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苗长虹 魏也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3-864,共12页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动态交互作用下实现的。通过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挖掘决定分工深化、知识创造的因素,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及其影响集群成长的机制。研...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动态交互作用下实现的。通过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挖掘决定分工深化、知识创造的因素,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及其影响集群成长的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是解决"分工好处和交易费用增加的两难冲突"的一种高效产业组织模式,也是同时实现劳动分工协调与知识协调的一种高效协调机制;市场需求扩大、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扩散之间互动引致的收益递增和集群租金,构成了集群成长的关键机制。而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中,政府的强力推动、地方创业家的兴起、知识传播通道的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分工深化 知识创造 演化经济地理学 路径依赖
原文传递
集体资产分割中的多重逻辑——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与“村改居”实践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玉照 金文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共11页
通过发生在上海、宁波、广州、深圳和济南的一系列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和"村改居"实践,考察在传统集体主义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人们对集体财富的起源和集体成员边界的理解,揭示了不同改制方案和分配方案后的意... 通过发生在上海、宁波、广州、深圳和济南的一系列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和"村改居"实践,考察在传统集体主义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人们对集体财富的起源和集体成员边界的理解,揭示了不同改制方案和分配方案后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及其运行的多重逻辑:"农龄股"设置的背后是集体主义"劳动创造"的逻辑;"原始贡献股"设置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的"资本制造"的逻辑;"干部贡献股"的设置体现了对村干部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贡献的承认和尊重;作为最普遍的"人头股"的背后则是传统村落共同体的"成员权"逻辑。准确把握集体资产分割背后的多重逻辑,正确处理好不同意识形态冲突与村民实际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保证集体资产分割顺利进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集体产权 资本创造 劳动创造 天赋村籍 管理者贡献
下载PDF
环境规制、劳动力再配置及其宏观含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勇 李雅楠 李建民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7,共15页
本文对环境规制引致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了理论梳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面板VAR模型估计了环境规制带来的劳动力再配置并分析了其宏观含义。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引致的劳动力再配置反映为污... 本文对环境规制引致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了理论梳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面板VAR模型估计了环境规制带来的劳动力再配置并分析了其宏观含义。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引致的劳动力再配置反映为污染部门的就业萎缩和清洁部门的就业扩张,其宏观福利含义表现为潜在的失业风险和社会转换成本。(2)企业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的就业变动是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企业进入引致的就业创造被显著抑制,在位企业的就业损失明显提升,被规制部门的潜在劳动力需求下降,宏观上存在着因解雇而产生的失业加剧风险。(3)环境规制导致高污染行业再配置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更多的劳动力再配置将在高、低污染行业间发生,宏观上更容易带来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错配及产生结构性失业。因此,促进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灵活匹配是降低环境规制社会成本,同时推动绿色经济转型所亟需考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劳动力再配置 就业创造 就业损失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22
4
作者 朱敏 纪雯雯 +1 位作者 高春雷 孟大虎 《教育经济评论》 2018年第2期23-35,共13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向着技术偏向型方向转变。一些常规性工作将被替代,而新的工作岗位也会被创造出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更多灵活就业形式将出现。总体而言,本次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向着技术偏向型方向转变。一些常规性工作将被替代,而新的工作岗位也会被创造出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更多灵活就业形式将出现。总体而言,本次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出现高、低技能需求增加,"中等技能被挤压"的就业极化现象。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特殊的二元结构,同时与时俱进的教育培训不足,以及缺乏对灵活就业进行保障的相关法律,使得劳动力市场难以充分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因此,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推行终身教育理念,加强职业培训对人力资本生产的贡献力度,还要注意为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力群体的再就业提供相关培训和制度保障,为多样化灵活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是否可以开征"机器人使用税",也应列入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市场 技术进步 岗位创造 替代
原文传递
论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及其有机结合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春 刘爱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8-14,共7页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观育人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观对我们新时代劳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劳动教育在价值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上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三者有机...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观育人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观对我们新时代劳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劳动教育在价值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上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三者有机结合将会达到理想化的协同育人目标。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推进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融合,它们都是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劳动创造 高校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创造性劳动的发生机制及其课程实践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友谊 韩雪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4-173,共10页
劳动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萌芽、效仿与异化、恢复与重建、深化与拓展的演进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呼唤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种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发生的逻辑理路经... 劳动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萌芽、效仿与异化、恢复与重建、深化与拓展的演进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呼唤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种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发生的逻辑理路经历了以身心参与为必备前提的创造性潜能激发阶段、以深度体验为酝酿过程的创造性思维萌发阶段、以知行转换为关键环节的创造性能力锤炼阶段和以融会贯通为终极奥义的创造性智慧提升阶段。创造性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的实践路径,可通过建构集自然体验式劳动和探究造物式劳动于一体的劳动课程群,构筑纵深化的课程目标、整合化的课程类型、特色化的课程资源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劳动 劳动教育 自然体验 探究造物
