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5年甘肃民勤湖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颉耀文 袁春霞 史建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了民勤湖区1991年、1998年和2005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近15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民勤湖区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整体景观的异质性下降,优...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了民勤湖区1991年、1998年和2005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近15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民勤湖区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整体景观的异质性下降,优势度上升,景观格局朝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单优势度的趋势恶性发展;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荒漠化进程大于绿洲化速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水平降低;景观格局变化受水资源影响和人类活动干扰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斑块 民勤湖区
下载PDF
地块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以陕北安塞纸坊沟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晓萍 焦锋 李锐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5期29-33,共5页
本文以陕北安塞纸坊沟为例,阐述了地块的概念和在地块尺度基础上,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意义。从农业技术因子出发,在地块尺度上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强调了人类认识程度、利用因素以及农业技术因子的重要性。从生态的角度,评价... 本文以陕北安塞纸坊沟为例,阐述了地块的概念和在地块尺度基础上,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意义。从农业技术因子出发,在地块尺度上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强调了人类认识程度、利用因素以及农业技术因子的重要性。从生态的角度,评价地块的土地自然适宜性,与土地利用现状结合评价土地的人为利用适宜性。从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进行地块尺度土地可持续性发展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 土地可持续利用 适宜性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成都市近20年林地景观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古琳 刘波 +4 位作者 龚固堂 陈俊华 朱志芳 张海鸥 慕长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089,共9页
基于多时段遥感数据资料,利用景观格局方法和区域土地利用指数模型,并结合生态功能区划,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成都市1985—2006年的林地景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成都市林地损失面积超过17000hm2,林地斑块格局特征变化复... 基于多时段遥感数据资料,利用景观格局方法和区域土地利用指数模型,并结合生态功能区划,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成都市1985—2006年的林地景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成都市林地损失面积超过17000hm2,林地斑块格局特征变化复杂,中、小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变化显著,体现出林地剧烈的转化和破碎化过程.从林地区域分布特征来看,林地斑块在山地亚区面积最大,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平原亚区斑块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0%左右;全市林地面积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为1985—1995年,其中以山地亚区的林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不同时段各生态功能亚区林地的相对变化率也不同.从林地的转化方向看,林地的转出、转入类型均以耕地和草地为主,林地在2000—2006年稳定性最高.促使林地景观格局时序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环境安全驱动和快速城市化过程,而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地域分工与布局则是林地景观空间变化的重要约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景观变化 特征 成都市 面积 斑块
原文传递
北京市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晓艳 闫东浩 程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4,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耕地类型区的典型样区调查从较小尺度研究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选用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界密度等指标来描述耕地景观的斑块特征;采用全部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廊道类型、各类型廊道的密度、各类型廊... 本文通过对不同耕地类型区的典型样区调查从较小尺度研究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选用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界密度等指标来描述耕地景观的斑块特征;采用全部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廊道类型、各类型廊道的密度、各类型廊道网络的连通度、环状网络的环通度来表达耕地景观中的廊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庆县耕地斑块规模较小、零碎,斑块不规整;景观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耕地景观被边界分割的程度比较高;景观粒度较小;上述情况在坡耕地区域尤为严重。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大,廊道类型主要包括道路、沟渠,坡耕地区还包括田坎。道路的密度较大,但道路网络连通性和环通性差,为耕地生态系统中的物流和能流提供的连通的、可选择的线路比较少。沟渠密度较小,有的样区根本没有沟渠分布,其网络连通性更差,沟渠廊道体系不健全,耕地的灌溉保证程度和排洪能力比较低。坡耕地中田坎占地面积比较大,加剧了坡耕地景观中廊道占耕地面积比例大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延庆县 北京市 网络连通性 景观破碎化 坡耕地 斑块面积 斑块密度 斑块特征 环状网络 研究结果 生态系统 排洪能力 保证程度 耕地面积 廊道 沟渠 小尺度 类型区 比例 连通度 道路 可选择 面积比 边界 田坎 表达
下载PDF
土地整治区田块空间形态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超 刘佳佳 +3 位作者 陈英义 吕雅慧 杨建宇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为了客观监测和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以耕地图斑数据为约束,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田块,并构建田块级和区域级田块空间形态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田块面积、规整度、紧致性和连片性等4个指标为田块层级评... 为了客观监测和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以耕地图斑数据为约束,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田块,并构建田块级和区域级田块空间形态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田块面积、规整度、紧致性和连片性等4个指标为田块层级评价指标,选取田块密度、平均田块面积、最大田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周长面积分维数等5个指标为区域层级评价指标,并分别对两个层级指标进行去量纲处理,构建综合指标。分别以广西丘陵区和海南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区作为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广西研究区整治前田块层级耕地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分布在50~70,整治后提升到70~90,海南研究区整治前在70~90,整治后提升到90~100;广西研究区整治前区域层级田块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值为41,整治后提升到83;海南研究区整治前为63,整治后提升到92。表征经过土地整治,两个研究区的田块形态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可以为我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测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整治 面向对象分类 田块形态 监测 评价
