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基础设施公园初探——以城市雨洪公园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翟俊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从景观基础设施的发展出发,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城市公园(雨洪公园)为例,将城市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园相结合,进行协同整合和统筹建设。通过在公园层面上实现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功能与景观和生态功能的无缝衔接,形成二者在空间上相互交织... 从景观基础设施的发展出发,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城市公园(雨洪公园)为例,将城市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园相结合,进行协同整合和统筹建设。通过在公园层面上实现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功能与景观和生态功能的无缝衔接,形成二者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和组合的统一体。并以此提出一个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新型城市公园形式——景观基础设施公园。总结了这种以最少的用地来满足最大的社会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新型城市公园的特点,为当今乃至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景观基础设施 雨洪调蓄 协同整合 跨学科 弹性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格局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武陵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慧杰 牛香 +1 位作者 王兵 赵志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16-4326,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格局演变关系极为密切,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度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格局演变关系极为密切,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度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旨在揭示武陵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7年间武陵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均以15倍左右速度增长,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格局最佳区域由西部地区逐渐向东南扩大;(2)武陵山区景观演变存在时空差异,1995—2005年景观格局变化更为明显,变化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2005—2015年与之相比,景观格局变化空间上更为分散;(3)武陵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演变存在较高水平的耦合以及高水平的协调性。研究结果可为武陵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及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转移密度 景观指数 耦合协调
下载PDF
京津冀县域城镇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严珅 孙然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0,共9页
通过建立县域城镇化与景观格局评价体系,分析了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165个县(市、区)城镇化和景观格局的综合水平,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二者的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将其发展模式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二... 通过建立县域城镇化与景观格局评价体系,分析了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165个县(市、区)城镇化和景观格局的综合水平,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二者的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将其发展模式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二者协调发展地区差异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高值区集中在京津城区和各地级市辖区,由此形成以北京城区为中心的团状分布格局和以河北各市辖区零星散布的点状分布格局;低值区数量占整个研究区80%的比重,这种城镇化模式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多核心模式不同。(2)景观格局变化剧烈:从类型水平指数看,大多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不规则化;从景观水平指数看,高值区呈先增后减的态势,集中在冀东、冀西沿线和滨海新区,由此形成沿冀西陆地和沿冀东海岸的近似条状分布格局,中值区的分布则比较零散,低值区分布在冀东南、冀东北、北京东部、天津中部地区。(3)城镇化与景观变化发展失衡:3个时期城镇化与景观格局的协调区都集中在京津城区、渤海湾海岸沿线,失调区集中在北京城区外围及河北各市辖区外的所有区域,且经济因素是区域失衡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景观格局 协调度 京津冀 县域
下载PDF
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阎莹 王晓飞 +1 位作者 蒋威锋 刘浩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9,共5页
为评价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通过对影响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因素的分析,采用目标分解法初选评价指标,确定公路景观与交通安全、景观与视觉、景观与生态环境协调性3个目标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协... 为评价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通过对影响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因素的分析,采用目标分解法初选评价指标,确定公路景观与交通安全、景观与视觉、景观与生态环境协调性3个目标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协调性指标权重分为价值量权重和信息量权重2部分,在序关系分析法基础上充分利用指标值信息,综合主、客观赋权法,建立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组合权重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客观有效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旅游公路 景观协调性 指标权重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城市高架快轨交通与城市景观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夏志新 张音波 许慧华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5期29-37,共9页
