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心性论视域中张载的三种知之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张载在其思想体系中提到三种知:见闻之知、德性所知和诚明所知。我们联系张载的人性论、工夫论中的相关内容,对这三种知的具体所指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疏后,可以得知见闻之知和后者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知。德性所知和诚明所知... 张载在其思想体系中提到三种知:见闻之知、德性所知和诚明所知。我们联系张载的人性论、工夫论中的相关内容,对这三种知的具体所指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疏后,可以得知见闻之知和后者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知。德性所知和诚明所知所指实为同一本体,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工夫与修养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闻之知 德性所知 诚明所知 工夫论 人性论
下载PDF
《论语》中的“智德”思想研究
2
作者 崔雪茹 《武陵学刊》 2014年第6期13-18,65,共7页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智"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德目,这一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具体体现。从《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智"包涵"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智"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德目,这一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具体体现。从《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智"包涵"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追求两种理想人格:"知者"与"仁者",因此"智德"与"仁德"并列成为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两种德行,两者相关但是不等同。仁智兼备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圣人。儒家在道德修养上追求仁智双修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闻见之知 德性之知 仁智双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