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的内涵研究,寻找解决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空间问题的生态智慧和方案。文章分别从3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解析了“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礼乐精神”,“神仙思想”和“道法自然”,“隐逸思想”生态观在园林审美意蕴中的体现;二是从中国山水画审美角度分析了“气韵生动”“师法自然”“虚实相生”“意境”在园林审美意蕴中的再现;三是从中国文学诗词角度阐述了中国文学诗词在园林意境中从“画龙点睛”“寓情于景”“借景生情”几个方面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审美意蕴 传统哲学思想 山水画 文学诗词
下载PDF
风雅的养成——园林画中的古代女性教育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0,共5页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作用。可以发现,园林空间在古代女性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女性认识自然世界的窗口、学习生活技能的场所,以及提高文化和艺术造诣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画 仕女画 女性教育
下载PDF
探索构建乡村“画意”审美空间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亦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乡村景观审美的深层次观念是人地关系,而非表层的“好看”,深刻地联系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传统乡村与山水画意境同脉同源,乡村审美空间有对应山水画的特质、结构和哲学目标,具有含蓄淡雅的美学风格,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以山水画作... 乡村景观审美的深层次观念是人地关系,而非表层的“好看”,深刻地联系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传统乡村与山水画意境同脉同源,乡村审美空间有对应山水画的特质、结构和哲学目标,具有含蓄淡雅的美学风格,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以山水画作为基点审视乡村景观的诗意栖居结构体系,分析乡村审美多尺度空间的关系以及脉络过程.现代中国大规模快速城市化发展,许多乡村传统的审美空间面临解构和重构,传统人文理念丧失.中国山水画是探索乡村审美传统以及现代空间构建的重要途径,希望以艺术的视角规划实现地区人类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 山水画 审美空间 景观格局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试析《江南园林志》之造园三境界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宏俊 《时代建筑》 2016年第5期67-71,共5页
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开创性地提出了造园及其品评的三种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与"眼前有景"。文章旨在探寻造园三境界的背景、内涵与意义。具体来说,文章基于文本解读,揭示了造园三境界的... 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开创性地提出了造园及其品评的三种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与"眼前有景"。文章旨在探寻造园三境界的背景、内涵与意义。具体来说,文章基于文本解读,揭示了造园三境界的诗画语境,分析了童寯先生的若干园林观点;在园林研究的语境中考察了"对景",即"眼前有景"的两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营位置"及"对景"在山水画及拙政园中的具体表现。文章基于童离先生的园林观点,阐释了造园与绘画在"经营位置"的布局、空间和视觉三个层面上的同构性,并进一步揭示了童寯先生的园林粉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园林志 造园三境界 经营位置 对景 山水画
下载PDF
张大千山水画的演变与创新精神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华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张大千的山水画注重"以造化为师","师法自然"。张大千的山水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仿古期、渐变期和创新期。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结晶,充分地表现出张大千先生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 张大千 山水画 泼墨泼彩 创新精神
下载PDF
西方文论关键词 如画 被引量:10
11
作者 萧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4,共14页
“如画”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或者说审美理想,在17世纪的意大利和荷兰风景画创作中萌芽。18世纪,它被英国艺术家移植到本国风景描绘中;同时,基于英国风景美学家吉尔平、普莱斯、奈特等人的理论阐述,如画演化为一种观看和描绘自然风景的“... “如画”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或者说审美理想,在17世纪的意大利和荷兰风景画创作中萌芽。18世纪,它被英国艺术家移植到本国风景描绘中;同时,基于英国风景美学家吉尔平、普莱斯、奈特等人的理论阐述,如画演化为一种观看和描绘自然风景的“标准”方式,在英国风景艺术创作中居于主导地位。19世纪,以华兹华斯和透纳为代表的英国艺术家开始在创作中突破如画法则,而批评家罗斯金则通过《现代画家》对如画美学体系进行了历史批判和总结。本文认为,如画艺术实践和理念在英国的兴衰,记录了英国风景艺术从追求理想美到表达真实美、再到表现人性高尚之美这一美学观念更迭的过程,它是英国新古典主义时代到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趣味变革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画 风景画 美学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代画家》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爱华 邹志荣 +1 位作者 屈永建 高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8-191,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非常紧密,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以二者的演变历程比较为出发点,从立意、构图、元素、章法、意境五个方面剖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古典造园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古典园林 画论 园林艺术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景观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凡超 刘明虎 +1 位作者 张革军 金秀男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0,共7页
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世界级交通集群工程,以“成为地标性建筑”建设目标为指引,按照“工程、艺术、文化、环境”多元融合的理念开展景观设计。在总体景观文化上采用“珠联璧合”的景观设计理念,基于总分结合的设计思路对... 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世界级交通集群工程,以“成为地标性建筑”建设目标为指引,按照“工程、艺术、文化、环境”多元融合的理念开展景观设计。在总体景观文化上采用“珠联璧合”的景观设计理念,基于总分结合的设计思路对各分项工程开展了有机而独立的景观设计。经多种方案构思和比选,最终青州航道桥采用“中国结”造型桥塔方案,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采用“海豚”造型桥塔方案,九洲航道桥采用“风帆”造型桥塔方案,东、西人工岛采用“蚝贝”岛型方案。大桥总体夜景设计采用“伶仃珠链”的景观设计理念,使用系统程控、可变色调的LED投光灯,实现既可统一色调又可各自独放异彩的变化效果,彰显绚丽多彩的夜景。景观涂装采用特具工业文明的浅灰色调方案,展现出大桥的现代美和工业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桥梁 人工岛 造型方案 夜景照明 景观涂装 景观设计