下载PDF
基于斑块层次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初步分析——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旭东 谢俊奇 何挺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27,140,共13页
利用SPOT2/4、SPOT5等遥感数据源,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分析了1999年到2003年河北省张北县土地利用(耕地)变化情况;运用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初步分析林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转变为林草地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等的土地退化特征。从1999年到2... 利用SPOT2/4、SPOT5等遥感数据源,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分析了1999年到2003年河北省张北县土地利用(耕地)变化情况;运用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初步分析林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转变为林草地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等的土地退化特征。从1999年到2003年,张北县耕地减少20229.5ha,耕地的主要流向为林草地,其中又以旱地转化为人工草地为主,2003年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为牧草地。除耕地转为疏林地外,耕地转为林草地的其余类型未退化斑块的面积较大;林草地转化为耕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林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水浇地的斑块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土地退化;而牧草地转化为旱地、其它土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菜地斑块中退化斑块数和面积比例都不大。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的退化特征比较,旱地转化为牧草地,退化斑块与未退化斑块数量比例比较接近,但未退化斑块面积比例远远高于未变化耕地斑块;而牧草地转为旱地的退化与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没有明显差别。旱地转化为林地的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要大于林地转化为旱地的斑块。说明旱地向林草地转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退化 土地质量 斑块
下载PDF
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洪江 曹玉香 《城市勘测》 2012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地类图斑净面积计算是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处理的必需工作,是计算各类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的基础。尽管净面积计算的公式简单,但基于不同的GIS软件,计算步骤、算法和实现方法各异。本文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数据处理工作,对地类图斑净面积计算... 地类图斑净面积计算是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处理的必需工作,是计算各类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的基础。尽管净面积计算的公式简单,但基于不同的GIS软件,计算步骤、算法和实现方法各异。本文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数据处理工作,对地类图斑净面积计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计算思路、线状地物数据处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基于ArcGIS软件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并设计了关键步骤的实现算法,在宁波市江北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建库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地类图斑 净面积 计算
下载PDF
分布式侵蚀预报模型中网格面积的选定——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卫海燕 张科利 王敬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8-584,共7页
在分布式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中 ,承载数据以及进行运算的最小单元 ,即基本地块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 ,它直接关系到模型的模拟精度和运算数据量。目前大多数分布式模型都采用平均布设矩形网格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基本网格的大小选取上存在着... 在分布式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中 ,承载数据以及进行运算的最小单元 ,即基本地块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 ,它直接关系到模型的模拟精度和运算数据量。目前大多数分布式模型都采用平均布设矩形网格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基本网格的大小选取上存在着盲目性和不统一性。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例 ,利用GIS和SPSS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性均一的基本地块在面积上的统计规律 ,给出了基本地块选取的合理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侵蚀预报模型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土壤侵蚀 GIS 矩形网格
下载PDF
地块图的编制与讨论——以长武王东沟试验区地块图编制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勤科 宋桂琴 +1 位作者 李锐 李领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4-38,共5页
该文以长武王东试验示范区为例,将地块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中信息采集与存贮的基本单元,对地块的形成、分类、地块图的编制方法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如地块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地块图的显示内容、地块图的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制图 地块图 编制
下载PDF
汕头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娟 陈绍愿 林建平 《热带地理》 2006年第3期223-228,共6页
根据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生态效应的异同,对汕头市2003年1∶1万比例尺土地更新调查数据的土地分类系统进行调整,将全部土地景观划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裸土地和水域等8类。在G IS的支持下,提取各类型土地景观... 根据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生态效应的异同,对汕头市2003年1∶1万比例尺土地更新调查数据的土地分类系统进行调整,将全部土地景观划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裸土地和水域等8类。在G IS的支持下,提取各类型土地景观斑块的数目、面积和周长等信息,据此对斑块景观的数量、面积和形状等特征,以及区域景观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集中性和区际意义等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全市范围及六区一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市 土地利用 斑块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Multi-scenario land use prediction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the PLUS model
