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可充气展开结构的热固性复合材料耐折叠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宇艳 朱琦 +2 位作者 万志敏 王友善 杜星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37,共4页
对以芳纶纤维/环氧预浸布和碳纤维/环氧预浸布为内层、聚酰亚胺膜为外层的复合薄膜材料进行了耐折叠性能测试,考察了折叠半径、折叠时间、贮存期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折叠引起材料性能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折叠半径、折叠时间... 对以芳纶纤维/环氧预浸布和碳纤维/环氧预浸布为内层、聚酰亚胺膜为外层的复合薄膜材料进行了耐折叠性能测试,考察了折叠半径、折叠时间、贮存期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折叠引起材料性能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折叠半径、折叠时间对两种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各不相同,碳纤维/环氧耐折叠性能不如芳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折叠损伤主要表现在纤维损伤和树脂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材料 耐折叠性能 折叠损伤 折叠损伤 航空材料
下载PDF
褶皱缺陷的检测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婷 黄爱华 李向前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83,共6页
褶皱是复合材料零件制造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工艺缺陷,这种缺陷通常会对零件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制造含有不同褶皱缺陷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试验件,研究了褶皱角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含有褶皱的拉伸和压缩试验件进行了有限... 褶皱是复合材料零件制造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工艺缺陷,这种缺陷通常会对零件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制造含有不同褶皱缺陷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试验件,研究了褶皱角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含有褶皱的拉伸和压缩试验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随褶皱角的增大而持续降低,16.8°的褶皱角可使拉伸强度下降21%,使压缩强度下降36%,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基于试验和理论模拟结果,对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如果综合考虑无损可检性和对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层压板的褶皱缺陷设计容限推荐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褶皱 无损检测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Magnetoelectric Coupling in Bilayers of Pb(Zr, Ti)O3 Epoxy and Hot Pressed Manganite Perovskite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宁 印晓明 +2 位作者 王淼 Schneider T. Srinivasan 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63-466,共4页
The synthesis and magnetoclectric (ME) characterization of bilayers of Pb(Zr, Ti)O3 (PZT) and hot pressed manganite perovskite La0.7Sr0.3MnO3 (LSMO) are discussed. Very strong ME interactions are measured for ... The synthesis and magnetoclectric (ME) characterization of bilayers of Pb(Zr, Ti)O3 (PZT) and hot pressed manganite perovskite La0.7Sr0.3MnO3 (LSMO) are discussed. Very strong ME interactions are measured for the bilayers. The bilayers exhibit superior ME coupling compared to thick-film composites prepared by tape casting process. Data of the ME voltage coefficient have been obtained as functions of bias magnetic field H, temperature and frequency. The transverse coupling is stronger than the longitudinal interactions and a maximum in the ME voltage coefficient is measured at 225K. The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he ME voltage coefficient reveals a peak at the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nce due to radial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te composites
下载PDF
薄铺层层合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明昌 黄春芳 +2 位作者 郑青 鞠苏 江大志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98,共7页
简要介绍了碳纤维薄层预浸料及其制备的层合复合材料,主要阐述碳纤维薄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和薄铺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对国内外关于薄铺层复合材料与常规铺层复合材料的静态、韧性和疲劳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归... 简要介绍了碳纤维薄层预浸料及其制备的层合复合材料,主要阐述碳纤维薄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和薄铺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对国内外关于薄铺层复合材料与常规铺层复合材料的静态、韧性和疲劳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归纳了铺层厚度的减薄对层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对薄铺层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预浸料 面密度 丝束延展工艺 层合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纤维增强Ti/Al_(3)Ti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蔺春发 颜浩然 +4 位作者 施浩 韩雨蔷 阙庆华 姚家琛 尤道广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229,共8页
连续纤维增强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兼具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的韧性等优异性能,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这种复合材料包含庞杂的体系、复杂的结构和性能表现,因此有必要对其制备技术、结构特征和综合性能开展深入的... 连续纤维增强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兼具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的韧性等优异性能,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这种复合材料包含庞杂的体系、复杂的结构和性能表现,因此有必要对其制备技术、结构特征和综合性能开展深入的研究。以纤维增强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为对象,系统地综述了其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Ti/Al_(3)Ti等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并着重探讨了真空热压烧结和超声波固结辅助热压烧结两种方法在制备纤维增强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方面的优缺点;然后围绕陶瓷纤维、金属纤维和形状记忆合金纤维增强的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进行了述评;随后阐述了纤维增强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中各种纤维的强韧化机制;最后结合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连续纤维增强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金属间化合物 层状复合材料 Ti/Al_(3)Ti 制备技术 界面行为
