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85
1
作者 刘勇 吴次芳 +1 位作者 岳文泽 叶艳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61-2269,共9页
目前项目角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较少,受到研究幅度的制约,而且已有研究中对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和生态效应的系统分析较少。选择典型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案例,以GIS和景观指数为研究手段,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目前项目角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较少,受到研究幅度的制约,而且已有研究中对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和生态效应的系统分析较少。选择典型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案例,以GIS和景观指数为研究手段,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指标体系包括提升生物多样性、维持物质和能量流通、维持景观格局稳定、提升生活环境品质、提高生态服务价值等5个方面。研究区土地整理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最大斑块面积提高、斑块密度减少、聚集度提高、廊道宽度和连通度提高、缓冲区宽度增加、植被覆盖增加、合理功能分区是土地整理的正效应,而景观多样性降低、分维数减少和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是其负效应。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时应融入景观设计和生态保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84
2
作者 王军 严慎纯 +2 位作者 白中科 余莉 郭义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4,共8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我国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张正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模式 系统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2 位作者 杨鹏 许新国 余强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2-316,共5页
为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目的与效果及其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及土地整理政策建议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为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目的与效果及其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及土地整理政策建议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主导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以便增加耕地数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耕地 潜力 模式 政策
下载PDF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土地整治中生态连通性变化及其优化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谦 戴靓 +2 位作者 朱青 杨桂山 吴绍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3-739,共7页
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土地整治项目为实验区,基于格局-过程-效应的视角,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土地整治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及生态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①从景观格局看,土地整治后生态景观破碎度降低,集聚度上升,较整治前更规整,... 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土地整治项目为实验区,基于格局-过程-效应的视角,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土地整治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及生态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①从景观格局看,土地整治后生态景观破碎度降低,集聚度上升,较整治前更规整,但景观优势、空间连接度和多样性指数下降,不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与可持续发展;②从景观过程看,土地整治后原有的生态廊道被侵占和阻断,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和强度均弱化。③从景观效应看,土地整治后生态功能连通性降低,生态流阻隔,形成明显的3个"生态孤岛"。因此,研究区在整治过程中需注意保护东-西方向生态流迁移关键通道和南-北方向、西南-东北方向辅助通道的畅通,努力优化整治区生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用地 连通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格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农田景观安全格局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红举 林坚 阎红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7-222,共6页
在土地整理活动中,如何在保证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建立农田景观安全格局,是土地整理亟待探讨的命题。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应用以保障水体安全为核心,分析确定了样... 在土地整理活动中,如何在保证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建立农田景观安全格局,是土地整理亟待探讨的命题。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应用以保障水体安全为核心,分析确定了样本区的土地整理主导方向和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护坎、污染源隔离、河道生态防护等一系列工程技术并予以试验。结果表明,构建以水体安全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实现农田景观安全格局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项目规划 农田景观 安全格局 北京市
下载PDF
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效果评价--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谷晓坤 周小萍 卢新海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2-835,839,共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模式 评价 大都市郊区
原文传递
“三生”功能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格局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曲衍波 张彦军 +1 位作者 朱伟亚 王森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39,共7页
乡村地域多功能协同提升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乡村"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交互关系的理论框架,以山东省王村镇为研究区,构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乡村地域多功能协同提升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乡村"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交互关系的理论框架,以山东省王村镇为研究区,构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区域特征解析,耦合"三生"功能强度与协调度关系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格局,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揭示不同格局中乡村地域弱势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多元化整治模式。研究发现:①王村镇地区"三生"功能整体协调性较高,不同村庄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②王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格局分为适度整治区、优先整治区和重点整治区,具有"点—线—面"的形态特征,农业生产资源匮乏、生活设施条件不便、绿地面积偏少等问题是"三生"功能的短板;③结合障碍因子组合情况,设计出8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用于实现王村镇乡村"三生"功能协同提升,进而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三生”功能 格局 模式 王村镇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 case study of Da'an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Jilin province 被引量:26
9
作者 WANG Jun YAN Shenchun +2 位作者 GUO Yiqiang LI Junran SUN Guoq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603-616,共14页
Land consolidatio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t various scales through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China invests more than 100 billion RMB yuan on l... Land consolidatio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t various scales through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China invests more than 100 billion RMB yuan on land consolidation each year. To under- stand how land consolidation affects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systems, we investigated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th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 a consolidated area of Da'an city from 2008 to 2014 using a revised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 consolidation ha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is area. The tot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ill decrease by nearly 30% in the late stage of consolida- tion. This decrease is caused by the loss of ecosystem service of the wetland and grassland, despite a sensible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In addition, land consolidation could change th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as well as the land use structure. Up to 85% of the entire area will be in low connectivity in the late stage of consolidation, representing a 6.23% increase in the total coverage compared to pre-consolidation. Finally, the different connectivity landscape and their key areas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revised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effectively.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trace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 and provides insights for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is area. We suggest that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co- system service value per unit area of the landscape,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wetland losses, and to create the ecological corridors along the least accu- mulated impendence surface in the key areas during land conso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function Da'an city
