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化叙事构建乡村品牌新价值--以“川香秋月”VLOG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凌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5期95-107,共1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农民作为致富主体积极参与致富实践中。以塑造乡村品牌新形象为内驱力的劳动化叙事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形成。以“川香秋月”“蜀中桃子姐”等为代表的乡村VLOG,通过劳动化叙事参与讲述劳动故事的过程,也是乡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农民作为致富主体积极参与致富实践中。以塑造乡村品牌新形象为内驱力的劳动化叙事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形成。以“川香秋月”“蜀中桃子姐”等为代表的乡村VLOG,通过劳动化叙事参与讲述劳动故事的过程,也是乡村品牌新形象和新价值的构建过程。劳动化叙事成为自上而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与自下而上的积极致富实践相互呼应的实践“桥梁”,“扶贫·扶志”辩证关系的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劳动化叙事通过传递“丰裕”的劳动成果、展示真实的“劳动美”,与粉丝共享快乐的劳动情感,延伸了乡村品牌的新价值。农民主体的自我确认和认同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重新显现。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农民通过劳动化叙事构建的乡村品牌新内涵、呈现的乡村生活新面貌,是乡村品牌新价值更为丰富的内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 劳动化叙事 乡村品牌
下载PDF
政府干预与劳动者权益——兼与王一江先生商榷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小洪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7-32,共6页
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是有效的,并不会出现劳动经济学理论规范分析得出的"获益者是被覆盖部门,损失者是未覆盖部门"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国规范部门的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更高于最低工资;中国不规范部门,实际上是雇主垄... 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是有效的,并不会出现劳动经济学理论规范分析得出的"获益者是被覆盖部门,损失者是未覆盖部门"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国规范部门的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更高于最低工资;中国不规范部门,实际上是雇主垄断型劳动力市场。政府应该干预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的运行,政府干预的价值取向是,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追求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劳动者权益 劳动力市场 先生 最低工资制度 经济学理论 规范分析 劳动关系 价值取向 主体地位 经济效率 部门 中国 不规范 垄断型 覆盖 雇主
下载PDF
从单一走向多元:《劳动合同法》主体模型的解析与重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邬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1-193,共13页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预设了特定的主体模型作为其逻辑前提。我国《劳动合同法》在预设主体模型时,无论是对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均采取单一主体模型,这难免出现因模型的代表性不足导致规则的适用范围过宽,该法确立的诸多制度被基于不同主...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预设了特定的主体模型作为其逻辑前提。我国《劳动合同法》在预设主体模型时,无论是对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均采取单一主体模型,这难免出现因模型的代表性不足导致规则的适用范围过宽,该法确立的诸多制度被基于不同主体的特殊属性被选择性适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劳动合同法》的主体模型进行重构,根据劳动者所处的不同阶层与所属的不同群体、用人单位的不同规模,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类型化区分,进而开展不同的制度设计,即"建立多元主体模型,实施分类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 主体模型 分类规制 多元重构
下载PDF
论“内卷”与“躺平”的生存焦虑 被引量:9
4
作者 裴越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5-70,共6页
“内卷”与“躺平”以对个人促逼生存状态的高度概括而引发了广泛的情绪共鸣。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内卷”是个人为达成目标与自我和他人进行的激烈竞争。而“躺平”则是对“内卷”的厌倦和逃离,“犬儒式躺... “内卷”与“躺平”以对个人促逼生存状态的高度概括而引发了广泛的情绪共鸣。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内卷”是个人为达成目标与自我和他人进行的激烈竞争。而“躺平”则是对“内卷”的厌倦和逃离,“犬儒式躺平”“实用式躺平”“间歇式躺平”等多种样态的“躺平”反映了个人对促逼生存状态反抗的无力感。劳动是平衡“内卷”与“躺平”的有效途径,应在劳动中科学而合理地开发资源并通过积极的宏观调控,合理分配有效资源,最大化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要进行主体价值重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主体与世界的关系,让人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 躺平 劳动异化 主体价值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主体性悖论及其超越——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九红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
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来看,数字劳动具有劳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辩证特性。在主体客体化层面,数字劳动主体尽管能够能动地改造对象性客观世界,但是还力求摆脱数字资本定向、控制和管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主体自由和创新的... 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来看,数字劳动具有劳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辩证特性。在主体客体化层面,数字劳动主体尽管能够能动地改造对象性客观世界,但是还力求摆脱数字资本定向、控制和管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主体自由和创新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客体主体化层面,数字资本主体性虽然客观地需要数字劳动展现其主体自由,但却通过占有和挪用数字劳动主体的能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结构而使得数字劳动主体产生异化。上述构成了数字劳动主体和数字资本主体的内在逻辑和矛盾张力,其结果是导致数字劳动存在着主体性悖论。因此,其超越路径内在于资本主体的自身界限和限制,外显于数字劳动和数字劳动者主体意识的双向建构过程。这种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关于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阐释,既能揭示当代数字资本主体性实践的虚伪面纱,也能为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主体 资本主体 主体性悖论 马克思劳动哲学
