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2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8.7"特大暴雨低涡的螺旋度和动能诊断分析 被引量:73
1
作者 侯瑞钦 程麟生 冯伍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度柱;螺旋度及其诸分量的量级是相同的。这表明,垂直运动的水平切变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以及水平速度的水平切变对螺旋度有相同大小的贡献,也意味着强垂直运动和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极其重要。动能的诊断结果显示,强动能区与暴雨区和低涡切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中、低空的强动能中心也正是强降雨中心;动能最强的700hPa也是低涡切变线发展最强的层面。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区和强螺旋度区基本一致。表明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对螺旋度变率及其通量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特大暴雨 7月 螺旋度 动能 低涡 切变线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的能量假说 被引量:50
2
作者 王志恒 唐志尧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3-624,共12页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能量假说。该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受能量控制。根据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对物种...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能量假说。该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受能量控制。根据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能量假说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生产力假说(productivity hypothesis)、水分—能量动态假说(water-energy dynamic hypothesis)、环境能量假说(ambientenergy hypothesis)、寒冷忍耐假说(freezing tolerance hypothesis)以及生态学代谢假说(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MTE)。本文系统介绍了每种能量假说的含义、所使用的能量形式及表征变量,以及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对不同形式的能量假说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每种能量假说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各自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动能 化学能 温度 生产力假说 水分-能量动态假说 环境能量假说 寒冷忍耐假说 生态学代谢假说
下载PDF
热带气旋登陆维持和迅速消亡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英 陈联寿 王继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2-490,共9页
采用动态合成方法,对登陆后长久维持热带气旋(LTC)和迅速衰亡热带气旋(STC)的涡度、动能、热量和水汽的收支平衡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LTC在陆上长久维持过程中,其低层正涡度衰减缓慢并保持一定强度。STC登陆后正涡度减弱较... 采用动态合成方法,对登陆后长久维持热带气旋(LTC)和迅速衰亡热带气旋(STC)的涡度、动能、热量和水汽的收支平衡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LTC在陆上长久维持过程中,其低层正涡度衰减缓慢并保持一定强度。STC登陆后正涡度减弱较快。(2)热带气旋登陆后涡度的收支主要取决于水平散度项、平流项和剩余项。散度项使LTC低层正涡度增加,高层减少,平流项和剩余项则使其低层涡度减弱,高层涡度增加。总体而言,LTC自高层获得正涡度的补充,STC则没有获得环境正涡度。(3)低层,摩擦耗散使LTC动能减少,但动能通量辐合可补充部分动能而减缓衰减。中高层,LTC登陆后36~60h动能收大于支,动能的增加一部分来自于斜压动能制造,一部分来自于次网格尺度。STC有类似的动能耗散,却无动能补充。(4)LTC登陆后保持一定强度,并从外界获得热量和水汽补充来支持积云对流发展,而积云对流对LTC的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STC登陆后没有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合成方法 LTC STC 涡度 动能 热量 水汽 登陆后长久维持热带气旋 迅速衰亡热带气旋
下载PDF
红心火龙果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及品质变化 被引量:46
4
作者 楚文靖 盛丹梅 +3 位作者 张楠 于艳 张峰 叶双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0-155,共6页
为提高红心火龙果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研究了不同火龙果片厚度(6、8、10、12 mm)和干燥温度(50、60、70、80℃)条件下火龙果片干燥特性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厚度越小,干燥温度越高,火龙果片的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通过模型拟合... 为提高红心火龙果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研究了不同火龙果片厚度(6、8、10、12 mm)和干燥温度(50、60、70、80℃)条件下火龙果片干燥特性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厚度越小,干燥温度越高,火龙果片的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通过模型拟合发现,Page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热风干燥过程中火龙果片水分比随厚度和干燥温度的变化。红心火龙果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3.537 4×10^-10~19.942 6×10^-10 m^2/s之间;厚度为6、8、10、12 mm时,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2.985 7、27.086 1、26.889 4、17.792 9 kJ/mol。在干燥温度70℃、切片厚度6 mm、干燥时间6 h下,火龙果片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较高。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火龙果片色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 热风干燥 动力学模型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活化能
下载PDF