11
作者 CAO Ji CAO Weidong +3 位作者 CAO Yuhong WANG Xuewei ZHANG Yizhen MA Jinj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1415-1436,共22页
The metropolitan area is a crucial spatial element in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It possess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valu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necessary... The metropolitan area is a crucial spatial element in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It possess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valu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necessary for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is study focused o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the first national metropolitan area in China,and established three development scenarios by combining ecological–economic spatial conflict(EESC)zones and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These scenarios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utur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using the development zone planning function of the patch generation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1)Between 2000 and 2020,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largely the massive expansion of built-up land and the significant decline of farmland,while changes in the area of ecological land were less evident.(2)EESC are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hang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bu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flict was low.Ecological land was the main land use type in the lowest-conflict area,while built-up land was the main land use type in the highest-conflict area.(3)From 2030 to 2050,further expansion of built-up areas is expected,with continued decrease of farmland.The regulation of these land use change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different development zone plan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cenario had the largest built-up land area,whil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scenario had the largest farmland area.This study simulates the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spatial conflict patterns and national main functional area planning process,providing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future spati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spatial conflict patch-generating simulation land use predictio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原文传递
Response of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to land use change from 1985 to 2050 in the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 Basin,China
12
作者 LIN Yanmin HU Zhirui +5 位作者 LI Wenhui CHEN Haonan WANG Fang NAN Xiongxiong YANG Xuelong ZHANG Wen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10-130,共21页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cessitates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ECS),particularly i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with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In thi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cessitates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ECS),particularly i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with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In this study,we calculated the ECS in the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 Basin,China from 1985 to 2020 using the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 based on land use data.We further predi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S in 2050 under four land use scenarios:nat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NDS),ecological protection scenario(EPS),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cenario(CPS),and urban development scenario(UDS)using the 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and quantified the influences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CS using the geographical detector(Geodetector).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CS of the study area initially increased from 1985 until reaching a peak at 402.36×10^(6) t in 2010,followed by a decreasing trend to 2050.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S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values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study area,and low values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s.Between 1985 and 2020,land use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cultivated land,woodland,and construction land at the expense of unused land.The total ECS in 2050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scenarios(ranked as EPS>CPS>NDS>UDS)would be lower than that in 2020.Nighttime light wa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CS,with soil type an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being the major natural driving factors.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guidance 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torage land use change nighttime light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 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 geographical detector(Geodetector)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of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China
