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漓江上游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陆丹丹 钟永德 +1 位作者 杨永德 陈思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131,146,共5页
漓江上游是漓江流域主要的水源林区域,也是漓江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借助ArcGIS和ENVI软件,对2002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结合土地利用和覆盖研究方法,分析了漓江流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变... 漓江上游是漓江流域主要的水源林区域,也是漓江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借助ArcGIS和ENVI软件,对2002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结合土地利用和覆盖研究方法,分析了漓江流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研究表明:2002--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结构稳定,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在整体结构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呈现林地、耕地减少,草地、湿地和人工表面增加的趋势。在短时间尺度上,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是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覆盖 驱动力 漓江流域上游
下载PDF
历史时期内蒙古LUCC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巴雅尔 敖登高娃 +2 位作者 马安青 周月敏 王建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本文的研究中,在内蒙古地区地质学、古地理学和环境演变方面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考古与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修复和描述了内蒙古陆地形成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内蒙古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过程,并探索其驱动机制与因素,从而... 本文的研究中,在内蒙古地区地质学、古地理学和环境演变方面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考古与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修复和描述了内蒙古陆地形成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内蒙古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过程,并探索其驱动机制与因素,从而为正确把握内蒙古地区近现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轨迹提供科学依据。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蒙古地区基本上被游牧民族所占据,达到了一种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清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拓荒高潮,耕地面积急速扩展而草场面积日益退缩,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遭遇空前的破坏,沙漠化和草原退化急速加快,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成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开垦草原、毁林开荒)的驱动因子主要有人口因素、经济利益和政府决策等三个方面,而且每一次大规模开荒时期三者往往相辅相成,促成新一轮的开荒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内蒙古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lucc)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时序特征的黄河三角洲土地覆盖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侯学会 李新华 +1 位作者 徐洪彪 王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240,共8页
综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Landsat影像时序特征和面向对象分割方法,分析1985-2018年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覆盖时空特征,探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85-2018年间研究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共减少9.9847×104 hm^(2),其中... 综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Landsat影像时序特征和面向对象分割方法,分析1985-2018年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覆盖时空特征,探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85-2018年间研究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共减少9.9847×104 hm^(2),其中沼泽和草甸湿地面积减少尤为明显,而人工湿地面积则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加率达54.66%,主要是盐田养殖场和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大;社会经济因素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的影响程度高于水文因素;输沙量是影响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水文因素,实测径流量的减少进一步导致天然湿地向旱地类型转化;人口和GDP变化对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的正相关作用比较显著,而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则与该两个指标的负相关关系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时间序列数据 面向对象分割 驱动力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明珠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1期88-95,共8页
选取杭州市为研究区,以生态系统服务框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为理论基础,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与需求进行量化,运用改进的FPPSI法计算2000年和2010年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预算指数,探究杭州市区2000—2010年10年间生态系... 选取杭州市为研究区,以生态系统服务框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为理论基础,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与需求进行量化,运用改进的FPPSI法计算2000年和2010年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预算指数,探究杭州市区2000—2010年1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碳储量、水资源供给、区域气候调节、空气质量调节、粮食生产和休闲游憩6种单一的生态系统服务还是供应、调节、文化、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供不应求状况,且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张而愈加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lucc) 供需关系 改进的FPPSI法 供需预算指数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49
5
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2 位作者 杨鹏 陈佑启 Peter H.Verburg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①LUCC模型的功能和作用呈现多样化趋势,是了解、认识和解释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过程和效应的有效工具,可以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和政策的制订。②模型的核心内容是研究LUCC时空变化格局,模型发展正经历从单一的非空间模型向非空间模型和空间模型融合的演进过程,但多数模型只重视空间变化机制研究,而对时间机制考虑不足。③反馈机制是LUCC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现有模型在反馈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反馈机制必将是未来LUCC模型的新焦点。④LUCC研究本质上是"人类—环境"关系研究,以往模型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模型,未来LUCC模型发展趋向应从系统观和整体观角度来综合考虑"人类—环境"相互作用机制,这也是LUCC模型的最高更次的科学难点问题。⑤多尺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是LUCC模型的必然要求,模型空间尺度已经从早期的单一空间尺度转变到现今的多空间尺度,但尺度推移仍是模型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⑥尽管LUCC模型验证方法趋于多元化,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验证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参考数据的不足也大大限制了模型验证效果,如何对LUCC模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行合理验证始终是LUCC模型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模型 作用 时空变化格局 反馈 尺度 验证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97
6
作者 吴后建 王学雷 +1 位作者 宁龙梅 芦云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达12.32×10^3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为11.70×10^3hm^2;②ESV由1996年的457.74×10^7元减少到2001年的456.14×10^7元,5年减少1.61×10^7元;③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气候调节增幅最大,达8.51%,水源涵养、土壤形成和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食物生产在减少,食物生产减幅最大,达7.42%;④敏感性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alue Coefficient,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价值系数 敏感性指数 武汉市
下载PDF
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75
7
作者 蔺卿 罗格平 陈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7,共9页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和结果的有力工具.模型通过情景分析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基于不同理论的驱动力研究方法很多.论文选取了几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LUC...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和结果的有力工具.模型通过情景分析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基于不同理论的驱动力研究方法很多.论文选取了几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LUCC驱动力模型进行综述,分析了每个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得出结论:1)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更适于研究复杂的土地利用系统。2)基于经验的统计模型能弥补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的不足。3)基于不同学科背景的模型进一步集成将是LUCC驱动力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力 模型 土地利用系统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 被引量:42