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氧化反应的动力学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小芳 王芳 +1 位作者 张亚环 郑晓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利用GC/MS法跟踪分析了苍术酮纯品的分解过程,得到5种分解产物——与文献报道的苍术酮转变成2种产物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了苍术酮的氧化反应机理:苍术酮与水易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半羧醛羟基。水的存在使半羧醛羟基开环并导致C—O键断... 利用GC/MS法跟踪分析了苍术酮纯品的分解过程,得到5种分解产物——与文献报道的苍术酮转变成2种产物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了苍术酮的氧化反应机理:苍术酮与水易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半羧醛羟基。水的存在使半羧醛羟基开环并导致C—O键断裂,生成羰基,羰基进一步被氧化成羧基。由于羧基上的碳原子为sp2杂化,羟基可从杂化轨道平面两侧进攻羧基,并与羧基进行分子内脱水反应,故而可生成白术内酯Ⅰ及表白术内酯Ⅰ,而白术内酯Ⅰ的7位C上的—H很活泼,易被—OH取代而生成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Ⅲ不稳定,易使分子内脱水生成白术内酯Ⅱ。此外,白术内酯Ⅲ与白术内酯Ⅰ可进行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双白术内酯。通过定量分析纯品和白术原药材中苍术酮在氧化过程中的相对含量,计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得出苍术酮纯品的反应速率方程为Rate1=k′1[x]1.84,活化能为58.05kJ/mol;原药材中苍术酮的反应速率方程为Rate2=k′2[x]1.89,活化能为63.1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挥发油 苍术酮 动力学方程 活化能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地铁空调负荷分析及估算 被引量:26
6
作者 钟星灿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6,共5页
简要分析不同系统模式的地铁空调负荷组成。重点探讨非屏蔽门系统(闭式系统)的热源构成、热量分布规律,以及空调负荷的估算方法。
关键词 地铁空调 动态负荷 动能 分析 估算
下载PDF
刚塑性板在柱状炸药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花瓣开裂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振华 朱锡 《船舶力学》 EI 200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将薄板在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为花瓣开裂之前和花瓣开裂之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利用Hamilton变分原理得到了花瓣开裂瓣数和花瓣翻转的曲率半径。分析中考虑了系统动能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通过花瓣的旋转曲率半径实... 将薄板在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为花瓣开裂之前和花瓣开裂之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利用Hamilton变分原理得到了花瓣开裂瓣数和花瓣翻转的曲率半径。分析中考虑了系统动能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通过花瓣的旋转曲率半径实现了花瓣动能、弯曲能和断裂能之间的耦合。得到了装药量与破口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塑性板 柱状炸药 接触爆炸载荷 花瓣开裂 Hamilton变分原理 动态响应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准细观层次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22
8
作者 顾伯洪 徐静怡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90,共7页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相比于层合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断裂韧性,因而具有更高的冲击损伤容限。用钢芯弹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作弹道贯穿测试,得到弹体的入射速度和剩余速度,并考察侵彻破坏模式。目前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相比于层合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断裂韧性,因而具有更高的冲击损伤容限。用钢芯弹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作弹道贯穿测试,得到弹体的入射速度和剩余速度,并考察侵彻破坏模式。目前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性能计算主要建立在连续介质假设上,从真实细观结构计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性能尚有一定难度,用三维结构复合材料的纤维倾斜模型在准细观结构层次上分解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就其中的一块倾斜单向板作弹道侵彻有限元计算,由弹体动能损失得到贯穿整个复合材料靶体后弹体的剩余速度。有限元计算及与弹道测试结果的比较证明在准细观层次上计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纤维倾斜模型 有限元 弹道侵彻与贯穿
下载PDF
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空腔环流的能动量特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牛争鸣 张鸣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1-745,共5页
研究了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空腔环流特有的能动量特性.试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洞的起始段,空腔环流的环向动能沿程急剧减小,进而转化为各占一定比例的环向与轴向动能,并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损失;环向的能动量在起始段较大,但在中... 研究了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空腔环流特有的能动量特性.试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洞的起始段,空腔环流的环向动能沿程急剧减小,进而转化为各占一定比例的环向与轴向动能,并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损失;环向的能动量在起始段较大,但在中间段与轴向的能动量比值已接近1,沿程的变化也较小;环向的动能与压能沿程变化相反并互相对应;环向的能量沿程变化规律决定了总能量的沿程变化规律;能量损失与常规的明流或有压泄水道相比大大增加,能量损失机理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消能泄水道 水平旋转 空腔环流 能动量特性
下载PDF
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军朴 陈江平 陈芝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75,共3页
提出一种新的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以回收膨胀过程中的一部分动能,降低压缩机工作压比,达到节能的目的.针对这种新的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比较,讨论了喷射器... 提出一种新的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以回收膨胀过程中的一部分动能,降低压缩机工作压比,达到节能的目的.针对这种新的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比较,讨论了喷射器喷射系数及其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新循环能有效地提高跨临界CO2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压缩 喷射 制冷