下载PDF
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光伟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4年第1期179-197,共19页
以"价值创造——制度结构——价值分配"为逻辑主线,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研究劳动价值理论、企业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的相关性分析框架。基本思路是:从界定"个人差异"与"劳动差异"作为假设前提的辩证关系入手,... 以"价值创造——制度结构——价值分配"为逻辑主线,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研究劳动价值理论、企业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的相关性分析框架。基本思路是:从界定"个人差异"与"劳动差异"作为假设前提的辩证关系入手,以"协同劳动"为分析的核心范畴,以"制度结构"为理论的逻辑中介,通过演绎劳动创造价值的全部逻辑路径,最后试图为价值分配设定形式化的解释体系。文章同时强调了理论模型的现代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 协同劳动 价值创造 制度结构 价值分配
原文传递
指向劳动素养的学校劳动课程及其建构审思
8
作者 殷世东 桑安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劳动课程是通过劳动,融五育于一体,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体认劳动创造价值等,提升劳动素养的课程。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劳动表象、仿劳动和演劳动,忽视劳动育人、劳动创造价值体认;重劳动知识与技能,忽... 劳动课程是通过劳动,融五育于一体,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体认劳动创造价值等,提升劳动素养的课程。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劳动表象、仿劳动和演劳动,忽视劳动育人、劳动创造价值体认;重劳动知识与技能,忽视劳动观念、习惯、品质与精神综合培养等现象。为此,必须以劳动项目为主线,将劳动、劳动育人与各学段劳动任务群融为一体,开发进阶性劳动课程资源;以劳动融合为导向,将劳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品格与精神等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开发五育融合的劳动课程;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引线,营造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课程的文化自觉,开展劳动及劳动能力培养,从而建构指向劳动素养的学校劳动课程,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素养 劳动育人 劳动创造 五育融合 价值体认 劳动课程文化自觉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稳就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民春 周静 《经济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稳就业政策目标,研究作为现代技术进步典型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对我国稳就业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从工业机器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再认识出发,从剩余价值和劳...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稳就业政策目标,研究作为现代技术进步典型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对我国稳就业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从工业机器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再认识出发,从剩余价值和劳动资料角度给出构造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的资本积累与劳动创造的相关分析,构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促进稳就业实现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实现稳就业的方式,深入阐释了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就业创造效应,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我国稳就业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稳就业 资本积累 劳动创造
原文传递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体验学习圈”模型设计与行动审思
10
作者 殷世东 李敏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课程的实施必须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让学生亲历情境、亲身体验,通过设计、制作、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课程的实施必须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让学生亲历情境、亲身体验,通过设计、制作、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具体体验的循环活动“圈”,为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框架。以此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共融性劳动场域,开展对话式劳动反思,激发劳动筹划思维,鼓励创造性劳动实践等策略,设计劳动课程“体验学习圈”,避免劳动体验与课程异化,从而推进劳动课程有序有效实施,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课程 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圈 劳动素养 筹划思维 劳动创造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大课程体系构建
11
作者 李菁菁 《江苏高职教育》 2024年第4期32-42,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为解放生产力、创新劳动方式提供了动力,劳动教育与数字技术结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高职院校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应与数智时代的生产劳动和职业技术要求有机结合。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为解放生产力、创新劳动方式提供了动力,劳动教育与数字技术结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高职院校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应与数智时代的生产劳动和职业技术要求有机结合。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内涵界定、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数字化变革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需要围绕“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劳动创造”三层进阶目标为主线,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突出数智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以劳动课程为基础、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渗透劳动教育,扩充劳动教育场域、紧跟数智时代生产技术,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大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课程体系 劳动创造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分析
12
作者 冯路瑶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大量使用,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利用IFR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使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引入工业机器人会显著降... 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大量使用,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利用IFR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使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引入工业机器人会显著降低就业水平,且该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就业破坏和降低就业创造这一途径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大规模企业、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以及中西部企业的负向冲击更加明显。中间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会改变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而对企业的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产生影响。最后综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劳动力市场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中国式发展路径论析
13