下载PDF
董其昌对晚明青绿山水画发展大转变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颜晓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46,共19页
晚明开始,由董其昌引导的文人画群体对青绿山水画进行了一场大变革。青绿山水不仅是董其昌很重要的一种代表性绘画风格,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人画思想。本文结合作品与文献,从绘画技法与理论两方面,讨论了董其昌所总结的青绿山水画脉络与... 晚明开始,由董其昌引导的文人画群体对青绿山水画进行了一场大变革。青绿山水不仅是董其昌很重要的一种代表性绘画风格,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人画思想。本文结合作品与文献,从绘画技法与理论两方面,讨论了董其昌所总结的青绿山水画脉络与风格特征,并兼及"北宗"画家与张僧繇、杨升、杨瑄等人的风格关系。文章同时论及了董其昌青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及其对明清及近世画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绿山水画 董其昌 文人画思想“北宗”画家
原文传递
山水画在高温颜色釉中的表现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小霞 沈姣 《陶瓷研究》 2019年第6期90-92,共3页
陶瓷装饰中,主要是花鸟、人物、山水这三大科,陶瓷山水画可以分为青花山水,釉上粉彩山水画,还有高温颜色釉山水二次创作,也就是据釉作画。高温颜色釉,作为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它被认为是绚丽多彩、变幻莫测、不可复制、世间独一等神... 陶瓷装饰中,主要是花鸟、人物、山水这三大科,陶瓷山水画可以分为青花山水,釉上粉彩山水画,还有高温颜色釉山水二次创作,也就是据釉作画。高温颜色釉,作为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它被认为是绚丽多彩、变幻莫测、不可复制、世间独一等神秘色彩。也正是它的神秘,让无数陶艺家为之着迷。并且为了能在高温色釉上有所建树,而耕耘一生。笔者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将高温颜色釉的神秘与山水画的虚无之道相结合,创作出别有一番滋味的陶瓷作品。本文就以山水画在高温颜色釉中的表现,给予略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高温颜色釉 据釉作画
下载PDF
古典园林叠山蓝本之杭州飞来峰历史视觉形象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 2020年第2期38-44,共7页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 园林绘画 杭州飞来峰 古典园林 叠山
下载PDF
仙境题材山水画中“洞天福地”景观构成研究——以西岳华山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璐 蔡宇威 杨豪中 《园林》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洞天福地”作为现实世界对神仙世界的再现,是道教修行的理想仙境,在山水画中多有体现。通过分析山水画图式语言的内在依据与表示手段两方面来说明道教之“道”与绘画之“道”的关系;以相关题材画作为例,分析此类绘画作品的图像系统及... “洞天福地”作为现实世界对神仙世界的再现,是道教修行的理想仙境,在山水画中多有体现。通过分析山水画图式语言的内在依据与表示手段两方面来说明道教之“道”与绘画之“道”的关系;以相关题材画作为例,分析此类绘画作品的图像系统及蕴含的道教景观意象,梳理其仙境景观构成要素,提取出“洞”“道观”“植物”“云气”4类主要构成要素;进一步解读各要素在建成景观西岳华山“洞天福地”景观意象中的内涵与表现。旨在挖掘“洞天福地”中典型案例的价值,丰富西岳华山洞天福地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画 洞天福地 景观构成 西岳华山
下载PDF
17-18世纪西方风景画发展对LANDSCAPE概念与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吉伟 朱建宁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17-18世纪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研究对象LANDSCAPE的风景概念形成与实践的关键时期。本文首先从词源学角度阐释LANDSCAPE的本源含义;然后通过详细分析风景画独立背景、理论方法、特点与辅助工具等内容,阐释其发展引起风景发现的原因... 17-18世纪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研究对象LANDSCAPE的风景概念形成与实践的关键时期。本文首先从词源学角度阐释LANDSCAPE的本源含义;然后通过详细分析风景画独立背景、理论方法、特点与辅助工具等内容,阐释其发展引起风景发现的原因与机制,此社会现实反馈至语言方面的表现是,LANDSCAPE在本源含义的基础上引入荷兰风景及其绘画含义转变为完整的风景含义;最后阐释风景画对自然式风景造园的指导作用机制,并且提出风景画、风景与土地实践之间的桥梁是基于自然之数的理性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landscape 风景画 风景 自然风景园 理性美学 透视学
下载PDF
中西交流视野下的明代私家园林实景绘画探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新建筑》 2017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明代是园林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表现出独特的实景倾向。通过分析"再现"与"表现"理念和技法在中西方绘画史上的不同发展和交流历程,揭示了明代园林绘画实景特征的形成原因:受到明代以园入画的时代风尚、西洋再现技... 明代是园林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表现出独特的实景倾向。通过分析"再现"与"表现"理念和技法在中西方绘画史上的不同发展和交流历程,揭示了明代园林绘画实景特征的形成原因:受到明代以园入画的时代风尚、西洋再现技法和宋画写实传统的共同影响。研究探讨了此类绘画的概念界定,肯定了其作为史料的史证价值,为园林绘画的图像解读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绘画 再现与表现 中西交流
下载PDF
英国“如画式”园林释疑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蔚 陈春红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48-551,共4页
如画式(picturesque style)造园从18世纪开始,在英国历史上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其受过中国园林的启发,也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在"如画式"造园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诸多的形态变化和理论升华。因此,"如画式"的含义很难... 如画式(picturesque style)造园从18世纪开始,在英国历史上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其受过中国园林的启发,也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在"如画式"造园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诸多的形态变化和理论升华。因此,"如画式"的含义很难一言以蔽之。为更好地理解"如画式",应注重它所涉及的社会环境及其在实践进程中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画式 自然风景园 风景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