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0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431
1
作者 李广东 方创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65,共17页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识别是城市用地组织、协调与配置的基础信息源,是判定城市用地内在功能形态、功能组合模式和功能之间动态权衡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长期以来并未构建一套可行的识别方法体系。本文从土地功能、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识别是城市用地组织、协调与配置的基础信息源,是判定城市用地内在功能形态、功能组合模式和功能之间动态权衡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长期以来并未构建一套可行的识别方法体系。本文从土地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功能综合的视角构建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分类体系,并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基础系统整合空间功能价值量核算函数群,通过纵横对比的方法确定空间功能主导类型。研究区实证分析表明,城市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分类体系较好反映了不同地类的功能类型;空间主导功能的识别也与不同地类的功能匹配;同时也发现三生空间的整体毗邻性较低、空间功能的互补和融合性较差的问题;三生空间功能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城市 土地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 景观功能 功能识别 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被引量:231
2
作者 车生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4-48,共5页
论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特征和作用 ,据此 ,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大类型 ,并从绿色廊道的规模、结构。
关键词 绿色廊道 绿地 景观生态 城市绿色廊道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问题 被引量:111
3
作者 岳天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2-467,共6页
围绕生物多样性主要有 3个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本世纪 70年代以前 ,生态学家普遍认为 ,稳定性随生物多样性增加而提高 ;自 70年代初一些理论生态学家向这一普遍看法提出挑战以来 ,在... 围绕生物多样性主要有 3个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本世纪 70年代以前 ,生态学家普遍认为 ,稳定性随生物多样性增加而提高 ;自 70年代初一些理论生态学家向这一普遍看法提出挑战以来 ,在物种多样性层次出现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 ;( 2 )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生产力的关系 :达尔文 ( 1 872 )的研究表明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 ,这一结论已被许多国家运用于指导农业实践 ;然而 ,本世纪 70年代以来 ,一些生态学家向达尔文的这一观点提出了异议 ;( 3)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连通性 :本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一些景观生态学家认为 ,景观连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正相关关系 ,但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还不能肯定这一结论的正确性。通过总结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历史 ,发现 ,以上的争论和结论基于 2 7种不同的分析模型 ;并且这些模型中的大多数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认为 ,运用理论上合理的模型、有关概念的统一正确定义和全面系统的实验对以上争论和结论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与实证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 土地生产力 景观连通性 理论模型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延安地区大南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99
4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王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航片解译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丘陵区大南沟流域在 2 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和变化 ,结果表明 :从 1975年到 1997年 ,梯田、坡耕地、稀疏林地、灌丛面积减少 ,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而有林地、果园、... 利用航片解译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丘陵区大南沟流域在 2 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和变化 ,结果表明 :从 1975年到 1997年 ,梯田、坡耕地、稀疏林地、灌丛面积减少 ,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而有林地、果园、荒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梯田、有林地、灌丛和荒地平均斑块面积在增大 ,而坡耕地、稀疏林地、果园的平均斑块面积在减小 ;果园和坡耕地分维数在变大 ,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 ;而有林地、稀疏林地、灌丛、梯田和荒地的斑块分维数在变小 ,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 ;有林地、灌丛、果园、荒地的分离度在下降 ,稀疏林地、梯田和坡耕地的分离度在上升。说明有林地、罐丛、果园和荒地的地位在上升 ,而稀疏林地、梯田和坡耕地的地位在下降 ;全区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在增大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田中地块之间的边界增多 ,其结果是导致一些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利于土地管理 ;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在增大 ,但变化较小。 1997年与 1975年相比 ,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稍有好转 ,但这种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景观多样性 景观破碎度 景观分离度
下载PDF
九龙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的初步关联分析 被引量:123
5
作者 黄金良 李青生 +2 位作者 洪华生 林杰 曲盟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72,共9页
选取亚热带中尺度流域九龙江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从全流域和河岸缓冲区尺度分别建立了九龙江流域2002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的关联.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的关联基本一致... 选取亚热带中尺度流域九龙江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从全流域和河岸缓冲区尺度分别建立了九龙江流域2002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的关联.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的关联基本一致,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与BOD5、NO 3--N、NH 4+-N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与DO呈负相关;林地面积比例与NO 3--N、NH 4+-N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耕地与NO 3--N、NH 4+-N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性.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与高锰酸盐指数、TP、NH 4+-N呈正相关,与DO呈负相关;最大斑块指数(LPI)与BOD5、高锰酸盐指数、TP和NH 4+-N呈负相关,而与DO呈正相关;斑块密度(PD)与BOD5、TP和NH 4+-N呈正相关;但其它的景观指数与水质的关联无法被合理地解释.相对于全流域,缓冲区的土地利用面积比例和景观指数与河流水质的关联更为显著,因为大部分水质参数在缓冲区都能被更好地解释,表现在调整判定系数Adjusted R2更大;土地利用面积比例比景观指数能够更好地预测水质,表现在大部分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面积比例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水质 关联 流域尺度
原文传递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9
6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7 位作者 周德成 韩其飞 鲁蕾 许文强 朱磊 尹昌应 戴丽 李艳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95-4305,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期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信息。选择的研究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以1962年地形图,1976、1989、1999和200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数学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重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耕地和建设用地"涨势"显著,未利用地和林地"落势"较明显,草地和水域先"涨"后"落",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单向转换频繁。(2)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各景观类型间差异缩小,异质性程度和景观结构复杂性加大。(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流域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和破碎化。最后,提出通过发展大规模集约化农业降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景观格局负面生态效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玛纳斯河流域 50a变化 干旱区
下载PDF
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108
7
作者 李锋 叶亚平 +1 位作者 宋博文 王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623-5631,共9页
