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9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的科学与技术 被引量:156
1
作者 金世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叙述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乳酸菌的科学与技术发展概况,包括乳酸菌的发现、分离和分类体系的确立。介绍了乳酸菌的生态和共存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生成物的利用,乳酸菌育种之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并提出了今后展望及建议对乳酸菌的... 叙述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乳酸菌的科学与技术发展概况,包括乳酸菌的发现、分离和分类体系的确立。介绍了乳酸菌的生态和共存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生成物的利用,乳酸菌育种之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并提出了今后展望及建议对乳酸菌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微生物 乳品工业 科学 技术
下载PDF
酸奶中乳酸菌数及酸度的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103
2
作者 谢继志 肖宏彬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酸奶中乳酸菌的含量是评价产品对于人们营养与健康作用的重要指标,而酸奶的酸度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风味与口感。新的酸奶国家标准(GB2746-1999)中规定产品中的乳酸菌数不得低于1×106mL-1,酸度应≥70°T。本试验通过对部分市... 酸奶中乳酸菌的含量是评价产品对于人们营养与健康作用的重要指标,而酸奶的酸度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风味与口感。新的酸奶国家标准(GB2746-1999)中规定产品中的乳酸菌数不得低于1×106mL-1,酸度应≥70°T。本试验通过对部分市售酸奶及自制产品的检测与分析表明,酸奶成品中的乳酸菌数普遍大于1×109mL-1,个别也应大于4×108~8×108mL-1水平,而酸度均大于80°T。故笔者认为酸奶中乳酸菌数定为大于1×108mL-1及酸度大于80°T更适合产品本身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乳酸菌 酸度 含量 检测 评价
下载PDF
乳酸菌及乳酸菌发酵食品 被引量:85
3
作者 郭松年 田淑梅 白洪涛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5年第1期39-40,45,共3页
介绍了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乳酸发酵食品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食品 乳酸发酵 生理功能 开发应用
下载PDF
pH值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8
4
作者 闫征 王昌禄 顾晓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8,共4页
研究了分别用HCl和乳酸调节培养基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酸中和剂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终产物乳酸的积累是抑制乳酸菌生长和导致乳酸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该情况随发酵液中H+浓度的升高 (即pH的降低 )... 研究了分别用HCl和乳酸调节培养基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酸中和剂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终产物乳酸的积累是抑制乳酸菌生长和导致乳酸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该情况随发酵液中H+浓度的升高 (即pH的降低 )而增强 ,H+的积累对菌体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是间接的 ;用CaCO3 调节发酵液pH优于用NaOH和NH4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乳酸菌生长 乳酸 产量 发酵
下载PDF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一种简便快速计数法 被引量:81
5
作者 马向前 周德庆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2-64,共3页
当前,含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各种微生态调节剂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为确保这类制剂的质量,活菌计数极其重要。可是,由于这两类细菌都是厌氧菌,在计数方法上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较复杂的操作技术,因此现有方法还很不理想。我们根据高层半固... 当前,含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各种微生态调节剂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为确保这类制剂的质量,活菌计数极其重要。可是,由于这两类细菌都是厌氧菌,在计数方法上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较复杂的操作技术,因此现有方法还很不理想。我们根据高层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具有良好厌氧性能的原理,在必要的条件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不产气厌氧菌的简便快速活菌计数法(下称“本法”),现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乳酸菌 计数法
下载PDF
乳酸菌增菌培养基筛选及干燥保护剂的选择 被引量:62
6
作者 张兰威 鄂志强 +2 位作者 万海峰 徐松滨 刘万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0,18,共5页
对促进乳酸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及冻干保护剂进行了研究 ,结果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数增到 1 0 1 0 ~ 1 0 1 1 cfu/g ,经冷冻干燥后活菌数达到 1 0 1 0 cfu/g以上。
关键词 乳酸菌 增菌培养基 干燥保护剂 发酵乳制品
下载PDF
泡菜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7
作者 陈仲翔 董英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纯菌种发酵已成为泡菜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泡菜生产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直投式
原文传递
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4
8
作者 李平兰 张篪 郑海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3,共4页
简述了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实际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无耐药因子的乳酸菌 ,产生特殊酶系的乳酸菌 ,耐氧性能强的乳酸菌 ,具有粘附性和定植能力的乳酸菌 ,能合成细菌素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乳酸菌 ,以及能产生风味好的、促进发酵... 简述了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实际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无耐药因子的乳酸菌 ,产生特殊酶系的乳酸菌 ,耐氧性能强的乳酸菌 ,具有粘附性和定植能力的乳酸菌 ,能合成细菌素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乳酸菌 ,以及能产生风味好的、促进发酵食品成熟的乳酸菌等 6个方面 ,讨论了目前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工程 生理功能 仪器发酵
下载PDF
乳酸菌添加剂对王草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9
9
