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湿度和气候变化关系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被引量:144
1
作者 马柱国 符淙斌 +2 位作者 谢力 陈文海 陶树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3-568,共6页
从土壤湿度研究的历史出发 ,阐述了土壤湿度在气候变化乃至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并从土壤湿度研究的科学背景出发 ,总结和综合评述了该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两个重要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最后 。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区域气候变化 陆面过程模式 数值模拟 水文模式 前期降水量指数法
下载PDF
关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及其观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张强 王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总结了国际上陆面过程及其试验研究的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探讨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并且,对如何开展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初步思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陆面过程 试验研究 科学问题 重要意义
下载PDF
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有关科学问题 被引量:75
3
作者 张强 胡向军 +3 位作者 王胜 刘宏谊 张杰 王润元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371,共9页
主要讨论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项目的有关科学技术问题。首先从科学和现实角度说明了开展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的意义,并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陆面水分过程特征及其对生态生理过程... 主要讨论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项目的有关科学技术问题。首先从科学和现实角度说明了开展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的意义,并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陆面水分过程特征及其对生态生理过程的影响、黄土高原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科学试验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而且还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主要科学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陆面过程 试验研究 尺度耦合 参数化
下载PDF
陆面过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8
4
作者 牛国跃 洪钟祥 孙菽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0-25,共6页
对目前陆面过程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与边界层研究有关的几个前沿方向:①非均匀下垫面地表湍流通量的参数化及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方法;②边界层理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用,以及次网格地形对通量输送的影响... 对目前陆面过程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与边界层研究有关的几个前沿方向:①非均匀下垫面地表湍流通量的参数化及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方法;②边界层理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用,以及次网格地形对通量输送的影响;③进一步改进GCM中冠层地表水文参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边界层过程 参数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区域蒸散发遥感模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易永红 杨大文 +1 位作者 刘钰 许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8-1124,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类遥感蒸散发模型,包括基于能量平衡的单层与双层蒸散发模型、彭曼模型以及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经验模型等,并对这些模型各自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由于地表水热过程的复杂性,在区域蒸散发模拟中仍...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类遥感蒸散发模型,包括基于能量平衡的单层与双层蒸散发模型、彭曼模型以及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经验模型等,并对这些模型各自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由于地表水热过程的复杂性,在区域蒸散发模拟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温度反演中的不确定性,遥感反演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扩展的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验证问题等。因此要提高区域蒸散发反演的精度,必须进一步提高遥感辐射传输模型的精度,降低遥感输入数据和反演参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不同尺度的田间观测试验加强对地表水热传输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此外,遥感和陆面过程模型的结合能有效降低模型和数据中的不确定性,陆面过程同化模型能提供更为可靠的连续的地表水热过程模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能量平衡 蒸散发 陆面过程 同化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ver North China during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 被引量:28
6
作者 ZHANG Qiang ZENG Jian ZHANG LiY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1872-1880,共9页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Norther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the arid Northwest China,the Loess Plateau,and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The consistencies,differences,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of land surface...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Norther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the arid Northwest China,the Loess Plateau,and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The consistencies,differences,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normalization of major variable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using data collected during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July and August,2008).It is shown that differences of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are remarkable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impacts of summer monsoon.Especially their soil wet layers occur at different depths,and the average albedo and its diurnal variation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Surface net short-wave radi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is close to that in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but its surface net long-wave radiation is close to that in the arid Northwest China.And the ratio of net radiation to global solar radiation in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 i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regions,though its temperature is lower.