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区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7-255,共9页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林地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迅速增加,草地缓慢增加,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耕地和林地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1990-200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第2阶段(2000-2008年)较为重要的变量有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农业人口密度和到公路的距离;2000-2008年间林地变化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有高程、到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公路的距离。研究结果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重庆市PM2.5浓度空间分异模拟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6
2
作者 吴健生 廖星 +1 位作者 彭建 黄秀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9-767,共9页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模拟重庆市PM2.5浓度分布,获取了高分辨率结果图.从重庆市环保局网上获取了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数据,利用16个监测点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路网数据、DEM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回归...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模拟重庆市PM2.5浓度分布,获取了高分辨率结果图.从重庆市环保局网上获取了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数据,利用16个监测点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路网数据、DEM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利用剩余的1个监测点数据来对回归映射结果进行检验.按照模型设置的变量生成方法,对监测点建立多种尺度的缓冲区,提取变量数据,最终生成了56个变量.按照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设置,56个自变量最终有3个变量进入PM2.5的回归方程,模型的R2逐步增大,且最终R2为0.84,模型拟合程度非常好.回归方程中,与研究区PM2.5浓度空间分布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空气质量监测站点500 m范围内的农用地面积,然后依次是DEM和1 000 m范围内一级公路总长度,它们与PM2.5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依次是:0.695、-0.599和0.394.回归映射检验结果显示,检验点的误差率为2.7%,误差可以接受.回归映射结果显示,PM2.5浓度以高值分布于主城区,沿一级公路分布趋势明显,与高层紧密相关,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回归映射 空间分布 相关性 GIS
原文传递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分类控制对策 被引量:38
3
作者 郭青海 马克明 杨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70-2175,共6页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是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湖泊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农村居民地、城市居民地、商业用地和滩地...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是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湖泊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农村居民地、城市居民地、商业用地和滩地等用地类型是城市湖泊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流域中的17个汇水单元可聚为3类,分别以农村居民用地,城市居民用地和商业用地,滩地为主.依照各类汇水单元的景观结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非点源污染的分类控制措施,简化了控制措施和提高了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湖泊水质 流域 逐步回归模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4
作者 邓羽 司月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47-2256,共10页
200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着住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引起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构建顾及综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 200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着住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引起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构建顾及综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型,分析诊断北京城区扩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问题,从而为指导与管治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有序扩展提供科学支撑。研究表明:1综合交通静态可达性(单一年份)与城市扩展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交通动态可达性(年份之间的可达性变化)则在引导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并无显著影响。2邻域建设用地百分比与城市扩展呈正相关,而农用地、林业用地及水域用地的比例将减少土地开发的概率。3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城市空间扩展的纲领性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其对城区扩展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4常住人口的分布现状、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分布现状对土地开发无显著影响。5认为北京市静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呈负相关,即可达性条件较差的地区,土地开发的可能性越小,这与北京市"摊大饼式"空间蔓延和居住郊区化的发展现实相符;北京市动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亦呈负相关,表明可达性提高程度越大的区域并不一定带来更高的土地开发几率,这从侧面传递了沿着既有建成区进行土地扩展的概率远远大于由于诸如轨道交通建设而带来可达性极大改善区域的概率。因此,重视与发挥综合交通动态可达性指标对城市扩展的引导作用,将是有效破解城市蔓延式扩张、优化城市扩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展 土地利用 城市蔓延 影响因素 逻辑斯蒂回归 北京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和GIS的赤水河水质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蔡宏 何政伟 +2 位作者 安艳玲 张聪 邓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6-291,共6页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建设用地与氨氮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6;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则由普通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增加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3;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也增加到0.782;而耕地与溶解氧则由缓冲区尺度的一般负相关变为子流域尺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09。在缓冲区尺度上,林地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程度总体上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研究尺度为依自然属性划分的子流域时,林地与氨氮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73;与高锰酸盐指数呈现出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22;且在子流域尺度上林地对溶解氧的"汇"的作用才充分表现出来,相关系数达0.718。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有重要影响。赤水河流域内的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对流域水质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承载在其上的城市生活、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种养殖)是河流水质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林地对流域的水质污染有重要的缓解作用。总体上,各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关性在子流域和缓冲区两种尺度下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但这种相关性在子流域尺度下表现的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土地利用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水质 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赤水河流域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多尺度因素的定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袁磊 杨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70,共8页
