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体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唇侧牙槽骨吸收及牙龈退缩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洁 王海丞 +2 位作者 胡佳慧 周笑天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植入种植体的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健康Beagle犬,在双侧上颌第一切牙处(共12个位点)行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的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并分为4组,A组(早期种植1 mm组),B组(...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植入种植体的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健康Beagle犬,在双侧上颌第一切牙处(共12个位点)行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的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并分为4组,A组(早期种植1 mm组),B组(早期种植2 mm组),C组(即刻种植1 mm组),D组(即刻种植2 mm组)。早期种植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即刻种植在跳跃间隙内置入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均采用埋入式缝合,3个月后翻瓣行牙龈成形术,术后1个月处死Beagle犬。比较各组唇侧牙槽嵴垂直骨吸收(vertical bone resorption,VR)、水平骨吸收(horizontal bone resorption,HR)、唇侧骨板厚度(bone thickness,BT)、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W)、种植体-骨结合率(bone-to-implant contact,BIC)。结果:垂直骨吸收数值比较,A组大于B组,C组大于D组(P<0.05);水平骨吸收数值比较,A组小于B组,C组小于D组(P<0.05)。种植体颈部根方1 mm水平,A组的唇侧骨板吸收量大于B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比较,A组和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于D组和A组(P<0.05)。角化龈宽度比较,种植术后3个月内,C组小于D组(P<0.05);在种植术后4个月,A组小于B组(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距离唇侧骨板1 mm时,种植体颈部发生明显骨吸收,角化龈宽度减少。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距离唇侧骨板2 mm时,可以有效地维持唇侧牙槽嵴高度和角化龈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侧骨板厚度 即刻种植 早期种植 骨吸收 角化龈宽度
下载PDF
切牙管形态学特征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连俊 姚李韬 +1 位作者 张彩霞 刘传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使用CBCT对国人切牙管(Incisive canal,IC)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唇侧骨板厚度(Labial bone thickness,LBTs)进行测量分析,并评估年龄、性别、上颌中切牙缺牙状态对IC形态及LBTs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 目的:使用CBCT对国人切牙管(Incisive canal,IC)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唇侧骨板厚度(Labial bone thickness,LBTs)进行测量分析,并评估年龄、性别、上颌中切牙缺牙状态对IC形态及LBTs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500名患者CBCT数据。利用NNT软件对IC形态及LBTs进行测量分析。同时,对年龄、性别、上颌中切牙缺牙状态与IC形态及LBTs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测量分析显示IC形态特征变异较大,33.56%为圆柱形,27.15%为锥形,15.78%为沙漏形,10.00%为漏斗形,12.26%为香蕉形,1.25%为树枝形。矢状面上IC长度以及LBTs在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龄组间LBTs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另外,不同缺牙状态间IC长度以及LBTs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CT能够精确显示IC的三维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上颌前牙区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避免术中损伤鼻腭神经而造成并发症。女性,老年患者以及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切牙管变异较大,临床医师在术前应更加仔细评估并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CBCT 唇侧骨板厚度
下载PDF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治疗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丽艳 邹桂克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治疗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联合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Bio-Oss... 目的研究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治疗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联合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Bio-Oss骨粉治疗,联合组予以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治疗。对比两组种植成功率、术后1、3、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新生骨密度、厚度。结果以确切概率法计算,联合组种植成功率100.00%(45/45)与对照组97.78%(44/45)no控释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联合组新生骨密度、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治疗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效果显著,能提高成骨质量,促进骨组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 BIO-OSS骨粉 上前牙缺失 唇侧骨缺损 咀嚼功能 骨厚度 骨密度
下载PDF
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和正中舌孔深度的CB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曾识锦 李姝宏 +1 位作者 周利平 谢翠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P1)、5.0 mm(P2)和8.0 mm(P3)的唇侧骨壁厚度及MLF与牙槽嵴的距离。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位点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81.0%、87.0%和91.5%;P2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94.0%、98.0%和95.0%;P3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35.5%、65.5%和70.0%;男性在中切牙的P2处和尖牙的P2、P3处的骨壁厚度大于女性(P<0.05)。MLF男女检出率分别为97.9%和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F与牙槽嵴的距离最短的为11.4 mm,二者的距离有7.2%小于14.0 mm,78.4%为14.0~24.0 mm,14.4%大于24.0 mm;MLF多数为1个,占比72.2%,最多者为3个;发现直径过大的“大舌孔”。结论: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多数<1.0 mm,仅在下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下8.0 mm处骨质稍有增厚。