下载PDF
Pb(Zr,Ti)O_3/Terfenol-D叠层结构中的磁电共振特征及其磁电压分布
6
作者 周剑平 过阳阳 +1 位作者 孙万昌 刘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研究了Pb(Zr,Ti)O3/Terfenol-D(Tb1-xDyxFe2)合金叠层结构的磁电压特征。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随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复合样品的电-机械谐振和磁-机械谐振不在同一频率。电-机械谐振和磁-机械谐振均可以增强磁电耦合效果,电-机械谐振对磁电耦... 研究了Pb(Zr,Ti)O3/Terfenol-D(Tb1-xDyxFe2)合金叠层结构的磁电压特征。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随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复合样品的电-机械谐振和磁-机械谐振不在同一频率。电-机械谐振和磁-机械谐振均可以增强磁电耦合效果,电-机械谐振对磁电耦合的影响比磁-机械谐振的影响大得多。磁电压的相位差在电-机械谐振频率附近增加0.75π~π,在磁-机械谐振频率附近出现明显的突变。磁电压显示出中心线对称分布,样品的不同位置对磁电压输出的贡献不同。磁电压的不同分布是由于应变的分布方式和谐振模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效应 磁致伸缩 压电效应 叠层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压电压磁三明治结构小样品的磁电耦合效应
7
作者 边小兵 过阳阳 +6 位作者 刘洁 吴广学 杜瑞 党晓菲 周剑平 惠增哲 刘鹏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5-1017,共3页
研究了PMN-PT/Terfenol-D/PMN-PT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磁电耦合效应。通过电诱导磁测试系统得到该3层结构的电诱导磁转化系数,在电-机械谐振频率225 kHz时为6.94×10-7s/m,是个较大的转化系数。磁电压的相位在谐振频率附近增加了0... 研究了PMN-PT/Terfenol-D/PMN-PT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磁电耦合效应。通过电诱导磁测试系统得到该3层结构的电诱导磁转化系数,在电-机械谐振频率225 kHz时为6.94×10-7s/m,是个较大的转化系数。磁电压的相位在谐振频率附近增加了0.75π~π,且样品与磁场中的方向也对电场诱导磁输出的贡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效应 磁致伸缩 压电效应 叠层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碳纤维发动机罩轻量化铺层设计
8
作者 王运辉 罗茂康 莫贵文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第15期92-94,共3页
文章为某MPV设计了碳纤维发动机罩,通过HyperMesh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Isight进行全因子DOE实验设计和多目标优化,确定了其最优铺层顺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钢制发罩相比,发罩总重量减轻了44.9%,而且,发罩扭转刚度提升了3... 文章为某MPV设计了碳纤维发动机罩,通过HyperMesh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Isight进行全因子DOE实验设计和多目标优化,确定了其最优铺层顺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钢制发罩相比,发罩总重量减轻了44.9%,而且,发罩扭转刚度提升了35%,侧向刚度位移减小10.6%,锁钩刚度位移减小27.4%,间隙段差减小55.4%,翼尖刚度位移减小30.1%,一阶约束模态频率提升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发动机罩 铺层设计 多目标优化 轻量化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双曲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应力修正方法
9
作者 华林 张娟 +2 位作者 朱江辉 王富生 岳珠峰 《航空计算技术》 2010年第4期31-34,共4页
提出一种应力修正方法来提高双曲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大网格下的计算精度。使用Marc二次开发功能嵌入子程序模拟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添加修正系数,使模型在大网格下的应力计算结果接近小网格下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双曲度 复合材料层合板 大网格 高精度
下载PDF
砌浆层状复合材料珍珠层的应变率效应
10
作者 杨会伟 路国运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56-2761,共6页
为了分析具有砌浆结构的层状复合材料的应变率效应,以珍珠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压入法测试珍珠层力学性能,利用连续刚度测量法得到不同加载速率下材料的硬度值和弹性模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珍珠层不同方向的砌浆微结构形貌,并结... 为了分析具有砌浆结构的层状复合材料的应变率效应,以珍珠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压入法测试珍珠层力学性能,利用连续刚度测量法得到不同加载速率下材料的硬度值和弹性模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珍珠层不同方向的砌浆微结构形貌,并结合微观结构对比分析不同压入深度和不同应变率两种工况下,珍珠层表层与横断面方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载条件下,珍珠层表层方向的弹性模量小于其横断面方向的弹性模量,而表层方向硬度值则大于横断面方向的硬度值;当应变率恒定时,珍珠层弹性模量与硬度随压入深度增加而增加,当压入深度达到750nm后,弹性模量不再随压入深度变化而变化;当压入深度恒定时,硬度值、弹性模量和弹性回复率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砌浆结构 层状复合材料 应变率 纳米压入
原文传递
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装甲防护复合材料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阳 朱世范 +2 位作者 果春焕 侯红亮 姜风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综述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装甲防护性能、失效形式、防护机理等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应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装甲防护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失效形式
下载PDF
热压复合制备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盖鹏涛 吴为 曾元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采用热压复合工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利用SEM和EDS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热压复合工艺参数对Ti/Al扩散反应及反应层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下,Ti/Al叠层热压复合反应的... 采用热压复合工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利用SEM和EDS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热压复合工艺参数对Ti/Al扩散反应及反应层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下,Ti/Al叠层热压复合反应的初生相均为Al3Ti.600℃时Ti/Al叠层只发生少许反应,在界面处生成一薄层Al3Ti,650和700℃时,Al层完全反应,各层界面处结合状态良好,层间结合紧密.650℃时Al3Ti为唯一生成相,但700℃时,由于反应动力学的影响Al3Ti/Ti层之间有TiAl层生成,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顺序为Al3Ti→TiAl.反应过程中液相的存在能够使Ti、Al持续紧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促进反应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 热压复合 组织结构 Al3Ti层 扩散反应