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ios of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to net radiation for the three regions because of distinct contribution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to land surface energy balance.The three regions are markedly different in the ratio of water vapor flux to pan evaporation,but they are consistent in the ratio of water vapor flux to precipitation.These results not only indicat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in the three regions,but also show that summer monsoon is important in the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pattern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 regions of North China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 coordinated experiment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influence factors
原文传递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7
作者 苏凤阁 郝振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95-801,共7页
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发展的基础上 ,从裸土蒸发、植被蒸散、土壤水传输、排水和径流等五个方面详细综述了陆面模式研究中对水文过程的参数化。目前陆面参数化方案中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中陆面水文过程参数化的关键问题包括 :土... 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发展的基础上 ,从裸土蒸发、植被蒸散、土壤水传输、排水和径流等五个方面详细综述了陆面模式研究中对水文过程的参数化。目前陆面参数化方案中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中陆面水文过程参数化的关键问题包括 :土壤分层、土层厚度、根带分布 ;参数的代表性和移植 ;观测资料 ;径流的参数化。分析了径流在陆面模式中的重要性 ,及目前陆面模式中对径流参数化存在的不足 ,介绍了部分陆面模式对径流的模拟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模式 陆面水文过程 径流 参数化 裸土蒸发 植被蒸发 土壤水传输 排水
下载PDF
黑河上游山区典型站的水热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浩 南卓铜 +1 位作者 王书功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Noah LSM陆面过程模型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陆面的水热过程模拟,但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研究并不充分,目前还没有在黑河上游高寒山区应用的案例.利用Noah和黑河上游两个典型站(大冬树山垭口站和阿柔站)2008—2009年的观测数据,对两站的水... Noah LSM陆面过程模型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陆面的水热过程模拟,但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研究并不充分,目前还没有在黑河上游高寒山区应用的案例.利用Noah和黑河上游两个典型站(大冬树山垭口站和阿柔站)2008—2009年的观测数据,对两站的水热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和实测的地温和液态水含量,表明Noah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该地区的水热过程.Noah对观测站的地温模拟较好,但冬季存在一定偏差;液态水含量的模拟总体偏低,表层液态水含量在春季土壤融化期的模拟偏差较大.以上现象与该地区土壤异质性较大、春季融化期土壤冻融过程中土壤含冰量判定存在偏差、冬季降水量观测不准等有关.此外,结合模拟结果,讨论了观测数据的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h LSM 陆面过程 水热过程 黑河上游
下载PDF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炳怀 杨大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8-263,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对于北京的城市风场、温度场等的影响,探讨北京城市热岛的形成机理和可能的改善途径。采用区域大气模拟系统MM5,模拟和分析了2000年秋季北京的城市热岛状况。结果显示,M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北京...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对于北京的城市风场、温度场等的影响,探讨北京城市热岛的形成机理和可能的改善途径。采用区域大气模拟系统MM5,模拟和分析了2000年秋季北京的城市热岛状况。结果显示,M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北京城市热岛现象,成功再现了城市高温中心及城市热岛环流。MM5模式与陆面过程模型Noah LSM的耦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对热岛效应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下垫面条件 MM5模式 陆面过程 数值模拟 北京
下载PDF
Improving CLM4.5 Simulations of Land–Atmosphere Exchange during Freeze–Thaw Process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6
10
作者 Siqiong LUO Xuewei FANG +2 位作者 Shihua LYU Yu ZHANG Boli CHEN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916-930,共15页
Soil is heterogeneous and has different therm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causing varied behavior in heat and mois- ture transport. Therefore, soil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lanatmosphere interactions. In this study,... Soil is heterogeneous and has different therm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causing varied behavior in heat and mois- ture transport. Therefore, soil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lanatmosphere interactions.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soi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hat considers gravel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was introduced into CLM4.5 (Com- munity Land Model). By using data from the Zoige and Madoi sit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simultaneously simulate the duration of freeze-thaw periods, soi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and surface energy during freeze-thaw processes, was valid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new parameterization performed bet- ter in simulating the duration of the frozen, thawing, unfrozen, and freezing periods; (2) with the new scheme,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values were decreased; (3) the new parameterization improved soil temperature simulation and effectively decreased cold biases; (4) the new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effectively decreased the dry biases of soil li- quid water content during the freezing, completely frozen, and thawing periods, but increased the wet biases during the completely thawed period; and (5) the net radiation, latent heat flux, and soil surface heat flux of the Zoige and Madoi sites were much improved by the new organic matter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parame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model freeze-thaw processes gravel and organic matter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遥感技术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峰 王介民 +1 位作者 孙成权 马耀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9-366,共8页