13
作者 WANG Bin HU Chunguang ZHANG Yushu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79-92,共14页
As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metropolitan area in China’s Yangtze River Delta,the rapid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of Suzhou-Wuxi-Changzhou(Su-Xi-Chang) metropolitan area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ecosystem ... As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metropolitan area in China’s Yangtze River Delta,the rapid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of Suzhou-Wuxi-Changzhou(Su-Xi-Chang) metropolitan area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Based on the pattern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the ESV change in Su-Xi-Chang metropolitan area from 2000 to 2020,we set up four scenarios:nat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urban development scenario,arable land protection scenario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cenario,and simulated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ESV in these scenario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area of built-up land in the Su-XiChang metropolitan are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0 to 2020,and the area of other types of land decreased.Arable land underwent the highest transfer-out area,and was primarily converted into built-up land.The total ESV of Su-Xi-Chang metropolitan area increased initially then declined from 2000–2020,and the value of almost all individual ecosystem services decreased.2) Population density,GDP per area,night lighting intensity,and road network density can negatively impact the ESV.3) The total ESV loss under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 scenarios was high,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built-up land and the drastic shrinkage of the arable land contributed to the ESV decline under both scenarios.The total ESV under arable 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cenarios increases,and therefore these scenarios are suitable for future land use optimization in Su-Xi-Chang.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land use planning and allocation,and offer guidance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scenarios land use simulati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 Suzhou-Wuxi-Changzhou(Su-Xi-Chang)metropolitan area
下载PDF
第三次国土调查图斑综合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伟 林依泉 +3 位作者 梁一 陈玮玢 范昌丽 张喜群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为加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成果的转化应用,满足三调系列图件编制与多尺度土地利用数据的使用需求,以福建省多尺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综合为例,探讨了三调图斑综合原则、综合流程和综合方法,重点介绍了狭长图斑剖分融合、非邻近同类... 为加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成果的转化应用,满足三调系列图件编制与多尺度土地利用数据的使用需求,以福建省多尺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综合为例,探讨了三调图斑综合原则、综合流程和综合方法,重点介绍了狭长图斑剖分融合、非邻近同类图斑聚合、面状水域综合、小图斑融合、图斑边界化简、图斑夸大、尖锐角消除与缝隙补齐等关键技术方法,并阐述了检查和评价图斑综合成果质量的流程与方法,可为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实体要素自动综合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调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地类图斑 数据综合
下载PDF
2020年中国1 km格网耕地破碎度数据集
15
作者 张定祥 王荣彬 张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耕地破碎度是对耕地破碎化的定量描述,破碎化不仅会影响耕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不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本文利用2020年度变更调查栅格数据,使用公里格网耕地破碎度计算软件,通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 耕地破碎度是对耕地破碎化的定量描述,破碎化不仅会影响耕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不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本文利用2020年度变更调查栅格数据,使用公里格网耕地破碎度计算软件,通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及景观耕地类型分离度指数等3种景观指标格网空间计算,得到2020年中国1 km格网耕地破碎度数据集。在耕地图斑读取、公里格网破碎度计算、对比验证等数据处理阶段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本数据集可用于耕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度 耕地 景观格局 斑块密度 中国
下载PDF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少帅 郧文聚 +3 位作者 曹文静 金晓斌 李红举 张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118,共7页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高标准农田 建设标准 空间形态 田块尺度
下载PDF