下载PDF
超声波金属快速增材制造成形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焦飞飞 杨勇 +3 位作者 李鹏 陆子川 果春焕 姜风春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50-959,共10页
为了克服现有的高能束金属快速成形与制造工艺的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发展了超声波金属叠层结构快速固结成形与制造的技术,该技术采用大功率超声能量,以金属箔材为原材料,利用金属层间振动摩擦产生的热量,促进层间金属原子相互扩散和形成... 为了克服现有的高能束金属快速成形与制造工艺的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发展了超声波金属叠层结构快速固结成形与制造的技术,该技术采用大功率超声能量,以金属箔材为原材料,利用金属层间振动摩擦产生的热量,促进层间金属原子相互扩散和形成固态物理冶金结合的界面,且具有温度低、变形小、速度快、绿色环保等优点,适合于复杂叠层零部件成形、加工一体化智能制造,是一种新型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简要介绍了超声波金属叠层结构快速固结成形与制造这一先进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主要综述了现有的Al/Al、Cu/Cu、Ti/Al等同种和异种金属叠层系统工艺参数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超声波固结成形金属物理冶金的微观机理和界面性能的表征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超声波金属固结成形机理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固结 金属叠层复合材料 增材制造 界面性能 成形机理
下载PDF
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抗侵彻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史明东 原梅妮 +1 位作者 何小晶 陈贺贺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86-2292,共7页
采用LS-DY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MIL)复合材料靶板的弹道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等厚度下Ti体积分数、层数和材料梯度分布对复合材料抗侵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体积分数约为20%时,靶板的抗侵彻... 采用LS-DY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MIL)复合材料靶板的弹道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等厚度下Ti体积分数、层数和材料梯度分布对复合材料抗侵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体积分数约为20%时,靶板的抗侵彻性能最好。随着层数的增加,复合材料靶板的抗侵彻性能逐渐增强;但超过25层后,靶板的抗侵彻性能逐渐趋于稳定。不同铺层结构功能梯度板的抗侵彻性能相差较大,正向铺层梯度板的抗侵彻性能明显优于等厚均质复合材料靶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 弹道侵彻 数值模拟 微观结构 LS-DYNA
原文传递
强冲击载荷下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失效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学领 原梅妮 秦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15-2620,共6页
以数值研究了破片冲击载荷作用下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失效机理。系统考察了强冲击载荷下,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应力分布、失效行为及能量吸收机制。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压缩波... 以数值研究了破片冲击载荷作用下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失效机理。系统考察了强冲击载荷下,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应力分布、失效行为及能量吸收机制。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压缩波在复合材料间由于界面反射转变为拉伸波,导致Ti-Al_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主要处于拉应力状态。在破片贯穿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中间阶段,在Al_3Ti内形成横向裂纹、倾斜裂纹和垂直裂纹,这些破坏模式可有效地吸收冲击动能。因而,Ti-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动态吸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 有限元 高速冲击 失效
原文传递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scale Plasticity Model for Metal-Intermetallic Laminate Composites Containing Phases of the L12 Structure
16
作者 Yana D.Lipatnikova Vladimir A.Starenchenko +1 位作者 Yuliya V.Solov'eva Larisa A.Valuiskay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265-1271,共7页
A three-dimensional plasticity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metal-intermetallic laminate composites containingphases of the L12 structure. A multi-scale approach that combined the methods of continuum mechanics ... A three-dimensional plasticity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metal-intermetallic laminate composites containingphases of the L12 structure. A multi-scale approach that combined the methods of continuum mechanics and dislocationkinetics was used. This model takes account of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self-locking superdislocations, the dislocationsand the dislocation walls' density storage for each type of layer at the micro-scale. At the meso-scale, the solutions to thedislocation kinetics equations, in the form of stress-strain curves, were used to create the properties of a three-dimensionalrepresentative elemen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macroscopic de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using the dynamic model of continuum mechanics, which included the classical conservation laws,constitutive equations and the equation of state. It was shown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generated using this model were in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chanical tests conducted on the single crystals of the L12 structure. The model provides anexcellent description of the high-temperature plastic strain superlocalization effect of single crystal intermetallics of theLI2 struc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tests of metal-intermetallic laminate composites containing phases of the L12 structure. The model allow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ccumulated plastic strain inhomogeneities and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strengthening properties andplastic behaviour of the metal-intermetallic laminate composites containing phases of the L12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ity model Metal-intermetallic laminate composites Layered composites L12 structure Tension Compression