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一种对策,而高架快轨交通的存在势必会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国内外高架快轨交通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问题,提出了高架快轨交通景观规划理念及建设原则,并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为... 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一种对策,而高架快轨交通的存在势必会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国内外高架快轨交通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问题,提出了高架快轨交通景观规划理念及建设原则,并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为例,提出城市高架快轨交通与城市景观协调对策,试图为国内高架快轨交通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轨道交通 高架 城市景观 协调性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欧阳高奇 颜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北京市风景区内3个不同状况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几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村庄 风貌协调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协同评价模型的乡村绿道规划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夏梦婷 徐文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91,共6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绿道作为绿色线性空间建设的抓手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但在现有技术条件的指导下,乡村绿道建设成效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与不协同性。为此,引入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现有绿道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指出乡村绿道...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绿道作为绿色线性空间建设的抓手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但在现有技术条件的指导下,乡村绿道建设成效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与不协同性。为此,引入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现有绿道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指出乡村绿道规划需达到多功能协同与多因子协同,建立了以生态、文化、游憩、产业4个功能为子系统,以连通性、可达性、适宜性为序参量的乡村绿道协同评价体系,定量分析各功能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和乡村绿道整体的协同程度,从而提出乡村绿道规划方法和应用途径,并以嘉善县大云镇乡村绿道规划为例,应用协同评价模型进行实践应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绿道 协同评价 评价模型 规划研究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协同规划方法研究--以广东鹤山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春华 黄雪华 +1 位作者 刘小冬 李宏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基于"协同导致有序"和"支配原理"这2个协同学的重要观点,指出城市绿地系统协同规划包括系统内部的协作及与外部的协调。内部的协作是依据绿地功能机理制约的自组织机制导致的绿地系统协同布局;外部的协调指在外部... 基于"协同导致有序"和"支配原理"这2个协同学的重要观点,指出城市绿地系统协同规划包括系统内部的协作及与外部的协调。内部的协作是依据绿地功能机理制约的自组织机制导致的绿地系统协同布局;外部的协调指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绿地系统与外部的土地基础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同。由此提出了绿地系统协同规划方法,包括绿地基础构架构建、子系统到大系统功能协同布局和社会经济调控绿地布局3个步骤。最后,通过广东鹤山市绿地系统协同规划实践探讨该方法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协同规划 内部协作 外部协调
下载PDF
“风水学”思想精华对现代景观规划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伟 龙炳清 《四川环境》 2005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本文着重在“风水学”思想哲学层次上探讨了其对现代景观规划理论的启示;指出了两者的共同内核—“天人合一”和基本思想-整体的协调,并在此过程中对两者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再认识。
关键词 风水 景观规划 天人合一 协调性
下载PDF
地方性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以广西玉林市百里景观长廊规划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韦新宇 帅民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9期10-16,共7页
河流滨水景观是城市宝贵的绿色资源,也是城乡区域难得的绿色连续性公共空间。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与深入,由于协调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地方在涉及河流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仍只着眼于城市本身,或者只单纯强调河流的一项或某几项... 河流滨水景观是城市宝贵的绿色资源,也是城乡区域难得的绿色连续性公共空间。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与深入,由于协调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地方在涉及河流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仍只着眼于城市本身,或者只单纯强调河流的一项或某几项功能,忽视了人—水关系和河流滨水景观空间的自然生态性与功能延续性,导致"一河(流)多规(划)",进而导致以河流为主的水系绿地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不理想。文章以玉林市百里景观长廊规划设计为例,主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要求,对河流的各种功能进行梳理,探讨融合生态涵养、防洪防汛、水利灌溉、旅游通航以及体现地域景观特色的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同类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协调 综合发展 河流综合整治规划
下载PDF
重庆桥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正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051-8052,8064,共3页