原文传递
广西农民自主型细碎化耕地归并整治模式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蚌蚌 牛文浩 +3 位作者 左旭阳 孔祥斌 郧文聚 陈海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5-274,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细碎化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该文根据广西龙州县弄农屯实地调研,探究破解耕地细碎化的路径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以期对创新土地整治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该文主要采用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细碎化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该文根据广西龙州县弄农屯实地调研,探究破解耕地细碎化的路径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以期对创新土地整治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该文主要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模型定量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是农民“自下而上”开展权属调整并主导实施,政府“自上而下”按照相关农田建设标准进行经济补偿相结合的土地整治模式创新;2)该模式机理是,细碎化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等耕地利用系统要素,进而影响产量、成本和效率;通过“小块并大块”,改进的细碎化与高水平经济发展下耕地利用系统要素重新协调与适应,即“小块并大块”通过调整地块空间位置而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重新协调适应;3)弄农屯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通过填平土沟和归并田埂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地块归并显著减少地块数量,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从而显著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显著增加收益。研究结论: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是农民“自下而上”与政府“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典型模式,能够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促进细碎化与耕地利用系统要素优化与协调,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耕地细碎化 小块并大块 农民自主型 模式 耕地利用系统优化 广西龙州县弄农屯
下载PDF
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正峰 吴沅箐 杨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91,共7页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数、房屋建筑年代、喜好房屋类型、政策认知状况以及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村庄归并模式下,农业收入占比、宅基地面积、生态环境满意度、补偿方式和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两类模式下,除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共同显著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研究结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农户的居民点整治意愿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新时期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政策应着眼于各区域的客观实际,分区、分类推进,体现出差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宅基地置换 村庄归并 整治模式 LOGISTIC模型 农户意愿
下载PDF
恩施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3
12
作者 蒲元瀛 张光辉 +1 位作者 仝景川 艾名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基于2008年以来湖北省恩施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建设实践,总结了以提高机械化作业率为目标,以降低坡度和去除障碍物为重点,以"三度、四宜、七步操作"为核心,建设高质量基本烟田的土地整理新模式。对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率、土... 基于2008年以来湖北省恩施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建设实践,总结了以提高机械化作业率为目标,以降低坡度和去除障碍物为重点,以"三度、四宜、七步操作"为核心,建设高质量基本烟田的土地整理新模式。对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率、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土壤修复的技术措施,并讨论了工作保障措施和推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山地 基本烟田 模式 恩施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被引量:22
13
作者 唐秀美 任艳敏 潘瑜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684,共8页
以典型热带台地地区的海南省屯昌县南吕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探讨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首先,利用Arc GIS和FRAGSTAS软件,计算项目区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项目区的景观格局情况;然后... 以典型热带台地地区的海南省屯昌县南吕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探讨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首先,利用Arc GIS和FRAGSTAS软件,计算项目区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项目区的景观格局情况;然后,采用农用地分等因素组合的方法,分析项目区耕地利用的限制性,以项目区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分析评价单元的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以此明确评价单元整治的难易程度和整治重点;最后,在对项目区进行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区的规划设计,包括空间布局和生态设计两部分,空间布局主要是确定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格局,包括确定各类用地的空间位置和数量比例关系以及各种地类及整治工程的位置,生态设计是对项目区内的用地类型和整治工程进行生态化设计,包括对田块、道路、沟渠等提出适合热带台地地区气候和地貌特点的生态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热带台地地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景观格局 限制因素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视角的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洪义 李爽 +1 位作者 吕添贵 刘春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以江西省宜丰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选择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廊道特征3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格局视角定量评价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水田的斑块密度由8.916 1个/hm^2下降至8.423 4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0.075 1 h... 以江西省宜丰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选择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廊道特征3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格局视角定量评价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水田的斑块密度由8.916 1个/hm^2下降至8.423 4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0.075 1 hm^2提升至0.076 9 hm^2,边缘密度由1 203.431 8降低至1 127.134 7,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由1.238 6下降至1.216 3,最大斑块指数由0.17%上升至0.18%,景观格局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旱地除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以外,其他指标均表明旱地趋于细碎化。(2)土地整治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数量由3 530个提升至4 175个,平均斑块面积由0.070 6 hm^2增加至0.059 7 hm^2,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由1.672 3增加至1.816 0,最大斑块指数由2.06%降低至2.01%。(3)土地整治优化了农村道理和沟渠布局,廊道特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农村道路和沟渠的修建割裂了斑块,是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旱地、农村道路、沟渠的景观格局设计,达到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和提高土地整治景观生态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地细碎化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二维多元利益格局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远索 张占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5,共8页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农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格局优化途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多样,但现阶段以"农民上楼"模式...