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3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CO_2水合物生成条件模拟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惠健 刘建仪 +2 位作者 叶长青 孙良田 李士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6,共3页
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专用水合物测试装置,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烃类气样在不同给定压力下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同时基于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将模型... 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专用水合物测试装置,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烃类气样在不同给定压力下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同时基于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高含二氧化碳气体水合物预测结果较准确,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91%,能满足工程设计与计算的要求,为高含二氧化碳体系水合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水合物 实验测试 分子热力学 逸度
下载PDF
红层砂岩与砾岩差异风化的湿度应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谭玉芳 李丽慧 +1 位作者 杨志法 廖小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481-3492,共12页
目前针对红层砂岩与砾岩差异风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者物理力学性质的对比,而对差异风化的外动力因素研究较少。通过对浙江省红层盆地中的12个拱形岩穴和1个天然石拱的现场调查,结合砂岩、砾岩的室内干湿循环实验,以及砂岩、砾岩水分运... 目前针对红层砂岩与砾岩差异风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者物理力学性质的对比,而对差异风化的外动力因素研究较少。通过对浙江省红层盆地中的12个拱形岩穴和1个天然石拱的现场调查,结合砂岩、砾岩的室内干湿循环实验,以及砂岩、砾岩水分运移和湿度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红层砂岩与砾岩岩层在风化速率、风化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砂岩与砾岩的崩解实验破坏特征与现场调查的结果相吻合,砂岩风化主要表现为沿球面状裂隙剥落或沿层面剥落,砾岩风化主要表现为砾石从基质中脱落。砂岩的崩解速率远大于砾岩,砂岩变形量为0.15~0.18 mm,而砾岩仅有0.001~0.002 mm的变形量。数值模拟结果也揭示了砂岩和砾岩差异风化的内在机制,在吸水过程中均质砂岩产生了球面状分布的湿度应力,砂岩在球面状拉应力作用下呈洋葱式剥落;砾岩则在砾石与基质的接触面具有湿度突变与拉应力集中,导致砾石在拉应力作用下从基质中脱落。上述研究成果充分揭示了湿度应力是控制红层砂岩与砾岩差异风化的外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红层 差异风化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湿度应力
原文传递
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抗剪强度指标试验方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正宇 赵惜墨 李爱兵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现场对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容重、块度组成、自然安息角的原位测试,在实验室制备细粒级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现场测试成果,计算混合粒级散体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排土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该试验方案为... 通过现场对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容重、块度组成、自然安息角的原位测试,在实验室制备细粒级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现场测试成果,计算混合粒级散体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排土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该试验方案为获取露天矿排土场散体岩土抗剪强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散体岩土 抗剪强度 现场试验 室内试验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透明土-混凝土接触面摩擦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学谨 孔纲强 +1 位作者 李春红 曹兆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2-638,共7页
基于室内土工试验,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2种透明土材料(熔融石英砂和烘烤石英砂)与混凝土材料之间接触面的摩擦力学特性开展研究,着重分析混凝土温度变化对透明土-混凝土材料接触面摩擦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了对比分析,开展相同情况下... 基于室内土工试验,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2种透明土材料(熔融石英砂和烘烤石英砂)与混凝土材料之间接触面的摩擦力学特性开展研究,着重分析混凝土温度变化对透明土-混凝土材料接触面摩擦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了对比分析,开展相同情况下砂土-混凝土材料接触面摩擦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熔融石英砂和烘烤石英砂两种透明土材料-混凝土材料接触面摩擦力学特性与砂土材料-混凝土材料接触面摩擦力学特性相似,说明该2种透明土材料可以较好地模拟天然砂土-混凝土材料接触面特性;温度因素对透明土材料-混凝土材料接触面摩擦力学特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砂土 桩-土接触面 温度效应 室内试验
下载PDF
面向需求的检验流程的优化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必成 陈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515-516,共2页
目的建立面向客户需求的检验流程,以促进检验的效率和对需求的响应速度。方法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流程规划与分析方法,对检验需求进行详细分类,利用kano分析和质量功能展开,找出关键流程功能即检验周转时间,运用流程规划与分析技术... 目的建立面向客户需求的检验流程,以促进检验的效率和对需求的响应速度。方法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流程规划与分析方法,对检验需求进行详细分类,利用kano分析和质量功能展开,找出关键流程功能即检验周转时间,运用流程规划与分析技术,识别核心流程,采用流程模块化,流程价值链,流程一体化合并进行设计。结果提高了检验流程的绩效。结论通过面向需求的流程优化的技术不但能大大缩短检验周转时间(TAT),提高效率,而且能促使检验业务对需求变化迅速做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优化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面向需求
下载PDF