MLF对种植术而言一般较为安全,但其位置、数量和直径也存在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即刻种植 唇侧骨壁厚度 正中舌孔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与覆[牙合]覆盖关系的CBCT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剑 惠瑞宗 +2 位作者 陈锐 张舒 汤雨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目的:采用CBCT评估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与覆[牙合]覆盖的关系。方法:纳入116例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CBCT数据,测量骨高度、厚度、冠根比和成角,以及倒凹发生率,按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 目的:采用CBCT评估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与覆[牙合]覆盖的关系。方法:纳入116例健康成年人上颌中切牙CBCT数据,测量骨高度、厚度、冠根比和成角,以及倒凹发生率,按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唇侧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为(1.93±0.93) mm,唇侧骨板厚度为(1.07±0.3) mm,其中90.78%的唇侧骨板厚度在0.5~1.5 mm之间;上颌中切牙的冠根比为0.93±0.19;牙槽骨长轴和牙体长轴成角为15.28°±5.19°,其中67.28%的成角在10°~20°之间,且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与唇侧骨板厚度变化及冠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侧根部倒凹发生率为36.87%,且95%的倒凹最凹点位于根中部以下,唇侧倒凹发生率及最凹点位置分布与冠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槽嵴唇腭侧宽度缩窄发生率为18.89%;轻度深覆[牙合]和轻度深覆盖分别占45.62%和57.14%,且覆盖类型与牙槽骨长轴和牙体长轴成角,倒凹发生率,倒凹深度和最凹点的位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牙区即刻种植植入深度应为釉牙骨质界下3 mm,并与唇侧骨板之间预留出跳跃间隙,定点应在牙槽窝腭侧根中部以上,植入方向平行腭侧骨板,并选用直径小于4 mm种植体,正常覆盖和轻度深覆盖的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美学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区 CBCT 唇侧骨板厚度 唇侧倒凹 牙槽嵴宽度 覆[牙合]覆盖
下载PDF
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 被引量:19
6
作者 来卫东 郝淑青 +2 位作者 杨娜娜 刘洁 左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17-3521,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组患者行微... 目的观察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种植。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咀嚼效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唇侧骨厚度、美学效果、牙龈乳头高度、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作随访统计种植体成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时间、咀嚼效率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牙槽嵴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种植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咀嚼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后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功能、美学效果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低于常规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牙龈乳头增生高度0度、1度、2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牙龈乳头增生高度3度高于常规组,4度低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的结合,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快速恢复,固定效果较好,美观度高,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环切术 浓缩生长因子 口腔种植 修复 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 种植体唇侧骨厚度
下载PDF
上颌切牙区美学种植相关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7
作者 陈盈盈 吴雯丽 沈铭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影像数据研究上颌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为上颌切牙连续缺失的美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集并选取619例患者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上颌切牙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处的唇侧牙槽... 目的基于锥形束CT影像数据研究上颌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为上颌切牙连续缺失的美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集并选取619例患者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上颌切牙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1.03±0.32)mm、(0.96±0.36)mm,中切牙处厚度大于侧切牙。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近远中空间为(15.94±1.18)mm,其中男性近远中空间(16.31±1.13)mm稍大于女性(15.59±1.12)mm,未见左右侧位置差异,其中近远中空间在14 mm以下即不满足植入2枚种植体的空间要求者占5.01%。结论上颌切牙唇侧骨壁厚度绝大多数难以满足理想种植要求,需进行骨增量手术。对于上颌相邻中切牙及侧切牙,整体近远中空间有5.01%无法满足植入两枚种植体的水平间距,在缺失后建议植入1枚种植体通过单端悬臂桥的方式进行修复以获得长期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切牙 种植牙 唇侧牙槽骨厚度 近远中空间
下载PDF
安氏I类错儿童上颌切牙唇腭侧齿槽厚度的CBCT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剑丽 刘进 +1 位作者 葛元输 彭兆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497-500,共4页
目的:采用CBCT影像测量安氏I类错患儿上颌前牙唇倾度及前牙唇腭侧齿槽骨的厚度,探讨上颌切牙与其支持骨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正畸科2010.1~2012.1年间就诊的正畸患儿25名,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男9例,女1... 目的:采用CBCT影像测量安氏I类错患儿上颌前牙唇倾度及前牙唇腭侧齿槽骨的厚度,探讨上颌切牙与其支持骨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正畸科2010.1~2012.1年间就诊的正畸患儿25名,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男9例,女16例。Angle I类轻度错畸形。上前牙排列良好,无严重拥挤。所有病例均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定量测量。测定上切牙唇腭向的倾斜度,上切牙不同层面唇腭侧齿槽骨的厚度,上切牙根尖上方唇侧齿槽骨的曲度以及上切牙根尖距唇侧齿槽骨最凹点的距离。测量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釉牙骨质界下2 mm唇侧骨板的厚度:中切牙(0.96±0.32)mm,侧切牙(0.78±0.32)mm。釉牙骨质界下2 mm腭侧骨板的厚度:中切牙(1.53±0.40)mm,侧切牙(1.12±0.48)mm。中切牙与腭平面的角度为114.59°±5.25°,侧切牙与腭平面的角度为111.75°±5.98°。切牙根尖上方唇侧齿槽骨的曲度:中切牙145.70°±11.09°,侧切牙156.92°±8.33°。切牙根尖距其上方唇侧齿槽骨最凹点的距离:中切牙(2.88±1.49)mm,侧切牙(2.69±0.99)mm。结论:上颌中切牙较侧切牙更加唇倾,切牙唇侧骨板均较薄,腭侧骨板相对较厚。切牙根尖位置更接近齿槽骨的唇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切牙 唇侧牙槽骨厚度 腭侧牙槽骨厚度 切牙倾斜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