原文传递
Ti-6Al-4V/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明东 原梅妮 +1 位作者 何小晶 陈贺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1,共5页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不同微观结构的Ti6Al4V/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分析复合材料层内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及微观结构参数对层内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i6Al4V/Al_3Ti层状复合材料中各层的残余应力在对...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不同微观结构的Ti6Al4V/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分析复合材料层内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及微观结构参数对层内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i6Al4V/Al_3Ti层状复合材料中各层的残余应力在对称中心点处最大,在接近材料边缘处迅速降到最低,各层内残余应力沿界面法线方向无应力梯度变化;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层厚比和层数可改善Ti6Al4V/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分布,但层厚比对复合材料层内的残余应力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 残余应力 有限元 分布特征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真空烧结制备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波 韩玉杰 原梅妮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其在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下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665℃烧结制备的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反应产物仅为Al_...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其在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下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665℃烧结制备的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反应产物仅为Al_3Ti,其界面中存在隧道裂纹和剥层裂纹;710℃烧结制备的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中出现了大量孔洞,且孔洞随烧结时间增加难以消除,其界面反应产物初生相为Al_3Ti,随后依次生成Al_2Ti、AlTi、AlTi_3;665℃烧结制备的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高于710℃烧结制备的,其原因是710℃烧结制备的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呈伪软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 缺陷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物质点法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抗斜侵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桂兰 侯昆 +3 位作者 龚曙光 宋慕清 肖芳昱 左立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199,共6页
为研究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在弹体斜侵彻下的防护性能以及解决有限元法模拟侵彻过程存在的网格畸变问题,利用物质点法建立了弹体侵彻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数值模型,模拟了弹体侵彻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过程,得到的弹道冲... 为研究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在弹体斜侵彻下的防护性能以及解决有限元法模拟侵彻过程存在的网格畸变问题,利用物质点法建立了弹体侵彻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数值模型,模拟了弹体侵彻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过程,得到的弹道冲击靶板应变云图和弹体剩余速度时程曲线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并基于物质点法模拟了卵形弹以不同入射角度侵彻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过程。当弹体入射角度θ从0°增加到45°时,弹体垂直靶板方向弹体剩余速度减少,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率从43.4%增加至99.9%。且当弹体入射角度为45°时,发生了明显的跳弹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弹体入射角度的增加,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抗斜侵彻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 斜侵彻 物质点法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的界面表征及生长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满婷 魏振雄 +1 位作者 苏喜喜 祖国胤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将SUS441不锈钢薄板和1060纯铝薄板交替叠放后,经“轧制复合—合金化退火”工艺制得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Fe-Al 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Fe-Al MIL)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 将SUS441不锈钢薄板和1060纯铝薄板交替叠放后,经“轧制复合—合金化退火”工艺制得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Fe-Al 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Fe-Al MIL)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等设备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Fe-Al MIL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及化合物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640℃退火时,均匀层的主要物相为Fe_(2)Al_(5),且有原子分数为5%~6%的Cr固溶于该均匀层;在高于640℃退火时,除由Fe_(2)Al_(5)相组成的均匀层之外,化合物层还出现了明显的由Fe_(4)Al_(13)相和Cr_(2)Al_(13)相组成的两相层,且两相层交界处有Al_(5.50)Cr_(1.95)Fe_(2.55)相析出;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Fe_(2)Al_(5)相的生长规律满足抛物线法则,其生长激活能为192.28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 生长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