生态用地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多种显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方法,针对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演变科学问题,通过对常州市区1991、1996、2... 生态用地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多种显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方法,针对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演变科学问题,通过对常州市区1991、1996、2001和2006年4个时段遥感图像的处理与比较分析,揭示了常州市区15a来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评估了由城市生态用地改变所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6年间,常州市区生态用地占市区面积的比例由89.2%降低至65.1%。1991—2001年,林地、农田和水体的面积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001—2006年,林地面积增加基本回到1996年水平。常州市区生态用地主要为城市提供了农林产品生产、气候调节、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在过去15a间,由于城市化占用生态用地,常州市区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总体降低了19.3%。其中,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最大,减少了32.3%。研究结果表明,常州城市空间景观格局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研究可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强化、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用地 景观格局 常州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1
8
作者 王思远 张增祥 +2 位作者 周全斌 刘斌 王长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9-656,T001,共9页
在遥感技术与 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 1∶1 0万中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分层提取 ,生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而后在... 在遥感技术与 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 1∶1 0万中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分层提取 ,生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而后在引入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的基础上 ,对中国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逐渐增强 ,景观的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 ,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少 ,破碎度指数逐渐增加 ;而当人类已经彻底改变自然景观 ,多样性指数则逐渐减少 ,优势度指数增加 ,而破碎度指数逐渐减少。同时 ,针对中国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生态背景的特点 ,选择北纬 40°、2 8°和 2 4°三条样带 ,东经 1 0 8°和 1 1 4°两条样带 ,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影响因子 中国 遥感技术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01
9
作者 吴莉 侯西勇 +1 位作者 徐新良 邸向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7-216,F0003,共11页
为分析和预测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该文将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2000-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尝试CA-Markov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其在景观格... 为分析和预测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该文将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2000-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尝试CA-Markov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其在景观格局预测方面的不足,因而探索和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该模型不仅适合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也适合于景观格局过程分析。具体包括:1)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10a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表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扩张而占用大量耕地,草地等又不断开垦为耕地;区域景观格局破碎化趋势显著,人为干扰加剧,各种景观类型的分布向均匀化发展;2)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以11个变量、2000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为基础,模拟的2010年土地利用图与观测值相比较,虽然得到的Kappa系数较高(0.8530),但难以支持对景观格局特征的预测和分析;3)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基于2000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模拟2010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的Kappa系数高达0.8872,且景观格局指数也与观测值非常接近,因此,选择该模型预测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4)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城镇、农村居民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景观尺度除了分形维数,其他指数保持2000-2010年间的变化趋势,而在类型尺度,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各种景观类型多个景观指数将总体保持原有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可为山东沿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并为土地利用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模型 山东沿海区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87
10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80,共6页
基于遥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 ,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 ,在 1 985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图基础上 ,分析了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 .结果表明 ,1 5年间 ,太湖流域农田呈减少趋势 ,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体呈增加趋... 基于遥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 ,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 ,在 1 985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图基础上 ,分析了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 .结果表明 ,1 5年间 ,太湖流域农田呈减少趋势 ,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体呈增加趋势 ,其中农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量的 89 6 4% ,建设用地的增加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 79 2 1 %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 ,太湖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异质性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景观尺度上看 ,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降低趋势 ,边界密度、优势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呈增加趋势 ;从斑块尺度上看 ,各景观组分的异质性指数及其变化过程有较大的差异 ,体现了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人口增长、经济、政策等因素是太湖流域近 1 5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景观碎化、边缘效应、生境退化等景观生态效应 .可通过调整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 ,使太湖流域生态建设及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演变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 被引量:101
11
作者 郧文聚 宇振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19,共7页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对策。主要结论为:在理论方面,应充分认识乡村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维系和提升地域景观特征;加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加强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提高水土安全水平。在规划设计方面,应做好3个层次的工作:战略规划上,应在已有规定和规范的内容基础上,整合景观特征保护和提升、生态网络、水土安全和游憩网络等规划,完善和提升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上,应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在项目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大力提升土地整治在食物和能源生产、景观塑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安全和休闲游憩等方面的多功能性;项目工程设计上,应加强场地分析和生物生境修复,强化生态设计、景观持续性设计、以及乡村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在沟路林渠等景观要素上的应用。鉴于中国土地整治在生态景观建设理论认识、技术研发和推广上的艰巨性、长期性,提出了"十二五"土地整治应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的重点对策: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做好土地整治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示范;加快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科技支撑和学科建设;把握农地和村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乡村景观 生态系统服务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特征分析——以江西兴国县为例 被引量:97
12
作者 谢花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8-695,共8页
本文以我国典型的红壤丘陵区——江西兴国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 本文以我国典型的红壤丘陵区——江西兴国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度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着粒度增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4-2005年的1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上升,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较少.研究区的中部区域生态风险度高,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1994年和200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异的步长都比较小,分别为43km和9.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结构 生态风险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关系——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 被引量:95