阐述了重庆特殊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城市桥梁特点,并提出了城市桥梁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提出了桥梁生态景观设计"注意大范围整体环境的创造,重视自然与人工因素的对比和调和,力求线条简洁、色彩统一"3个原则,并分析... 阐述了重庆特殊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城市桥梁特点,并提出了城市桥梁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提出了桥梁生态景观设计"注意大范围整体环境的创造,重视自然与人工因素的对比和调和,力求线条简洁、色彩统一"3个原则,并分析了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在重庆桥梁生态景观中的应用,针对当前重庆桥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了对城市桥梁生态景观设计的建议,以期对桥梁生态景观设计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桥梁 生态景观 和谐统一 对比调和
下载PDF
“生态-审美冲突”视角下的景观感知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费凡 岳邦瑞 聂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125,共6页
近年来,“生态-审美冲突”的提出在景观感知领域引发了精彩讨论。如何调和景观生态特征与公众审美体验间的差异成为风景园林可持续管理面临的长期命题。旨在通过文献综述对近30年的相关研究开展专项梳理。首先,从已有科研成果中检选了9... 近年来,“生态-审美冲突”的提出在景观感知领域引发了精彩讨论。如何调和景观生态特征与公众审美体验间的差异成为风景园林可持续管理面临的长期命题。旨在通过文献综述对近30年的相关研究开展专项梳理。首先,从已有科研成果中检选了94篇重点文献加以分析,认为相关领域已初具共识。在问题表征、理论建构、研究方法与实践应用等层面均有涉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链条。然后从“生态-审美冲突的内涵与表征”“基于景观感知理论模型的冲突协调途径”及“专家-公众协同的研究方法”3个角度梳理了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基于“规范-机理-实践”的底层分析框架以贯通领域内的研究闭环,并围绕框架提出了四方面启示,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拓展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感知 生态-审美冲突 理论模型 协调途径
下载PDF
赤水嘉定群一段红层砂岩机制砂工程特性研究
13
作者 黄富全 杨根兰 +2 位作者 史文兵 程斌 江兴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6,共11页
【目的】赤水以丹霞地貌而著名,但赤水红层区常见坡面防护材料颜色以冷色调为主,与红层景区原岩颜色极不协调。为了研制一种符合赤水红层区景观协调新型坡面防护材料,以红层砂岩为原料破碎为机制砂,并测试机制砂基础特性。【方法】利用... 【目的】赤水以丹霞地貌而著名,但赤水红层区常见坡面防护材料颜色以冷色调为主,与红层景区原岩颜色极不协调。为了研制一种符合赤水红层区景观协调新型坡面防护材料,以红层砂岩为原料破碎为机制砂,并测试机制砂基础特性。【方法】利用红层砂岩机制砂为掺料配置机制砂砂浆,测试砂浆在不同级配下3 d、7 d、28 d抗压强度、保水率以及稠度,获取机制砂砂浆最优级配,并在最优级配下利用正交试验测试不同砂胶比、石粉掺量以及保水剂掺量下机制砂砂浆性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级配试验中,砂浆28 d抗压强度随着细度模数的增大而增大,保水率与稠度在细度模数为2.98时性能最优。在最优配比试验中,砂胶比、石粉掺量、保水剂掺量与机制砂砂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拉伸粘结强度、核磁共振孔隙率成反比,石粉掺量对砂浆色差值影响最大。【结论】红层砂岩机制砂基本特性满足规范要求,级配特性呈现“哑铃状”;机制砂砂浆最优级配细度模数为3.31;机制砂砂浆配比在砂胶比2.5、石粉掺量22%、保水剂掺量0.22%条件下,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拉伸粘结强度、核磁共振孔隙率以及颜色性能最优。利用红层砂岩机制砂配置所得机制砂砂浆满足M10砂浆标准且砂浆颜色与砂岩颜色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砂岩 坡面防护 景观协调 机制砂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抗压强度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小镇规划策略研究——以贵州丹寨小镇为例
14
作者 张晓冬 段进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结合贵州丹寨小镇规划实践,提出规划理念统筹项目全周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总体规划定位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战略,为长期稳定的发展打好基础;其次,空间规划要汲取当地的... 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结合贵州丹寨小镇规划实践,提出规划理念统筹项目全周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总体规划定位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战略,为长期稳定的发展打好基础;其次,空间规划要汲取当地的空间基因打造具有传统地域风格和文化底蕴的城乡空间;再次,业态规划应把文化传承与复兴作为延续小镇活力的内生动力;最后,规划理念对招商运营决策的绝对主导,可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及空间生长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振兴 规划统筹 空间基因 文化复兴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与居民权益保障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彩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57,共4页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过程中,景区居民权益未得到足够重视,其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及环境利益等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这导致某些景区居民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采取某些不当行为阻碍风景名胜区的可持...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过程中,景区居民权益未得到足够重视,其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及环境利益等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这导致某些景区居民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采取某些不当行为阻碍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反思景区居民利益受损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协调两者间的冲突,最终实现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及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居民 冲突 协调
下载PDF