作者 刘秦华 张建国 卢小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为提高王草青贮发酵品质与有氧稳定性,对材料水分含量(高、中、低)和添加剂(无添加:CK;乳酸菌A:LA;乳酸菌B:LB;乳酸菌A与B混合添加:LA+LB)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王草发酵品质都良好,中水分含量王草的发酵品质优于... 为提高王草青贮发酵品质与有氧稳定性,对材料水分含量(高、中、低)和添加剂(无添加:CK;乳酸菌A:LA;乳酸菌B:LB;乳酸菌A与B混合添加:LA+LB)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王草发酵品质都良好,中水分含量王草的发酵品质优于高水分和低水分。LA对王草发酵品质无显著影响,但使高、中水分含量王草发酵品质达到最佳。LB与LA+LB显著增加了高、中水分含量王草的pH值(P<0.05),极显著降低了乳酸/乙酸、乳酸/总酸和乳酸含量(P<0.01),明显增加了乙酸含量。青贮开封后,LB与LA+LB处理的王草青贮料有氧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王草 青贮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乳酸菌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泡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10
作者 周光燕 张小平 +2 位作者 钟凯 孙桂丹 Kristina Lindstrom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90-293,共4页
将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短乳杆菌(L.brev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subsp.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n)五种乳酸菌分别接种于泡菜中作为优势菌和传统的自然发酵泡菜方式进行比较,分... 将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短乳杆菌(L.brev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subsp.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n)五种乳酸菌分别接种于泡菜中作为优势菌和传统的自然发酵泡菜方式进行比较,分别对泡菜的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变化、pH值的变化、感官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以明显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泡菜的色、香、味明显较好,并且显着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亚硝酸盐 感官品质 pH值
下载PDF
乳酸菌益生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1
作者 任大勇 李昌 +1 位作者 秦艳青 金宁一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2期47-50,共4页
综述了近几年公开发表的一些研究结果,就乳酸菌对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益生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探讨了乳酸菌益生功能的作用机制,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 益生菌 乳酸菌 益生功能 益生机制
下载PDF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59
12
作者 韩俊华 盛晓甘 +2 位作者 董彩凤 葛春美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0,共5页
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具有降低介质以及血清中胆固醇的能力,已被体内及体外的大量实验所证实。然而,国内外对于乳酸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理尚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①乳酸菌细胞直接吸收胆固醇;②乳酸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使胆盐由结... 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具有降低介质以及血清中胆固醇的能力,已被体内及体外的大量实验所证实。然而,国内外对于乳酸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理尚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①乳酸菌细胞直接吸收胆固醇;②乳酸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使胆盐由结合态转变为脱结合态,与胆固醇发生共同沉淀;③其他理论,如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酶等。对涉及上述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作了评述,提出和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降胆固醇作用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一株乳酸菌产类细菌素Enteriocin LK-S1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7
13
作者 侯运华 孔健 +2 位作者 郝运伟 马桂荣 冯德荣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3-466,470,共5页
从鸡肠道分离的 5 9株乳酸菌中 ,筛选出一株产类细菌素的乳酸菌 ,编号为SE - 81.初步鉴定为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作用后 ,SE - 81菌株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 从鸡肠道分离的 5 9株乳酸菌中 ,筛选出一株产类细菌素的乳酸菌 ,编号为SE - 81.初步鉴定为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作用后 ,SE - 81菌株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和枯草杆菌 (Bacillussubtilis)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及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等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酵上清液后 ,抑菌活性丧失 .因此初步认为该菌株产生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类细菌素物质 ,命名为EnteriocinLK -S1.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作用pH在 4 .0~ 6 .0 ,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iocinLK-S1 肠球菌 类细菌素 乳酸菌 生物学特性 抑菌活性 抗菌谱
下载PDF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59
14
作者 张江巍 曹郁生 +1 位作者 李海星 陈燕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56,共4页
通过对30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L3和L4。从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制备无细胞提取物(菌数为1010mL-),利用6种方法对这两株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 通过对30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L3和L4。从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制备无细胞提取物(菌数为1010mL-),利用6种方法对这两株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L31和L4可螯合Fe2+,分别为54.3×10-和41.3×10-,清除超氧自由基分别为14.9%和87.0%,清除羟自由基分别为83.5%和45.7%,并具有还原66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菌L4SOD活性为(73.70±1.77)U/mg,但这2株乳酸菌均未检测到GSH-Px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杨晓晖 籍保平 +1 位作者 李博 何淑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从多种泡菜中分离出92株菌,对其在低温下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了四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较好的菌株Leu.1、Leu.2、Lact.1和Lact.2。经API系统鉴定,Leu.1和Leu.2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mesenteroidessubsp.mesenteroides)... 从多种泡菜中分离出92株菌,对其在低温下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了四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较好的菌株Leu.1、Leu.2、Lact.1和Lact.2。经API系统鉴定,Leu.1和Leu.2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mesenteroidessubsp.mesenteroides),Lact.1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caseisubsp.casei),Lact.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在10℃发酵白菜中,接种发酵的产酸速度和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发酵,其中Leu.1和Leu.2发酵前期产酸较快,发酵11d白菜汁pH值达3.67,而Lact.1和Lact.2发酵11dpH值达3.30左右。另外还对四株菌的相关发酵性能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分离鉴定 低温发酵
