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 义 关继义 葛建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6-78,共3页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和人工红松林的土壤肥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原始林经采伐后天然更新为次生林或营造为红松人工林,其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原始林的整体肥力水平最高,次生林居中,人工林最低;3种林型下,...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和人工红松林的土壤肥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原始林经采伐后天然更新为次生林或营造为红松人工林,其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原始林的整体肥力水平最高,次生林居中,人工林最低;3种林型下,土壤酶活性差异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肥力 差异分析 酶活性 原始阔叶红松林 次生林 红松人工森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及种材兼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谭学仁 胡万良 +2 位作者 王忠利 张放 吴振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5-77,共3页
根据红松人工林多年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及种材兼用林试验的效果分析,表明红松人工林在适当林龄阶段,加大抚育间伐强度,采取截干措施,对培育速生优质大径用材及增加红松培育周期的种子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森林分类经营后,建立高... 根据红松人工林多年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及种材兼用林试验的效果分析,表明红松人工林在适当林龄阶段,加大抚育间伐强度,采取截干措施,对培育速生优质大径用材及增加红松培育周期的种子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森林分类经营后,建立高效红松商品林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大径材培育 种材兼用
下载PDF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研建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2,共7页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选出了红松人工林总量与各分量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的方法,分别以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的方案建立了总量及各分量(地上、根、干、枝、叶和树冠)之间...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选出了红松人工林总量与各分量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的方法,分别以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的方案建立了总量及各分量(地上、根、干、枝、叶和树冠)之间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最优基础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80~0.99,模型拟合率EF为0.82~0.98;在模型的预测精度方面,总生物量和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绝大多数在82%以上,其中树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高,树叶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低。总体来看,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法建立的相容性模型效果稍好,总量与各分量生物量最优基础模型与相容性模型的各项拟合和检验指标差异不大,这2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均能很好地预估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立木生物量 基础模型 相容性模型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木分杈原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英杰 陈立新 张兆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红松人工林为例,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源、林分结构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红松人工林木分杈情况,揭示了红松林木分杈的外在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起源、林分结构...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红松人工林为例,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源、林分结构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红松人工林木分杈情况,揭示了红松林木分杈的外在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起源、林分结构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红松人工林木分杈高度与分杈率差异明显,人工林较天然林,混交林较纯林,阴坡较阳坡分杈率分别相对降低667%~722%,861%、626%;分杈高度人工林较天然林相对降低了750%~864%,混交林较纯林、阴坡较阳坡增加了628%、364%。红松人工林木分杈有随密度增大,分杈率下降,而分杈高度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林分结构 立地条件 分杈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水文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祥伟 王庆成 刘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探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效应,根据生态学理论,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红松人工林内降水的分配过程,林内各降水分量与林外降水量的相关性以及林地产流的特点。结果表明;(1... 为了探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效应,根据生态学理论,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红松人工林内降水的分配过程,林内各降水分量与林外降水量的相关性以及林地产流的特点。结果表明;(1)红松人工林对降雨的分配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平均林冠截雨率为13.4%,树干径流率为5.3%;(2)林内各降雨分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3)与落叶松人工林相反,红松人工林平均截雪率为33.3%,明显强于截水能力;(4)红松人工林内地表径流很少发生,其地表径流率较林外荒地相对降低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水文观测 效应
下载PDF
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Ⅰ)──裸地栽植红松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传荣 国庆喜 +1 位作者 刘丽娟 王凤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60,共4页