原文传递
转型与赋能:人工智能推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邴英林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1期78-83,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引起了主体场域变革、技术伦理变革、教学场域的变革、师生共同体结构的变革,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造成了广泛的社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衍生出主体性问题、过度智能化问题、教学管理问... 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引起了主体场域变革、技术伦理变革、教学场域的变革、师生共同体结构的变革,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造成了广泛的社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衍生出主体性问题、过度智能化问题、教学管理问题、共同体结构问题,冲击着教育主体思想和师生教育共同体关系结构,引发了“技术智能”与“人脑智能”深度关系的探讨。在此背景下,要从主体性建构、伦理规制、素质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探索人工智能推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边界,厘清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人工智能 技术伦理 教育主体 师生共同体
下载PDF
人工智能机器人劳动者主体身份的反思与应然转向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猛宗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同时也对传统劳动关系构成了直接冲击。劳动法学界关于人工智能劳动者主体地位存在肯定说、否定说和暂缓说的主张。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技术性取代其实是有范围限定的,那...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同时也对传统劳动关系构成了直接冲击。劳动法学界关于人工智能劳动者主体地位存在肯定说、否定说和暂缓说的主张。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技术性取代其实是有范围限定的,那些具有强烈的文化情感寄托或具有较高共情能力要求的工作决定了其不具备技术可替代性,从法律层面来看,不论从机体构造亦或从工作原理来看,人工智能机器人都与人类存在巨大差异,尚不具备赋予人工智能机器人劳动者主体身份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劳动法律地位作出既区别于自然人劳动者,也有别于单纯工具的法律地位界定,进而构建自然人劳动者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双维劳动关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机器人 自然人 劳动主体 就业
下载PDF
召唤、同化与分化:读书博主的媒介化劳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炎龙 王子木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9,共10页
从媒介化理论与劳动过程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小红书读书博主媒介化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控制和主体策略如何展开。通过在线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读书博主的入场动机是兴趣,持续劳动的动力则来源于围绕书制造的想象游戏。互联网平台通过同化... 从媒介化理论与劳动过程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小红书读书博主媒介化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控制和主体策略如何展开。通过在线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读书博主的入场动机是兴趣,持续劳动的动力则来源于围绕书制造的想象游戏。互联网平台通过同化机制实现了对读书博主的劳动控制,但读书博主接受同化机制的动力源于媒介技术作用下的可见性追求与圈层聚合。面对同化规训和劳动控制网络,读书博主的主体性策略是动态多元的,整体呈现认同-参与、认同-退出、不认同-参与以及不认同-退出4种不同的“态度-行为”模式,并实施了欲望升级、欲望降级、情感代偿和个体脱嵌4种差异化主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博主 媒介化劳动 劳动过程 主体策略
下载PDF
习近平劳动观文本研究——基于95篇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树永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内涵包含于习近平同志有关劳动的重要论述之中,涉及劳动范畴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文本的研究发现,习近平劳动观主要围绕劳动认知、劳动者思维培养和社会劳动文...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内涵包含于习近平同志有关劳动的重要论述之中,涉及劳动范畴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文本的研究发现,习近平劳动观主要围绕劳动认知、劳动者思维培养和社会劳动文化氛围营造等3个层面展开,不仅包含劳动的重要意义,还包含劳动主体所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尤其强调通过劳动宣传等营造氛围,最终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人人爱劳动、人人以劳动为荣的生活价值理念。文本所呈现出习近平劳动观的发展性及其对人民主体地位高度肯定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劳动观 劳动主体 劳动价值 劳动
下载PDF
数字劳动主体困境的生成机理与规制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忠明 俎昊泉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4-17,共14页
数字劳动是数字时代全新的劳动范式。在资本逻辑统摄下,数字生产被以数字技术为中介的资本增殖所控制,形成了一个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程序算法为生产条件的新剥削系统。资本逻辑全面渗入劳动主体的生活领域,推动着资本主义剥削系统从... 数字劳动是数字时代全新的劳动范式。在资本逻辑统摄下,数字生产被以数字技术为中介的资本增殖所控制,形成了一个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程序算法为生产条件的新剥削系统。资本逻辑全面渗入劳动主体的生活领域,推动着资本主义剥削系统从“物化系统”转变为“物性秩序”。在这一秩序内,数字劳动者被置于全时段和全领域的资本规训下,劳动者的主体性进一步丧失。数字技术强化了资本的社会权力属性,创造了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进一步剥夺了数字劳动者的自主性,数字劳动主体从“机器附庸”转变为“数字附庸”。破解数字劳动的主体困境,必须从社会主义制度入手,打破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之间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而加剧的劳动异化,规制数字资本的负面效应,将数字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回归于人本质的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资本逻辑 数字劳动 主体困境
