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破坏的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49
1
作者 常青 邱瑶 +1 位作者 谢苗苗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64-5174,共11页
矿区生态风险评价已成为区域生态风险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何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焦点。为此,在总结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 矿区生态风险评价已成为区域生态风险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何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焦点。为此,在总结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生态风险源、风险受体及作用对象与过程的因果链模型,结合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过程的独特性,将土地挖损、占用及塌陷等土地破坏作为矿区的直接生态风险源。基于土地破坏类型提出了适宜矿区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流程、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并专门在定量化多风险源与多风险受体交互作用上做出探讨,构建了生态系统单元暴露指数和土地破坏累积作用指数来评价矿区土地破坏与生态系统单元间的暴露与危害作用关系。为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未来可结合实证研究对此方法及相关指标参数做出完善与改进,为矿区生态环境管理与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土地破坏 暴露指数 累积作用指数
下载PDF
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评价与空间防范策略 被引量:25
2
作者 常青 刘丹 刘晓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5-254,共10页
为量化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提高土地复垦和综合整治有效性,以吉林省辽源市为研究区,提出基于GIS的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定量评价与空间防范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将土地损毁作为直接生态风险源,将土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风险受体... 为量化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提高土地复垦和综合整治有效性,以吉林省辽源市为研究区,提出基于GIS的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定量评价与空间防范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将土地损毁作为直接生态风险源,将土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风险受体,借助遥感信息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模型,依次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土地损毁累积作用以及二者间的暴露关系;然后确定综合生态风险值及其等级空间分布,并据此将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划分为环境敏感特别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生态协调区、生态复垦区、限制发展区、工矿发展区与城镇发展区等八大功能区,各区内生态风险防范措施各有侧重;最后利用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对评价与分区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90%以上的规划建设用地属于发展主导区域、70%以上的非规划用地属于生态保护主导区,研究结果与2010年城市规划用地布局范围基本吻合。基于GIS定量方法进行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分析可空间化土地利用的风险等级与主导风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了空间信息;也为矿业城市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土地复垦 生态 土地利用 矿业城市 土地损毁
下载PDF
中国采矿业的发展与矿区土地损毁预测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书金 苏光全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共5页
在中国采矿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灰色GM( 1 ,1 )模型 ,进行了采矿业生产产量的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与估算 (预测平均误差小于 0 8% )。同时根据矿区土地损毁实地调查的有关结论 ,对中国采矿业发展造成的挖损、塌陷、占压... 在中国采矿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灰色GM( 1 ,1 )模型 ,进行了采矿业生产产量的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与估算 (预测平均误差小于 0 8% )。同时根据矿区土地损毁实地调查的有关结论 ,对中国采矿业发展造成的挖损、塌陷、占压等损毁土地类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中国 3大采矿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但产值结构变化不大 ,能源矿开采产值比重最大 ,占 79 6 1 % ,而能源生产中又以煤炭比重最大 ,占 75 5 %。中国矿区土地资源的损毁面积将随着采矿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煤炭开采对土地的损毁最严重 ,其中煤矿塌陷地占损毁面积的 93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业发展 矿区废弃土地 土地损毁 预测分析 中国
下载PDF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采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琦 白中科 曹银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5-804,共10页
煤炭开采和复垦活动带来强烈的地表变化和生态环境扰动。该文以山西省平朔矿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分析采煤矿区的生态风险动态变化。通过采用最小损毁累积模型测算风险源累积损毁影响值,利用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计算生态脆弱度... 煤炭开采和复垦活动带来强烈的地表变化和生态环境扰动。该文以山西省平朔矿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分析采煤矿区的生态风险动态变化。通过采用最小损毁累积模型测算风险源累积损毁影响值,利用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计算生态脆弱度指数,得出矿区2001年和2010年矿区生态风险值,分析不同开采年份中矿区由于采矿和复垦活动带来的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2010年土地损毁的累积影响范围比2001年增长了7 095.17 hm2;但是已复垦排土场的损毁累积危害下降明显,并且随着矿区扰动区域的东移,采矿对研究区西部的影响也在减弱。经过10年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措施,已复垦的排土场生态风险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在采矿扰动区中,2001年处于中等风险及以下的区域占比为0.02%,到2010年为16.77%。特大型采煤矿区扰动范围较大,但是采后土地复垦有助于降低局部生态风险的影响。通过研究矿区土地损毁情况、复垦过程和复垦后的状态,分析不同区域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可以为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矿区管理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脆弱度 土地损毁 土地复垦 采煤矿区