采用了SPACE模型模拟了小兴安岭南坡人工栽植红松的动态过程。在给定初始条件后,模拟了自然演替和实行采伐控制的林分断面积、径阶、年龄和采伐收益200a的变化。根据预测的结果,自然演替的人工林经80a便形成绝对的红松纯林,而经过动... 采用了SPACE模型模拟了小兴安岭南坡人工栽植红松的动态过程。在给定初始条件后,模拟了自然演替和实行采伐控制的林分断面积、径阶、年龄和采伐收益200a的变化。根据预测的结果,自然演替的人工林经80a便形成绝对的红松纯林,而经过动态采伐控制可在40a进入混交状态,在80a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状态,相应带来一定的收益,形成的林分稳定。对人工林进行适当经营,可使红松尽早进入稳定的针阔混交林状态,达到可持续经营并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混交林 SPACE模型 森林演替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能量环境与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彦东 卢伯松 丁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5-42,共8页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28年生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到达林冠作用层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林分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红松人工林的能量环境特点。在一个生长季内到达红松人工林林...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28年生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到达林冠作用层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林分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红松人工林的能量环境特点。在一个生长季内到达红松人工林林冠上层的太阳总辐射为2580.64MJ/m^2,其中直接辐射为1508.52MJ/m^2,散射辐射为1072.12MJ/m^2;透过林冠到达林地的太阳辐射为277.25MJ/m^2,透射率为10.74%。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有机物以生物能量表示的年净生产量为16.89MJ/m^2,生长季内系统接受的太阳净辐射为1091.88MJ/m^2,从而推算出以生长季内太阳净辐射为基础的红松人工林的光能利用率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太阳辐射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人工红松枝下高模型研建 被引量:9
8
作者 燕云飞 王君杰 姜立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6,共9页
【目的】基于帽儿山红松人工林63块样地2972株红松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构建红松枝下高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与收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首先使用8个常用的枝下高模型,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其次,研究林分变量或单木变量对枝... 【目的】基于帽儿山红松人工林63块样地2972株红松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构建红松枝下高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与收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首先使用8个常用的枝下高模型,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其次,研究林分变量或单木变量对枝下高的影响,建立含林分变量的枝下高模型;最终在基础模型和含林分变量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样地效应对红松枝下高的影响,构建红松枝下高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模型用4种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抽取最大树、抽取最小树、抽取平均树)和8种样本大小(1~8株树)对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抽样检验。【结果】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好,符合生物学意义,且模型形式简单,选为最优基础模型。除树高、胸径以外,大于对象木断面积之和、优势木高和冠幅与枝下高有显著相关性,加入后明显提升模型的拟合精度。枝下高广义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其他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当应用基础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抽取胸径最小的4个样本;当应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随机抽取4个样本。【结论】枝下高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在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方面优于其他3种模型,建议将此模型作为人工红松枝下高模型。当应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随机抽取4个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非线性混合模型 枝下高 人工林 混合模型校正
下载PDF
透光抚育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屈红军 牟长城 孙晓新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4,共4页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群落重要值分析法,研究透光抚育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和红松蓄积生产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沿由小到大的透光抚育强度,人天混群落中红松重要值依次增大,红松大径木比例依次增加,小...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群落重要值分析法,研究透光抚育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和红松蓄积生产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沿由小到大的透光抚育强度,人天混群落中红松重要值依次增大,红松大径木比例依次增加,小径木比例依次减少,群落蓄积量波动型增加,红松蓄积生产力依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结构特征 生产力 透光抚育
下载PDF
透光抚育对辽东林区人天混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屈红军 牟长城 吴云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8,共3页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辽东林区人天混红松林群落、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半透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4...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辽东林区人天混红松林群落、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半透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43),全透光(33)及对照群落(37)相接近。而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全透光群落(0.5862和2.0498)>半透光群落(0.3976和1.4954)>对照群落(0.2609和0.9421)。可见,全透光对维持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效果更好。半透光和全透光群落多样性沿着坡位梯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半透光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沿自下而上的坡位梯度分别为43、43和46),而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上坡(0.4617和1.7677)>中坡(0.4614和1.7354)>下坡(0.3976和1.4954)的趋势。全透光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也不大(沿自下而上的坡位梯度分别为33、38和36),而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下坡(0.5862和2.0498)>上坡(0.5508和1.9739)>中坡(0.5170和1.8805)的趋势。因此,透光抚育对人天混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还受立地条件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林区 红松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透光抚育
下载PDF
模拟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对红松林土壤全氮和有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美娟 段文标 +5 位作者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杨永超 潘磊 石金永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5,共10页