下载PDF
论劳务派遣中劳动报酬的支付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焱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较为复杂,对派遣工劳动报酬的支付,立法规定的较为混乱,需要加以明确。在支付主体方面,应明确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皆为支付主体,但承担不同的支付责任。在支付标准方面,应规定劳动者参与协商劳动报酬的权利,并以劳动者...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较为复杂,对派遣工劳动报酬的支付,立法规定的较为混乱,需要加以明确。在支付主体方面,应明确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皆为支付主体,但承担不同的支付责任。在支付标准方面,应规定劳动者参与协商劳动报酬的权利,并以劳动者利益为基础确定支付标准。在支付方式方面,应对扣减劳动报酬的问题作出周全规定,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要派单位直接向派遣工发放劳动报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报酬 支付主体 支付标准 支付方式
下载PDF
众包模式下的生产力解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素芬 林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众包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有着网络生产力的特点和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众包模式下,劳动者文化素质高、劳动时间灵活、互动加强、劳动机会相对均等;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呈现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特征;劳动对象为信息或知识,流... 众包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有着网络生产力的特点和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众包模式下,劳动者文化素质高、劳动时间灵活、互动加强、劳动机会相对均等;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呈现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特征;劳动对象为信息或知识,流通速度更快。另外,众包模式下的生产力不仅关注自然科技而且关注社会科技,形成自主学习的社区,人性化的众包网络平台不断更新。众包模式下对生产力的分析,丰富发展了网络生产力概念,同时促进了众包模式不断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 网络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抗疫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危”与“机”
13
作者 王郦玉 宁本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在新冠感染疫情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伦理观、劳动实践能力都经受一定的考验,并暴露出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其思想根源在于“二元对立”思想对劳动价值的消解和多元价值观念对劳动精神的冲击。应在反思基... 在新冠感染疫情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伦理观、劳动实践能力都经受一定的考验,并暴露出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其思想根源在于“二元对立”思想对劳动价值的消解和多元价值观念对劳动精神的冲击。应在反思基础上抓住抗“疫”中的契机,以情景化劳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以志愿服务展现青年的能动力,充分拓展劳动教育的思想深度,重塑青年人的劳动价值观,以实现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 青年能动力 主体意识 榜样力量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主体性过剩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5
14
作者 聂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0,共7页
从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到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者主体性的境况经历了从主体性匮乏到主体性过剩的历史性转变。数字技术对主体性过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活动能力和方式的拓展以及对主体生产的能动引领。但从本质上说,主体性过剩是... 从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到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者主体性的境况经历了从主体性匮乏到主体性过剩的历史性转变。数字技术对主体性过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活动能力和方式的拓展以及对主体生产的能动引领。但从本质上说,主体性过剩是由数字劳动支撑和建构起来的,数字劳动通过整合资本扩张的要求与主体性建构的需求、消解主体与他者的自然界限、加速主体性潜能向现实转化等环节来制造主体性过剩。主体性过剩的深层悖论是主体性异化,这种异化意味着数字资本通过数字劳动来控制人的欲望和个性的再生产。彻底扬弃数字资本主义的主体性异化,需要自觉将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到政治批判的高度来把握,并与批判和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内在地关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数字劳动 主体性过剩 主体生产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与途径选择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雅 邓宏宝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第12期21-25,共5页
在新时代重提劳动教育,对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有积极意义。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分析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提出可通过单独开课、学科渗透、社会实践和技能大赛等途径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 中小学 劳动教育 职业启蒙教育 学科渗透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叙事
16