下载PDF
山西省工矿区土地破坏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靳东升 张强 聂督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1期18-22,共5页
选取山西省主要工矿破坏区的6个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土地破坏状况、补偿情况、采矿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农户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认可、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复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资金短缺... 选取山西省主要工矿破坏区的6个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土地破坏状况、补偿情况、采矿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农户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认可、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复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资金短缺、缺乏技术支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土地破坏 农户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与土地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越岩 刘成付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54-156,共3页
矿区土地复垦是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诸多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在对矿山土地损毁机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划分了矿业前、矿业中和矿业后3个阶段研究土地损毁类型,根据不同的损毁机理及类型,提出了矿山土地复垦所涉及的主要学科... 矿区土地复垦是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诸多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在对矿山土地损毁机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划分了矿业前、矿业中和矿业后3个阶段研究土地损毁类型,根据不同的损毁机理及类型,提出了矿山土地复垦所涉及的主要学科、理论及规划的原则,初步研究采空区、废石场、尾矿库等几种不同类型的复垦工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土地损毁 复垦方法
下载PDF
特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研究——以平朔矿区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博宇 白中科 张笑然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9,共11页
研究目的:露天煤矿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主要受控排放源,对于减缓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确定露天煤矿区碳排放因子,构建露天煤矿区碳排放核算模型,确定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计量模型。以平朔矿... 研究目的:露天煤矿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主要受控排放源,对于减缓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确定露天煤矿区碳排放因子,构建露天煤矿区碳排放核算模型,确定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计量模型。以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为例,核算2011—2015年期间由于燃油、炸药、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研究结果:2011—2015年期间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高达591.21万t。燃油、爆破、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302.60万t、16.30万t、203.66万t、68.65万t。研究结论:通过缩短运输运距、优化坑下采剥运输道路设计、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优化车铲匹配、减少电铲待装时间等措施,能够减缓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露天煤矿 土地损毁 碳排放因子 核算模型 碳排放量
下载PDF
山西采煤塌陷对土地的破坏及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必英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5期97-99,共3页
加快实施煤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山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煤炭行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促进煤炭矿山自然生态保护与采煤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通过对山西采煤区土地破坏... 加快实施煤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山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煤炭行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促进煤炭矿山自然生态保护与采煤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通过对山西采煤区土地破坏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了采煤地表塌陷对土地及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了矿区土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山西煤炭矿山土地塌陷与破坏治理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破坏土地 对策与措施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内蒙古绿色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祁帅 乔文光 张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9-82,共4页