研究目的:揭示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尺度因素对驱动力的定量影响。研究方法: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反应变量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基于面向尺度对比的多尺度回归分析和基于系统观点的多水平模型分析两个角度,探讨多尺... 研究目的:揭示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尺度因素对驱动力的定量影响。研究方法: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反应变量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基于面向尺度对比的多尺度回归分析和基于系统观点的多水平模型分析两个角度,探讨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核心驱动力及其定量影响关系,并对两类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面向尺度对比的多尺度回归分析法能够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揭示各个尺度层级上地类变化的核心驱动因子,而基于系统观点的多水平模型分析方法则能够更好地顾及尺度因素的定量影响。研究结论:多水平模型分析方法揭示的各个地类的核心驱动因子集与多尺度回归分析法推导的对应地类的核心驱动因子集之间呈现子集关系,两者在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方法上能够形成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尺度 驱动力 多水平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市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姜楠 贾宝全 宋宜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2-1409,共8页
基于北京市2000、2010年LUCC图件,借助GIS及SPSS软件,选取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综合因素为自变量,运用定性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北京市耕地变化的宏观原因及空间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市耕地变化是... 基于北京市2000、2010年LUCC图件,借助GIS及SPSS软件,选取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综合因素为自变量,运用定性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北京市耕地变化的宏观原因及空间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市耕地变化是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是宏观需求和空间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山区绿化、水库蓄水量下降及城市规划等因素是影响北京市耕地变化方向和趋势的宏观因素,而耕地空间变化则在人类活动的主导下,受到高程、侵蚀强度、距农村居民点距离、邻域内耕地数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3)总体看来,北京市的耕地变化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 LOGISTIC回归模型 驱动力 北京
原文传递
环渤海沿海区域耕地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莉 侯西勇 徐新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0,共10页
为分析环渤海省市沿海区域耕地格局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以耕地在5 km×5 km网格单元所占比例为因变量,选用地形、距离、气候及人口等10个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地理加... 为分析环渤海省市沿海区域耕地格局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以耕地在5 km×5 km网格单元所占比例为因变量,选用地形、距离、气候及人口等10个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耕地格局及各影响因子均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并随距离增大而减少;针对该研究,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模拟效果均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从全局上来讲,高程、坡度、到最近公路距离与耕地格局呈负相关影响,距最近海岸线、铁路、居民点距离、多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降水与耕地格局呈正相关。从局部上来讲,除了多年平均降水对各网格单元内耕地面积均呈正向影响外,其余影响因子随网格单元变化正负向影响均存在。多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降水是主要的、最敏感的正向影响因子,高程、坡度和距最近水系距离为主要的、最敏感的负向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回归分析 农村地区 环渤海沿海区域 耕地 线性回归 空间自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建设用地增加空间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许月卿 田媛 孙丕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5-964,共10页
利用张家口市1989,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驱动力模型,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驱动因素,进行未... 利用张家口市1989,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驱动力模型,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驱动因素,进行未来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系统模拟与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工具。结果表明:1989—2010年研究区耕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林地大面积增加,主要来自于草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主要来自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400 m邻域范围内的地类邻域丰度自相关因子、坡度、坡向、距城镇、村庄、道路和自然保护区距离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建设用地增加多发生在坝下中心城周围及河流谷地,中心城区向南和向西扩展趋势明显,万全县、怀来县、蔚县的建设用地增加较多,且多围绕现有城镇中心进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空间模拟 LOGISTIC回归模型 张家口市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聪 刘黎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96-2306,共11页
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响应状态,可以为实现耕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 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响应状态,可以为实现耕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市彭阳县为例,运用实物形态法和综合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核算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2001-2016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然后采用岭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长沙县和彭阳县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青浦区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值从大到小为长沙县、青浦区、彭阳县;②耕地利用集约度包括资本集约度和劳动集约度,不同地区资本集约度在变化趋势和平均值大小顺序等方面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基本一致,而劳动集约度均呈波动下降趋势;③不同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青浦区主要驱动因素为灌溉指数、农业政策和地均GDP,长沙县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政策和地均GDP,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彭阳县主要驱动因素。不同地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经济发展水平 驱动因素 实物形态法 综合指标法 岭回归模型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Markov和Logistic模型的莆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林地转出空间模拟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颐 林毅伟 +4 位作者 林丽丽 兰宇翔 傅伟聪 郑祈全 董建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7,共11页