下载PDF
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长宇 陈光进 +2 位作者 郭天民 林万臣 陈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99-903,共5页
根据两种测量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的方法———恒定分解压力法及压力变化法 ,采用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数据 .由建立的分解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数... 根据两种测量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的方法———恒定分解压力法及压力变化法 ,采用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数据 .由建立的分解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验证了分解速率和水合物平衡压力下的逸度与实验压力下的逸度之差有关 ,计算的分解活化能为 73.3kJ·mol-1(甲烷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分解速率 动力学 活化能 恒定分解压力法 压力变化法
下载PDF
乡村数字文旅发展的动能、场景与路径 被引量:23
12
作者 贺小荣 徐海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3-172,共10页
发展乡村数字文旅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产业本身的优化升级、文旅市场的多元消费、“新基建”“新技术”的融合、持续性扩大内需等因素为乡村数字文旅发展提供了多元动能。数字技术重... 发展乡村数字文旅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产业本身的优化升级、文旅市场的多元消费、“新基建”“新技术”的融合、持续性扩大内需等因素为乡村数字文旅发展提供了多元动能。数字技术重塑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场景构建,形成了由元宇宙乡村社区、乡村智慧旅游平台、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以及N种数字化体验空间的联合组合而成的“1+2+N”场景体系。推动乡村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主体意识与素质、构建特色文化传播体系、促进乡村整体环境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动能 场景 路径 乡村地区
原文传递
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黄静 刘建坤 +5 位作者 蒋廷学 吴春方 许卓奇 马小东 文佳鑫 王淑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32-239,共8页
含油污泥是石油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处理一直是油田以及石油企业的难题,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热解技术是一种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将油泥中的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组分,并加以回收的新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可以更为彻... 含油污泥是石油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处理一直是油田以及石油企业的难题,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热解技术是一种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将油泥中的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组分,并加以回收的新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可以更为彻底地处理含油污泥,且具有二次污染程度小、能量可回收利用的特点,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广的处理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介绍了温度、加热速率、停留时间、热解催化剂对于含油污泥热解效果及产物的影响,同时还阐述了热解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方法,分析了热解能量流动过程以及目前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热解设备,并指出未来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热解 动力学模型 回收 能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深部位移的蠕滑型滑坡预警指标及预警预报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贺 汤华 +1 位作者 葛修润 李亚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015-3024,共10页
将动能、动能变化率用作为基于深部位移的滑坡预警指标,依托大量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滑坡演化过程中累积位移–深度曲线、不同深度处位移速率、动能、动能变化率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构建滑坡不同演化变形阶段的辨识方法。研究结... 将动能、动能变化率用作为基于深部位移的滑坡预警指标,依托大量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滑坡演化过程中累积位移–深度曲线、不同深度处位移速率、动能、动能变化率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构建滑坡不同演化变形阶段的辨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滑动面以上不同深度处的位移速率数值虽不同,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滑坡由匀速变形阶段进入加速变形阶段过程中,动能变化率由零增加为较大的正值;临滑变形阶段,动能、动能变化率骤然剧增的特征更加显著;所建立的动能和动能变化率预警指标能够精细地识别出滑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减小因降雨、人工活动等外界因素常导致的误判率;通过基于深部位移的预警指标变化特征可以更好地识别出蠕滑型滑坡的变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深部位移 预警指标 演化规律 动能
原文传递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eastward-moving mesoscale vortices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of 2010 被引量:22
15
作者 FU ShenMing YU Fei +1 位作者 WANG DongHai XIA RuD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282-300,共19页