为高效快速地监测绿色矿山土地损毁与治理情况,本文在完成遥感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开展绿色矿山遥感解译工作,获取2018、2020年的矿区土地损毁和恢复治理的分布情况和面积,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矿山开采的持续,矿区土地损毁面... 为高效快速地监测绿色矿山土地损毁与治理情况,本文在完成遥感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开展绿色矿山遥感解译工作,获取2018、2020年的矿区土地损毁和恢复治理的分布情况和面积,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矿山开采的持续,矿区土地损毁面积增加,增加主要以采场和排土场为主;恢复治理面积也有增加,治理对象以排土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土地损毁 恢复治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开采区土地损毁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虹 张代钧 卢培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807-5817,共11页
页岩气在勘探、开采、集输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系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构建页岩气开采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因果链识别井场、运输道路及集输管线等风险源,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定量分析土地损毁的生态累积影响;选取了植被覆盖度、生态服务... 页岩气在勘探、开采、集输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系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构建页岩气开采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因果链识别井场、运输道路及集输管线等风险源,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定量分析土地损毁的生态累积影响;选取了植被覆盖度、生态服务价值及土壤肥力等因子表征区域生态重要性,土壤侵蚀度、石漠化敏感性及水环境敏感性等表征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区域生态敏感度,并以此为风险受体,实现涪陵焦石坝页岩气开发区的生态风险评价。2012—2015年末,涪陵焦石坝页岩气产建区钻井数量快速增加,分布广,页岩气开发对区域生态累积影响扩大。2015年末,区域一半以上面积为中、高生态风险区(146.56km^2,55.8%),主要分布于南部乌江河谷及北部低山区,前者水环境敏感度高,后者岩溶发育度高,土壤侵蚀度高,石漠化敏感;该区域内大规模页岩气开发将面临水环境污染、生境破坏、土壤退化、石漠化加重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风险,是生态环境管理及风险防范的重点方面。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土地损毁 生态敏感度 生态风险 涪陵焦石坝
下载PDF
煤矿开采对矿区土地资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冠儒 胡海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45-47,共3页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场调研资料,对开采沉陷引发土地破坏的规律和生态环境问题作了分析和评价,为有效开采地下资源、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土地破坏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西藏铜多金属矿山土地破坏分析及土地复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后凤 杨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376-9378,共3页
分析了西藏甲玛矿区的土地破坏情况,采用主导因素法将土地破坏程度分为轻度破坏、中度破坏和重度破坏,并结合矿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了"工程措施结合下树上草"的土地复垦模式。
关键词 西藏 矿区 土地破坏 土地复垦
下载PDF
山西煤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慧敏 吴荣涛 李晓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58-5160,5224,共4页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煤矿区土地的破坏,提出相应的预防、土地复...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煤矿区土地的破坏,提出相应的预防、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措施,并针对山西煤矿区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破坏 复垦措施 工程设计
下载PDF
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对土地的小尺度破坏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超 赵艳玲 +1 位作者 何厅厅 李亚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2,共3页
为研究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对土地的小尺度破坏特征,基于单一开采单元的小尺度层面,利用GPS测定采煤沉陷地裂缝分布范围,通过全站仪测定研究区水平拉伸变形,在对动态地裂缝实时动态宽度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水平拉伸变形与动态地裂缝宽度... 为研究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对土地的小尺度破坏特征,基于单一开采单元的小尺度层面,利用GPS测定采煤沉陷地裂缝分布范围,通过全站仪测定研究区水平拉伸变形,在对动态地裂缝实时动态宽度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水平拉伸变形与动态地裂缝宽度的关系;将边缘裂缝不同测点落差值与相应沉陷预计值进行对比;基于此,指出动态地裂缝短期内将对土地造成严重破坏,而边缘裂缝对土地破坏的时间较长,需重点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开采沉陷 采煤地裂缝 GPS 全站仪 土地破坏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玉河 杨文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38,共6页
为助力健全自然资源监测体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用地保障服务,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传统测量和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本摸... 为助力健全自然资源监测体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用地保障服务,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传统测量和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本摸清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分布情况,其总面积为6500 km^(2),与山西省矿区及采空区分布高度重叠;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及草地为主;土地损毁以轻、中度为主。受采煤沉陷的影响,拟搬迁村庄1221个,仍有400多个村庄未搬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调查监测 INSAR技术 土地利用 土地损毁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损毁法律治理模式探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62,共13页
