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对柏拉图“洞喻”和“线喻”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臻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A6期69-71,共3页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认真探究,则这两个比喻所相互映现的正是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那么在柏拉图的视阈里,为何启蒙,如何可能启蒙,启蒙具有何种特性,启蒙之人性究竟发生何种变化?以上诸类问题,正是本文需要梳理和阐释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性启蒙 “洞喻” “线喻”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下载PDF
相:柏拉图诗学与美学思想方法论的元点——《柏拉图全集》阅读札记
2
作者 李衍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共5页
相(idea)或理式,是柏拉图诗学与美学思想方法论的元点。它独立于可见世界,超越时间和空间,存在于可知世界,是具体的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的本源。诗歌、绘画所描绘的艺术世界,只是相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关键词 柏拉图 方法论元点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艺术世界
下载PDF
教学必要的追求:从可知世界到“之间”世界
3
作者 肖林根 王卫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3-15,37,共4页
可知世界照看下的教学呈现出平面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精确性的偏好、知识获得的"掌握"标准和对知识追求的无限扩张性。与此相对,"之间"世界看护下的教学显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不确定性的肯... 可知世界照看下的教学呈现出平面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精确性的偏好、知识获得的"掌握"标准和对知识追求的无限扩张性。与此相对,"之间"世界看护下的教学显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不确定性的肯定、知识获得的"意义"标准和对知识追求的节制性。而从精确性到不确定,从"掌握"标准到"意义"标准,从无限扩张性到节制性,彰显出的是教学的进化。所以,从可知世界上升到"之间"世界反映的是教学的一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可知世界 之间世界 教学追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