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世纪中西美术交流的一个例证——姑苏版画与欧洲静物画中“历书”图像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冬 《民艺》 2021年第6期26-31,共6页
在日本及欧洲所藏乾隆时期苏州版画中,有着若干与欧洲17世纪"Trompe l’oeil"绘画和"Vanitas"静物均有关联的元素。推测早期苏州版画外销欧洲的过程中,受到欧洲流行的静物画影响,通过画工的再创作,形成一种独特的... 在日本及欧洲所藏乾隆时期苏州版画中,有着若干与欧洲17世纪"Trompe l’oeil"绘画和"Vanitas"静物均有关联的元素。推测早期苏州版画外销欧洲的过程中,受到欧洲流行的静物画影响,通过画工的再创作,形成一种独特的静物画样式,其主要特征就包括"历书"图像。此图像的传播与演变体现出欧洲绘画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影响,其在中国语境下发生的多次转义,则反映出中西方不同的时间观与死亡观,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对时空认知的潜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书 时宪书 Trompe loeil Vanitas
原文传递
视角轮转:评李启乐《帝国幻景:跨越清宫绘画的边界》
2
作者 黄振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帝国幻景:跨越清宫绘画的边界》(Imperial Illusions:Crossing Pictorial Boundaries in the Qing Palaces,2015)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和考古学的副教授李启乐(Kristina Kleutghen)出版的第一本专著。该书采用了一大批之前未曾... 《帝国幻景:跨越清宫绘画的边界》(Imperial Illusions:Crossing Pictorial Boundaries in the Qing Palaces,2015)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和考古学的副教授李启乐(Kristina Kleutghen)出版的第一本专著。该书采用了一大批之前未曾完整公布的故宫通景画材料,通过对这些画作所处的空间原境进行分析,试图论证欧洲视觉形式在清宫是如何被整合吸收的,并由此探讨由文化交流碰撞所带来的中国画内部体系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视画 线法通景画 视角差异
下载PDF
以错视画再造建筑空间
3
作者 黄倩 《公共艺术》 2021年第4期86-93,共8页
本文以描绘在建筑界面上的错视画为研究对象,从消失的墙壁、打开的天顶、陷落的地面三个方面,梳理了错视画艺术对于建筑空间的延伸与再造的实践。这是以往的建筑史与艺术史都鲜少涉及的课题,希望能为国内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 本文以描绘在建筑界面上的错视画为研究对象,从消失的墙壁、打开的天顶、陷落的地面三个方面,梳理了错视画艺术对于建筑空间的延伸与再造的实践。这是以往的建筑史与艺术史都鲜少涉及的课题,希望能为国内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等设计艺术实践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视画艺术 建筑空间 再造
原文传递
情境中的观看与解读——以倦勤斋中两幅线法通景画为例
4
作者 张晓婉 《艺术与民俗》 2019年第2期73-80,共8页
该文以倦勤斋内两幅线法通景画为研究对象,通过还原观看情境、分析图像与空间关系,试对这两幅图像的意义与作用进行解读。在观看视角下,该文发现部分线法通景画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自身表意。但置入原空间后,图像和实际空间元素的关系逐渐... 该文以倦勤斋内两幅线法通景画为研究对象,通过还原观看情境、分析图像与空间关系,试对这两幅图像的意义与作用进行解读。在观看视角下,该文发现部分线法通景画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自身表意。但置入原空间后,图像和实际空间元素的关系逐渐明朗。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图像含义寓于环境之中。此过程的完成有赖于观者当下的目光,以及此前和此后的空间记忆。在这种意义上,图像同时被置入了观者的时间序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法通景画 错视画 倦勤斋 观看情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