During the mei-yu period,the east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Dabie Mountain are two main sources of eastward-moving mesoscale vortices along the mei-yu front(MYF).In this study,an eastward-moving southwest vo... During the mei-yu period,the east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Dabie Mountain are two main sources of eastward-moving mesoscale vortices along the mei-yu front(MYF).In this study,an eastward-moving southwest vortex(SWV) and an eastward-moving Dabie vortex(DBV)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of 2010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clarify the mai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The synoptic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SWV and DBV were both located at the lower troposphere;however,the SWV developed in a "from top down" trend,whereas the DBV developed in an opposite way.There were obvious surface closed low cen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DBV during its life span,whereas for the SWV,the closed low center only appeared at the mature stage.Cold and warm air intersected intensely after the formation of both the vortices,and the cold advection in the SWV cas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DBV case,whereas the warm advection in the DBV case was more intense than that in the SWV case.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main moisture sources for the SWV,whereas for the DBV,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two moisture sources,the East China Sea was also an important moisture source.The vorticity budget indicates that the convergenc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n factor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and maintenance of the SWV and DBV,whereas the conversion from the vertical vorticity to the horizontal one(tilting)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n factor caused the dissipation of both of the vortices.The kinetic energy(KE) budget reveals that the KE generation by the rotational wind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the enhancement of KE associated with the SWV,whereas for the DBV,the KE transport by the rotational wind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KE generation.The KE associated with the SWV and the DBV weakened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during the decaying stage.Furthermo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roclinic and barotropic energy conversions during the life spans of both vortices indicate that the SWV and DBV both bel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vortex MEI-YU VORTICITY kinetic energy baroclinic energy conversion barotropic energy conversion
原文传递
岩土工程不连续变形分析计算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姜清辉 周创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14-2026,共13页
通过引入黏性阻尼吸收块体动能,基于变分原理建立考虑阻尼力影响的块体系统总体平衡方程,给出DDA方法求解准静态问题的正确能量耗散方式,并定义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收敛准则和相应的控制标准。考虑到开挖岩体的稳... 通过引入黏性阻尼吸收块体动能,基于变分原理建立考虑阻尼力影响的块体系统总体平衡方程,给出DDA方法求解准静态问题的正确能量耗散方式,并定义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收敛准则和相应的控制标准。考虑到开挖岩体的稳定性与开挖程序及应力历史紧密相关,根据DDA方法的特点,探讨DDA数值模拟中开挖荷载和锚固支护荷载的计算问题,发展采用DDA模拟岩体分期开挖的两种计算方法:基于开挖荷载的模拟方法和基于软化单元的模拟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迭代计算格式。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后DDA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能量耗散 收敛准则 开挖 锚固
下载PDF
采动诱冲动能估算及冲击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谭云亮 王子辉 +1 位作者 刘学生 王存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1,共9页
能量积聚与释放作为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基本力学机制,成为近些年来学术界与工程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突破传统的以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的形变能诱灾机理现状,探讨动能驱动诱冲机理是科学解答冲击地压的瓶颈。根据回采工作面开采所引... 能量积聚与释放作为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基本力学机制,成为近些年来学术界与工程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突破传统的以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的形变能诱灾机理现状,探讨动能驱动诱冲机理是科学解答冲击地压的瓶颈。根据回采工作面开采所引起的支承分布压力变化,基于开采扰动原理,推导了因采动导致煤体内产生动能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深度、不同塑性区宽度、不同推进度与所产生动能之间关系,提出了冲击危险性动能评估指标。研究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区产生的高变形能的释放是煤体破坏的必要条件,而支承压力变化促使变形能释放转化形成的动能是驱动煤体动力破坏失稳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开采进尺小于和大于塑性区宽度时支承压力变化所引起动能计算发现,当开采进尺大于0.8倍的塑性区宽度时将开始产生动能;当开采进尺一定时,塑性区宽度越大,产生的动能就越小,因此松动爆破、大直径卸压钻孔等手段增大塑性区宽度有利于动能的降低;若开采进尺越大,则产生动能就越高,因此,降低推采速度减少进尺有利于降低产生的动能,基于获得的开采进尺与动能量级的关系,可以定量给出满足防冲要求的安全开采进尺,这为解答如何确定不同冲击地压煤层容许进尺提供了定量方法;根据单位体积煤体所承受动能与单位体积煤体所能够贮存的弹性能的比值,定义冲击危险性动能评估指标,强调动能驱动机制,这将更有利于判断冲击危险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 动能 危险性评价 冲击地压 支承压力 煤体刚度