13
作者 哈凯 丁庆龙 +1 位作者 门明新 许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21,共13页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形梯度特征,较高地形级别主要分布着林地和草地,其分布指数在较高地形级别占据优势位;而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大的城乡建设用地、采矿用地、耕地、园地和水域的优势位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上。移动窗口法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的分布定性显示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定量显示出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的前4个轴的累计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地形解释变量为96.98%,地形因子第1排序轴与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第一排序轴的相关系数达到0.671,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 地形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相关性
原文传递
1986-2013年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93
14
作者 佟光臣 林杰 +3 位作者 陈杭 顾哲衍 唐鹏 张金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南京市1986年、1996年、2002年、2013年的四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GIS软件和Fragstats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速度、转化关系和景观格局等方面分析南京市近30年土地利用/覆被... 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南京市1986年、1996年、2002年、2013年的四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GIS软件和Fragstats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速度、转化关系和景观格局等方面分析南京市近30年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南京市近30a中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在整个研究区起到主导作用,其面积比例均在48%以上,但是其优势度逐渐降低,大量自然景观向人为景观转变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2)整体景观类型变化速度都在增大,而草地和其他用地变化最为活跃,林地相对最稳定,土地利用结构处于快速调整阶段;(3)耕地的转出最大,主要转向为居民点及建设用地;(4)景观格局变化明显,破碎化程度越来越高,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景观结构不稳定性增加;(5)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域政策和城市规划等共同推动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该研究结果对于南京市的科学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驱动力因素 南京市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85
15
作者 刘勇 吴次芳 +1 位作者 岳文泽 叶艳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61-2269,共9页
目前项目角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较少,受到研究幅度的制约,而且已有研究中对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和生态效应的系统分析较少。选择典型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案例,以GIS和景观指数为研究手段,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目前项目角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较少,受到研究幅度的制约,而且已有研究中对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和生态效应的系统分析较少。选择典型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案例,以GIS和景观指数为研究手段,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指标体系包括提升生物多样性、维持物质和能量流通、维持景观格局稳定、提升生活环境品质、提高生态服务价值等5个方面。研究区土地整理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最大斑块面积提高、斑块密度减少、聚集度提高、廊道宽度和连通度提高、缓冲区宽度增加、植被覆盖增加、合理功能分区是土地整理的正效应,而景观多样性降低、分维数减少和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是其负效应。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时应融入景观设计和生态保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CA-Markov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90
16
作者 何丹 金凤君 周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3-910,共8页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等,对各地类转移情况、景观格局特征、影响因子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①景观水平上,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类型水平上...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等,对各地类转移情况、景观格局特征、影响因子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①景观水平上,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类型水平上,耕地、草地和林地是主导优势地类。②1985~2000年之间,耕地主要流向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林地;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耕地、草地、林地。③各个地类的分布均与原有地类的距离密切相关。④对土地利用变化设置三个模拟情景,按情景1,1985~2030年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均不同程度减少;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明显增加,表明这期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占用周围的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Logistic-CA-Markov 京津冀都市圈
下载PDF
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83
17
作者 王军 严慎纯 +2 位作者 白中科 余莉 郭义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4,共8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北京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3
18
作者 冯舒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67-4179,共13页
城市生境质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分析2000—2015年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借助In 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评估了北京市4个时期(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 城市生境质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分析2000—2015年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借助In 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评估了北京市4个时期(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境退化程度和生境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从2000年到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了近40%,耕地、湿地是其快速扩张的主要来源,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用地增加了60%;(2)主要的生态用地(林地、草地、湿地)所占比例总体增加了5.71%,但是总体景观结构异质性减弱,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大;(3)生境质量总体下降了2%,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境质量总值逐渐升高;生境退化度逐渐增加,最严重的区域在城市功能拓展区以及平原-山区交界地带。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有益探索,为今后进一步城市景观格局的构建和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城市化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53
19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2 位作者 刘松 吴健生 李卫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 ,而新兴的景观生态学其理论核心涉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考 ,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路的一次有益拓展。在分析景观、景... 土地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 ,而新兴的景观生态学其理论核心涉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考 ,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路的一次有益拓展。在分析景观、景观生态学与土地的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基本理论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 土地 景观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效应 被引量:79
20
作者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6,F0003,共7页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对矿区复垦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如: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生态廊道的密度和面积增大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等为正效应,但由于生态廊道的建设,宽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加,对景观斑块进行切割,降低了最大斑块面积,使斑块破碎度提高而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应采取生物、工程、技术措施来进行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区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