不同景观要素背景下的铺装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威 胡旭萍 丁山 《设计》 2018年第15期146-147,共2页
当今快设计背景下,设计师往往忽视了园林底界面的铺装设计。仅仅是把铺装作为单一的要素,从色彩、图案、构形方面照搬照抄国外的设计,导致国内铺装普遍缺乏特色。怎样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铺装设计,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阐述、对比... 当今快设计背景下,设计师往往忽视了园林底界面的铺装设计。仅仅是把铺装作为单一的要素,从色彩、图案、构形方面照搬照抄国外的设计,导致国内铺装普遍缺乏特色。怎样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铺装设计,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阐述、对比国内外铺装的起源与发展,深入分析铺装的功能,提出铺装设计应与园林各要素相协调,从而达到整体环境的统一的观点。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景观要素背景下铺装设计的具体方法。为今后设计出更美观、舒适、合理的铺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装设计 千篇一律 景观要素 协调统一
下载PDF
风景绘画中色彩协调的策略探索
17
作者 殷祥鹏 王吕昀 《色彩》 2024年第6期67-69,共3页
风景绘画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形式,其色彩运用关乎画面的视觉美感,影响着作品的情感传达与意境营造。本文旨在探讨风景绘画中色彩协调的策略,通过分析色彩在风景画中的表现、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协调策略,为绘画创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风景绘画 色彩协调 策略探索
下载PDF
乡村转型背景下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景观耦合与协调演变——以贵州省6个山-坝系统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涵 李阳兵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61,共14页
开展土地利用景观耦合与协调研究是土地利用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地形平坦且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对地形崎岖和经济欠发达山区的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深入揭示山区坝地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研... 开展土地利用景观耦合与协调研究是土地利用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地形平坦且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对地形崎岖和经济欠发达山区的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深入揭示山区坝地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研究。本文对西南山地山-坝系统的定义、类型进行探讨,总结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景观耦合演变模式、土地利用景观差异化演变过程和多样化演变路径,并以贵州省6个典型的山-坝系统进行实证探讨,结果发现:(1)山-坝系统按照土地利用主导类型可划分为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综合发展型等四类;(2)山-坝系统景观耦合演变模式可分为强协同山-坝系统景观耦合模式、中度协同山-坝系统景观耦合模式、弱协同山-坝系统景观耦合模式;(3)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综合发展型山-坝系统的景观与土地利用类型演变路径和发展阶段特征各异,同一类型山-坝系统因山坝组合差异,其演变路径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山坝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贵州典型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景观耦合与协调演变案例,对推动西南山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景观演变 耦合协同 山-坝系统 贵州省
下载PDF
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徐州潘安湖复垦区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华 徐嘉兴 +1 位作者 裴基龙 陈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1-227,共7页
为揭示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潘安湖复垦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了复垦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潘安湖复... 为揭示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潘安湖复垦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了复垦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潘安湖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上升,增幅达90.05%,生态总体状况良好。(2)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复杂性和聚集性增加,由中心向四周扩散。(3)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由中度协调—生态服务滞后变为高度协调—景观格局滞后,耦合协调发展持续转好,但景观格局发展滞后于生态系统服务,仍需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提升二者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对土地复垦区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耦合协调 土地复垦 矿区
下载PDF
高层居住区景观与消防的协调设计——以杭州金鸿嘉园景观设计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志强 洪亘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1期55-58,67,共5页
由于受土地匮乏的制约,高层住宅将是我国未来城市居住区的必然选择之一。消防功能与景观功能作为高层居住区两个重要的基本功能,它们在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冲突,景观与消防整合设计是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课题。在分析高层居... 由于受土地匮乏的制约,高层住宅将是我国未来城市居住区的必然选择之一。消防功能与景观功能作为高层居住区两个重要的基本功能,它们在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冲突,景观与消防整合设计是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课题。在分析高层居住区景观与消防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与消防协调设计的程序、原则,总结出弱化消防车道、复合利用消防操作场地以及加强屋顶花园疏散功能等设计方法,并以杭州金鸿嘉园景观设计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居住区 景观 消防 协调设计 金鸿嘉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