利用莆田市1995、200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面积变化和空间转换2个方面分析莆田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Marko... 利用莆田市1995、200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面积变化和空间转换2个方面分析莆田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Markov模型对莆田市未来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进行预测,采用Markov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对未来林地空间格局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1995—2015年,林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农用地;农用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林地、建设用地和裸露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裸露地、农用地和水体;水体面积持续减少;裸露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坡向、高程、距裸露地距离、距农用地距离、距林地距离、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7个因子对林地转出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至2035年,林地的比例将减少至40.37%;2015—2035年,林地转出的位置主要分布在仙游县和涵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林地 MARKOV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莆田市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对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宋家鹏 陈松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65-2877,共13页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经济集聚 超效率EBM 面板门槛回归模型 面板VAR模型 中国三大城市群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分化特征及其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聪 刘黎明 +1 位作者 袁承程 任国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6-324,共9页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在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分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模...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在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分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模拟,以揭示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作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发达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分化为传统农业型、专业农业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和非农型等多种形态。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资本状况存在差异,大小顺序依次为专业农业型、非农兼业型、非农型、农业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非农型农户在人力资本方面具有优势,非农兼业型农户在社会资本方面表现最佳。3)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整体劳动能力等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户均家庭年收入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状况影响着其生计策略的选择,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其生计资本状况,以实现农户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行为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 上海青浦区
原文传递
近40年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蒋晓辉 高昊祺 雷宇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38,共9页
为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部特征及驱动机制,从土地利用整体格局、土地利用转移方向、转移程度和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方面出发,全面分析近40年以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系统地阐述了其驱动机制。主要结果表明:... 为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部特征及驱动机制,从土地利用整体格局、土地利用转移方向、转移程度和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方面出发,全面分析近40年以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系统地阐述了其驱动机制。主要结果表明:目前,该流域各土地类型面积占比为草地>耕地>煤矿用地>林地>沙地>居住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耕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煤矿用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在研究时段内,煤矿用地作为动态度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面积大幅增加,主要流入源为草地和耕地,该流域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已严重影响到该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壮大是导致该流域煤矿用地和居住用地发生明显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而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变化也与其息息相关,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此外,人口作为重要因素之一,也在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中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窟野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煤矿用地 主成分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 人类活动 驱动机制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孟珏 傅晓婷 《热带地理》 2017年第6期814-823,共10页