探讨了当前陆面过程 (LSP)研究的特点 ,指出遥感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陆面过程国际合作实验是突出的特点 ,进而对遥感技术的陆面参数获取、地表能量通量的计算以及与 LSP模式的结合研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根据不同特征的地表参数... 探讨了当前陆面过程 (LSP)研究的特点 ,指出遥感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陆面过程国际合作实验是突出的特点 ,进而对遥感技术的陆面参数获取、地表能量通量的计算以及与 LSP模式的结合研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根据不同特征的地表参数选择光学遥感或微波遥感已成共识 ,而综合利用不同遥感数据获取同一种地表参数也已成为研究热点 ,当前及今后发射的携载多种遥感仪器的众多遥感卫星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条件 ;遥感与 LSP模式的结合研究是遥感在陆面过程研究中深入应用的一个方面 ,国际陆面过程合作实验是这项研究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陆面过程 地表参数 LSP模式 反演算法
下载PDF
黑河流域典型景观植被带陆面过程同步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克超 康尔泗 +4 位作者 蓝永超 张小由 张智慧 金博文 张济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为了解内陆河流域不同尺度内与水循环及生态过程有关的水分、热量分布规律,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选取3个典型植被景观带建立观测场,并布设环境观测系统(ENVIS)进行环境要素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山区森林草地灌丛复合生态区陆面是冷性湿润... 为了解内陆河流域不同尺度内与水循环及生态过程有关的水分、热量分布规律,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选取3个典型植被景观带建立观测场,并布设环境观测系统(ENVIS)进行环境要素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山区森林草地灌丛复合生态区陆面是冷性湿润的下垫面,中游绿洲荒漠接触带是干性、较湿润的下垫面,下游荒漠河岸林景观带是干热性的下垫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景观植被带 陆面过程 同步观测 环境观测系统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秋季陆面过程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佳伟 何清 +3 位作者 金莉莉 李振杰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张建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2014年10月的秋季涡动通量数据,分析了塔中秋季陆面过程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塔中秋季10月净辐射Rn、感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地表土壤热通量G0峰值依次为273.0、141.6、5.0、105.0 W·m^-2,平均...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2014年10月的秋季涡动通量数据,分析了塔中秋季陆面过程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塔中秋季10月净辐射Rn、感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地表土壤热通量G0峰值依次为273.0、141.6、5.0、105.0 W·m^-2,平均日总量依次为2.85、2.68、0.08、-0.57 MJ·m^-2,净辐射能量分配以感热能量输送为主。(2)不同典型天气下,净辐射日总量扬沙>晴天>阴天>降水;阴天、扬沙天气H随Rn不同程度削减而减少,降水天气潜热增多导致日变化特征有别于其他天气。(3)10月能量闭合率为79.0%,不同天气能量闭合率阴天>晴天>扬沙>降水,依次为86.8%、83.4%、79.4%、71.4%。(4)地表反照率晴天呈"U"型变化,阴天和扬沙天气地表反照率趋势变缓发生波动现象,降水天气波动较大,趋势先降低后回升。(5)月平均热通量日间为正值,夜间为负值。日间能量闭合率为73.9%,夜间为50.8%,存在较高的能量不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中 秋季 陆面过程
原文传递
流域化学风化过程的碳汇能力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陶贞 高全洲 刘昆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8-416,共9页
通过对已有工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综述了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_2的吸收能力。陆地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是联接地球各大碳库的关键环节。在地质时间尺度上陆地岩石的化学风化,尤其是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构成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碳... 通过对已有工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综述了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_2的吸收能力。陆地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是联接地球各大碳库的关键环节。在地质时间尺度上陆地岩石的化学风化,尤其是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构成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碳汇,是调节地球气候性质使之相对稳定的关键表生地质过程。河流在陆地向海洋的物质输送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并且记录了流域内发生的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信息。通过观测河流输送物质的化学组成,运用Gibbs图解法、质量平衡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研究流域内各种岩石化学风化对化学径流组成的贡献,并据此计算出流域岩石化学风化的速率及其对大气CO_2的消耗通量。影响地表化学风化速率的环境因子存在地域差异,进而导致地质碳汇的空间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别。北半球湿热季风地区的地质碳汇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湿热地区化学风化过程的地质碳汇能力相当于13亿人口人均固定CO_2量大约为55kg/a,可抵消我国部分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过程 化学风化 地质碳汇 碳循环 流域
下载PDF
北半球陆面过程对全球变暖响应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姚洁 陈海山 朱伟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利用NCAR气候系统模式CCSM3.0 IPCC AR420世纪气候(20C3M)和21世纪SRES A1B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着重分析了未来北半球陆面情况对全球变暖的总体响应特征。对比分析模式对20世纪和21世纪SRES A1B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北半球陆面的水... 利用NCAR气候系统模式CCSM3.0 IPCC AR420世纪气候(20C3M)和21世纪SRES A1B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着重分析了未来北半球陆面情况对全球变暖的总体响应特征。对比分析模式对20世纪和21世纪SRES A1B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北半球陆面的水、热过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伴随全球地面温度的持续升高,北半球陆面的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潜热通量的增幅明显高于感热通量;伴随着全球变暖,地表的水循环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北半球降水持续增多,陆面蒸发明显增加,地表径流也呈现出总体增加的趋势,但土壤含水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水热响应 全球变暖
下载PDF
地下水开采对海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姗姗 占车生 +2 位作者 王会肖 富可荣 王飞宇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CAS 2016年第4期54-59,98,共7页