推动矿产资源健康有序开发,是实现我国能源革命的客观需求,但该过程会伴生诸多环境风险,包括普遍存在的土地损毁问题。我国现行的规制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损毁行为的法律制度,秉持管制模式下的制度理念与路径,这体现在以行政权为主导思... 推动矿产资源健康有序开发,是实现我国能源革命的客观需求,但该过程会伴生诸多环境风险,包括普遍存在的土地损毁问题。我国现行的规制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损毁行为的法律制度,秉持管制模式下的制度理念与路径,这体现在以行政权为主导思路来配置矿业权行使中所需要的土地使用权,并以行政监管为主要手段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土地损毁问题。管制模式下的制度逻辑,既会导致现行制度在规制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伴生的环境风险的失效,又难以充分保障与救济矿区土地上诸多类型权利主体的土地权益。应对当前制度困境的关键是要从制度类型与制度内容层面实现从管制模式向互动模式的更新,更多适用《侵权责任法》解决矿业权行使中的土地损毁纠纷,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为实现这种制度理念与路径的更新提供了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土地损毁 管制模式 互动模式
下载PDF
基于沉陷预计的岩盐矿区土地损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小松 周春蓉 +2 位作者 谭显龙 郑杰炳 王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8,共7页
以封闭溶腔环境和非封闭溶腔环境下的岩盐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率积分法,在修正沉陷预计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地表移动变形和土地损毁结果。封闭溶腔环境下沉陷预计参数的修正引入等价采高模型和水砂充填开采模型... 以封闭溶腔环境和非封闭溶腔环境下的岩盐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率积分法,在修正沉陷预计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地表移动变形和土地损毁结果。封闭溶腔环境下沉陷预计参数的修正引入等价采高模型和水砂充填开采模型,非封闭溶腔环境下沉陷预计参数的修正引入等价采高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溶腔环境下的预计结果的最大值存在显著差别,地表移动变形结果值取决于溶腔封闭性。在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下沉、倾斜、水平变形、水平移动和曲率的最大值分别为400 mm、0.35 mm/m、0.55 mm/m、180 mm和0.001 1 mm/m2,损毁范围内的农用地均属于轻度损毁;在非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下沉、倾斜变形、水平变形、水平移动和曲率的最大值分别为6 500 mm、0.6 mm/m、9.5 mm/m、2 800 mm和0.02 mm/m2,损毁范围内的农用地受轻度、中度和重度损毁的面积分别为1 095.70 hm2、148.44 hm2和107.78 hm2。通过对比,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地表移动变形结果小于非封闭溶腔环境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结果,在非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开采可能造成大范围的土地损毁,岩盐矿区土地损毁预防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溶腔的完整性和封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 矿山安全 岩盐矿区 沉陷预计 土地损毁 封闭溶腔环境 非封闭溶腔环境
下载PDF
地下煤矿开采和矿山土地复垦综合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敏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5期75-80,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地下煤矿开采量也随之增大,而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土地复垦技术具有复垦率低、复垦周期长等缺点。已有的“边开采边复垦”技术及理念是基于已建成的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地下煤矿开采量也随之增大,而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土地复垦技术具有复垦率低、复垦周期长等缺点。已有的“边开采边复垦”技术及理念是基于已建成的地下采矿计划,导致土地复垦比较被动。通过介绍土地复垦技术的历史发展、地下煤矿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等,将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技术综合规划,进一步优化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的布局、时间和参数,让边开采边复垦技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煤矿开采 土地破坏 土地复垦 综合规划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山土地损毁评估与复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爽 孙宏亮 《新疆环境保护》 2015年第3期10-14,46,共6页
结合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开采工艺的特点,分析矿山开采对土地利用的破坏,确定损毁环节、类型、程度等,根据不同的损毁特点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的土地复垦方法。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山 土地损毁 土地复垦
下载PDF
城镇化道路建设中土地生态修复措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旭峰 《国土资源导刊》 2020年第2期61-64,共4页
城镇化建设关系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城镇化建设必然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如何避免这种破坏并采取一定的修复措施... 城镇化建设关系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城镇化建设必然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如何避免这种破坏并采取一定的修复措施是当前摆在经济发展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中,作者分析了城镇化道路建设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以及表现形式,选择生态修复方法对土地进行修复,同时论述了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列举了常用的生态修复措施以及进行土地生态修复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土地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道路建设 土地破坏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