8
作者 许学工 陈晓玲 +1 位作者 郭洪海 林辉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0-648,共9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 量变化尤能反映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运用遥感信息土地分类和植被指数提取、土壤定点采样 实测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 量变化尤能反映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运用遥感信息土地分类和植被指数提取、土壤定点采样 实测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数年至20余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质 量变化。其在区域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内部地段间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盐渍上改造的任 务仍然十分艰巨。地力下降的隐患不可忽视。进而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质量变化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空间尺度视角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7
9
作者 张宇硕 吴殿廷 吕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2-1189,共18页
作为连接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桥梁与纽带,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是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尺度... 作为连接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桥梁与纽带,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是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尺度问题一直是LUCC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系统理解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特征、尺度差异及尺度关联,对深入LUCC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尺度效应研究、协调多层次管理机构的制度决策、缓解生态系统服务稀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尺度切入,基于国内外不同尺度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归纳尺度的概念与内涵,整理介绍考虑空间尺度的研究框架,系统梳理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中的空间尺度选择、空间尺度特征及空间尺度关联,评析单一尺度和多尺度研究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应在构建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研究框架、阐释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效应、完善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分析方法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尺度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影响 尺度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7
10
作者 华文剑 陈海山 李兴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5-1036,共12页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重要的外强迫之一,但是LUCC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仍然薄弱,至今无法对LUCC的气候效应问题做出系统的评估。研究针对人类活动比较剧烈的中国区域问题,首...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重要的外强迫之一,但是LUCC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仍然薄弱,至今无法对LUCC的气候效应问题做出系统的评估。研究针对人类活动比较剧烈的中国区域问题,首先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中国LUCC的特征,接着从观测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过去LUCC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LUCC通过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影响区域气候的工作,总结和归纳了LUCC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问题,进而探讨了LUCC在未来气候变化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物地球物理过程 气候效应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综述 被引量:50
11
作者 郭斌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何英彬 张洁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4期408-414,共7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文章从LUCC研究计划的根本目标出发,指出LUCC所研究的诸多科学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着重综述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动力...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文章从LUCC研究计划的根本目标出发,指出LUCC所研究的诸多科学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着重综述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动力机制及其驱动力模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分析了每个模型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认为今后LUCC驱动机制研究应该从数据的准确性、方法的先进性和理论的新颖性三方面相互联系入手,完善LUCC模型功能及其构建综合的LUCC理论体系,使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驱动力 模型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 被引量:43
12
作者 刘纪远 张增祥 +8 位作者 张树文 颜长珍 吴世新 李仁东 匡文慧 史文娇 黄麟 宁佳 董金玮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0-687,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线,以及独特的分类体系和动态区划体系,奠定了中国LUCC信息平台的基础。本文在系统回顾陈述彭学术思想指导中国LUCC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国家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梳理了我国LUCC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并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团队在最近20年LUCC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动态时空表征与分析模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探测方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林业活动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LUCC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 遥感 中国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环境效应 lucc模型 信息平台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励惠国 刘高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5-181,共7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LUCC特征,重点研究其驱动力因子。在黄河三角洲,耕地和未利用...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LUCC特征,重点研究其驱动力因子。在黄河三角洲,耕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双向转化最为频繁。海陆河流的交互作用使得黄河三角洲淤进蚀退变化占有较大的比重;淡水资源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使时平原水库的建设力度大为增加。时土地的盲目垦荒和粗放经营方式,是耕地与未利用地双向转换频繁的最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居民地增多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效益,时耕地、灌草地、内陆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结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几年,整个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将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要实现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顺应自然因子的条件下,提高水陆比例,科学合理垦殖经营,大力发展和保护灌草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驱动力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策略
下载PDF
密云水库集水区基于LUCC的生态服务价值动态演变 被引量:39
14
作者 郑江坤 余新晓 +1 位作者 贾国栋 夏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5-320,共6页
为实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基础,利用4期土地利用数据和马尔科夫模型对密云水库集水区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区4期(1972-200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间整体演变方式由复杂到简单,... 为实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基础,利用4期土地利用数据和马尔科夫模型对密云水库集水区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区4期(1972-200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间整体演变方式由复杂到简单,强度由强到弱,均逐渐向林地转化。1987、2000、2008年及验证并预测的202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较1972年分别增加1.9%、14.4%、18.9%和18.6%。林地占总价值比例最高,达65%以上;水文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持土壤3项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50%左右。前3个时段内影响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林地,预测2008-2020年间将为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方法 生态 经济和社会影响 生态服务价值 lucc 密云水库集水区
下载PDF
黑河流域1988—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蒙吉军 吴秀芹 李正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2-929,共8页