为阐明模拟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对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土壤全氮及水解性有机氮的影响,2018和2019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种林型内,实施2种处理试验,其中前者以(NH_(4))_(2)SO_(4)和(NH_(4))_(2)HPO_(4)作为... 为阐明模拟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对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土壤全氮及水解性有机氮的影响,2018和2019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种林型内,实施2种处理试验,其中前者以(NH_(4))_(2)SO_(4)和(NH_(4))_(2)HPO_(4)作为氮源和磷源进行模拟试验,设置4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后者凋落物处理设置3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采用方差分析法,揭示2种处理对土壤全氮和水解性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处理均对土壤全氮有显著影响,但对土壤水解性有机氮的影响因试验时间而异;2)土壤全氮与各种形态的水解性有机氮呈显著正相关;3)土壤全氮和水解性有机氮含量随试验持续而显著增加;4)对于土壤全氮及土壤水解性有机氮而言,阔叶红松林均高于红松人工林,2019年高于2018年。其中采样月份、林型、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的交互作用对两者的影响更显著。不同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下,2年间的土壤全氮、酸水解总氮、氨基酸态氮、氨态氮影响显著(P<0.05),土壤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氮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阔叶红松林 氮磷沉降 凋落物 土壤水解性有机氮 土壤全氮
下载PDF
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树干茎流的理化性质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天乐 朱教君 +2 位作者 于立忠 王睿照 张金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15-3424,共10页
为明确森林对降雨水质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Larixolgensis)(Lo)、花曲柳林(Fraxinus rhynchophulla)(Fr)、杂木林(Mb)、红松人工林(Pinus koraiensis)(Pk)和蒙古栎林(Querusmongoli... 为明确森林对降雨水质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Larixolgensis)(Lo)、花曲柳林(Fraxinus rhynchophulla)(Fr)、杂木林(Mb)、红松人工林(Pinus koraiensis)(Pk)和蒙古栎林(Querusmongolica)(Om)中树干茎流和林外雨理化性质进行了监测。与林外雨相比,5种林型树干茎流均出现明显酸化(P<0.05),酸化程度为:Pk>Lo>Fr>Om>Mb;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含量、氯离子浓度、硝酸根离子浓度、铵根离子浓度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升高(P<0.05),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P<0.05)。林型间相比,Lo与Pk的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和Lo的氯离子浓度较高;Lo和Pk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林型(P<0.05);Mb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林型(P<0.05)。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胸径与树高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主要受降雨因素(降雨前干沉降时间长度等)、林分特征(叶面积指数、树皮特征)、树木枝叶表层积累物质的理化性质等影响。结论:各林型树干茎流水质均明显下降,其中Mb树干茎流对雨水化学性质影响较大;Pk和Lo树干茎流水体纯度下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茎流 红松人工林 PH值 硝酸根离子浓度
下载PDF
基于地基雷达数据构建红松人工林树高、枝下高及接触高模型
13
作者 刘明睿 贾炜玮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采用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扫描10块人工红松林所得到的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构建红松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预估模型与接触高预估模型,并建立联立方程组。首先,从所选择的5种树高曲线模型中,选择出拟合效... 采用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扫描10块人工红松林所得到的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构建红松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预估模型与接触高预估模型,并建立联立方程组。首先,从所选择的5种树高曲线模型中,选择出拟合效果较好的2个模型作为联立方程组的备选模型。然后再从5个枝下高基础模型中选出1个拟合效果好,并且适用程度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运用再参数化和最优子集回归的方法将林分因子(林分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高径比、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高)代入基础模型,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作为枝下高备选模型。相同的方法选择拟合效果好的接触高备选模型。最后将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备选模型与接触高备选模型分别两两联立,建立联立方程组。通过似不相关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Estimation,SVR或SURE),根据拟合优度与检验结果选择最优秀的方程组,并对联立方程组进行评价。最终得到结果最优联立方程组预估树高时,决定系数R^(2)=0.896,均方根误差RMSE=0.612 m;当方程组预估枝下高时,R^(2)=0.575,RMSE=0.850 m;当方程预估接触高时,R^(2)=0.719,RMSE=0.791 m,而且各种检验指标都较好。综合来看,方程组对树高、枝下高与接触高拟合精度与检验效果较好,可以解决树高、枝下高与接触高的内在相关性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红松树冠结构与动态变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地基雷达 树高模型 枝下高模型 接触高模型
下载PDF
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14
作者 姚博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18,51,共5页
为探明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该文以本溪县草河口镇40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不同间伐强度的红松细根,测定不同土层及不同根序的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增加,红松活细根、死细根及总生物量均下降,而... 为探明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该文以本溪县草河口镇40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不同间伐强度的红松细根,测定不同土层及不同根序的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增加,红松活细根、死细根及总生物量均下降,而单株红松细根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不同间伐强度样地0~10 cm、10~20 cm土层活细根生物量及0~10 cm死细根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10~20 cm土层死细根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各间伐强度样地,不同土层的红松细根生物量随根序等级增加而增加,0~10 cm土层不同等级细根生物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由此可知,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适度间伐可以促进单株红松细根生长,提高林分空间利用效率,并增加表层土壤中低等级细根的比例。该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间伐 细根 生物量