作者 李弦 黄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随着大数据、信通技术的运用与web4.0时代的到来,数字劳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形式,意味着生产力发展又一高峰的到来。数字劳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特点、纷乱错杂感觉模糊了人们对数字劳动的观感,同一种数字劳动既可以是受共同... 随着大数据、信通技术的运用与web4.0时代的到来,数字劳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形式,意味着生产力发展又一高峰的到来。数字劳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特点、纷乱错杂感觉模糊了人们对数字劳动的观感,同一种数字劳动既可以是受共同创造理念的启发而诞生,也存在可能向自我量化转化的趋势。当前,我国在发展数字劳动的过程中,具有数字用户基底深厚、劳动主体精准定位,数字生态持续升级、政策保障稳步推进,制度优势日益彰显、科学态度观照现实等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今后,可以通过合法规制数字资本、合力开辟数字公地、合理利用数字平台等措施,让数字劳动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自我量化 共同创造 中国路径 数字经济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就业波动:机制分析与效应识别
14
作者 喻贞 翟浩东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6,共17页
企业是就业创造、就业促进和就业稳定的关键载体。利用2010—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就业波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影响就业波动,两者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数字金融发展通过创造效应加剧了... 企业是就业创造、就业促进和就业稳定的关键载体。利用2010—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就业波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影响就业波动,两者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数字金融发展通过创造效应加剧了就业波动,通过抗风险效应抑制就业波动,且前一效应起到主导作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就业技能结构升级,对高管团队年龄差异小的民营企业起到“就业稳定器”作用,并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数字金融发展呈现供应链溢出效应,上游企业的数字金融发展对中游企业就业波动的溢出效应比对下游企业的溢出效应更显著。基于此,建议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增强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优化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数字金融服务环境,以及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就业波动 劳动力需求 创造效应 溢出效应
下载PDF
新基建、劳动技能偏好与就业: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君印 文传浩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2期19-39,共21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通过探讨新基建影响城镇就业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3—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劳动技能偏好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新基建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新基建促进城镇就业,但这种赋能作用受城镇就业规模的限制,中低技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通过探讨新基建影响城镇就业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3—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劳动技能偏好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新基建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新基建促进城镇就业,但这种赋能作用受城镇就业规模的限制,中低技能劳动短缺使新基建对城镇就业的赋能效应在绝大多数地区都未得到有效发挥,使得新基建对中低技能劳动岗位存在就业替代作用,虽然新基建对高技能劳动岗位存在就业创造效应,不合理的劳动技能结构也限制了新基建对高技能劳动岗位的创造效应。新基建的就业拉动效应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到西部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各地区劳动技能偏好与全国基本一致,而新基建促进中部地区低技能劳动就业。建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与保障体系,防范新基建就业风险和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劳动力技能 就业创造 就业替代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三创”教育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晶 葛燕男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37-140,共4页
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劳动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而在大学生中开展"三创"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和体现劳动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把劳动教育融入大学... 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劳动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而在大学生中开展"三创"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和体现劳动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把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三创"教育,通过设计劳动创新课程、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劳动专项"课题、劳动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劳动创意文化节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创造 创新 创业
下载PDF
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王建国 王东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新时代劳模精神以“劳动创造”为鲜亮底色,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追求“幸福劳动”“共享劳动”。劳模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弘... 新时代劳模精神以“劳动创造”为鲜亮底色,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追求“幸福劳动”“共享劳动”。劳模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需要从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坚定劳动群众的理想信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强化劳模精神的教育引导入手,逐步推进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模 劳模精神 劳动创造
下载PDF
论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胜利 《武警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而科技创新劳动能够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 ,是一种推动和实现科技重大质的飞跃的劳动 ,是具有科学知识高积累和高创造性能力的科技人才进行的生产劳动 ,是具有高度创造性、极其复杂的劳动 ,是创造价...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而科技创新劳动能够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 ,是一种推动和实现科技重大质的飞跃的劳动 ,是具有科学知识高积累和高创造性能力的科技人才进行的生产劳动 ,是具有高度创造性、极其复杂的劳动 ,是创造价值的巨大源泉。科技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范畴 ,深入研究它在价值创造中的重大作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劳动 价值创造 劳动价值论 认识过程 应用过程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探析
19
作者 劳动价值论课题组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25-30,共6页
进一步界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是坚持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需要 ,是“新的实际”的需要。只有坚持并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一元论 ,准确扩展生产劳动概念 ,科学界定、正确认识服务劳动、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等在... 进一步界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是坚持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需要 ,是“新的实际”的需要。只有坚持并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一元论 ,准确扩展生产劳动概念 ,科学界定、正确认识服务劳动、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等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一元论 生产劳动 服务劳动 管理劳动 科技劳动 价值创造
下载PDF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先珍 雷鸣凤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使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和分配理论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要求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新的思考。
关键词 社会阶层结构 劳动价值论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