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纹层状页岩油流动能力影响因素实验 被引量:8
1
作者 马炳杰 范菲 +1 位作者 孙志刚 陈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59,共7页
纹层状页岩流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对分析页岩油的流动机理意义重大。通过建立纹层状页岩油流动实验方法,分析流体介质、流体黏度、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含水饱和度对济阳坳陷纹层状页岩油流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纹层状页岩的油测渗透... 纹层状页岩流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对分析页岩油的流动机理意义重大。通过建立纹层状页岩油流动实验方法,分析流体介质、流体黏度、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含水饱和度对济阳坳陷纹层状页岩油流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纹层状页岩的油测渗透率约为气测渗透率的1%;流体黏度增加导致纹层状页岩的渗流能力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降低,纹层状页岩渗透率减小,页岩油为非线性流动;有效应力的增加使纹层状页岩渗透率快速下降,在拐点之后下降趋势变缓;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纹层状页岩渗透率呈现两端缓中间陡的台阶式特征;济阳坳陷纹层状页岩不同影响因素对油渗流能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流体介质、有效应力、含水饱和度、驱替压力梯度、流体黏度。研究成果为纹层状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纹层状页岩 渗流能力 流动实验 流体压力 黏度
下载PDF
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页岩层序与储层特征分析
2
作者 黄曼宁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6期57-65,共9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半深湖相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通过层序划分,对页岩岩相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对不同页岩岩相控制下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准层序格架下不同页岩岩相的成因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千佛... 川东北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半深湖相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通过层序划分,对页岩岩相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对不同页岩岩相控制下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准层序格架下不同页岩岩相的成因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千佛崖组二段可划分为7个准层序,根据准层序内的沉积特征,可将准层序划分为湖侵旋回为主型、湖退旋回为主型和均衡型3种不同的沉积模式。千佛崖组二段页岩发育有纹层状页岩相、层状页岩相和块状页岩相三种主要岩相类型,纹层状页岩相整体孔隙更发育,连通性更好,储集物性更好;层状页岩相整体孔隙发育程度和储集物性较纹层状页岩相次之;块状页岩相孔隙发育情况不佳,连通性一般,物性较差。页岩储层受岩相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页岩岩相的纵向演化明显受准层序的控制,不同准层序类型的页岩岩相发育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整体来看,优质储层在最大洪泛面附近更为发育,优质页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湖侵旋回为主型准层序的中上部,有机质富集、孔隙发育且连通性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湖退旋回为主型准层序的中下部发育次优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划分 准层序格架 页岩岩相 纹层状页岩 孔隙结构 储集物性
下载PDF
砂质纹层的发育特征及对页岩储层物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潇 姜呈馥 +1 位作者 孙兵华 宋海强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8-23,共6页
通过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量,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页岩中砂质纹层的发育特征,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定量分析技术,分别观察分析了砂质纹层和纯页岩层的微观特征和岩石矿物学组分。在此基础上,为了分析砂质纹层对页岩储... 通过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量,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页岩中砂质纹层的发育特征,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定量分析技术,分别观察分析了砂质纹层和纯页岩层的微观特征和岩石矿物学组分。在此基础上,为了分析砂质纹层对页岩储层物性影响,用脉冲衰减法对砂质纹层和纯页岩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页岩中发育的砂质纹层增大了页岩孔隙度和水平渗透率:砂质纹层中含有石英、长石等碎屑颗粒,在成岩压实过程中形成的支撑结构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后期溶蚀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页岩储层的孔隙度,这些碎屑颗粒也增加了整个页岩层系的脆性,有利于页岩后期的压裂;砂质纹层与页岩之间形成的层理面增大了页岩储层的水平渗透率。因此,页岩气的勘探部署和后期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砂质纹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陆相页岩 延长组 砂质纹层 页岩储层
下载PDF
页岩中纳米级有机黏土复合孔缝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为例
4
作者 孙龙德 王凤兰 +5 位作者 白雪峰 冯子辉 邵红梅 曾花森 高波 王永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9,758,共13页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TOC、R_o和X射线扫描等分析为基础,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结合能谱、聚焦离子束三维重构等技术,首次发现一种新的孔隙类型——纳米级有机黏土复合孔缝。孔隙特征及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有机...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TOC、R_o和X射线扫描等分析为基础,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结合能谱、聚焦离子束三维重构等技术,首次发现一种新的孔隙类型——纳米级有机黏土复合孔缝。孔隙特征及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有机黏土复合孔缝多呈海绵状、缝网状集合体存在于页岩基质中,单个孔隙呈方形、长方形、菱形、板状,直径一般小于200 nm,不同于国内外页岩中已发现的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有机质孔;(2)随页岩成熟度增加,有机黏土复合物的C、Si、Al、O、Mg、Fe等元素发生规律性变化,反映有机质生烃体积收缩、黏土矿物转化共同影响纳米级有机黏土复合孔缝的形成;(3)青山口组页岩高成熟阶段,纳米级有机黏土复合孔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最高占总孔隙的70%以上,三维空间内孔隙连通性明显优于有机质孔,反映高演化阶段这类孔隙是泥纹型页岩的主力孔缝类型,也是陆相页岩油核心区主要油气储集空间。纳米级有机黏土复合孔缝的发现,改变了陆相页岩无机质孔隙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的传统认识,对于泥纹型页岩油的形成机理、富集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泥纹型页岩油 纳米级 有机黏土复合孔缝 有机黏土复合物 成岩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