采用SBM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分析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 采用SBM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分析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分区域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佛肇地区、港澳地区、深莞惠地区和珠中江地区,广州、深圳和珠海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2)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但纯技术效率贡献作用大于规模效率。其中,2000年小型城市纯技术效率较高,大部分城市规模效率普遍不高;2005年后土地扩张速度加剧,规模效率普遍达到较高水平,纯技术效率成为核心因素。3)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政策制度、政府作用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土地效率的主要驱动力。基于驱动力的差异性,需要从严控土地面积过度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环境效益、加强区域空间整合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优化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SBM超效率模型 TOBIT回归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区域尺度薇甘菊入侵分布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卉晶 昝启杰 曾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42-5449,共8页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研究区,利用基于2007年IRS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的土地利用分类制图以及同年薇甘菊分布调查图、DEM等GIS数据,通过薇甘菊入侵/未入侵地区相关指标的对比性分析及Auto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区域尺度下薇甘菊入侵分...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研究区,利用基于2007年IRS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的土地利用分类制图以及同年薇甘菊分布调查图、DEM等GIS数据,通过薇甘菊入侵/未入侵地区相关指标的对比性分析及Auto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区域尺度下薇甘菊入侵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区域尺度下薇甘菊入侵地区与未入侵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形特征及土地利用方式为显著影响因子,群落特征的影响不显著;(2)Auto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出薇甘菊的入侵分布与其邻域果园密度及水体密度高度相关,模型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可以为薇甘菊入侵扩散重建及近期重点区域的防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入侵分布 土地利用 区域尺度 Auto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站点分类下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需求预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才华 孙晓黎 李岩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1-540,共10页
准确掌握土地利用与公共自行车交通需求关系是调整管控措施和站点运营管理的关键依据,以西安市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例,先以多因子指标作为变量运用K-means聚类将站点分为白天目的地站点、夜间目的地站点、白天起源地站点和组合起源/目的... 准确掌握土地利用与公共自行车交通需求关系是调整管控措施和站点运营管理的关键依据,以西安市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例,先以多因子指标作为变量运用K-means聚类将站点分为白天目的地站点、夜间目的地站点、白天起源地站点和组合起源/目的地站点;然后针对各类站点属性,分别建立用地、公交线路、地铁出入口、站点中心性为解释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站点区位、外部环境变量和土地利用对不同属性站点具有不同的客流生成率。结果可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管理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公共自行车系统 土地利用 聚类分析 非线性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GIS-Logistic耦合模型的广河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晨晴 刘淑英 王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125,共8页
【目的】探究甘肃省广河县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方法】基于GIS平台,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诊断曲线,研究了2009-2014年广河县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变化的特征,分析了影响耕地、林地、草地、建... 【目的】探究甘肃省广河县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方法】基于GIS平台,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诊断曲线,研究了2009-2014年广河县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变化的特征,分析了影响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2009-2014年间,广河县耕地、草地、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的面积占总转移量的51.14%,草地向耕地转移的面积占总转移量的33.17%.通过ROC检验得到各种土地类型的拟合度分别为:耕地0.645,林地0.717,草地0.797,建设用地0.954,水域0.942,未利用地0.978,拟和结果较满意.【结论】广河县以耕地与草地为主,呈西南耕东北草分布.2009-2014年间,呈现各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的趋势,其中耕地是建设用地主要转入源,草地是耕地主要补给源.影响耕地分布的关键因素是坡度、高程和人口密度;影响林地分布的关键因素是地形位、坡度和人均纯收入;影响草地分布的关键因素是地形位;影响建设用地分布的关键因素是距村庄距离;影响水域分布的关键因素是高程;影响未利用地分布的关键因素是地形位、高程、人均纯收入、距建制镇的距离和距采矿用地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入湖河流水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松波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第2期42-44,共3页
以昆明滇池东南岸流域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湖泊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水质污染指标与耕地始终呈现正相关,与林地始终呈现负相关,与城乡用地始终呈现负相关,对昆明滇池东南岸流域而言,耕地是入湖河流水... 以昆明滇池东南岸流域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湖泊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水质污染指标与耕地始终呈现正相关,与林地始终呈现负相关,与城乡用地始终呈现负相关,对昆明滇池东南岸流域而言,耕地是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污染贡献掩盖了城乡用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湖泊水质 流域 逐步回归模型 滇池
下载PDF
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6地市33个自然村的调查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玉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4-50,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因素,将农户宅基地使用中超面积、闲置部分释放出来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刚需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政府合理引导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豫西、豫北、豫南、豫中等6...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因素,将农户宅基地使用中超面积、闲置部分释放出来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刚需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政府合理引导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豫西、豫北、豫南、豫中等6地市内层边缘区33个自然村为样本,基于对115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反映宅基地特征、农户特征、理性和生存预期特征、社会性行为特征等20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素对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系数。研究结果:有宅基地腾退意愿的农户比例接近50%。按照系数从大到小排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依次为农户腾退政策满意度、社会保障问题、家庭成员的赞同意见、房屋建筑年限、腾退成功者的赞同意见、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人均住房面积等。研究结论:城市内层边缘区宅基地腾退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农户合法利益,针对农户关心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问题,将宅基地腾退与产业发展、农民安居、培训、就业相结合,切实完善户籍、社保、医疗、就业等各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经济 LOGISTIC回归模型 宅基地腾退 城市内层内缘区 农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