作者 王贺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西方式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其根本缺陷是无限度的追求资本的增殖和扩张导致人的贬值和片面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劳动引领资本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是资本垄断化主导的现代... 西方式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其根本缺陷是无限度的追求资本的增殖和扩张导致人的贬值和片面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劳动引领资本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是资本垄断化主导的现代化,是坚持少数人立场,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现代化,是单向度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劳动主体的本体定位,是坚持劳动社会化主导的现代化,是坚持多数人立场,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统筹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践行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劳动主体 以人民为中心 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霍耐特对劳动的道德重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翁少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40,共8页
霍耐特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早期在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重构的重要尝试,他试图为马克思的理论提供必要的规范基础,并据此而将其主题纳入当代批判理论的视野中。霍耐特对马克思历史唯物... 霍耐特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早期在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重构的重要尝试,他试图为马克思的理论提供必要的规范基础,并据此而将其主题纳入当代批判理论的视野中。霍耐特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体现在对劳动关系的重新分析,这种分析以强调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价值基础为突出特征。正是有了这个基础的存在,劳动才变得有意义,而历次的社会运动和工人组织其实都已经表明了这个基础的存在。因而,在用道德情感重构劳动关系的过程中,霍耐特深刻地体会到人在劳动中的情感和尊严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思考承认规范的基础。换言之,劳动一旦缺少了来自承认的内核,就必定陷入物化的极端状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 道德主体 劳动关系 道德情感
下载PDF
劳动基准保护的劳动者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欢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7-77,共11页
能否被认定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受到劳动基准保护,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其判断标准一直与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相捆绑。一方面,现行法律面临大量劳动者被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却又需给予劳动基准... 能否被认定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受到劳动基准保护,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其判断标准一直与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相捆绑。一方面,现行法律面临大量劳动者被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却又需给予劳动基准保护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准从属性"劳动者应否纳入劳动基准保护也成为热门话题。对劳动者的判断,应回归到"从属性"标准,并扩大非典型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认定范围;将"主体"标准作为劳动合同订立、解除的合法性判断条件,而非劳动关系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基准 劳动者 劳动关系 主体资格
原文传递
幸福劳动的教育意蕴与设计策略——基于主体需要的视角
19
作者 童宏亮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满足主体需要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根据主体需要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以及交往的需要。主体需要视域下幸福劳动的教育意蕴也应包括三个方面:符合学生的物质需要、契合学生的精神需要、适合学生的交往需要,因此,教育... 满足主体需要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根据主体需要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以及交往的需要。主体需要视域下幸福劳动的教育意蕴也应包括三个方面:符合学生的物质需要、契合学生的精神需要、适合学生的交往需要,因此,教育者应从主体需要的内容出发,积极探索幸福劳动的设计策略:一是彰显时代性,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二是突出人本性,全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三是把握系统性,均衡满足不同维度的需要;四是赓续传统,兼顾传统劳动与现代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劳动 主体需要 劳动教育
下载PDF
论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冬梅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5-49,共5页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民法债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提出使缔约阶段也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进一步完善了债法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对缔约失责制度作了较全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却不适用于劳动合同,从而造成我国劳动立法与实践...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民法债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提出使缔约阶段也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进一步完善了债法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对缔约失责制度作了较全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却不适用于劳动合同,从而造成我国劳动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为了弥补劳动权利救济的缺陷,确立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劳动合同属于兼具有公私法性质的社会法调整,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与民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相比在适用主体、归责原则、适用范围和赔偿范围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法律调整 劳动立法 权利救济 私法性质 适用主体 归责原则 赔偿范围 社会法 特殊性 民法 纳入 出使 法理 可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