下载PDF
苜蓿含水量与添加剂组分浓度对青贮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16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1 位作者 张新平 何峰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40-45,共6页
在刚收获及收获后经6,18和28 h晾晒的初花期苜蓿青贮料中,加入不同糖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浓度的乳酸菌复合添加剂进行青贮,并按正交原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青贮新鲜苜蓿,其pH值呈不断上升趋势,青贮效果不佳。晾晒6,18和28 h之后,苜蓿... 在刚收获及收获后经6,18和28 h晾晒的初花期苜蓿青贮料中,加入不同糖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浓度的乳酸菌复合添加剂进行青贮,并按正交原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青贮新鲜苜蓿,其pH值呈不断上升趋势,青贮效果不佳。晾晒6,18和28 h之后,苜蓿青贮效果最好的复合添加剂组合分别为纤维素酶(0.1 g/kg)+葡萄糖(15g/kg)、纤维素酶(0.025 g/kg)+葡萄糖(20 g/kg)、乳酸菌(107cfu/g)+葡萄糖(20 g/kg)。随着苜蓿青贮添加组分浓度的增加,其青贮pH值下降更快,青贮料中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乳酸含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乳酸菌 纤维素酶 葡萄糖 含水量
下载PDF
生态工程领域微生物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7
作者 文娅 赵国柱 +1 位作者 周传斌 曹爱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87-6294,共8页
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在生态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效果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总结了目前微生物菌剂研制中菌种的选育方法和常用的几类菌,并通过系统举例介绍了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这些常用菌种在污染物处理方面的效果及在废水... 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在生态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效果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总结了目前微生物菌剂研制中菌种的选育方法和常用的几类菌,并通过系统举例介绍了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这些常用菌种在污染物处理方面的效果及在废水处理生态工程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在复合菌剂研究中的重要性,对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目前关于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大多只是集中于应用效果方面,而对作用机理研究得不够深入,以及复合菌系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复杂性,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对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混合培养 乳酸菌 酵母菌 光合细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5
18
作者 张相伦 游伟 +2 位作者 赵红波 王星凌 万发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6-342,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新鲜全株玉米720 kg,平均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5 kg。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2、10和20 mg/kg的乳酸菌制剂,置于室温条件下保存,试验期60 d。... 本研究探讨了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新鲜全株玉米720 kg,平均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5 kg。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2、10和20 mg/kg的乳酸菌制剂,置于室温条件下保存,试验期60 d。于45和60 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感官评价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10 mg/kg组45 d及各试验组60 d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45 d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和10 mg/kg组60 d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45 d,2和10 mg/kg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2 mg/kg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60 d,20 mg/kg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提高营养价值,以发酵过程中霉菌数量最低为依据,推荐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为1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全株玉米 青贮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杨云贵 张越利 +2 位作者 杜欣 刘桂要 曹社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7-403,共7页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青贮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微生物培养
下载PDF
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49
20
作者 许建军 江波 许时婴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8,10,共3页
γ-氨基丁酸(GABA)具有降血压、提高脑活力、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生理活性,GABA的生物合成主要采用大肠杆菌为菌种。通过筛选微生物,尝试利用乳酸菌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得到一株食品安全(GRAS)乳酸菌SYFS1.009,利用该菌株表现出较高的合... γ-氨基丁酸(GABA)具有降血压、提高脑活力、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生理活性,GABA的生物合成主要采用大肠杆菌为菌种。通过筛选微生物,尝试利用乳酸菌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得到一株食品安全(GRAS)乳酸菌SYFS1.009,利用该菌株表现出较高的合成GABA活性,通过发酵技术可以获得较高含量的γ-氨基丁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Γ-氨基丁酸 乳酸菌 筛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