三磺处理剂的高温交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平全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1年第4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高温 交联反应 处理剂 钻井泥浆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6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锋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146例确诊的MDS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46例MDS患者贫血145例,白细胞减少108例,血小板减少108例,二系减少36例,一系减少6例。53例检测乳酸脱氢酶(L... 目的进一步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146例确诊的MDS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46例MDS患者贫血145例,白细胞减少108例,血小板减少108例,二系减少36例,一系减少6例。53例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有30例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有病态造血者144例,骨髓活检88例,30例可见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22例染色体检查12例检测出异常核型,37例行全身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其中16例显示中心骨髓活性降低,14例正常,7例增强。结论 MDS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做出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毒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永艳 王洪 裘香荃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1年第4期74-80,共7页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毒性 环境保护 钻井泥浆
下载PDF
利用工业下脚料制备钻井液润滑剂 被引量:3
9
作者 廖树农 缪明富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1年第4期7-14,共8页
关键词 润滑剂 抗磨 抗盐 耐温 钻井泥浆
下载PDF
PTA稳定粘土的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贤友 樊世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1年第4期15-25,共11页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 粘土 稳定性 粘土稳定剂 钻井泥浆
下载PDF
实施全面质控 提高检验质量 被引量:13
11
作者 连斌 朱敏 +2 位作者 顾福生 陈羽中 张玲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年第2期30-32,共3页
根据临床检验的特点 ,长海医院实行以准确性为目的 ,全程管理 ,全员参与 ,全面监督的全面检验质量控制 ,提高了检验质量管理效率 。
关键词 临床检验 医院管理 检验周期 质控系统
下载PDF
上海地区软土HSS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1
12
作者 梁发云 贾亚杰 +1 位作者 丁钰津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HSS模型可以考虑小应变范围内土体剪切模量随应变增大而衰减的特点,在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逐渐得到较多的运用。通过基于GDS系统的三轴仪、常规固结仪和共振柱仪完成系列的室内试验,获得了上海地区典型软土层(也即黏土层2、淤泥质粉质黏... HSS模型可以考虑小应变范围内土体剪切模量随应变增大而衰减的特点,在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逐渐得到较多的运用。通过基于GDS系统的三轴仪、常规固结仪和共振柱仪完成系列的室内试验,获得了上海地区典型软土层(也即黏土层2、淤泥质粉质黏土层3、淤泥质黏土层4和粉质黏土层5)的硬化土小应变本构模型(HSS模型)参数c',φ',E_(oed)^(ref),E_(50)^(ref),R_f,G_0^(ref)和γ_(0.7),以及模型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将试验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的数值分析表明,围护墙体水平变形计算值和实测值大致相等,验证了HSS本构模型以及本文提出的参数确定方法在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分析中的适用性,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小应变刚度 HSS模型 室内试验 软土地基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土性参数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96
13
作者 张振营 吴世明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9,共5页
用杭州天子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三个钻孔42桶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生活垃圾的成份分析、物理性质指标测定、有机质含量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整理,这些结论可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稳定性分析。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填埋场 室内试验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脆性岩石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及断裂损伤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3
14
作者 周家文 杨兴国 +4 位作者 符文熹 徐进 李洪涛 周宏伟 刘建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2-1183,共12页
以向家坝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室内力学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岩石内部微裂纹的细观力学分析,对脆性岩石单轴循环加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峰值强度及断裂损伤力学特性等进行研究。给出一种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损伤变量的方法,损伤变... 以向家坝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室内力学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岩石内部微裂纹的细观力学分析,对脆性岩石单轴循环加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峰值强度及断裂损伤力学特性等进行研究。给出一种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损伤变量的方法,损伤变量计算结果和声发射测试数据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的循环加卸载强度要比单轴压缩强度要小很多,对于脆性岩石单轴循环加卸载的峰值强度来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弹性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泊松比逐渐增大,而弹性模量在第一次循环加卸载增大之后则缓慢减小。脆性岩石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石损伤在逐渐累积,在微裂纹进入不稳定扩展阶段,岩石损伤会迅速增大,岩石宏观力学特性取决于内部微裂纹的细观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脆性岩石 单轴循环加卸载 室内试验 力学特性 声发射 断裂损伤力学
下载PDF
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5
15