下载PDF
关于脆性岩体岩爆成因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伍法权 伍劼 祁生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9-595,共7页
大型工程开挖中,高地应力环境下高储能脆性岩体通常会通过脆性破裂快速释放应变能,产生岩爆。针对这类岩爆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认为:(1)开挖条件下脆性岩体的岩爆破坏主要为张破裂或者张剪性破裂,破裂角一般较小,呈薄片状或刀口... 大型工程开挖中,高地应力环境下高储能脆性岩体通常会通过脆性破裂快速释放应变能,产生岩爆。针对这类岩爆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认为:(1)开挖条件下脆性岩体的岩爆破坏主要为张破裂或者张剪性破裂,破裂角一般较小,呈薄片状或刀口状。笔者认为开挖产生次生张应力和压剪应力条件下微裂纹裂尖出现张应力是可能的,因此采用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研究开挖岩体破裂是有效的;(2)以格里菲斯强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岩体在二维和三维情形下的岩爆破裂应力判据和破裂角,指出在有张应力的条件下,岩体的剪破裂角会减小,直至为零,这就解释了开挖面附近薄片状、刀口状破裂现象的原因;(3)分析了脆性岩体岩爆破裂的能量过程,指出张性破裂所耗能量较小,而张剪性和压剪性破裂耗能较高。认为岩爆破裂消耗的能量主要转化为新生裂纹的表面能和破裂碎片的动能,并指出表面能所占比例较动能为小。由此解释了脆性岩体岩爆破坏以动力效应为主的特征;(4)本文理论分析成果的工程应用价值在于:可以预示开挖脆性岩体破裂部位、破裂方式和破裂范围;提出岩爆破裂的张性应力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破裂判据 破裂角 动能
下载PDF
The Energy Budget of a Southwest Vortex With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 China 被引量:19
19
作者 傅慎明 孙建华 +1 位作者 赵思雄 李万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09-724,共16页
Energy budget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n eastward propagating southwest vortex (SWV) associated with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11-13 June 2008).The results show that kinetic energy(KE) gene... Energy budget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n eastward propagating southwest vortex (SWV) associated with heav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11-13 June 2008).The results show that kinetic energy(KE) generation and advect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KE sources,while friction and sub-grid processes were the main KE sinks.There was downward conversion from divergent to rotational wind KE consistent with the downward stretching of SWVs.The Coriolis force was important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WV.Convergence wa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maintenance,as was vertical motion during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SWV and the formation stage of a newly formed vortex(vortex B).The conversion from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APE) to KE of divergent wind can lead to strong convection.Vertical motion influenced APE by dynamical and thermal processes which had opposite effects. The variation of APE was related to the heavy rainfall and convection;in this case,vertical motion with direct thermal circul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in which APE was released,while latent heat release and vertical temperature advection were important for APE 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vortex kinetic energ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下载PDF
土壤磷扩散规律及其能量特征的研究 Ⅲ.土壤磷扩散的动力学及能量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明岗 张一平 孙本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用(32)P标记扩散池法测定了不同时间下土壤磷的扩散量,并用5种动力学模型对其拟合,结果表明土壤磷扩散过程最符合抛物线扩散方程。20%含水量下,磷扩散速率温度商Q(10)。为1.20左右,与扩散是一个物理过程相吻合。由阿尼乌斯公式求... 用(32)P标记扩散池法测定了不同时间下土壤磷的扩散量,并用5种动力学模型对其拟合,结果表明土壤磷扩散过程最符合抛物线扩散方程。20%含水量下,磷扩散速率温度商Q(10)。为1.20左右,与扩散是一个物理过程相吻合。由阿尼乌斯公式求得的磷扩散活化能(E)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在土壤水低吸力范围内(<105Pa水吸力)为12—34kJ/mol,平均为25kJ/mol左右,与溶液中离子扩散活化能较接近,说明低吸力下磷扩散主要在液相进行。将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移植用于磷扩散,所求出的磷扩散净活化能、活化熵变、活化焓变和活化自由能变在供试土壤中相同含水量下均呈规律性变化,且与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这些参数可用于表征磷扩散的能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动力学 活化能 活化熵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