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农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格局优化途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多样,但现阶段以"农民上楼"模式为主。实践中,存在农民被迫上楼比例超过合理水平、补偿标准与实际补偿有出入、后续就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亟待优化现存二维多元利益格局。研究结论: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政策层面上,一要客观评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二要抑制城市高房价;物质层面上,一要重新考量农民应得利益,二要从长远角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文化层面上,一是帮助缓解城市化给农民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二是媒体舆论要客观公正;技术层面上,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研究土地发展权配置,选取试点后综合考虑,谨慎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多元主体 多元利益 格局优化 农民上楼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顿耀龙 王军 +1 位作者 白中科 郭义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松嫩平原西部大安市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基于大安市土地整理前(2008年)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整理后(2014年)项目区1∶10 000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图,运用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土地整理景观类型图。运用Fragstats软件分别计算2... 以松嫩平原西部大安市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基于大安市土地整理前(2008年)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整理后(2014年)项目区1∶10 000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图,运用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土地整理景观类型图。运用Fragstats软件分别计算2种不同空间幅度土地整理区整理前后的景观格局指数,选取10个能综合反映土地整理景观格局特征的景观指数,在5~300m之间的21个粒度范围内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并使用数学模型对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加呈现单调上升或下降、先上升后下降和无规律变化3种变化趋势;不同空间幅度下部分景观格局指数粒度效应的转折点存在差异,土地整理前后部分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加而变化的敏感性不同;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等8个指数能用数学模型很好的拟合,斑块面积方差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拟合效果并不理想,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斑块面积方差和景观形状指数整理后的拟合效果优于整理前;大安市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15~3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空间幅度 景观格局指数 粒度效应
下载PDF
基于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景观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劲松 过家春 +1 位作者 刘琳 江竹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运用G 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市级投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3类景观指标,对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中水田斑块占绝对优势,斑块分维数、形状... 运用G 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市级投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3类景观指标,对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中水田斑块占绝对优势,斑块分维数、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和简单;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面积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平均分维数和平均形状指数增大,表明景观形状较整理前变得规则,但总体形态变得复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表明在增加了景观分布均匀程度的同时降低了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类型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GIS 景观生态学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开群 金晓斌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51,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探讨粒度变化对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对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土地整理区,除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呈现弱...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探讨粒度变化对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对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土地整理区,除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呈现弱敏感性外,其他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2)相关性强的景观指数变化趋势相近;(3)整理前后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可分为变化规律一致且无明显变化拐点、变化规律不一致且整理前后具有不同变化拐点、无规律变化三种类型。研究结论:为准确分析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首先应选择合适粒度,对于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整理项目区,选择10—25m粒度较为适宜;在景观分析指数选择上,应选择敏感性强、相关性低的景观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粒度效应 景观指数
下载PDF
土地整理进程中镇赉项目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9
19
作者 艾建超 赵力 +2 位作者 程龙飞 吴睿 王宁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态风险,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盐碱化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旱田、盐碱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地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366上升到0.382;项目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盐碱地优势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值从2005年的0.73上升到2009年的1.08,生态风险仍处于极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气候干旱、加之土地整理工程进度缓慢有关.项目区土壤定点监测显示,土地整理工程开始启动的北家子村土壤盐碱化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土壤酸碱度、碱化度和总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工程进度缓慢的前舍利村和后五家子村土壤质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加快研究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土壤质量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对耕地格局及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滢展 张蚌蚌 陈海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9-208,共10页
针对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对降低耕地细碎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比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前后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利用效率,研究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对耕地格局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治后地块规模扩大,地块规模均... 针对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对降低耕地细碎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比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前后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利用效率,研究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对耕地格局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治后地块规模扩大,地块规模均匀度提升,地块平均规模由0.016hm2扩大到0.096hm2,变异系数由49.75下降到43.55。2)整治后地块形状复杂程度降低、趋于规整,地块自相似性增强,地块平均形状指数从3.47减少到2.48,地块平均分形维数从1.23下降到1.17。3)整治后耕地细碎化程度降低,地块破碎度由53614.44骤减到1487.62。4)整治后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沟渠密度增加了72.28m/hm2,道路密度增加了139.43m/hm2,耕地产量增加了28t/hm2,净利润增加了23900元/hm2。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模式并举土地平整与权属调整,从自然细碎化和产权细碎化2个方面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又以合作社为载体统筹惠农政策与资金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地块更加符合农业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其做法能够为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土地整治 耕地细碎化 景观格局指数 地块格局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