作者 姜振泉 季梁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了探讨岩石变形过程中渗透性变化的特点 ,对软、硬岩进行了不同压力条件的全应力 -应变过程渗透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反映出在变形过程中不论是渗透性 -应变关系特点 ,还是渗透性量值 ,软岩和硬岩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对比分析试验所... 为了探讨岩石变形过程中渗透性变化的特点 ,对软、硬岩进行了不同压力条件的全应力 -应变过程渗透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反映出在变形过程中不论是渗透性 -应变关系特点 ,还是渗透性量值 ,软岩和硬岩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对比分析试验所获得的应力 -应变、渗透性 -应变关系特点基础上 ,分析探讨了软、硬岩石全应力 -应变过程渗透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认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渗透性主要取决于变形破坏的形式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全应力-应变过程 渗透性 应变关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温车辙的调查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84
16
作者 黄晓明 范要武 +1 位作者 赵永利 闫其来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0,共5页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是路面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某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车辙发生的规律和时间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不同层位的车辙贡献量也不同,不同表面层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总车辙量...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是路面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某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车辙发生的规律和时间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不同层位的车辙贡献量也不同,不同表面层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总车辙量基本相同,同时表面层的厚度变化也较小,说明沥青路面的车辙主要发生在中面层。室内试验表明,沥青路面的车辙与环境温度关系极大,尤其是在沥青的软化点附近,动稳定度和总变形量有明显的拐点。因此,在高温季节通过控制一定时间区段重车的通行是减少车辙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现场调查 室内试验 车辙 层位分布 温度
下载PDF
黏土中压密注浆及劈裂注浆室内模拟试验分析 被引量:76
17
作者 张忠苗 邹健 +1 位作者 贺静漪 王华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18-1824,共7页
开发了一种实验室模拟土体注浆的试验装置,能形成完整的试样。通过注浆模拟试验,实现了黏土注浆过程中压密浆泡及劈裂裂隙的自然产生与发展。试验结果表明:在黏土注浆中压滤效应贯穿于整个注浆过程,即在高压的作用下,浆液中自由水被强... 开发了一种实验室模拟土体注浆的试验装置,能形成完整的试样。通过注浆模拟试验,实现了黏土注浆过程中压密浆泡及劈裂裂隙的自然产生与发展。试验结果表明:在黏土注浆中压滤效应贯穿于整个注浆过程,即在高压的作用下,浆液中自由水被强制滤过黏土,并从泻流口流出,使浆泡及浆脉中的浆液浓度提高。压滤效应随土体渗透性、浆液水灰比及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强,因此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注浆时,必须考虑压滤效应对浆液扩散的影响。浆液水灰比的增大将导致浆泡直径减小,浆脉数量及长度增加,浆脉宽度减小。在给定注浆压力下,随着浆液水灰比的增大,浆液的扩散方式逐渐由以压密为主向以劈裂为主过渡。黏土中劈裂注浆可分为三个阶段:鼓泡压密阶段、第一劈裂面阶段、后续劈裂面阶段,每个劈裂面都产生在阻力最小的面上。通过对原状萧山黏土、清水压密固结黏土及注浆后黏土进行电镜扫描观测分析得知:在压滤效应的作用下,水泥水化反应生成的Ca2+离子会随着滤出液扩散到土体中,导致黏土表面的双电层厚度变薄,使联结更为紧密,从而形成较坚固的团粒结构,使土体强度提高。试验结果对注浆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注浆 室内模拟试验 注浆规律 电镜扫描 细观机理
下载PDF
小浪底坝过渡料的强度与变形特性及缩尺效应 被引量:69
18
作者 郦能惠 朱铁 米占宽 《水电能源科学》 2001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分析堆石料强度与变形特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室内对比试验研究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过渡料的强度与变形特性 ,以及室内试料缩制而产生的缩尺效应 ,提出了确定筑坝材料——原型堆石料强度。
关键词 堆石料 强度 变形特性 缩尺效应 室内试验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田“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62
19
作者 丁雁生 陈力 +5 位作者 谢燮 张盛宗 刘先贵 刘小蘋 杨业敏 俞稼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6,106,共8页
回顾爆炸法(井内爆炸法、核爆炸法和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油气的历史,提出低渗透油气田“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的基本思路: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将乳胶状爆燃药压入油层裂缝,并采取不损毁井筒的技术措施点燃该爆燃药,从而在水力压裂主裂缝... 回顾爆炸法(井内爆炸法、核爆炸法和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油气的历史,提出低渗透油气田“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的基本思路: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将乳胶状爆燃药压入油层裂缝,并采取不损毁井筒的技术措施点燃该爆燃药,从而在水力压裂主裂缝邻域造成碎裂带,达到提高采收率、增产原油的目的。至少已找到一组特种火炸药基本配方,在200mm小尺度模拟实验中实现了“层内爆炸”挤注、点火和爆燃的过程,证实技术原理基本可行。考虑流体内部的热传导、边界的热损失和阻尼,提出了有化学反应的薄层药爆燃一维可压缩流体力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恒稳推进和不可压缩简化,计算结果的物理图象符合常理,从理论上证实了薄层药爆燃可行。“层内爆炸”油井产出液的后处理,原则上是安全的:残留在岩缝的未爆炸炸药颗粒在生产阶段难以流出地层;进入集输系统的残药颗粒浓度低于1%,原则上能用离心法分离;残留在分离后原油中的的微量炸药在400℃加热炉已完全热分解,热分解不可能导致爆炸。“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的研究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课题,预期增产效益显著高于水力压裂,有可能形成低渗透油气田开采的新局面,还可能使一些目前不可采的低渗透油气资源成为可采资源。今后工作主要有四方面: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田 爆炸法 提高采收率 层内爆炸
下载PDF
CO_2吞吐增油机理及矿场应用效果 被引量:62
20
作者 杨胜来 王亮 +1 位作者 何建军 荣光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等增产机理 .根据矿场试验结果 ,分析了CO2 吞吐的增产潜力 ,将现场作业增油机理划分为解堵型和增能型两类 .第一类油层含油饱和度高 ,能量充足且渗透率较高 ,处理后日产量急增 ,有效期长 ;CO2 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井底的各类污染 .第二类油层含油饱和度低 ,地层能量不充足或渗透率低 ,处理后日产量有所增加 ,但有效期相对较短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增油机理 地层能量 矿场应用 含油饱和度 渗透率 气驱 日产量 溶解气 岩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