利用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的产流机制改进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的水文过程参数化,同时嵌入地下水开采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模块,并考虑经济社会用水,建立能够描述流域自然-人文过程的大尺度陆地水循环... 利用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的产流机制改进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的水文过程参数化,同时嵌入地下水开采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模块,并考虑经济社会用水,建立能够描述流域自然-人文过程的大尺度陆地水循环模型(CLM-DTVGM)。以地下水开采严重的海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作为大气强迫驱动,针对海河流域1980年-2010年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地下水开采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活动引起海河流域地表径流和土壤湿度整体有所减少,蒸散发则呈增加趋势,且各水循环要素空间分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陆面过程 地下水开采 水循环 模拟研究
原文传递
陆面过程与天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海山 杜新观 孙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2-400,共19页
陆面作为大气运动的下边界,通过动量、热量及物质交换与大气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陆面过程被认为是影响天气气候的关键过程之一。关于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已经开展了大量较为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针对陆面过程对天气的影响研究并没有... 陆面作为大气运动的下边界,通过动量、热量及物质交换与大气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陆面过程被认为是影响天气气候的关键过程之一。关于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已经开展了大量较为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针对陆面过程对天气的影响研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陆面过程与天气研究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陆面基本要素、下垫面构成、陆面诱发的局地环流3个方面,回顾了土壤湿度、地形、土地利用、山谷-平原环流等要素和过程对强对流、暴雨、台风、高温热浪等天气事件影响研究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需要指出,尽管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关于陆面过程对天气,尤其是极端(高影响)天气的影响及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进而从陆面过程的角度来理解重要天气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机理,从而为数值模式发展和天气预报业务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天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Noah-LSM模式和CoLM模式的青藏高原中部陆面过程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火霖 胡泽勇 +1 位作者 程思 陈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1-1509,共9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Amdo站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的气象和土壤资料,通过Noah-LSM模式和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陆面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对辐射通量的模拟均与观测值较吻合,地表长波辐... 利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Amdo站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的气象和土壤资料,通过Noah-LSM模式和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陆面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对辐射通量的模拟均与观测值较吻合,地表长波辐射的模拟效果最好,净辐射次之,地表反射辐射最差;两个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与观测值很接近,均是表层的模拟效果好于深层,夏季的模拟效果好于冬季;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都是由表层开始向下延伸的,CoLM模式模拟的冻融起止时间与观测值更为接近;两个模式对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模拟较好,但存在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oLM Noah—LSM 陆面过程
下载PDF
土壤湿度参数化及对天气和气候模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得勤 张述文 +1 位作者 文小航 贺慧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陆面过程中土壤湿度相关的水文过程及对天气和气候模拟的影响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首先,追溯了土壤湿度的定义和确定方法,回顾了陆面模式中土壤湿度相关的水文参数化过程,包括不同土壤类型的水文曲线和土壤湿度方程的数值求... 陆面过程中土壤湿度相关的水文过程及对天气和气候模拟的影响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首先,追溯了土壤湿度的定义和确定方法,回顾了陆面模式中土壤湿度相关的水文参数化过程,包括不同土壤类型的水文曲线和土壤湿度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其次,详细地给出了目前陆面模式中所使用的土壤水文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存在的不确定性,指出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优化方法在陆面参数确定中的重要性,及最新的陆面水文参数集的建立在陆面模式的发展和土壤湿度准确模拟中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反馈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对季节性降水的正反馈作用,以及中尺度土壤湿度的非均匀性对局地对流激发的负反馈作用。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进展后分析了土壤湿度模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出了土壤湿度对未来天气和气候模拟影响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模式 水文过程 土壤湿度 气候效应 反馈机制
原文传递
城市湖泊影响城市低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机制
20
作者 黄奥 刘振鑫 +2 位作者 陈诗雨 胡建林 陈梓轩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8-948,共21页
湖泊在调节局地气候和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湖泊对城市局地大气边界层环流和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的影响是目前城市空气质量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夏季南京城区濒湖站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并与相对远... 湖泊在调节局地气候和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湖泊对城市局地大气边界层环流和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的影响是目前城市空气质量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夏季南京城区濒湖站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并与相对远离湖泊的非濒湖站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以近地面排放为主的NO_(2),日间濒湖站平均质量浓度比非濒湖站高(1.64±0.29)μg·m^(-3),夜间则低(0.51±1.39)μg·m^(-3);以边界层中高层生成与传输为主的O_(3),呈现出与NO_(2)相反的趋势,日间濒湖站平均质量浓度比非濒湖站低(9.57±2.19)μg·m^(-3),夜间则高(1.24±4.68)μg·m^(-3);PM_(2.5)质量浓度的差值没出现类似特征。利用二维陆面过程模式,并结合不同排放情景,对湖泊-城市陆地分布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区域内湖面与陆面的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了低空大气环流和垂直热力稳定度,并进一步影响城市近地面大气污染浓度的扩散传输过程。受湖泊存在的影响,白天位于湖泊及濒湖区域上方的垂直大气热力稳定度高于非濒湖区域上空,低层大气垂直扩散较弱,导致濒湖区域以近地面排放为主的污染物比质量浓度偏高,而以边界层中高层排放与生成为主的污染物比质量浓度则偏低;夜间情况则与之相反。该试验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吻合,且与WRF-Chem模拟结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陆面过程 垂直大气稳定度 城市空气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