滩地植被景观斑块分布特征与生态潜力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江波 袁位高 +2 位作者 戚连忠 朱锦茹 沈爱华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斑块大小是研究景观要素特征的一个主要参数。物种动态、潜在生境、潜在林产品(木材)、能量、养分和水流以及很多其它参数都受到景观中斑块大小的影响。将研究区域——富阳市富阳镇段滩地划分为6大类81个基本类型,并将其归为低水平斑块... 斑块大小是研究景观要素特征的一个主要参数。物种动态、潜在生境、潜在林产品(木材)、能量、养分和水流以及很多其它参数都受到景观中斑块大小的影响。将研究区域——富阳市富阳镇段滩地划分为6大类81个基本类型,并将其归为低水平斑块(基本类型对应斑块)和高水平斑块(大类对应斑块),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了研究,Kotliar和Wiens提出的斑块结构的等级框架是对斑块意义的更完整的理解,研究过程中对斑块的确定符合Kotliar和Wiens的等级思想。充分考虑了两个水平上的斑块,及它们对应于斑块类型的两个水平,研究表明:低水平的斑块内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而高水平的斑块内部具有较低的同质性;在两种斑块水平上都显示出斑块大小分布是明显右偏的;只有少数类型斑块大小的分布服从负指数分布,而绝大多数斑块大小的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这对斑块内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地 植被景观 斑块分布 极大似然估计法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Under Ecological Constraints in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China 被引量:4
18
作者 GUO Rong WU Tong +2 位作者 WU Xiaochen LUIGI Stendardo WANG Yueq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438-455,共18页
Under the demand of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constraints of China’s’National Main Functional Area Planning’policy,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facing with a hug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 Under the demand of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constraints of China’s’National Main Functional Area Planning’policy,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facing with a hug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especially for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 who owns a large number of land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To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future land use patterns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straints’scenarios,we introduced the patch-based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 and simulated urban expansion of the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After 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 in 2018,we predicted future urban expansion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ree different ecological scenarios in 2026.The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method and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model were also introduc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level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ESP)as ecological constraints.The predicted result of the optimal protection(OP)scenario showed less proportion of water and forest than those of natural expansion(NE)and basic protection(BP)scenarios in 2026.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PLUS model can improve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at urban agglomeration scale compared with other cellular automata(CA)models,and the future urban expansion under OP scenario has the least threat to the ecosystem,while the expansion under the natural expansion(NE)scenario poses the greatest threat to the ecosystem.Combined with the MSPA and MCR methods,PLUS model can also be used in other spatial simulatio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under ecological constra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land expansion patch-based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 scenario simulation ecological constraints China
下载PDF
基于多边形单纯剖分的复杂地类图斑符号填充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梦颖 艾廷华 杨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地图符号配置对于表达地图内容、揭示空间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性,土地利用数据中存在大量复杂地类图斑。传统方法对复杂地类图斑进行地图符号填充会出现部分区域符号布局不合理或无符号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 地图符号配置对于表达地图内容、揭示空间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性,土地利用数据中存在大量复杂地类图斑。传统方法对复杂地类图斑进行地图符号填充会出现部分区域符号布局不合理或无符号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边形单纯剖分的复杂地类图斑符号填充方法。首先对图斑多边形构建约束Delaunay三角网,将地类图斑剖分为单纯形;根据单纯形特征对Delaunay三角形分类,以提取多边形骨架线,作为地图符号填充位置;然后根据多边形几何特征与人类视觉认知规律制定了地图符号填充策略。运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地类图斑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并与ArcGIS软件的面状符号填充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更适于复杂地类图斑的符号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剖分 骨架线 地类图斑 DELAUNAY三角网 符号填充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宗成 《北京测绘》 2021年第11期1394-1399,共6页
为确保土地利用数据的真实性,设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信息提取方法。以高分二号卫星采集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为基础,采用S-G(Savitzky-Golay)滤波器通过噪声消除、配准、重采样实现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利用像元亮度... 为确保土地利用数据的真实性,设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信息提取方法。以高分二号卫星采集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为基础,采用S-G(Savitzky-Golay)滤波器通过噪声消除、配准、重采样实现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利用像元亮度校正改善融合后影像像元亮度饱和现象。根据最小代价切割实现多源遥感影像不同地类边界划分,获取大量遥感影像图块,逐个分析与判断遥感影像图块类型,通过同第二次国土调查数据库相对比提取差异性地类图斑、偏移图斑、在建图斑,实现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信息提取。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遥感影像分割与融合效果好,可有效提升遥感图像清晰度,增强图像细节特征,保证土地利用数据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国土调查 内业信息提取 图像融合 图像分割 图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