利用 1988年和 2 0 0 0年Landsat 5的 4、3、2 (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 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 ,基于GIS(ArcView 3 2a)对黑河流域近 12年来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进行了研究。结... 利用 1988年和 2 0 0 0年Landsat 5的 4、3、2 (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 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 ,基于GIS(ArcView 3 2a)对黑河流域近 12年来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城镇用地明显增加 ,草地和水域减少的趋势 ,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2 )LUCC的区域差异显著 :上游地区水域在减少 ,草地和未利用地大量增加 ,林地和城镇用地变化不大 ;中游地区耕地、城镇用地大量增加 ,草地急剧减少 ;下游地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 ,草场严重退化 ,未利用地大量增加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 ,对研究区LUCC的原因和土地持续利用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三亚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王介勇 刘彦随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8-1466,共9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与重点领域,案例剖析是解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有效途径。论文以1991、1999、200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运用G 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三亚市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与重点领域,案例剖析是解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有效途径。论文以1991、1999、200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运用G 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三亚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三亚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为:耕地主要转为建设用地,林地主要转为园地,建设用地表现为"突变式"增长与分散布局,园地由沿海平原台地向北部丘陵山地扩展,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趋势显著;②三亚市外部环境诱导和内部矛盾相互作用,推动旅游休闲产业以成片建设开发模式发展和农业结构大幅度调整,驱动着耕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向园地为核心的快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旅游休闲用地成片开发模式导致了建设用地的突变式增长和分散布局,农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导致了园地由沿海平原台地向北部丘陵山区快速扩张;③三亚市应面向建设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转变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自然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旅游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机制 非典型工业化 三亚市
原文传递
LUCC影响下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被引量:37
17
作者 熊鹰 张方明 +1 位作者 龚长安 罗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7-1408,共12页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湖南省199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减少最明显的...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湖南省199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减少最明显的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系统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等级差异明显,ESV高值区与低值区相互溶解渗透,总体上高值区与较高值区对低值区呈包围态势。高值和较高值区分布较均匀、低值与较低值区分布较集中,中等值区分布较为散乱,呈随机镶嵌结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化的空间自相关与高低值聚集现象明显,但其相关性与聚集程度趋于弱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绿色湖南"等政策的实施,促使研究区域的ESV增加并形成若干增值热点区,城镇化、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形成城镇密集区、水土资源富集区分布的价值损失冷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湖南省
原文传递
2001—2015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艳菊 丁建丽 +1 位作者 张钧泳 武鹏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206-6217,共12页
天山北坡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干旱影响,全球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干旱的影响,评估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计算了2001—2015年天山北坡多尺度标准... 天山北坡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干旱影响,全球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干旱的影响,评估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计算了2001—2015年天山北坡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植被覆盖度,总结出植被覆盖度与多尺度SPEI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绝大部分区域呈湿润状态,中部(石河子、呼图壁)、西北部(克拉玛依市)呈轻度干旱。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间尺度SPEI均表现出干旱化增强的年际变化趋势;(2)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属中低覆盖,总体呈南高北低,天山山区、城市绿洲内部高的分布特点。2001—2015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3)年尺度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与SPEI整体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植被覆盖度与12个月时间尺度SPEI(SPEI 12)的相关性不同,大小依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城乡用地>林地>水域>耕地;(4)季节尺度夏季和春季干旱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最明显,不同季节干旱对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植被覆盖度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下载PDF
南疆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影响评价——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史永亮 王如松 +1 位作者 周海波 陈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3-758,共6页
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研究LUCC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过程,对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南疆生态脆弱区———阿克苏市1995、2000和2003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城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 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研究LUCC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过程,对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南疆生态脆弱区———阿克苏市1995、2000和2003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城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参照Costanza等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结果的比例关系,分析了阿克苏市城乡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价值,定量综合评价了阿克苏市城乡区域LUCC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阿克苏市域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景观破碎度较高,斑块数目较多;农业用地中有近半数不稳定,水土条件差致使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相互转换。研究时段内市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并表现出了较大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生态影响 新疆阿克苏市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胡光印 金会军 +2 位作者 董治宝 颜长珍 逯军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3-581,共9页
利用遥感(RS)监测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了黄河源区在1975、1990、和2005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并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转移特征.此外,通过县级行政区对源区各县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 利用遥感(RS)监测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了黄河源区在1975、1990、和2005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并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转移特征.此外,通过县级行政区对源区各县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1975-2005年间,黄河源区的环境退化非常明显,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沙地、滩地和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沼泽地面积减小;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小,中、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从县级行政区划上来看,耕地的增加主要分布于贵南、同德和泽库三个县;林地面积在玛沁和甘德两县有大面积的减小趋势;新增的沙地主要分布在玛多、共和、曲麻莱和若尔盖县;新增水库、坑塘则主要分布于共和、和贵南两县;沼泽地面积的减少绝大部分发生在若尔盖县;高覆盖度草地在甘德和玛沁两县增加非常明显,但在玛曲、玛多、达日、兴海、阿坝、若尔盖、红原等县均有大面积的减小趋势.因此,在黄河源区开展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工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