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际关系视角下组织内知识共享敌意的知识治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瑞花 吕永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28-136,共9页
个体间持续的知识共享是提升组织竞争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组织内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行为普遍存在,倾向于组织激励和引导的知识治理可有效减少员工知识共享敌意,并进一步促进组织知识共享。基于255名... 个体间持续的知识共享是提升组织竞争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组织内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行为普遍存在,倾向于组织激励和引导的知识治理可有效减少员工知识共享敌意,并进一步促进组织知识共享。基于255名企业员工调研数据,从个体感知视角,实证研究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的影响,进而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理,以及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显著阻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又能显著减少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成因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治理 知识共享敌意 知识囤积 知识排斥 知识共享 人际关系
下载PDF
知识囤积、消极情绪与大学生认知失败的关系:反刍思维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连帅磊 曹晓萱 +3 位作者 吴欣格 朱晓伟 张艳红 闫景蕾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时代知识囤积、消极情绪、反刍思维与大学生认知失败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知识囤积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及认知失败量表对45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知识囤积、消极情绪、反刍思维及认知失败... 目的:探讨数字化时代知识囤积、消极情绪、反刍思维与大学生认知失败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知识囤积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及认知失败量表对45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知识囤积、消极情绪、反刍思维及认知失败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2)知识囤积不仅能够直接预测认知失败,而且能够通过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认知失败;(3)知识囤积的直接效应及消极情绪的中介效应均受到反刍思维调节,该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在高反刍思维群体中更加显著。结论:消极情绪是数字化时代知识囤积导致个体认知失败的桥梁,而反刍思维是知识囤积、消极情绪诱发个体认知失败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囤积 消极情绪 反刍思维 认知失败
原文传递
基于扎根理论员工知识囤积问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瑞花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7-112,78,共7页
知识囤积既不等同于知识不贡献,又不等同于知识隐藏。鉴于已有文献对知识囤积研究重原因轻行为的不足,文章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对30名企业员工深度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知识囤积行为主要表现为含糊囤积、装傻囤积和伪合理囤积;知识囤... 知识囤积既不等同于知识不贡献,又不等同于知识隐藏。鉴于已有文献对知识囤积研究重原因轻行为的不足,文章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对30名企业员工深度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知识囤积行为主要表现为含糊囤积、装傻囤积和伪合理囤积;知识囤积行为不仅受个体因素、人际互动因素、组织因素和知识因素4个方面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工作排斥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深度访谈 员工 知识囤积
原文传递
MOA视角下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廖洪玉 周良 赵英 《图书情报导刊》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为有效抑制知识囤积、促进教育组织内的知识传播与创造,基于MOA理论构建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模型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自我价值提升动机、知识需求动机、组织囤积氛围、感知成本和知识... 为有效抑制知识囤积、促进教育组织内的知识传播与创造,基于MOA理论构建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模型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自我价值提升动机、知识需求动机、组织囤积氛围、感知成本和知识水平正向影响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负向影响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科研压力对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其中,研究生的自我效能对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的抑制作用最强,研究生的自我价值提升动机对研究生知识囤积行为的促进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囤积 研究生 MOA理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知识共享行为与后并购整合的失败:基于知识储藏与拒绝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关涛 胡峰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0-83,共4页
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无法取得预期的协同优势是造成并购高失败率的重要原因。个体知识的共享是整合阶段能够取得协同优势的关键,但是基于理性决策,知识传递者往往倾向于进行知识储藏,而知识的接收者往往倾向于知识拒绝,从而为知识传递者... 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无法取得预期的协同优势是造成并购高失败率的重要原因。个体知识的共享是整合阶段能够取得协同优势的关键,但是基于理性决策,知识传递者往往倾向于进行知识储藏,而知识的接收者往往倾向于知识拒绝,从而为知识传递者和知识接收者之间的个体知识的共享造成障碍。于是,协同优势无法形成,后并购整合活动最终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并购整合失败 知识共享 知识储藏 知识拒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