下载PDF
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主要林型穿透雨的理化性质 被引量:5
15
作者 席兴军 闫巧玲 +4 位作者 于立忠 朱教君 张彩虹 张金鑫 刘长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97-2104,共8页
2008年7—9月,测定了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花曲柳林、杂木林、红松人工林和蒙古栎林)中穿透雨和林外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林外雨相比,5种林型穿透雨均出现明显的酸化(P<0.05),其酸化程度为:红松林&... 2008年7—9月,测定了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花曲柳林、杂木林、红松人工林和蒙古栎林)中穿透雨和林外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林外雨相比,5种林型穿透雨均出现明显的酸化(P<0.05),其酸化程度为:红松林>落叶松林>杂木林>蒙古栎林>花曲柳林;各林型的穿透雨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为蒙古栎林>花曲柳林>落叶松林>杂木林>红松林;穿透雨的溶解氧浓度显著降低(P<0.05),为红松林>杂木林>花曲柳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穿透雨中Cl-浓度较林外雨明显升高,为落叶松林>蒙古栎林>杂木林>花曲柳林>红松林;花曲柳林、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穿透雨中NO-浓度均高于林外雨,而落叶松林和红松林NO-浓度低于林外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 林红松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PH NO3^-
原文传递
红松人工林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振宇 吕军 《林业勘查设计》 2010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对红松人工林主要病害和虫害的种类、病害症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病虫害 防治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改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光花 冯博 《林业科技情报》 2011年第4期31-32,共2页
论述了红松人工林改培的目的和意义,并从林分选择、抚育间伐和经营技术措施管理等方面对改培技术做了简单的说明。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改培 抚育间伐 经营技术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炜玮 孙守强 +1 位作者 李凤日 高慧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5-430,共6页
采用孟家岗林场79株人工红松4 987个枝条的枝解析数据,分别构建了人工红松枝条基径、枝长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枝条基径、枝长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利用SAS9.22统计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通过AIC、BIC及LRT对收敛的非线性模型之间的差... 采用孟家岗林场79株人工红松4 987个枝条的枝解析数据,分别构建了人工红松枝条基径、枝长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枝条基径、枝长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利用SAS9.22统计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通过AIC、BIC及LRT对收敛的非线性模型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基径和枝长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模型中所有参数的t检验均显著,参数的标准误差比较小,模型的稳定性很好。对于基径生长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不考虑样地效应的条件下,对于模型参数b1和b3的组合,无论是AIC还是BIC都比较小。当考虑到样地效应的过程中,同样是参数b1和b3的组合形式取得最小的AIC和BIC,因此在考虑到样地效应时,这种参数的随机效应组合形式是最优模型。对于人工红松枝条枝长生长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当没有考虑样地效应时,通过比较不同参数的随机组合的随机效应,可以得知,当参数b1和b3组合的过程中,无论是AIC还是BIC都比较小。当考虑到样地效应的过程中,参数b3和b4的组合形式取得最小的AIC和BIC,因此在考虑到样地效应时,这种参数的随机效应组合形式是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松 树冠结构 基径 枝长 混合模型
下载PDF
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研究之二 被引量:4
19
作者 宫伟光 石家琛 张国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34,共7页
正确地评价森林立地质量和恰当地划分森林立地类型是科学造林、合理经营森林、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文章为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研究之二,在划分了红松人工林立地类型的基础上,又对其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数量化多元分析方法,建... 正确地评价森林立地质量和恰当地划分森林立地类型是科学造林、合理经营森林、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文章为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研究之二,在划分了红松人工林立地类型的基础上,又对其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数量化多元分析方法,建立了红松人工林优势高与土壤类型、A层厚度、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厚度7项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0.788 3)达极显著程度。可用于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立地生产力预测。所编制的“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表”给出了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等级的得分区间,藉此。可将帽儿山红松人工林13个立地类型评为好、较好、差三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立地质量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壮 崔若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0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中进行了生物量碳密度的测定,结果说明,3种林分类型属蒙古栎红松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0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中进行了生物量碳密度的测定,结果说明,3种林分类型属蒙古栎红松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95.24 t·hm-2,超过红松人工纯林13.10%,与桦树红松林持平,同时也做了不同林龄生物量碳密度的比较,属42年生生物量最多,超过20年生的170.13%~276.71%,充分说明,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林龄的林分,是影响生物量碳密度的主要因子。在各组分的生物量(组织器官)碳密度差异显著,属树干生物量碳密度最多,约占碳密度总量的48.76%~62.34%,其次为根生物量碳密度也比较多,以各组分生物量碳密度大小排序为树干、根、叶、枝、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生物量 碳密度 混交林 碳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